公务员热背后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

2014年10月27日10:03  解放日报     收藏本文     

  ■龚丹韵

  又到一年“国考”时。

  不过今年,这场众人挤独木桥的考试,终于有了一些新变化。报名过程中,总数与竞争比例与往年同期相比,呈“双下降”,热门职位从去年的“万里挑一”降为“千里挑一”。“金饭碗”的光环,似乎在“八项”规定等一系列重拳出击下,在对公务员[微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常态下,有渐渐回归本然之色的趋势。

  但不得不承认,“国考”依然是这个国家除了高考[微博]外,最为引人关注的一项考试。公务员岗位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有些人在入职后才尝到难以适应的痛楚。可为什么经历这样一场考试,成为很多毕业生的人生“标配”选择?公务员热背后,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

  其中,既有“学而优则仕”的精神指向,也有企业活力相对不足的现实,更有高学历人才职业选择范围狭促的社会背景。

  而从“国考”参与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更为悠长的历史印记。

  我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考”前身——“招干考试”开始,每十年中选取一位“国考”亲历者,听他们讲述“国考”背后,一个个时代的小故事:1982年,获得考试消息靠的是口口相传,录取名单贴在电线杆上;上世纪90年代,公务人员待遇好,“国考”开始升温;21世纪以后,公务员成职业大热门,“国考”越来越规范、严谨,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准备参加2015年“国考”的80后谈报考原因时,出人意料而又十分真诚地讲述了自己报考是为了一份朴素的“家国情怀”……每一个时代的“国考”,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烙印。

  当人们谈论“国考”时,人们在谈论什么——显然,它已不仅仅是一场竞争激烈的考试,一种简单的职业选择,而是幻化成一个符号、一把标尺、一部探测仪,它丈量和测探出的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世情人心的判断和对时代潮流的呼应。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国考公务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