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等于职业教育不需要提高质量。任何不注意质量的教育都是不可持续的。”日前,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的教育服务型高校论坛上说。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一边是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制造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这种“两难”现象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实体企业仍以制造外包业为主,职业院校还未大量培养出满足这些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不久前,珠三角一家企业同时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就薪资发生过一场“口水战”。大学毕业生埋怨他们干民工的活,拿同样的工资。农民工也不服气地同老板较真儿,他们干活还不如我们,怎么工资一样多呢?最后,企业老总干脆不要大学生了,只要农民工。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向荣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跳出教育才能客观地评价教育;跳出教育才能理性地反思教育;跳出教育才能真正地发展教育。当前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根据产业链开设专业,根据技术链调整课程,根据人才链塑造能力,依托服务链提升价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一次性就业率。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说,高职院校小样本都是就业率高,有的录取线超过“二本线”;但就高职教育大样本而言,在社会上还是缺少认可度与吸引力,除技能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待遇较低等外部因素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是重要一环。“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干事业。”他说。
吴启迪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澳大利亚的“厚基培植”系统,又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还不同于美国的社区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全日制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80%以上学生为适龄青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后工业化时期,再加上是人口大国,地区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是旺盛与长期的。“不是这段时间紧缺,将来就不需要了。”吴启迪说,到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六倍多;在校生达到1280万人,占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61%,基本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
不过,国外对我国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不高。虽然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但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培养的技能人才过硬。较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高,职业院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较小,自主改革、创新的空间更大。
吴启迪认为,中国高职院校要有成为国际一流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培养国际性技能人才的魄力与志气。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但要在国内建成一流,而且要在世界上有影响。
据悉,本届“教育服务型高校论坛”由温州市政府、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协会代表出席了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