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语文和数学卷难度如何,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资深专家苏平和南京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黄智华来分析。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整理
语文
没有晦涩艰深的文本,考生阅读起来没障碍
资深专家苏平
今年高考语文卷选材平易亲切,没有晦涩艰深的文本,考生阅读理解起来没有障碍。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选择了美国作家卡波特的短篇小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作品具有人文情怀,从中可读到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去感受生命的温暖和心灵的美好。论述类文本选择的是哲学家叶秀山的随笔《从脸谱说起》。脸谱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艺术样式,文章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并对身边的文化现象做深入思考。
文言文阅读文本是清代学者王引之的《汪容甫先生行状》,传主汪中刻苦向学,重孝道,笃友情,集中体现了传统美德。作者与传主都是清代江苏地区的著名学者,彰显江苏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风采与江苏文脉的源远流长,考生阅读时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古诗词鉴赏选取陆游的七律《秋兴》,文本较为平易,诗人的《示儿》《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等多篇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考生对他的爱国情怀和作品风格都有一定了解,能基本读懂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第5题考查了丰子恺的一幅漫画,要求选择与漫画情境最吻合的诗句,诗情画意熔为一炉,也能给考生带来美的享受。
今年作文题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到动车、高铁,近年来又出现了共享单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生事物。形形色色的车,速度有快有慢,承载有多有少,或是寻常日用必需品,或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体现不同的生活理念,蕴藏个体和时代的记忆。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聚焦于车,可以激活学生的独特记忆,为施展写作才华提供了空间。
总体上看,全卷以考纲为本、以考生为本,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稳健中有创新,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学。
数学
层次分明,学生解题入手容易
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 黄智华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贴近课本。试题在立足基础、全面考查的前提下,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稳定,知识点广,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逐步深入,使学生解题入手容易。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数学试题紧扣教材,具有“上手容易”的特点。填空题第1—10题、解答题15、16题及附加题第21题的A、B、C、D 题都是容易题,学生适当进行运算就可以拿到这些基本分。填空题第11—14题,综合性就大了一些,思维含量较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是常见的,会有较好的区分度。解答题的第17题为解析几何题,改变了以往大运算量,学生都能动手做,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数。第18题与平面几何知识有关联,关键是要将问题进行转化,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能增强些实际应用性,就更能体现应用价值。附加题的第22题,也是老师、学生预想中的试题,空间向量运算过关得分就很自然。解答题第19、20题和附加题第23题这样的把关题,都采用分层设问,各个小题的难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起点适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均可有所收获。
试题在强调“通性”“通法”的前提下,渗透了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如第11、12、13、14、16、17、20题的数形结合思想;第8、9、10、11、12、13、14、16、17、20题的函数方程思想;第11、14、16、20题的分类讨论思想;第5、6、7、13、15、19题的转化化归思想。
能力立意,适度创新: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的同时,突出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对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这五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贯穿始终。例如,第7题就把函数的定义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几何概型进行有机综合;第12题就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融合在了一起;第13题就把直线和圆、向量数量积和线性规划等联系在一起,第14题是对函数性质的综合考查。第19、20、23题都具有较高的思维要求,能够考查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19题,将新定义的“P(k)数列”和等差数列有序结合,有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试题编制,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的多样性和入口的宽泛性,既保证了各个能力层次的考生有所收获,又能让综合能力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