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事件回放】
2009年4月15日、19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博客上连续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我为什么反对奥数》,称奥数教育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杨东平指出,黄毒赌之类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
这些言论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此后,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展开了对这一话题的大范围讨论。多个城市纷纷表示要叫停奥数,特别是要让奥数与招生脱钩。
10月26日,成都市出台“五个禁止”规定,旗帜鲜明地封杀“奥数”:禁止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奥数;禁止举办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禁止将奥数与“小升初”挂钩;禁止为“奥数”等各类有偿补习班提供教学设施或场地;禁止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
【记者述评】
“每只完整的螃蟹有2只螯、8只脚。现有一批螃蟹,共有25只螯,120只脚。其中可能有一些缺螯少脚的,但每只螃蟹至少保留1只螯、4只脚。这批螃蟹至多有多少只,至少有多少只?”,“2008×200720072007-2007×200820082008=?”……此类要求迅速解答出的“奥数”基本题目,只适合5%的智力超常儿童学习,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调查显示,就是这样一项“少数人的游戏”,在中国15个大中城市,却有78%的小学生参加过培训,称为“全民奥数”丝毫不为过。
眼见孩子为升学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2009年,社会对“奥数”的质疑不绝于耳,有识之士更是痛陈其在扼杀孩子创造力上的毒害。但在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奥数是不是降温了呢?
带着疑问,记者昨天致电沪上一家拥有10个分部的知名奥数培训学校,其梅陇分部的接线员告诉记者,“今年学校的招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秋季开出了10个班,即将于明年1月30日开学的奥数寒假班将于1月4日起接受报名,这些天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而秋季班的200多个学生大部分都要求延长学习,继续进入寒假班。”这所学校一年开设“春季班”、“暑假班”、“秋季班”、“寒假班”四个学段的班次,分为基础班、提高班、精英班、超常班四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基础班,2小时课程收费100元。
而虹口区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昨天也向记者透露,不少家长向她咨询,希望孩子突击学一学奥数,以求在比赛中拿个名次,将来搏一个好高中甚至好大学。一些培训机构最近还到学校附近散发广告,大肆渲染奥数对孩子智力的启发效果。这位老师概括道:奥数培训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培训机构、竞赛的庞大产业链,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多年时间,甚至向幼儿园蔓延。
奥数依然热门,家长依旧无奈——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要送孩子读名牌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奥数成了一块“敲门砖”。
奥数热的背后,无非是择校热。优质教育资源不可能完全实现均衡,优秀师资的跨校流动,眼下也没有全面推开并实现制度化的迹象。目前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重点学校人满为患、非重点学校接连关门的境况。而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明确了8类考生具有保送生资格,其中有三项跟各级别奥林匹克竞赛名次有关。有保送、加分之类的导向在,让家长如何能够收回迈向奥数培训班的脚?
更可悲的是,在择校热的驱动下,各类音乐考级、美术考级、辅导班也显露出“奥数化”倾向,与择校和升学挂钩的功利化兴趣学习,让素质教育丢失了原有的价值追求。
奥数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奥数必须回归理性,这需要先把奥数等竞赛成绩从招生优惠中剔除,更要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合适的教育,这才是有关部门为奥数热真正降温作出的最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雪林
【网友评说】
●“扼杀灵性”说
网友:如果要搞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六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可能全球前1000万名都是中国孩子。可是这批“奥数”孩子中能产生多少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呢?他们有多少拥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象力呢?
●“家长功利”说
网友:“奥数”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的确给了许多孩子思维拓展的机会,错的是家长们把它当成了一种工具,明明是一种兴趣,一件培养情操的、快乐的事,为了升学,为了成功,演变成今天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负担。
●“资源不均”说
网友:关键在于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很多人想读好的学校,人多粥少,就通过各种方式来选拔,奥数不幸就成为方式之一。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