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考语文指导语言运用专项复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 11:14   半岛晨报

  一、语言概括提炼能力(一)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

  例: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希腊当地时间3月24日11时,阳光和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希腊最高女祭司手中的火炬上,1分半钟内世界屏住呼吸。火焰骤然升腾的瞬间,古老的号角声随之从赫拉神庙传出——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古奥林匹亚遗址点燃。圣火点燃后,历时137天的“祥云”火炬全球传递活动,也就此拉开帷幕。

  点拨: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语言概括提炼能力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解这类题的思路是:读要求——看材料——筛信息——精概括。这类题型,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抓标点、抓中心句、抓层次、抓记叙的要素等方法来提炼信息。

  (二)拟标题

  例:请你用精炼的语言为上面的事件叙述拟写一个标题。

  点拨:拟标题是在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拟标题时要注意提炼准确,语言精炼,同时也要注意字数限制。

  (三)表格题

  例: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

  滨海中学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调查(调查人数:300)调查情况显示:

  点拨:表格题主要通过数字的变化比较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横向、纵向综合比较。答题要点为:1、答案表述一定要有比较关系,如“大多数”,“极少数”,“较多”,“谁占多少”等字样。 2、要直接呈现表格中的信息,不要做结论性答案(即透过表格看现象)。 3、答案表述要精准,有一定的概括性(不要罗列比较内容)。

  (四)看图题

  例:下面是一个德国人图示的中西文化差异,请任选一组,简要说明画面的意思。(每组左边为西方,右边为中国;各20字以内。)说明:

  

  点拨:看图题和表格题都要注意对信息的提炼,看图题主要通过图像和形象的变化来比较分析,仔细观察图片,要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

  参考答案:

  排队时:西方人讲秩序,中国人拥挤(素质、公德意识)

  旅游时:西方人饱览风光,中国人忙于拍照(不会享受旅游乐趣,快乐分享,欣赏美的形式不同,现时珍藏)

  在语言概括提炼能力的试题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题型,这里不一一列举,大体都可以按照这种答题思路来解答。

  二、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一)仿写

  例:仿照例句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

  例句:来到首都北京,你会领略天安门的雄伟壮丽,品尝烤鸭的香嫩甜美,一定会不虚此行。

  仿句:来到我的家乡, ,

  ,一定会不虚此行。

  点拨:仿写是一种重要能力,要开放思维,打开积累。要有生活经历、生活积累,答案从生活中来。具体要求为:保留形式,改换内容;形式上严格限制,内容上完全开放;句式相同或相似,结构保持一致;字数尽量相等;注意隐含的修辞;语言力求准确精美。不但要仿例句之形,还要仿例句之神,即最佳的表达内容和立意境界,力求形神兼备。如解答此题时,可以联系大连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美丽、年轻、活力、浪漫等,皆可入题。

  (二)造句

  例:用下面词语造句。一丝不苟:精雕细刻:

  点拨:做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思路:辨析词义——创设语境——正确运用。

  在辨析词义时要注意考虑词义的正反(如:门庭若市、门可罗雀),词义的轻重(如:引人注目、引人入胜),感情色彩(如:原形毕露、锋芒毕露),使用范围(如:精巧绝伦、美轮美奂),切莫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造句时不可就事论事,要创设恰当的语境,语境创设的好与坏决定了造句质量的优与劣。

  (三)改写标牌语

  例: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们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塑像,又有碍观瞻。

  有人拟了一条警示标语“损坏塑像,是卑劣无耻的行为! ”请你将它改写成一句既温馨又有提示作用的标牌语。

  点拨:标牌语一般要求短小、温馨、富有深意。此题语气太生硬,要求改写为一则既温馨又有提示作用的标牌语。如:运动员正奋力奔跑,请不要绊住他们的脚步!

  此外,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的考查,还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如母亲节快到了,可以拟写一条祝福短信,为争创和谐社会,可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等。总之,语言运用表达能力要注意创设语境,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形神兼备。

  虽然,语言运用部分的题型是变化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领,只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运用,多练习,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就能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就能让语文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赢得中考。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语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