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教材知识点比较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10:37   东奥会计在线

  第四部分

九、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一)审计抽样概述
1.审计抽样的定义
2.审计抽样的种类
3.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4.样本的设计
5.样本的选取
6.抽样结果的评价
(二)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基本概念
2.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
(三)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基本概念
2.变量抽样的方法

十二、

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概述
1.选取全部项目
2.选取特定项目
3.审计抽样
(二)审计抽样
1.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3.样本设计
4.样本选取
5.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6.样本结果评价
(三)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抽样的基本概念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表现
2.控制测试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四)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抽样的基本概念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表现
2.实质性程序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2007年教材第十二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九章。增加了审计抽样与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地讲解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增加了实质性程序中常用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

十、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1.销货业务的内部控制和测试概述
2.销货业务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3.销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4.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三)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目标
2.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应收账款审计
1.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五)坏账准备审计
1.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2.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六)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应收票据审计
2.预收账款审计
3.应交税金审计
4.其他应交款审计
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审计
6.营业费用审计
7.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十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1.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1.概述
2.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3.针对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4.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程序
(三)营业收入审计
1.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2.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四)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审计
1.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3.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五)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应收票据审计
2.长期应收款审计
3.预收款项审计
4.应交税费审计
5.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6.销售费用审计

2007年教材第十三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十一、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1.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和测试概述
2.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3.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4.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三)应付账款审计
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1.固定资产审计
2.累计折旧审计
(五)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预付账款审计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
3.工程物资审计
4.在建工程审计
5.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6.应付票据审计

十四、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1.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1.概述
2.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3.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4.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三)应付账款审计
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四)固定资产审计
1.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2.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3.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五)相关账户审计
1.预付款项审计
2.在建工程审计
3.工程物资审计
4.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5.无形资产审计
6.开发支出审计
7.商誉审计
8.长期待摊费用审计
9.应付票据审计
10.长期应付款审计
11.管理费用审计

2007年教材第十四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一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十二、生产循环审计
(一)生产循环的特性
凭证和记录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1.生产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概述
2.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3.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三)存货成本审计
1.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2.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
3.制造费用的审计
4.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四)分析性复核
1.简单比较法
2.比率分析法
(五)存货的监盘
1.存货监盘的定义和作用
2.存货监盘计划
3.存货监盘程序
4.特殊情况的处理
(六)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1.存货计价审计
2.存货截止测试
(七)应付工资审计
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八)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存货相关账户的审计
2.生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十五、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一)存货与仓储循环的特性
1.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1.概述
2.控制测试
3.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三)存货审计
1.存货审计概述
2.存货监盘
3.存货计价测试
(四)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1.审计目标
2.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五)营业成本审计
1.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3.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六)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的实质性程序
2.原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3.材料成本差异的实质性程序
4.库存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5.发出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6.商品进销差价的实质性程序
7.委托加工物资的实质性程序
8.委托代销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9.受托代销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0.周转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11.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2.受托代销商品款的实质性程序

2007年教材第十五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二章,将循环名称由“生产循环”改为“存货与仓储循环”,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会计频道 注会论坛 注会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