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将会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数,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四年学习。这项改革试点面向城六区所有一般初中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被业界称为“1+3”培养模式改革试验(以下简称“1+3”培养模式)。日前,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首批“1+3”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名单及今年招生计划。
专家分析,作为扩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1+3”培养模式将为一般初中学生增加一次进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将有效缓解热点地区小升初择校矛盾,引导更多家长(微博)送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入学。
从公布的首批“1+3”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及今年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今年“1+3”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规模并不大,参与试验的学校分为两类。一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其中涉及清华(微博)附中、北大(微博)附中、首师大附中、北师大(微博)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等6所优质高中新校区和部分市级统筹二、三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计划招生1180个,每区计划分配到校,校额基本均等。二是城六区部分区级的、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普通完中,其中包括人大(微博)附中翠微学校、北京实验学校等16所,面向本区,计划招生775个。
6月中旬,学生可在所在初中报名市级统筹类学校,各初中校按自然班根据计划数量,以1:3比例推荐并在校内公示。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需要参加试点学校的双向选择。区级普通类学校的相关工作将在7月中下旬举行。
专家分析,在“1+3”培养模式之前,为了让更多一般初中校的学生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北京市已实行多年中招“名额分配”政策。“1+3”培养模式试验计划将全部面向一般初中,或将成为“名额分配”政策的补充,从而在促进教育均衡上走得更扎实,确保教育公平理念在学生身上的实际获得。
对此,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1+3”培养模式绝非基础教育学制变化和考试招生改革政策,只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试验项目,旨在进一步打通学段壁垒和校际边界,形成多种形式的一贯制培养试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深化促进“资源优质”与“机会优质”组合分配,使学生获得更实在的“优质均衡”和“机会公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