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随着高考改革的出炉,中考改革也在开学不久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评价方式、招录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变脸”。按照教育部试点时间来算,这次改革受影响的是目前在读的小学生,广州中考科目有可能由6门必考“套餐”,变成6+的“自助餐”,而综合素质评价也将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这些变化,将对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影响呢?
中考将改革 目前在读小学生将受影响
按照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中考改革)的要求,中考改革试点是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据了解,广州何时成为试点城市还是未知之数。如果广州在2017年率先成为试点城市,那么,2017年入学的初一学生(目前在读的六年级学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中考。这次中考改革影响的主要是现在在读的小学生。
或增加开考科目 杜绝不考不教、不考不学
这次改革的重头戏是考试科目构成。按照方案设定,把初中所学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情况。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把语、数、英、体育纳入统一录取计分项目,而其他科目可以由试点地区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自主确定哪些纳入“录取计分”。也就是说“全科开考,部分计分。”
从广州的情况来看,初中阶段学习12门文化课,而中考只考语、数、英,物理、思想品德和化学六门,生物、历史和地理、音乐、美术、计算机则不考。据业内人士透露,改革之后,很可能把部分如今没有考试的科目都纳入选考范围。
据新政设计者透露,为了防止增加学生负担,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比如在考试内容上,减少单纯记忆内容,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鼓励通过等级方式呈现。值得一提的是,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只需合格就可以了。
“所有科目都要考,届时负担到底如何,则要拭目以待。”广东省特级教师、卓越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卫平说。
广雅实验学校校长钟秀平认为,对于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学校来说,全科开考不会增加很大负担,但是如果把电脑、艺术纳入计分的话对农村学生并不公平,所以建议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数量应该相对稳定,不宜增多。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 影响或不大
教育部要求,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为此,对综合评价的内容、重点和程序都做了细化规定。
记者了解到,此前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录取中几乎都是走过场。广州一中副校长何茹称,“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已纳入中考参考,但是只是给录取之后的高中学校做参考,中考还是按照成绩录取。”
那么改革后综合评价对录取的作用有多大?以教育部较为肯定的浙江嘉兴的方案可见:其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等四个维度开展,采用等第赋分制,最终把3年评价总分折算后的分数纳入中考总分。其设置四个等第。A等20,B等17,C等15,E等12,各学校的等第比例相同。比如A等不超过25%,B等不超过50%等,E等不超过5%。
“这样的方案广州是否会借鉴还是未知数,但综合素质评价对中考的影响有限。”赵卫平说:“综合评价的过程可以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评定过程繁复,一些城市的评价流程包括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环节,对于日常工作繁忙的老师来说,要写出不是千人一面的评语已经很难,更何况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艺术、创新、公民素养,要综合评价真的比写评语难得多,教师的精力不足会让评价失真。这样其信度和效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为引发新的不公”,他说,“有智慧的家长一定会关注孩子的素质和特长发展,但是不要指望这个评价对你的孩子升学有很大的影响。以浙江方案为例,综合评价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只有几分,所以影响真的不大。”
无独有偶,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认为,综合评价的过程受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学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且主观性强指标难以量化,所以一直没有成为录取依据。“浙江的方案把综合评价量化具有操作性,但是其科学性还是要打个问号。如果整个班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等级比例应该如何划分呢?” 他认为,广州可以借鉴但是应该避免把问题简单化。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