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为何平时很少拿第一
王博士说,考试当中,孩子的发挥状态分四类:超常发挥、正常发挥、欠佳发挥、失常发挥。超常发挥和失常的都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正常发挥的。
在调研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平时成绩一般般,但在重大考试时候却能够成为一匹黑马,很多人都非常羡慕,说他们是运气好。
为什么中高考的“状元”,平时在班里大多数不是第一名,但关键时刻却能出挑呢?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些“状元”,平时在班里的模拟考试中,大多名次稳定。其实,在中高考中,这些同学只是善于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考试状态,掌握考试的技能和技巧,这是最好的状态。
有些同学时好时坏,情绪化,波动比较大,还有的同学经常性地不好,这两种状态比较让人头疼,都是不好的考试状态。
考试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情绪。有些人习惯做情绪的“奴隶”,而有些人是“情绪”的主人。
考试状态,其实和情绪一样是可以掌控的。
有时面对期望需“以退为进”
目前来咨询的家长,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数轮中考模拟考一次比一次差,如今信心全无,有的还出现了呕吐、胃疼、发烧等躯体反应,这些都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这种时候,孩子应该试试“以退为进”——设置心理支点,适当调低自己的心理期望值,然后告诉自己,我关注的是自己的“现在”,是自己的“当下”,而不是预期的分数和名次。问自己,现在能做什么、该怎么做,现在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我们不妨这样告诉自己,考试时,我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会做的做出来,而且能做对,就行了。
即使在考试时遇到难题,也要让自己平静,暗示自己:我难,别人也难,不要慌。不要求自己把所有的题都拿下,自己的任务就是把会做的做出来,而且能够做对。
事实上,很多孩子苦恼,就是放不下上面所说的这个问题。
那些已经出现躯体反应的孩子,家长应该带他们去心理医生处求治。当然,很多孩子在考试过后,这些症状会自愈。
家长反映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试卷偏难时能发挥好,简单时反而考不好。有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心就飘飘然,造成答题随意。实际上,这是最危险的。这时候,也要告诫自己:我容易了,别人也容易,我的任务是要把会做的做出来,而且做对。
通过视频跟博士练“静心功”
掌控自己的情绪,我们该向宇航员学习。太空作业是在没有退路的高危环境中进行的,宇航员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学生也一样,心静了,做作业、上课效率都会提高。
教一个让自己“沉下来”的方法——“静心功”。
“静心功”很简单,照着下面的方法做就可以(具体手势可见视频)。
步骤一: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无名指根部,然后把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之间,双手交叠相握。
步骤二:舌头轻抵上颚。
步骤三:轻轻闭眼,但要似闭非闭。
步骤四:想象自己正看向自己的眉心,气沉丹田。尝试摒除杂念,心里默念:我现在全身放松,完完全全放松。心,很静很静。
步骤五:可以把手放在桌子,抵在自己前额上,人伏在桌面上休息。也可以坐下后,把手放在腹部,也可以躺在床上。
每次练习5到10分钟。多尝试“静心功”,有很多好处,给自己彻底的休息,有助于克服失眠,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注意力。
考试时转笔不一定是开小差
平时,经常有男士说,工作要打开思路,习惯先抽一支烟。似乎烟与打开思路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实,根据心理学的神经链接学说,应该是抽烟这一动作,与打开思路形成了神经链接关系,成为一部分男士进入工作最佳状态的“心理开关”。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有个很坏的习惯,上课考试做作业,手里总是拿着一支笔,转个不停。
如果孩子转笔的时候,眼睛一直在看着笔,那是一种分心。但如果他在考试时,一边阅卷,一边下意识转笔,这或许意味着,“转笔”这一动作,正是这个孩子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的“心理开关”。
孩子可以尝试寻找、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开关”。
粗心不是靠批评就能消除的
有时候,学生喜欢以“粗心马虎”为借口。其实,是自己不重视。90%以上的考生或多或少有粗心马虎引起的错误。
粗心马虎的原因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单一,应对方法也不同。
原因一:心不静,面对高考中考,有压力,做不完的题目,每天很累,心不够静。
原因二:手眼脑不同步。有些孩子考后经常抱怨“我当时脑子里明明想的是答案A,最后怎么写到卷子上是B呢”,“哎呀,这道题我怎么会抄错呢”。
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看电视多,看动态画面多,形成了一种“青蛙眼”——看动态事物,灵敏度很高,但对细小、静止的事物,或静不下心观察,或视而不见,或区分度不高,导致考试中,容易看错数字看错符号。
这类问题不是简单的批评责骂能解决的,最好通过训练的方式加以解决。
心不静的孩子,多做做“静心功”,眼脑手不协调的孩子,要多进行协调性训练,可以是家长对其进行训练,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专家。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还要改变“直线思维模式”,训练自己多元思维。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责任编辑: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