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支招:中考英语九大题型答题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16:06   大洋网

  现阶段考生应该做什么

  一、收集做过的试题,把所有错题抄在一个改题本上,用红色笔写上正确答案,并在错题旁边写一、两句说明错题原因,让自己加深印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还是没有明白,要及时问老师。

  二、要加强阅读训练和听力训练。你现在有时间,但是千万别浪费,每天坚持阅读,练听力(有统一听力训练带)。

  三、要每天利用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声的朗读和背诵所学过的课文、对话、单词,通过朗读和背诵达到听、说训练。答题的时候有语感。以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为重点。

  四、可以做一些综合练习来判断哪方面还有漏洞。

  备考策略

  一、听力

  今年中考听力题对考生要求高了,难度也加深了,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里发的听力资料,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捕捉的信息准确,才能答题正确。

  二、单项选择

  属于考查各项基础知识的传统题型,此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答题时要注意:

  1.题目有语境,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并从词法、语法、惯用法、词的搭配等多方面考虑。

  2.对话构成题干,更生活化,更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断定答案。

  3.注意综合性的知识,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三、句子翻译

  它要求考生有较精准的语言素养,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考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固定搭配词组,都要联系简单句的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四、完型填空

  1.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这是非常必要的。

  2.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为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理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3.要仔细推敲,复校全文。

  4.要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接近中考了,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至少要做两至三篇的强化训练,要自己计时。

  五、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交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平时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开族语。答题时,语言要得体,表达要地道。

  2.应将一些常见情景下经常运用的句型、词组背熟,比如,问路、看病、邀请等常规用语。

  3.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只有语言能以最快的速度表现思维的时候,人们才能流利地、有效地进行表达。答题时,依据语言环境补全对话。

  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1.要有阅读积累,每天阅读2 3个小短文,每个小短文大概用四五分钟。

  2.阅读的范围要广泛。

  3.阅读要提速。

  4.重视整体理解能力。遇生词不要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5.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

  七、句意填词

  1.通读全句,联系上下文,确定选词。

  2.要掌握初中英语教材1-3册的“四会”的单词拼写。

  八、改写句子

  1.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考查点,了解题目所给句子与答句之间的关系。

  2.注意从各方面考虑问题,突破难点,注意复查。

  3.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句型和同一句子英语的不同结构表达技巧。

  九、作文

  1.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2.语言地道: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

  3.不要跑题:理解脉络,抓住重点。

  4.仔细检查: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英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