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必背之民事行为

2015年08月27日15:05  中公教育     收藏本文     

  民事行为历来在政法干警民法考试中都是高频考点,不仅在选择题中必出,在简答题、案例分析中也是考官们的宠儿。中公教育[微博]专家希望大家在备考政法干警时一定要把民事行为以及分类弄清楚。

  一、概念

  民事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

  二、分类

  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四类:有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一)有效的民事行为

  有效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主体合格。主体合格意味着行为人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民事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其内心真实意愿的表达,而非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或重大误解。

  3.内容合法。民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须有合法性。

  (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其有效或无效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在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范围的民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这种行为事后经法定代理人承认,可为有效。

  2.无权代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范围或代理权终止以后实施的代理行为。这种行为事后经被代理人承认,可为有效。

  3.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行为。债务人将所承担的债务转由他人承担,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才能有效。如果债务人转移债务未经债权人同意,则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事后得到债权人的承认,则债务转移行为有效。

  4.无权处分行为。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之物行为,由于实施处分行为的人无处分权,因此经权利人追人该处分行为有效,权利人拒绝追人的,该处分行为无效。

  (三)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有效条件,当事人依法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几种情形:

  1.因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实施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2.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3.内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撤销请求权属于形成权的一种,一经行使,即产生民事行为因变更内容而有效或因被撤销而无效的后果。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5条的规定,自当事人知道可变更、可撤销的原因时起,超过一年不行使其撤销请求权的,其撤销请求权归于消灭。

  (四)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法定有效要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因没有意思表示能力,不发生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不自由且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过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则应属无效,不能依照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效力。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是行为人双方共同合谋进行的,以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为目的的民事行为。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指以虚假的合法行为作表面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所谓违法行为,不仅指违反民法规范,也包括违反其他部门法的规范,同时包括违反国家政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政法干警民法学民事行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