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市中小学教育调整 民办公助校取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1日 10:38   哈报新闻网-新晚报

  核心提示:

  从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我市最后18所民办公助校停止招生,这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将从择校热中走出来。近日,本报独家专访市教育局权威人士,就取消民办公助校过程中及近期要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今后我市教育资源的发展如何更加均衡,进行了最权威的解读。

  据透露,民办公助校取消后,作为配套措施,我市暂时不对学区和对口学校进行大的调整;同时,将利用原民办公助的优势,领办新区学校;继续加大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比例;扩大优质民办校招生规模等,全面促进我市均衡教育发展。

  优质民办校可领办新区学校

  据市教育局专家介绍,今年,我市将按照“能民则民,不能民则公的原则”,对最后18所民办公助校进行清理和规范。这些学校原有的优势,今后将在新区中被“放大”。

  据介绍,我市将充分利用民办公助学校的优质资源,采取领办、举办新区学校等措施,带动周边薄弱学校和新区学校更加快速发展,切实满足城市变化带来的“新居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让松北、群力、哈西等城市新区的教育迅速走上强势之路。

  目前,随着部分民办公助校变成“纯民办”,新区的网点布局也正在调整中:在群力新区、松北新区建设与之配套的小学、中学、高中,并实现高质量建设,一次建成全部达标,重新布局市区内中小学分布,合并、撤并部分中小学校,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合理化分配。

  省重点配额生指标增加至35%

  记者在道外区的65中学了解到,这所偏远中学,去年毕业年级学生仅有100多人,可是这100多人里面却有3人上了哈三中,多人次考取了省重点中学。对此,该所学校负责人称,这些成绩得益于全市推行的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政策。

  市教育局相关人士透露,由于有了配额生政策,让更多的薄弱中学的孩子上省重点高中的机会,为此极大地促进了相对薄弱学校老师的干劲。根据哈三中、哈九中等重点中学的反馈信息,在弱校通过配额生政策上省重点高中的学生群体,高中表现都很出色。

  据了解,我市今年继续扩大配额生招生比例,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指标由去年的30%提高到今年的35%。为更加科学地、有序地扩大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政策,教育部门还将对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政策实行“评估制”。

  我市民办公助校发展史

  从1995年开始,我市依托名校开始陆续成立了一批民办公助校,民办公助校的产生,让许多学校和家长开始“理直气壮”地择校,最多时我市拥有民办公助校达70所,在校生达7万人。

  从1995年开始到2007年这12年间,民办公助校在满足众多家长择校需求的同时,为我市补充教育投入达10多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的困难。

  根据国家降温“择校热”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我市从2007年开始,按照“分步实施、平稳过渡”的原则,分批次对民办公助校进行了清理规范。

  推行弱校“强身”缩小校际差距

  据透露,在取消民办公助校之后,我市暂时不对学区和对口学校进行大的调整。对于对口学校相对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该咋办?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正在实施“薄弱学校发展工程”,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缩小校际间差距。在师资方面,我市还建立了以对口中小学校和区域内同级学校“以强带弱”形式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目前,我市一些弱校通过发展特色,实现了“强身”。康富小学是我市地处西部的偏僻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租住在附近的农民工。而近两年,该校大力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优秀师资,所教学生连续多人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大奖,该校还成为全省的计算机教学基点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动手能力超过了众多名校。

  优质民办校将适当“扩招”

  据了解,今后,学生择校只能选择“纯民办”,这为我市民办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我市将尽可能地挖掘现有民办校的潜力,支持社会机构举办民办校,扶持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市教育局透露,我市将适当扩大优质民办校招生规模,让优质的民办中小学校成为公办学校有益的补充,同时继续满足部分家长择校的需求。

  今后,为了给择校的孩子提供更多种选择,在清理规范过程中,我市拟利用民办公助校调整出来的教育资源,按照规定程序,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支持社会机构举办民办学校。同时,我市还为纯民办学校继续给予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办中小学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