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月5日发表一位高中文科生因新概念作文大赛胜出者被“取消”保送资格而质问保送生制度改革的文章,看后让人觉得颇不是滋味。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恰恰证明了一些中学生对保送的依赖。
这位中学生的文章认为,“在高考中胜出,不太需要才华,只需要努力。”接下来的一系列观点,无非就是说,文科生能够取得诸如作文竞赛好成绩、出几本书的成果,就是一种创造力,而高考恰好“就是在抹煞创造力”。言下之意,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文科学生,不适宜高考,却适宜保送。因此,取消保送,就是不为文科特长生作考虑,就是堵了文科生的深造之门。
先说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力。在那位中学生看来,能够写出几篇“新概念作文”,能够出几本书,就是创造力了。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创造力,不是写几篇作文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首先应该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和坚实的掌握上。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学好各科知识,具备一个高级中学毕业生应该有的知识面,为大学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基本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显然,我们不能因为某位学生写了几篇文章,出了几本书,就可以保送他上大学。现实生活中,三五岁能写文章,七八岁能出书的人大有人在,但也许这些人除了能够从文字上组织一下外,没有其他什么知识面和才能。难道我们因此就可以把他们保送进大学吗?这位中学生在文章中也承认,去参加作文比赛的理由,“什么为了增进水平、考察实力,都是瞎掰的,说白了就是为了通过这个比赛保送上大学”。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参加作文比赛当做了另外一个高考场。显然,这种“高考”是很不全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
就高考制度本身来说,按照这位中学生的观点,似乎高考就是拼努力,而压根儿不论才华。中学生们首先应该认识到,高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并存在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它的合理之处。首先,高考能够全面考查一个高中学生对中学阶段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他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还有很多中学生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因此就只能通过考试选拔的公平竞争方式决定谁可以获得进大学学习的机会。既然是一种竞争,就必然存在优胜劣汰。为了胜出,中学生们刻苦学习,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值得鼓励的。有位名人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道理。事实上,所谓的创造力也是与勤奋努力成正比的,这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不加努力的创造力。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考制度也开始显出其存在的弊端,但是,这些弊端的解决,正是需要由改革来加以解决的。保送生制度,从前段社会上的批评看,就是弊端之一。它的最大不合理之处就在于与高考竞争的“平等和公平”相左,所以,人们大多呼吁取消保送生制度,改为一律实行平等的竞争。认为取消保送生制度会抹煞创造力的观点,恰恰证明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保送制度的依赖。
为什么会出现前述反对取消保送制度的观点呢?我认为这刚好反映了我国现实中部分中学生不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转而想通过诸如写几篇文章等捷径来获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的脑子中,甚至已经影响到一些教师的观念。也正是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的中学教育不重视基础教学和全面发展,转而谋求“终南捷径”,其最终的结果,既害学生,也危害整个社会的教育方向。(邓江秀)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