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年06月26日 20:31 新浪教育

  2019年地理学科中考试题秉承了2018年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守正出新,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平稳中求创新。试题集中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贴近时代主题,整体布局,系统设计,特色鲜明而大气,内容丰富而平易,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突出思想性

  地理试题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本质特点,立足价值引领,彰显出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美德等家国情怀方面的育人价值,凸显了试题的思想性。

  例如,选择题中通过对颐和园“金光穿洞”现象的探究,李白足迹以及其脍炙人口的诗句,苏绣《清明上河图》作品,孔子学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等,这些题材作为试题情境的创设,萃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联系现代生产生活实际,让传统照进现实,很好地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自信力、理解力。选择题中新一代“中国芯”,综合题中学生运用3D和AR技术发明的“柿子采摘器”,江西省于都县的乡村振兴,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以及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在建,均展现了科技强国的力量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二、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凸显时代性

  地理试题命制追求大格局,高站位,宽视野。关注世界,审视自己,讲好中国故事。关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时代热点话题,聚焦耕地、粮食、石油安全、生态安全、“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发展问题,引导考生用人地协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识世界。

  例如,选择题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一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建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这些观念高于具体区域的人口地理事实,具有更高的解释力和迁移性,是对学生更有价值的知识。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环境以及耕地、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我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一代应该筑牢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试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和“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以及巴西大豆、亚洲文明大会等试题能够很好的体现。通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藏粮于地”,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藏粮于技”,“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装自己的粮食”,这是关乎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

  中华民族历来亲善友爱,亲仁善邻,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合作共赢。“和·合”理念既是我国领导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大智慧,也体现了我国空间发展的战略思想。

  消除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于都县作为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地,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储藏区之一。致力打造“赣粤高铁”沿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中国稀金谷”,是未来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试题依托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对该地传统农产品柑橘的深加工、“工业黄金”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发展,唱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革故鼎新、中部崛起的时代旋律。

  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今我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命题和艰巨任务。试题中“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试题以形象的立体景观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山水林田湖的空间差异、空间相互作用,考查了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整体性的理解以及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观。

  三、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体现结构性

  地理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将人地关系贯穿始终,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结构性。一是围绕育人价值主线凝练主题,每一组试题都承载不同的主题。二是试题之间的知识以及能力水平上有一定衔接和统筹,照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能力水平差异,总体结构布局优化、难度合理。三是每一道题的内部,设问之间、选项和答案之间有内在逻辑,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深刻的思维品质。四是全卷内容的整体设计,关注到不同考点的均衡覆盖。试题涉及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从综合区域到自然或人文某要素区域,较好地体现了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素养;依托考试说明,实现考点高覆盖,涉及近90个内容细目。五是图文结合,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全卷有21幅组图,涉及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图解示意图、统计图表、电子地图、手绘平面图、朋友圈截图、漫画等。图表服务于内容,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此外,试题内容还从设问和答案方面体现开放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如综合题中于都县是否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停止稀土开采的观点,给学生发表观点的空间,不给学生限定唯一正确答案。这些设计都充分地给学生搭建了展示学习潜能的平台,在设计风格和形式上也别具一格。

  四、素养立意精准设计,发挥教学导向性

  地理学科试题以素养立意,努力引导教学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转向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围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学科观念的形成状况。

  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考试评价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引导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简单记忆;注意地理学科思维过程和学科方法的引领,突出学科能力的培养,避免死记硬背结论;注意知识内在的关联,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整体建构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避免肢解知识、碎片化堆砌,从整体性、差异性的角度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注意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联系当代现实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学科命题组

 

中考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高清美图

博客

国外大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