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学生分享:SAT2250分如何考上哥大

2013年12月17日19:24  新浪教育 微博   

  作者:徐抱一[微博]

  前天早上收到offer,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到今天静下心来,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申请一路上有太多人帮过我,缺了任何一步,我肯能都不会申请成功。在众多2300+的申请者中能以2250的SAT分数被录取,我很高兴,也很感激。所以决定写下申请中的经验教训,希望给后人帮助。

  一、长期综合准备

  很多同学先准备SAT,考了很多次之后到高三的暑假才开始考虑申请,选大学,选专业,这样就耽误了高二大段的宝贵时间,到了申请前写文书的时候,没有任何素材,也没有专业对口经历,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SAT满分,写不出文书,申请一样不会成功。我最开始也进入到了这样的误区,还好在高二下学期一开始就遇到了许轶老师(不为广告,就是感谢!),给我解释了一下长期规划的重要性,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重要。像我一直对文科方面有兴趣,很早便决定好活动和SAT的规划,在准备SAT的同时,保证长期参与的Debate,文科方面研究,并在高二暑假到目标学校上暑期课程,了解学校,认识教授,最终在写文书的时候洋洋洒洒,一下就好几千词,之后只要精简提炼即可。

  最后能被ED录取,和我全面的申请是脱不开关系的,因为长期的准备规划,我的SAT分数,GPA,文书,和课外活动一气呵成,全都很完整,没有明显短板,是申请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SAT,文书、课外活动权重

  SAT,文书,和课外活动基本一样重要,当然SAT是基础,不过也不能一门心思学SAT而被学校当成没有课外活动的nerd。SAT分数,并不是非要满分,其实到2250,2300,就已经足够了,不必过多纠结。重要的是和申请的其他两部分结合,一起形成完整地申请材料,在众多的申请者之中,脱颖而出。像申请Columbia这样学校的学生,SAT分数基本都差不多,能够凸显自己让招生官感兴趣的方法,就是在文书和课外活动中出彩。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多而杂,而要少而精,要有持续性。就像之前说过的,很多同学开始准备申请的时候已经到暑假,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能补充补充活动,就会有很多中介推荐一些一次性的所谓大活动,其实经历少,时间短,并不能提供很大帮助。招生官也能明显看出这是为申请而特意 补 的活动。

  我个人而言,在今年过完年主要就是关注活动的规划,像坚持一直参加的Debate,发展一些文科方面的研究,暑假最好去Columbia上课。最终在申请材料中体现出完整的活动链。

  •              Debate

  我一直参加学校的英文辩论队,按许轶老师的指导保持这个活动直到高三,期间曾经参加过北京市的比赛,后来又代表北京参加全国竞赛,对于我这样的文科申请者,Debate的经历是大学很看重的,能够训练思维又加强对事实的关注,体现出参我除了学习之外,还关注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清晰表达。给申请加分不少。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Venture for All program

  到暑假时,我参加了Columbia的一个暑期项目,也对我帮助巨大。在那里提前接触大学环境,接触学生,教授,并且和教授沟通很好,保持联系,最终要到推荐信。也结识了招生官和面试官。这个活动是申请的另一个重要加分点,因为告诉了招生官我对Columbia真的很有兴趣,也体验过校园风格,还能得到教授的赏识。

  四、文书写作

  关于文书的写作,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中西结合”。就是一个中教一个外教一起辅导。除了许老师主抓我的申请,还有UChicago的Dennell一直帮助我。写文书的时候,许老师负责Idea的筛选,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面,凭着他对于中国和美国的丰富经历,对比比较出最适合我的文章写法,对于中国学生的充分了解让我在众多的申请者中把我unique的地方在文书中展现出来,而不会埋没于成千上万份申请中,最终让我脱颖而出。

  而Dennell,能够以American思维来用招生官的角度直接审视我的文书,发现其中的缺陷。比如,我的文书中曾因为一个用词错误有了种族歧视倾向性,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Dennell,我们不可能注意到,很可能会把本来很好地文书搞成申请中的减分点。除此之外,Dennell还能为给大学写的情书(why essay)提供思路,如学校风格,地理环境,还有社团活动等等。很多信息官网上并没有,而且思路也与我本来想的截然不同,用美式思维表达对大学的喜爱。

  五、面试准备

  如果收到面试,大家一定要去,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给申请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所以面试前要好好准备。面试过程大约40-50分钟,过段可能是面试官对你不感兴趣。

  首先,在面试前出于礼貌或者经面试官要求,应该给对方发一份自己的resume,面试时也随身携带一份。写简历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包括我,很容易长篇大论,动不动就好几页,恨不得把幼儿园的得奖都写上,而真正好的简历,要的是少而精。许老师跟我说“你写那么长,人家看都不看就直接烦了”我最开始也是谢了三页的长简历,后来一步一步精简到一页,简短而精致,清晰又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觉得那份简历特别成功。

  面试前的mock也很重要,如果认识别的面试官,可以直接发邮件询问意见,并找外教mock。这两次mock给我很大的帮助。Alex和Dennell两位外教认真负责,对于面试中的问题,举止,都给了详细建议,也让我准备了一些“天外飞仙”的面试问题,如“如果能和三位历史名人吃饭你会选谁?”这些都是非常American的问题,很少有中国学生考虑过。除此之外,他们还对我的举止以及如何问面试官问题进行帮助。问问题一定要有水平,我记得我最后问的几个问题面试官特别乐意回答,拉着我说了好久。

  开始,我和很多中国学生一样,回答问题爱讲故事,不能直接切入主题,说了两分钟,还没回答人家问题。后来,我知道先说结果和重点,后解释这样一个过程。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如果有unique的个人经历,一定要提出来。比如我曾经半年时间减肥70斤,结果我和面试官聊了快30分钟减肥的事儿。

  六、SAT准备

  之前说过,SAT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阅读。所以详细写下我的阅读经验,我从640分提高到760分。

  I) 填空题

  做好填空题的基础是单词量,想做对题,首先要看懂单词意思。所以,背单词是最基础的准备,但是SAT词汇成千上万,市面上的单词书也五花八门,其中有很多书籍解释不全,不正确,或不恰当。这就容易导致很多考生明明背过的单词还是选不对,不能正确理解。我也背过不少单词书,自认为单词量不错,但是填空仍然发挥不稳定,经常是认识的单词也选不对。在学习之后,首先用SAT高频词汇完全分类重新过了一遍单词。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背单词过程中有很多单词都没有完全理解,我记得有些单词的中文解释要么不准,要么特别抽象。比如“eclectic”,大多数单词书都给了“折中的”这一解释,但按照这解释,我做到含有“eclectic”的真题时觉得很不理解。而在书中,“eclectic”被正确的解释为“博采众长的”。再如“negotiate”,大多数考生都知道“商讨”这一解释,但SAT曾考到“穿过”这一用法。这样的单词还有很多,都只被收录在书中。所以虽然我原本背了大量的单词书,但是做填空题正确率还是不够高。

  在之后的阅读课上,我又梳理了一些熟词僻义与形近词辨析,在考前加深了一遍印象,把重点词复习了。解决了填空部分的问题。

  II) 文章理解

  SAT的文章阅读是众多考生遇到的难点甚至噩梦。文章长,用词难,很多考试不是做不完,就是看不懂。所以,平常的英文阅读积累很重要。但是,对于像我一样的大多数考生,开始准备考试时早已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英文原著,拓展阅读量,而是需要几个月内短期快速提升。这种情况下,显然需要另辟蹊径。我看了SAT阅读真经这本书,书中收录的全是与SAT阅读文章类似的文学名著,文学类和科学类都有。因为很多文章选自SAT真题阅读,文章难度与考试很接近,在这过程中逐渐提高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对于做真题都有直接帮助。

  上完课后,我自己看完了“阅读真经”中选录的所有小说节选,感觉阅读速度很有提升,而且在阅读同时能够体会作者意图,“预测”考点,使得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大大提高。之后有时间进行名著的课外阅读也感觉更加顺畅,不用看一行想一行。

  “阅读真经”作用不止如此,在考前,已经做完真题数遍的我一时不知道如何继续准备,没有新题,又不能休息。于是,我再一次看“阅读真经”,让大脑得到休息准备考试的同时也维持了阅读的能力。

  Acknowledgement

  谢谢这申请一路上帮助的人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成功申请。

  许轶老师,Dennell,董良老师,雷静老师,ALEX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Evan Chou, Paul Shih, Jack McGrouty

  人大[微博]附中ICC老师们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英语考试频道 SAT最新资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