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业公认,初二是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
一、 初二分化的实质:深层次思维的缺陷
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司空见惯。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的等等,这些都会造成“智力分化”。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
策略:
小学时期要强化“形象思维”,而培养“抽象思维”则在初一、初二正当时。
1。 改善学习方式
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 知识面要尽量宽阔
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3。 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
家长要看孩子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二、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他们错以为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
但到了初二懒散怠慢是绝对行不通的。初中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往往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但学习是长期性的,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打好扎实的基础。
策略:
如何培养孩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格?
1。 家长要正确认识“快乐学习”
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
2。 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把主观的愿望(目标),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人的意志力。对于刚进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养的目标。
3。 教育学生要相信勤奋
任何的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只有拼奋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秋天的硕果从来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奋学习需坚持到底。
三、学习习惯上的原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等)。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做作业、预复习、考试、记忆等过程中的习惯。
然而,在初二前,一部分学生贪玩成性,不思进取,学习习惯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之一就有家长和老师督促教育不够。
策略:
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书写的条理性,培养他们经常反思的习惯。对聪明但容易骄傲、贪玩好耍的学生,不能过分表扬,应让他感觉到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四、 青春期带来的烦恼
初二学生一般刚进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较大。比较关注自己生理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开始注重穿着打扮,出现分心。
策略:
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坦然地迎接挑战。尽管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导,但来自家庭、来自亲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出现青春期生理不适的学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从而解除孩子心里的包袱,专心学习。
五、个性与人际关系的尴尬
性格比较狭隘、偏激的学生,或内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有的因人际上孤独而出现心理疾病,有的会交坏朋友,有的会从游戏和网络上寻找寄托。
策略:
1。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亲人、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来说,成天对他人意见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较狭隘、偏激。家长应教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去缓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爱心、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体谅他人,友好相处。
2。 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为他人服务,多帮助他人,多与人交流,多交朋友。心里有事要向朋友向师长倾述。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开导。
六、 家庭的干扰
在孩子上初中的阶段,应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状态的稳定。如果在这期间调动工作,或出现其他大的生活变故,对孩子的影响都非常大。
亲子关系的对立也是常见的分化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叛逆的行为比其他年级更明显。
策略:
1。 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
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2。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
要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会有疏漏,而且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还可能使孩子走向极端。
3。 家长一定要冷静理智
家长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孩子容易冲动,家长应当理性行事,决不能激化矛盾。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七、社会的影响
初二时期,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老师的一千句,还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一个很好的孩子,因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等,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策略:
1。 密切关注孩子非正常行为
家长对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交坏朋友等要密切关注。要尽可能地避免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频繁接触这些东西,少受不良影响。
2。 提前告之危害
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时就与孩子讲清道理,说透危害,“约法三章”。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时,及早发现,早做工作。
八、 理想和价值观的原因
初二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时的孩子如果没有理想,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虚无、仇视、冷漠等),就会形成人的发展的“价值空白”或“价值邪恶”,以后再也不好教育了。
策略:
1。 教育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要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树立崇高理想。要爱护、帮助弱小。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家庭和父母有报答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
2。 重视对孩子的理想教育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低境界的价值观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尽量少接触家长生意场、官场上的朋友。
3。 了解孩子交朋友的情况
交什么样的朋友,能反映出孩子是什么样真实状态。帮助孩子结交好朋友,断绝坏朋友。
九、 其他原因
人的发展需要许多因素来支撑。譬如:文化因素。让孩子生活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就容易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爱学习。再如:经济因素。家庭的贫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影响。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分化的重要因素。
策略:
家长要明白自己的情况,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与穷。防止金钱对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尽量避免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北京中学生家长会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