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人物素材活用技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7:04   新浪考试

   第一篇 人物篇

  课本人物素材活用技法

  置身灿若星汉的课本人物素材,一张张鲜活各异而又熟悉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如何将这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自己文中永恒的一瞬,是大家一直积极探索的。面对人物,画家可以用颜料去涂抹,摄影师可以举起相机去拍摄,而我们考生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

  但是,要充分利用课本人物素材,写出“大千中脱颖而出,寻常中卓尔不群”的中考满分作文来,除了熟悉这些人物素材资源外,还要配合精妙的构思技巧。

  一、演绎古今对话

  考生对自己要演绎的某个素材,可以多角度的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并通过虚拟场景、书信交流、对话访谈等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与故去的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话,自如地表情达意。在内容主旨上,可以不再现大家都熟悉或课本里出现的实境,但要将意蕴蕴含在文章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透过字面的意义感受丰富的内涵或哲理,窥见文章的灵魂。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因为闪现创造的火花,尽显飘逸洒脱,而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

  但是,演绎对话务必注意一点,那就是——想像必须合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天空”,所演绎的内容一定要符合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背景,所想像的人、物、事应该在情理之中,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借鉴实例:

  我带着疑问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朦胧间我感觉仿佛有人在轻轻地敲着我。我揉了揉迷糊的眼睛,一位穿着长衫的人站在我的面前。“这不是孔乙己吗?”我不禁叫了出来,他点了点头。我好奇地追问道:“你不是已经……”孔乙己叹了口气,略带忧伤地说:“我是死了,被那些冷漠麻木的人害死了。这也怪我自身的迂腐,不过幸好周公收留了我,不至于让我像孤魂野鬼一样。”孔乙己叙述完了自己的遭遇后,便问起我。我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说:“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孔乙己好奇地问。“我的一片天空。”我脱口报出。

  ……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一考生《时代赋予我的天空》)

  二、翻案文史人物

  对于一些在课本中涉及的文史人物,考生可以大胆标新立异,转换角度,活用素材,在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极思维、立体思维,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向传统观念发起质疑,并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达到对课本素材的创新使用的目的。这样的文章,将会显得新颖独特,让人信服,令人叹赏。

  但是,考生一定要注意,所谓的“翻案”并不是简单的翻案,历史是严肃的,客观的,探求历史真理需要严密的考证,不能随意翻案、瞎编恶搞,哗众取宠,肆意歪曲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妄想剑走偏锋,把历史黑白颠倒,以博取一时的“眼球分数”,那只能就是死路一条。

  借鉴实例:

  西门君:

  你好!我是潘金莲!

  收到这封信,你一定感到很意外吧?的确,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一个月之前,连我自己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给你写信这件事情却真切实在地发生了。要问为什么吗?我只能对你说:是你,为我即将死去的情思能够高飞,铺设了足够长的助跑线。所以,我情不自禁要对你这样。

  ……

  潘氏金莲

  即笔

  (2005年陕西省一考生《你为我情思的高飞铺设了助跑线—潘金莲给西门庆的一封信》)

  三、组合名人作证

  我们经常和课本相伴,出现在课文里的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在考场作文中,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者表达某一个观点时,我们不妨独具匠心,从不同角度把一些与自己要表达的立意有共同点的名人归纳组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人掌故、典故、诗词、名言警句,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能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名人效应或人文精神。这样不但对文章形式的一种创新,也更能展示这些人物的魅力,使文章尽显古朴之味、典雅之气,。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种形式中,考生需要首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主旨,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或论证,自然而巧妙地将人物与材料连接在一起,做到自然明快,水乳交融。如果在这一点上处理不好,就及有可能被阅卷老师猜测为“套用”之作,得不偿失。

  借鉴实例:

  闲暇之时,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细细地吟诵每一篇小诗,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安静闲适的天地。

  与李白对饮

  ……

  与龚自珍共舞

  ……

  与普希金同行

  ……

  (2005年湖北省荆州市一考生《让生命的火光照亮生活》)

  四、代拟古人自述

  作文素材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如何发现的问题,即便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课本素材,只要精心采撷,照样能够出彩。对自己熟知的素材,考生可以独辟蹊径地站在古人的视角来陈述故事的背景、过程或结果,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行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便于直抒胸臆让读者倍感真挚亲切、真实可信的效果。如果通过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意境,则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更加。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代替古人自述,不等同于对课本素材或大众素材的简单翻译或改写,需要考生具备深厚的阅读积累与文化积淀,在行文中注重内容的生动、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深入地思考,以此产生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运用不好,则给人以江郎才尽、如同嚼蜡的感觉。

  借鉴实例:

  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

  ……

  听了我的故事,大家必然有所启悟。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006年广东省江门市一考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新编人物故事

  考生巧妙地从课本材料中灵活摘取作文所需要的素材,通过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记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把关注到的生活,利用古典名著、民间故事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他们的某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对比,大胆想像,重新演绎故事,实现对课本人物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我们对人物的独到的个性化的认识,从而使文章立意更为深远,行文更吸引人。这类出新出奇的文章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慷慨的高分。

  考生应该注意,在选材新鲜的问题上要与搜奇罗怪区别开来。稀奇古怪、耸人听闻的东西未必具有代表性,未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许多古里古怪的东西往往是经过加工的,真实可靠方面就有问题。特别是随着“恶搞”经典作品、经典人物,难免人们产生抵触心理负面效应,这类题材运用不当,甚至可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

  借鉴实例:

  时间:2005年元月10日

  地点:《敢讲敢说》演播室

  主持人:崔人进

  主题:猪八戒能否得2004年度感动心灵奖

  嘉宾:感动奖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等

  ……

  八戒下来,用嘴拱土。人们四散逃离,老板被磕一跤,由于水泥块多,嘴很快流血了。孩子拱出来了,但人已晕过去。

  ……

  孙悟空对准镜头:“呆子,我支持你做好事。”

  (2005年安徽省一考生《八戒得奖》)

  总之,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首先在立意上体现新颖,在结构上实现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更不是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祝愿同学们能借助熟识的课本人物素材写出新鲜的考场满分作文来!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