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罗德宏)日前市教委表示,由于全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示范高中将减少跨区招生计划,跨区指标向远郊区县倾斜,一般高中则不得安排跨区计划。不料此举在区县学校之间引发不少的争议,甚至制造了一场不同阵容的“口水战”。昨天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此举主要是改变示范高中跨区招生指标过于集中在城区的现状,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
据了解,目前本市部分知名示范高中相当比例的招生计划都投向外区县,像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名校招生计划超过一半或接近一半都安排给其他区县。专家预测,今后5到8年,中考户籍考生减少的趋势将更加显著,伴随考生减少、跨区招生比例加大限制,区县及中学之间将开始新一轮的生源战。
记者发现,中考跨区招生“限制令”在不同区县产生的影响和反应截然相反。业内人士称,跨区择校的往往是一些区县的优秀生甚至是尖子生,对于海淀、西城、东城等示范校资源比较丰富的教育强区而言,“限制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源上的不利影响,而部分教育实力略弱的区县,则有更多可能留住好生源。
“对于我们区来说,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本市一位地处南部的区教委负责人介绍说,高考成绩毕竟是社会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这和生源质量关系密切。该区中考每年虽“流入”100来名周边区县的优秀生,但“流出”200来名尖子生去外区,限制跨区流动“有利于各个区县之间利益均衡”。南城一所示范校负责人直言不讳:“减少跨区流动,更多优秀学生留在本区,我们也能教得很好。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区域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比部分区县的“拥护之声”,一些区县则对“跨区限制令”提出异议。海淀区一所名校校长含蓄地说,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推进,需要更多耐心,从而促进教育生态取得新一轮平衡,否则着急调整政策可能伤害孩子和家长的利益。另一位校长说,这主要源于区县优先留住优秀生源的利益考虑。一位教育强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和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录取采取统一中考,按照“分分清”原则录取,充分体现对于家长选择学校意愿的尊重和满足。“限制令”通过行政手段,人为设置满足家长择校愿望的一些障碍,其合理性有待考虑研究。“我想这应该是应对生源人数减少的权益之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