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杯醉
笔者所在单位属于中央部委直属的省一级机构,省内各地有分支和派出机构,通过国考(微博)进行公务员(微博)招录,应聘各地职位的统一面试。
2015年,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公务员招聘面试,在此期间参加镇上一个岗位选拔的两名应聘者引发了考官的议论。
这两位应聘者都挺有特点。一位是刚毕业的博士,男性;另一位是个挺漂亮的姑娘,是刚毕业的硕士。考场上博士的表现虽然谈不上多出色倒也四平八稳,姑娘倒是有些怯场,回答得不太理想。两人面试完,考官们大多表示要不是姑娘表现太差,宁可不选择这个博士。
乍一听,考官们像是有点“重色轻博”,其实话里话外藏着几层“就业歧视”,一方面我所在的单位经常要出外勤,女同志要干这些工作确实不太方便,所以更倾向于招聘男性;另一方面,博士相比女性居然更不受考官们的待见,也真是让我非常意外。
不过,细想之下也容易理解,虽然近几年我国博士“产量”翻番,成为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的世界第一。但相比十几亿人的基数,仍然称得上“物以稀为贵”,确实很难让人相信他能在镇里领着三千来块钱的工资长期待下去。
这两年,随着公务员工资待遇的下降,陆续也有几个离职的年轻职工,如果进来一个博士过不多久又离职,又会给单位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这个事情让我挂了心,后来就把单位里的博士们盘点了一遍,恰好这位博士入职以后跟我在同一个部门,前后促膝聊了几次,倒也有了一些感触。
这位博士倒不是我们单位来的第一位,之前的几位我也都接触过,有几位还很熟,他们的情况虽然只是个案,多少也能反映几分体制内博士们的状况。
实行公务员考录制后进入我们单位的第一位博士,今年不到四十岁,仕途上算是顺风顺水,目前正处级,职位挺重要,是办公室主任,直接为主要领导服务。
这位大哥的学术功底比较厚实,其为人处事和组织领导方面相当不错。进入单位以后,恰好碰上主要领导爱才,从科级到处级一路顺利,他晋升副处长时还是整个单位最年轻的一位。提拔得快,别人的流言和牢骚之词自然有一些,但我听到大部分还是认可这位博士的能力的。
接触较多的另外两位博士与我同年入职,一男一女。女博士前几年通过竞争性选任从副科级破格提拔为副处级,是那种智商高、情商也不低的精英,生活上也处理得很好,一点不像网上对女博士的调侃。
男博士在基层呆了好几年,出于职数限制等原因,级别一直卡在副主任科员,好在这位兄弟人比较豁达,倒也没太计较,工作一直勤恳,当然由于有专业技术的基础,倒也经常参加一些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眼界还是比较开阔的。
此外,还有一位呆了两年又离职的计算机专业的博士,接触过一次,做事情比较认真,后来听说是因为收入和付出太过不相符,加上特长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还是离职去了另一家专业较为对口的公司。
除了这几位科班出身的博士,单位里还有几位算是“半路出家”,是在职考的博士,其中有搞技术的同事,也有高层领导。领导且不提,做技术的几位,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还有号召大家向其学习的模范典型,应该说发展得都不错。
与上面这些博士公务员们比起来,这位新入职的博士还是有些特殊性的,一是所在的部门在最基层,镇一级的政府机构里面,博士学历的科员当真是凤毛 麟角;二是这个小伙已经结过婚,与媳妇分处两地,生活上相当不便;三是他所学的专业与我们的主要业务还不是非常对口,要发挥所长多少也有点困难。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领导自是非常不放心,想方设法给他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关怀和便利条件,同时也让我们几位同事多跟他沟通和交流。几次聊下来,我倒觉得这位博士怀揣的还是要踏踏实实干点事儿的想法,对未来也有自己的规划,几个月实习下来大家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但是,由于所在基层单位职数有限,加上前面已经有了好多位博士,未来这位博士要想在仕途上走得远一些,相当不容易。
单位里这几年进了不少年轻人,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硕士、本科生,能力一个赛一个的好,不少都是领导心目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只是苦于职位有限几年里没提拔几个。
加上还有一帮熬了多少年的老同志,在依然离不开论资排辈的机关里想挤上去相当困难;而非领导职务,基本上都是用来给快退休的同志解决下待遇问题,要想分一杯羹也诚非易事。所以,这位博士能不能踏实地待下来,还真是个未知之数。
我想,随着每年毕业的博士越来越多,选择进体制的博士也会增多,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既是好事,怕也是一种挑战,是高知、高学历对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挑战,也是对各级领导选人用人的挑战。
用好了自然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整体实力和层次,用不好就会凭空制造出不少问题,提拔得快了如果名不副实要遭人闲话,提拔不起来又会落下不重视人才的话柄。哈,这个“两难”问题也真的是老大难问题,也确实很为难老大。列位看官,请您说一说,这问题老大一重视就会不难吗?
(作者为山东公务员。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