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2010年中考数学卷难度回归到2007年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08:28   杭州网-每日商报

  昨天,又一位家长打来电话,问我们今年中考和高考的试题精选何时出来。这个家长很有意思,她的儿子去年考上了杭二中,男孩子之前做过我们出版的一些高考题目,说题目比较经典,尤其题型,对高考很有帮助。今年,这位家长就向她的朋友(中高考学生的父母)宣传我们的中高考助考大行动,我们有什么新进展,她会马上通知朋友。

  上周,春蕾中学老师撰写的中考语文复习要点刊登完毕。今天我们继续,轮到中考数学了,撰写复习要点的学校依然很牛——育才中学,老师叫李爱丽。每年育才中学推荐的试题精选都不会让家长、学生失望。

  离中考的日期越来越近,想在短时间内全面复习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考生和家长所关心的。

  一、把握中考动向

  要提高复习的质量,方向很重要,在复习中要认真阅读《2010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2010年中考的考试内容与往年相同,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6∶3∶1。另外,卷子的难易程度回归到2007年,与当时的难度差不多。知识点的复习方向是:清楚数学中考命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今年,命题内容注重现行教材,突出考查“双基”,考生要在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对方程、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等重点知识要予以重视,它们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最基本、最通用的数学技能,而这些方面(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试卷几乎涵盖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统计思想等等,还加大了如统计、概率、视图、图形变换等内容的考查。

  近几年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贴近生活,它摒弃了繁琐的计算,需要学生能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来,构建数学模型并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依法纳税、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都可能是命题的素材。

  二、优化复习,全面提高

  要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首先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复习可根据以下四个方面操作。

  (一)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注重基础,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在备考的第一阶段,应以教科书为蓝本。特别是对容易题的考查,考生应该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尤其是,能够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达到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巩固和提高。

  (二)渗透思想,掌握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崇尚创新,加强应用

  在命题中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促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中考数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要求。在中考复习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涉及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强化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前三个方面的复习,加上一定的训练量,你肯定会发现许多易错的知识点。这样,在最后的阶段,你可以针对自己的基础状态、中考目标,对容易出错处进行重点强化反思,切不可放松自己对错题的针对训练。在解题训练中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答题,及时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回顾与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由于版面原因,复习要点三“操作得法,提高得分率”明天见报。(记者 申屠文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