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白皮书:高考英语测试的发展历程

2013年07月22日15:31  新东方 微博   

  回顾我国高考[微博]英语测试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学科的测试内容、题型的设置和阅卷方法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52年全国实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起,至1965年,即“文革”前夕止。此时我国的高考英语测试主要有3种题型,即阅读题、英译汉、汉泽英。阅卷方式采用人工阅卷。

  英语阅读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全卷的20%到36%,一般为100-300词的英语短文,要求考生在仔细阅读后用英语回答几个问题(1959年的阅读题甚至只要求考生用中文回答)。问题难度不一,三分之二的问题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三分之一的问题用How、Why之类的疑问词提问,相对来说难一些。

  英译汉题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句子英译汉,一般是给七、八个英文句子,要求译成汉语。另一种是短文英译汉,文章长短不一。例如,1961年考题仅100词左右,分值占总分的32%;而1962年有203词,分值占总分的30%。1959至1964年都是采取短文英译汉的题型。

  此外,1962、1963两年出现过阅读理解与英译汉混合题型:即在英语短文中有四句话,加有括号,要译成中文,另外还要用英语回答6个问题。1965年还出现了一道五选一的多项选择题,这是我国高考英语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该题型。

  上述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阶段高考英语命题的随意性很大,主观题型占很大的比例,还谈不上英语测试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阶段:自1977年恢复高考起,到1987年为止。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时,英语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自1978年起,高考英语由全国统一命题。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英语标准化的研究,并在广东进行试验。这一考试定名为MET(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其后,部分省(自治区)参与了这一试验。

  第二阶段高考英语测试的主要特点是:命题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在我国英语测试领域的先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桂诗春教授的带领下,我国高考英语测试在历经多年的徘徊与摸索之后,实现了向标准化测试的平稳过渡。

  在第二阶段,试题变化较多,但最终走向了相对的稳定。首先,大题的总数不一致。1978年为6题,1984、1985年为8题,其余各年均为7题。1986年,除7题正题外,另有一道附加题,当然该题成绩仅供参考。1987年改为7题,与MET一致,以后多年都是这样。其次,试题题型有变化。1978年的高考题,继承了“文革”前的基本题型,大部分是主观性题型,增加了1965年才出现的多项选择题(multiple choice),但其形式已由五选一改成了四选一。另外,1978年试题出现了句型转换和短文填空两个新题型。从1980年起,不考英译汉;从1982年起,汉译英题型也消失了。从1987年起,短文填空改为四选一的完形填空(Cloze)。多项选择题1978年为三选一,1979年改为四选一,其后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1987年,题型已向MET试卷靠拢。

  1985年以后,阅卷方式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参加标准化考试试验的省(自治区)均实现了机器审阅客观性试题。另外,在1985年,上海市已开始高考单独命题的探索。

  第三阶段:从1988年起,到2001年止。从1988年起,全国各地均实现了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MET)。从1990年起,当时的国家教委又推出了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English Test),并逐渐推广到全国。自2000年起,江苏等省试点加试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2001年起,听力测试正式计入高考总分。与此同时,去掉了语音知识、补全对话和单词拼写部分,减少了单项填空部分试题的数量。在由MET向NMET的过渡中,高考英语试题的显著变化有:总分由100分改为150分;以2001年高考为例,全国卷、上海卷均包括Listening Comprehension,Grammar and vocabulary,Cloze,Reading Comprehension,Writing等几个部分。不过,全国卷Writing部分第一小节为Correction,上海卷则为Translation。其余部分均采用标准化题型,阅卷方式采用机器阅卷(阅标准化客观题部分)与人工阅卷(阅写作主观题部分)相结合。

  第四阶段:从2002年起至今。2002年,北京市开始高考单独命题,英语试题题型与全国卷一致,初步形成了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三足鼎立的局面。2003年高考,北京卷在题型设置上大胆创新,摒弃了写作部分一直存在争议的短文改错题型,采用两篇作文(情景作文与开放式作文相结合)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上海卷听力部分还增加了8题单词填空的主观题型。2004年则是我国高考历史上改革幅度最大的一年,除了上海、北京继续单独命题外,又新增天津、重庆、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辽宁、广东等九省市单独命题,全国卷又按地区的不同命制了四份试题,广东省的英语也分为两份。2005年高考单独命题的省份继续增加,而且上海市的高考英语题型构成推陈出新,有比较大的变化,即语法题由20题压缩为15题;单独设置的词汇题取消,在语法部分设置5题词汇题;阅读理解由四篇增加为五篇,其中增加的那篇是新题型,采用从六个选项中选出五个答案的匹配题,每题一分;翻译部分增加一题,分值增加五分。由此可见,我国的高考英语测试题型日臻完善。本阶段阅卷方式采用机器阅卷(阅标准化客观题部分)与人工阅卷(阅写作主观题部分)相结合,但人工阅卷部分(如写作)在部分省市开始尝试网上阅卷,即将考生的主观题答案扫描上网,让两位阅卷老师同时评分,一般采用两个得分的平均值;如果差异过大,电脑会自动将试卷转发给另一组阅卷老师,或转给阅卷领导小组裁决,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主观题评分的公正性。

  自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主观题型到80年代末的MET,再到90年代初的NMET,直到如今的分省市单独命题,我国高考英语测试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地走向成熟,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英语标准化测试。目前,高考英语测试正处在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英语考试频道 英语考试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