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都作为重点测评要素出现在面试考场之上。然而有过面试学习和亲身经历过面试的考生都会发现,其实这类问题的解答非常难,有的时候在回答时甚至出现没有思路的情况,这让很多考生感到苦恼。今天中公教育[微博]专家将为大家讲解如何通过备考来克服这个大难题。
1.积累决定思路宽广
我们就题目本身来看,其考察的内容最难的大多是一些社会现象,国家或者地方的一些政策法规等。这些考察内容一部分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比如社会现象里面经常会说到的中国式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上车、旅游等;另一部分就是和我们工作、学习或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近日央行放宽了首套房的认定工作或者一些国家的新政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在平日很少关注,进而对于这些题目在回答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从何说起,说些什么。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备考要从日常做起,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得考试素材最好的来源,所以我们要将平时的兴趣爱好更多地转移到关注、了解新闻上来。当我们对新闻事件了解较多之后,自然会避免在面试考场之上一无所知的情况,回答起来也不至于过于紧张。
2.思考助力内容丰富
新闻事件了解得多了,貌似会答题了。但是有些考生还是会发现,即使学习一些面试的技巧,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在深度、高度和新意等方面有所突破,感觉回答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独到见解。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交通拥堵问题”,很难有考生能够说出“是由于城市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规划者们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大局观,而是分片区进行规划,而且片区互相之间又没有很好的衔接”这一要点;同时对于我们近两年常谈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生们在回答的时候也很难会提到“目前比较热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大力发展”这一要点。
出现上述原因很简单,就是平时缺乏思考,而且对于我们了解的事情又不能很好地联系到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新闻的同时,还要多关注一些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短评,这对于开发思维和丰富语言都有很好的作用。当然中公教育的面试书籍中的一些参考答案也可以作为开发思维的重要素材。
另外,在完成上述一些备考工作的同时,考生们还需要学习和运用一些有效的面试技巧。比如:主体分析法、层面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和六大手段等等来进行答题,通过练习,就能够有条理地将题目进行更好的作答,杜绝之前千篇一律的现象。大家只有克服关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这一类大难题,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备考的工作,在考场上才能更加轻松自信,取得成“公”。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