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真题解析

北京市中考收官 7月4日公布成绩
北京市中考收官 7月4日公布成绩

  昨日下午4点,2019年北京中考最后一科地理考试结束。北京文汇中学考点,一名考生收到了父母送来的鲜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减贫奇迹、“嫦娥四号”登月、北京世园会……为期3天的北京中考落幕,今年的中考各科试卷热词不断,京味儿浓郁。例如昨日上午的生物考试,北京电视台在国内首次推出新闻手语播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育种过程等都成了试题素材。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总的来看,今年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京报讯 昨日下午4点,2019年中考最后一科地理考试结束。“终于解放啦!”“题目不太难。”在北京市多个考点,考生们面带笑容走出考场,不少家长准备了鲜花迎接孩子。 家长带薯片等零食奖励考生 薯片、方便面、饮料……昨日下午地理考试结束后,在北京市文汇中学考点,范女士特意为女儿带了不少零食,作为考试结束的奖励。她告诉记者,出于健康考虑,平时一般禁止女儿吃这些:“今天可以破例一下。”还有不少家长准备了鲜花迎接考生:“买了向日葵,祝愿孩子一举夺魁。” 除了为孩子庆祝,家长们也不忘为老师送上感恩和祝福。朱女士特意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让女儿送给陪考的班主任老师。她表示,考试这三天,老师早来晚走,给孩子加油鼓劲儿,解答家长的各种问题。“很幸运能碰上这样负责的老师,所以希望能表达一下感谢。” 在考点现场,考生们纷纷与家长和老师合影留念,有些已经开始讨论假期计划:“要先好好睡上一觉。”“准备和同学出去玩。”不少家长则表示,现在心里还不踏实,“要等着出分和填报志愿。” 试题素材紧贴实际生活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分析,2019年北京中考各科目试题的素材普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以化学试题为例,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最典型的第13题,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垃圾分类知识的考查为落脚点,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上手。 再如物理试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第3题中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等,考查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费力杠杆与省力杠杆,第12题中用手按铅笔等,让学生感到亲切。 北京地域文化入考题 2019年北京中考试题中另外一大亮点就是选取典型的北京地域文化,展现北京风貌,将北京特色与考查内容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例如,生物试题素材中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西藏高原生态恢复项目等情境,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点。 而历史试题深入挖掘北京的地域文化资源,传播北京文化。如第34题,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大西山考察活动,体现了北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 ■ 教育专家点评 生物 生物试题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题目中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第19题介绍北京市市花月季选育和快繁的研究,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历史 历史试题突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聚焦时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试题对这些重大的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从现实的角度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 物理 物理试题选材关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 化学 化学试题关注社会热点,既有一直提倡的垃圾分类,也有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土豆。第12题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考题,体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化学试题还充分关注我国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第15题以光解水制氢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 ■ 志愿填报 总分超500方可填报“校额到校”批次志愿 新京报讯 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年起中招录取实施新的校额到校招生方式,考生总分须达到500分方可填报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相关志愿。 今年招生方式改变 今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仍为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校额到校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进行。 据悉,自2014年起,北京市开始在中招录取批次中设置名额分配录取方式,即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分配给“优质高中所属初中”和“其他初中”两类群体,按照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和初中学校分配到的名额数,再依据考生成绩和志愿进行录取。 今年起,名额分配招生批次调整为“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根据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今年也首次纳入中招录取。校额到校的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 志愿填报要拉开梯度 在统招批次,每名考生最多可选报8所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可选报2个专业。在海淀区教育大讲堂上,海淀区招生和考试中心招办主任王树明建议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要保持梯度,从高到低拉开档次。如前2个志愿填报比自己水平高出一点的学校;中间4个志愿填报与自己水平接近的学校;最后2个志愿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学校保底。 特长生方面,从今年起,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的学校,每一类特长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且三个类别的招生计划不可通用。 贯通培养今年可在提前招生批次和统一招生批次分别安排招生计划,可面向全市招生,不设分区计划,提招和统招批次均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冯倓秋 方怡君[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6月27日 07:49
北京贯通培养项目招生院校扩至15所 今年拟招4020人
北京贯通培养项目招生院校扩至15所 今年拟招4020人

  6月26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本部举行贯通培养试验基础教育阶段转段季活动。云凯杰摄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开展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打通从中职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为北京市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截至今年,招生院校已扩至15所,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今天,是北京市中考最后一天,一批当年参加了中考后乘上“贯通号”而无需参加高考即有机会升入本科的近400名学子,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本部举行贯通培养试验基础教育阶段转段季活动。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学生们展示了过去两年中在基础教育学段的文化素养,同时学校举办“贯通号”登车仪式,学校领导和来自二级学院的师生代表共同迎接学生们,开启人生新的旅程——贯通高职学段。 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开展“2+3+2”模式贯通培养项目,打通从中职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形成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学生不再有升学压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职业,为北京市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招生模式分为高职院校招生、中职学校招生、本科院校招生三种模式。 高职院校招生模式为“2+3+2”,即前2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中间3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 中职学校招生模式为“3+2+2”,即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市属高校(护理专业为3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 本科院校招生模式在学段划分上与中职学校招生模式相同,依然分为基础文化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和本科专业教育阶段。不同的是,三个阶段的学习都在本科院校完成。 截至今年,贯通培养试验的招生院校已扩增至15所,包括本科院校2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高职院校8所: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职学校5所: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丰台区职教中心学校、北京市东城区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负责人表示,2016年至2018年招生人数每年都稳定在3000人左右,贯通培养试验开设的招生专业紧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养老服务、轨道交通、信息安全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财务会计、智能楼宇、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贯通培养项目受欢迎 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谈及缘由,北京市教委职成处负责人表示,贯通培养项目的基础文化课已逐步脱离普通高中的课程框架,重点与后续的专业课对标对表,并将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渗透其中;同时专业课教学创新课程设置和教材研发,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综合素养。部分院校依据学生的能力高低,推出了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各试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利用职业院校丰富的实训资源,开设了多门创新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体验最新前沿科学技术应用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创办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对不同兴趣爱好和文体活动的追求。 作为首批参加了北京市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已有贯通学子近两千人。学院打造因材施教的教育环境,聘请优质教育团队,夯实贯通基础教育,并积极搭建学生扬长教育的各类平台,比如建立语文文化月、外语文化节、数学竞赛季为代表的“一月一节一季”语数外三大主干学科竞赛体系,以“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以及500强企业见习日等等,为学生搭建发掘自身能力特点的平台。 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李滢昕表示,越有压力越有动力,倒逼自己突破。不仅以高分拿下初级会计职称,今后还要拿下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他称,目前正在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希望自己在会计领域里能够学贯中西,有朝一日学成归国能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 2017级贯通学生李响是学生会主席。他表示,原来的自己内向、成绩不好、不自信,属于被忽视的群体。然而,两年来自己已经变得阳光、自信,是同学们信任的班长,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变化很大,更加成熟懂事。 正如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基础教育学段的学生们所言,“贯通培养试验与普通高中确实不同,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能有机会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我乐在其中,在实践中学习并感受快乐。”(完) 责编:朱紫瑛[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6月27日 06:30
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年地理学科中考试题秉承了2018年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守正出新,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平稳中求创新。试题集中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贴近时代主题,整体布局,系统设计,特色鲜明而大气,内容丰富而平易,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突出思想性 地理试题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本质特点,立足价值引领,彰显出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美德等家国情怀方面的育人价值,凸显了试题的思想性。 例如,选择题中通过对颐和园“金光穿洞”现象的探究,李白足迹以及其脍炙人口的诗句,苏绣《清明上河图》作品,孔子学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等,这些题材作为试题情境的创设,萃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联系现代生产生活实际,让传统照进现实,很好地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自信力、理解力。选择题中新一代“中国芯”,综合题中学生运用3D和AR技术发明的“柿子采摘器”,江西省于都县的乡村振兴,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以及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在建,均展现了科技强国的力量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二、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凸显时代性 地理试题命制追求大格局,高站位,宽视野。关注世界,审视自己,讲好中国故事。关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时代热点话题,聚焦耕地、粮食、石油安全、生态安全、“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发展问题,引导考生用人地协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识世界。 例如,选择题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一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建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这些观念高于具体区域的人口地理事实,具有更高的解释力和迁移性,是对学生更有价值的知识。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环境以及耕地、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我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一代应该筑牢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试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和“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以及巴西大豆、亚洲文明大会等试题能够很好的体现。通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藏粮于地”,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藏粮于技”,“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装自己的粮食”,这是关乎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 中华民族历来亲善友爱,亲仁善邻,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合作共赢。“和·合”理念既是我国领导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大智慧,也体现了我国空间发展的战略思想。 消除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于都县作为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地,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储藏区之一。致力打造“赣粤高铁”沿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中国稀金谷”,是未来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试题依托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对该地传统农产品柑橘的深加工、“工业黄金”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发展,唱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革故鼎新、中部崛起的时代旋律。 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今我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命题和艰巨任务。试题中“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试题以形象的立体景观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山水林田湖的空间差异、空间相互作用,考查了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整体性的理解以及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观。 三、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体现结构性 地理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将人地关系贯穿始终,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结构性。一是围绕育人价值主线凝练主题,每一组试题都承载不同的主题。二是试题之间的知识以及能力水平上有一定衔接和统筹,照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能力水平差异,总体结构布局优化、难度合理。三是每一道题的内部,设问之间、选项和答案之间有内在逻辑,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深刻的思维品质。四是全卷内容的整体设计,关注到不同考点的均衡覆盖。试题涉及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从综合区域到自然或人文某要素区域,较好地体现了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素养;依托考试说明,实现考点高覆盖,涉及近90个内容细目。五是图文结合,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全卷有21幅组图,涉及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图解示意图、统计图表、电子地图、手绘平面图、朋友圈截图、漫画等。图表服务于内容,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此外,试题内容还从设问和答案方面体现开放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如综合题中于都县是否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停止稀土开采的观点,给学生发表观点的空间,不给学生限定唯一正确答案。这些设计都充分地给学生搭建了展示学习潜能的平台,在设计风格和形式上也别具一格。 四、素养立意精准设计,发挥教学导向性 地理学科试题以素养立意,努力引导教学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转向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围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学科观念的形成状况。 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考试评价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引导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简单记忆;注意地理学科思维过程和学科方法的引领,突出学科能力的培养,避免死记硬背结论;注意知识内在的关联,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整体建构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避免肢解知识、碎片化堆砌,从整体性、差异性的角度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注意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联系当代现实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学科命题组  [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20:31
2019北京中考地理试题:教学评一致 生活育人融合
2019北京中考地理试题:教学评一致 生活育人融合

  一、 整体特点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学科命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为依据,在保持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学科试题基本特征基础上,稳中求新、求变。进一步密切结合全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美育等,体现首都教育改革特色、体现时代主题。命题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突出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地理学科的能力、方法和思想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联系生活渗透学科素养,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任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导向 1.试题以人地和谐观贯穿整个试卷 试卷中很多试题的立意充分体现了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科价值取向,突出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主线的育人价值特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外显出来。 2.关注中华优秀文化,考察学科视角下的审美 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多彩而源远流长,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此次试题的特点。例如:将金光穿洞、清明上河图、孔子学院等素材作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学科阅读能力水平,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性与先进性的认知,形成文化自信、自豪的民族情感。 3.培育家国情怀,强化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将台湾岛与海南岛进行对比研究,从合作的根基上体现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脉、民族同根、语言相通;“中国芯”是“世界最强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试题将这些内容与地理学科内容紧密融合进行设问,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来加深祖国统一、家国情怀等价值取向。 4.理解不同区域文化情感,形成国际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取向 将亚洲文明大会、金砖国家合作等国际交往、贸易合作引入试题,使学生了解到异域风情的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国际合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来强化全球意识。 (二)突出主干内容考查,体现“基”“宽”“活”“新”的考查特点 试题以地理学科初中学段主干内容为考查内容,强调知识点的高覆盖和能力水平的层次分级。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基础性考查;在材料的选取上体现视野的宽泛;在题目的设问上体现层次性、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在选材上体现学生身边或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现象充分体现试题的“宽”和“活”,在思维考查中体现学科视角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创新发挥空间。 (三)地理图像丰富多样,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色,在试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9年的试题的地理图像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类型多样,有不同尺度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等。二是数量多,共计21个图组,40余幅图像。三是试题图文配合,新颖有趣。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四)突出学科能力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避免了学生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强调运用所学解决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试题突出区域地理为主的考查,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呈现相关信息,设计结构良好,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认知区域的一般方法、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查学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分析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和谐的观点。 (五)引导学科教学方向,促进学科教学改革 2019年中考试题在命题在考查方向上体现知识主干、能力为重、观点渗透及立德树人的理念,强调了学科工具、方法和学生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实践与创新。这些试题所发出的信号将对初中地理学科日常的教学起到引导作用,是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与促进。 二、 选择题 (一)主题突出、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1.选材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地理视角 试题选择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素材作为命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试题选材丰富,关注世界、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文化视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一带一路、精准扶贫、孔子学院、清明上河图、中国芯等素材都成为试题情境。如:第24-27题组,以小明为爷爷奶奶制定去东南亚旅游行程为情境,呈现航班信息及当地气候资料,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出旅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文化,交通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人对交通方式的选择等,均蕴藏着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并初步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体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 生活品味。 2.增强探究性,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品质 试题关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体现开放的课程理念。 第2-6题组,以颐和园“金光穿洞”这一自然现象为话题,探究影响该现象发生的天气状况及地理背景,旨在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关注学生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二)特色鲜明,彰显地理学科本质 1.优化材料,注重学科基本技能 试题重视情境的创设,并不断发掘新颖的呈现形式,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多元的图表为考生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画面,以实现地理试题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选择题中12组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图、景观图、手绘图、漫画、柱状图、扇形图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形式生动,在立意深远的基础上,立足于考查学生学科基本技能,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是答题的基础,体现了地理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创设情境,突出学科关键能力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显著特点,认识区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主要议题,2019年地理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从综合性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及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 7-9题组、21-23题组从把握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入手,考查学生认识区域的能力。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程的核心议题。试题注重考查学生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0-12题组以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状况为情境,考查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38-40题组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话题,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 综合题 1.凝练主题,体现思想性在命题中的灵魂作用 综合题共四个题目,每个题目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展开,主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观念;聚焦时代发展与特征;并将教育大会上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融入试题之中,突出了思想性。例如:41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围绕学生学农实践活动展开话题,试题遵循学科特点,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劳动教育”寓意其中。42题 “革故鼎新 因地崛起”,以江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背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关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江西在新时代的发展状况。43题 “亲善友邻 协和万邦”,体现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体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44题以“极地探险 拥抱地球”为主题,体现我国科技发展,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在地理话题和情境中融入热爱祖国、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等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2.突出学科特点,着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试题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特色作为命题主线贯穿始终,考查学生对区域的整体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以及对人地协调观的形成。综合题围绕不同尺度的区域选取考试材料,有国内区域尺度的江西,有国家尺度的俄罗斯,也有大区域尺度南极地区,体现了区域尺度的学科思想。44题的,地图与示意图结合,生动化的图像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试题将南极的一个空间片段和探索南极的时间过程相结合,有空间差异、有时间变化,体现时空角度的综合思维。 3.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试题突出对学生学习工具、学习过程和学科学习方法的的考查。四个综合题首先体现了学科工具的使用,从小尺度的平面图到国内区域尺度的江西图,再到国家尺度的俄罗斯图和大区域尺度南极地区图,试图突出了学科工具的运用。从不同角度突出对区域的认识,通过不同资料的提供,构建层次丰富基于学生体验的试题情境,在不同区域的认知过程中,突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如42题“革故鼎新 因地崛起”,从时间线索、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设问,充分体现区域学习方法。 4.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搭建体现学习潜能的平台 综合题中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全面展示思维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增强自信。例如:41题(5)“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你的认识。”该题从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科技在农业发展的作用能角度,考查学生对人口、耕地、粮食关系的认识,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42题(5)“有同学提出都县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停止稀土开采。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本题设置具有较大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考查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对一线教学建议 1.突出学科育人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的地球家园,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等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重的积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学习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师要有效整合学科内容,合理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做好阶段准备。 2.构建地理开放课堂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的时事热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把突出反映生活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带进课堂,构建起密切联系生活的、开放的、多维度的课堂。通过课堂“真情境再现”和“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力,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3.关注地理思维力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思维过程,突出地理思维力的不同层级和培养途径,提高地理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基础性和创新性。 4.突出地理学科本质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两大突出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区域的认识和分析,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不同过程认识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的时空演变过程,深化对区域有层级的认识,最终学会运用区域综合学习的方法,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 点评人: 高振奋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李文胜 高级教师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乔瑞敬 高级教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李慧敏 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邢冬梅 高级教师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20:29
2019北京中考历史考查重基础:高频考点常态化
2019北京中考历史考查重基础:高频考点常态化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考试刚刚结束,今年是北京新中考的第二年。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整体试卷指出,试题难度得当,侧重对学生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考查的较基础,重点突出,试卷结构整体稳定。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考试卷面满分90分,分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细化到各知识点,选择题部分共45分,材料分析题共45分。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世界史 选择题 16.5 10.5 18 材料分析题 15 21 9 总分 31.5 31.5 27 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样,材料型,图片型,表格型等,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材料分析题知识点分布中,占比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相较而言世界史考查比重较少。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设问灵活贴合时政热点和生活。 二、试卷特点分析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试卷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频考点和考查方式逐渐常态化。例如第1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时代;第2题仍然考查秦始皇等知识点;民族问题、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仍然是高频考点。考查方式仍然是形式多样,第1、8图片题,第14题的地图题,第26题的图表题,都是历史学科常使用考查的方式。 (二)学以致用,结合现实。第8题通过北京通州的墓葬发掘来进行情景设置,拉近了学生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身边的事来感知历史,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第30题结合时政热点“一带一路”,让学生聚焦时政,联系实际,强化对实际问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了解国家大事,增强历史参与感。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第33题(4)以五四运动进行题目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第32题(4)、第33题(3)、第34题(2)都根据北京相关知识点进行情景设置,体现了北京卷地区性特点,让北京考生觉得亲切。 (三)重视史料的运用和史学素养的培养。第17题考查对历史解释的区分和运用,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第26题需要对图表给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28题也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准确把握,而不是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 (四)主观题考查形式多样,题目灵活,侧重答题方法,尤其重视对材料的概括。材料分析题主要包括概括题、分析题和史实题等,今年仍然重视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力。第31题(3)、第34题(2)等都对以上能力进行了考查。 三、2020届复习建议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对2020届学生的备考,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准确完整,充分阅读教材,注重细节,不但要注意重难点知识点的把握,还要注意图片和小字部分,熟练掌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二)关注时政热点,注重联系实际,同时也要关心身边事,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 (三)注重答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材料概括题的总结,注重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7:28
2019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熔古铸今 构建认同
2019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熔古铸今 构建认同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试卷脚踏实地、稳中求新,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引导学生以历史史实为素材库、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核心能力为工具箱,在古今贯通、中外结合的时空视野下开展思考与实践。用厚重悠长的历史气息和激昂奋进的时代精神构建学生对北京家乡、中华民族、伟大国家、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认同。 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价值导向 试题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试题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试题考查中。引领学生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如:第13题,强调井冈山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第34题(3),用抗战故事的形式,以感人肺腑的文字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彰显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试题通过多种材料、多样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同。 如:第34题(4)(5),突出中国近现代仁人志士,面对民族危亡,为救亡图存不屈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做自强不息的时代奋斗者和开拓者。 2、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试题凸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选取大量相关内容和素材,彰显历史学科的价值引领和人文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如:第3题考查造纸术,第10题、第11题及第34题(5)中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四大名著、京剧、元曲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艺成就等,通过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聚焦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各民族不断交融,巩固国家统一,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落实主干知识,聚焦关键能力 1、充分依托教材,落实主干知识。试题依托教材,以学科主干内容为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立足主干知识,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线索等作为主要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试题在梳理主干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形成逻辑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如:考查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第3题、第6题、第22题,考查的历史人物有蔡伦、玄奘、鉴真、牛顿、达尔文等。 如:考查历史事件的有第12题,考查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第19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25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第27题考查杜鲁门主义等等。 如:考查历史线索的有第4题,考查东汉末年以来,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第31题(5),考查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变化发展。第32题(1),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 试题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挥,都能够思考和回答,还有一些开放性和选择性的题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的选择。如:第31题(5)、33题(4)、34题(5),都具有选择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理解,自主选择,从不同角度解释问题。 2、聚焦关键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历史试题考查史料阅读、信息加工、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试题凸显学科特色,强调史料实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试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多层面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31题(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背景。这道题答案在材料中,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背景是秦国的落后和秦孝公的改革意愿。 如:第32题(1),依据材料一,写出两宋时期不同类型的城市,有政权统治中心:东京和临安。外贸港口城市明州和泉州,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南方和北方,说出宋代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背景?此题学生既要看图同时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宋代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是南方城市数量多,北方城市数量少。背景是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培育人文素养,着眼文化传承 1、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和教育功能。运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展现古代中华文明的成就和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聚焦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各民族的不断交融、共同发展,不断完善治理制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渗透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和教育功能,彰显了历史学科的价值引领和人文情怀。 如:第34题,通过不同时期图书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感悟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第31题,从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国家稳定等不同角度探究国家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带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探究人文价值,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2、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历史的时代价值。突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聚焦时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试题对这些重大的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从现实的角度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追根溯源,寻求现在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如:第18题,通过建国后人民海军主战装备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增强。第33题(4),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两个热点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的过程与影响,新中国成立的场景与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大国与小家,感受国家的不断崛起的同时增强历史与时代责任感。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首都特色 1、关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理解社会。试题对现代人类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情境化地思考,追根溯源,从现实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 如:第 28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描述,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30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责任和使命。第32题(4),有关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材料,特别关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些时事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突出首都特色,展现北京风貌。深入挖掘北京的地域文化资源,学习北京文化,宣传北京文化。 如:第34题,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大西山考察活动。试题体现了北京的“四个文化”之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也激励学生去保护和宣传首都文化,生成对首都文化的认同感。并且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积累和所得,实现学以致用。 3、体现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加强历史横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使学生以更宽阔的历史视野进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起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使命。 如:第9题、29题、32题(1),均需要学生首先具有准确识别地图的能力,之后才能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作答。第14题,关于长征的主题,不仅需要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古诗文鉴别能力。总之,学生需要调动其综合能力加以解决,彰显多元思维。 试题评析人员 邱菊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陈化锋 北京市三帆中学 孔冬梅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王绯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7:02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生物》(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个考出来”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教学导向为目标,精心选材,稳中求进。命题坚持宽广融通,走大道、求大气的北京风格,突出学科特色。在考出北京学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等思维特点的同时,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意识和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旨在培养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着眼于将考生当前的学习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相联系,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育人观和价值观导向放在第一位,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第4题以西藏地区利用砂生槐进行生态恢复过程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健康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试题关注北京发展,促进学生知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如第10、19和20题,分别以北京电视台在国内首次推出新闻手语播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育种过程、北京动物园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迁地保护为背景,让考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增进认同感和责任感。 试题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体会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实现对学生的美育。试题中屈肘运动、肾单位上皮细胞等图片还原了生物结构与功能间高度统一的精致之美。科普阅读中的文字和配图表达了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激发考生保护自然和生命的使命感。 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学科价值,促进学以致用 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试题选用运动健康、合理膳食等考生熟悉的话题,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考生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第16题引导考生认同科学运动的重要意义,体现出生物试题的育人功能。第18题使考生体会到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加重肾脏负担,引导考生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第8题和第13题分别从我国倡导无偿献血和实施计划免疫角度,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 试题关注考生实践经历。生物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强化考生积极参与劳动的观念,通过积极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深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第17题以初中学科实践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萝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种萝卜、做泡菜,体会劳动的乐趣,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聚焦学科本质,发展学科素养,促进终身学习 1、落实主干知识,领悟生命观念 试题命制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围绕重要概念,将生命观念融入其中,促进考生深入思考和领悟,促进生物学科素养发展。 例如第9题和第18题分别以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知识为依托,以肺内气体交换和肾单位的重吸收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应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第5题裂叶山楂的耐旱特征突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14题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进化观点,考查考生应用“进化与适应观” 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第3题从生态系统水平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猛禽与鼠类数量的关系,考查考生对“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和应用。 2、突出能力立意,展现思维过程 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要求,试题命制突出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第16题以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为背景,通过模式图、示意图等形式呈现,从获取信息、运用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分析生命现象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又如第19题以北京市园林绿化中优良品种月季选育过程为背景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试题逻辑清晰,思维链条完整,设问层层深入。第1小题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实验方案等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第2小题从杂交实验结果分析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3小题要求考生对生产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考查问题解决能力。 试题命制鼓励考生深入思考,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如第17题以分析萝卜变态根中有机物的来源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综合所学知识,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文字表述外显思维过程。 3、关注课堂教学,展示学习过程 试题命制注重将考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考出来。例如,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第6题以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为背景,将考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考出来;第7题以“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实验为背景,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考查考生对观察类实验目标的理解、顺序的掌握、现象的描述,将考生在课堂实验学习的过程展示出来。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聚焦生命本质,发展科学思维,呈现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潜能,促进终身学习。[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3:58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生物学科中考凸显“立德树人”育人观,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总目标,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聚焦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促进学以致用,学科特色鲜明,力求将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考出来。 一、凸显“立德树人”育人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生物学学科特点,关注我国生态环保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素材中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西藏高原生态恢复项目等情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例如,第4题分析适于高原种植的砂生槐,第5题讨论耐干旱植物裂叶山楂,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第19题介绍北京市市花月季选育和快繁的研究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例如,第8题倡导无偿献血,第13题宣传计划免疫,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勇于在个人和社会事务中负有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强化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如第16题强调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科学的运动方式和适度的运动强度保障全面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品种萝卜选种、园艺花卉月季的扩繁和种植,以及动物保护中心放归等工作中,也渗透着重视劳动教育,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围绕主干知识,聚焦重要概念,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核心内容,摒弃“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例如,第9、18题以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第6、19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实验和真实的科研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路和方法;第17题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内容为情境,考查有关开花、结果等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生物体整体的角度,综合理解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意义,展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 试题选择不同的情境作为背景,进行不同角度的问题设计,不仅落实了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例如,第18、5、14题分别以人体的肾单位结构、裂叶山楂的叶片结构、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样性等渗透生命观念的考查。 注重考查生命观念的同时,也关注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的渗透,如第18题让学生提出合理膳食建议等角度,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认同健康生活的理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充分体现学科特色,聚焦能力考查,展现思维过程 突出对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给学生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的机会。 第20(1)题考查丹顶鹤适应栖息环境的形态特征,学生不能通过从教材中死记硬背鸟类的基本特征来回答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分析资料中丹顶鹤湿地栖息环境得出喙、颈、 腿长的具体特征,考查真实情境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16题以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为背景,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文本、模式图、示意图等形式的信息,综合运用生命体结构层次、分裂、分化等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来解释、分析生命现象,考查学生把握概念的要点、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网络的理解能力。 第20(3)题考查显微镜的应用,第6、7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第4、17(2)、19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覆盖面广,引导师生关注生物作为科学课程对实证与逻辑的要求。 第19题以北京市园林绿化中优良品种月季选育过程为背景,第1小题①考查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②考查实验证据的分析能力,③考查设置对照组的实验设计能力,④考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从多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第16(3)题考查减少运动损伤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第18(5)题考查针对长期高脂饮食会引起高血压提出健康措施,第19(3)题考查快速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的方法,都是要求学生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考查问题解决能力。 第17题以分析萝卜变态根中有机物的来源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文字表述外显思维过程。 四、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以致用,力求将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考出来 试题取材宽泛开放、灵活多样、新颖生动,为学生在作答中进行现场学习创设了丰富而真实的情境。情境创设的角度多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如选择题的情境虽然简洁,但利用了裂叶山楂、无偿献血、免疫接种、电视手语、夜蛾逃生、食品保存等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信息符号,分别指向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健康生活、生物进化等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例如,第19题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繁育为情境,从种子萌发到种类选择,再到大规模的培育,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的核心能力;第16题借助于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影响展开,就上肢锻炼、骨骼肌损伤和修复、科学运动等具体情境进行问题设计,落实对概念内涵与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第8、13、18题也聚焦健康,珍爱生命。 试题情境创设时注重对课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大视野中有获得感。如第17题萝卜生长发育与应用的话题,引自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第20题丹顶鹤的繁育与保护涉及动物园、保护中心等地方课程资源;第6、7题的实验情境来自课堂学习。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试题情境创设的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如第2、4、6、14、16、17、18、19、20题都用了不同形式的插图或数据来突出情境。这些图有的是示意图,有的是实物图,有的是数据,也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的图文转化、主干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聚焦学科能力。 试题通过精心创设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多元化情境,立体的探查学生的理解、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等多种能力,使学生在答题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做题”向“做事”转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也激活教师的教学从“教宽”“考宽”向“学宽”的方向转变“,关注教学的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真实问题,体现学科价值。 撰稿人: 荆林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特级) 乔文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特级) 徐 捷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中学高级 杨 涌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 张榕青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3:55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北京市中考改革精神,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突出化学学科特色,整体构建以学科能力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及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科能力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实际问题为任务,以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为基础,准确把握“能力”“情境”“问题”和“知识” 4个要素在试题命制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情境选取紧贴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我国化学、科技领域的新成果,体现我国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问题设计注重基础性,考查学习理解能力,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应用性,考查实践能力,关注对核心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水平的评价;注重层次性,让各水平的考生都有展示的平台;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关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创新精神。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试题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注重基础、坚持创新,落实改革要求,体现育人导向。试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关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凸显化学学科价值,落实育人功能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素材的选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化学学科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关注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充分关注我国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 例如,第12题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情境,体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16题以餐桌上的美味食材——土豆的科学食用为情境,体现化学研究方法在指导人们科学生活方面的作用;第15题以光解水制氢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第13题以社会热点——垃圾的回收利用为情境,强化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17、18题以工业废料(生锈废铁屑、钛白废酸、电石渣)的再利用为情境,在考查考生应用初中化学中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分析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彰显我国在充分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的有力行动。 2、关注课堂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关注课堂学习过程,重视对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既关注对基本内容的辨识记忆能力,也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例如,试卷中涉及到对认识水的组成、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室制备物质等《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考试内容所蕴含的思路方法的考查。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中,试题一方面突出基础性,以教材中的原型活动为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学知识、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考查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例如,第19题,以酸的性质实验为情境,考查了考生对现象与结论的概括关联能力;第23题,以碳酸盐的检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基本实验为情境,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概括关联能力。 3、关注对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体现实践能力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体现了对“元素观”“变化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和“证据推理”“系统分析”等科学思维的考查,突出对考生应用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体现实践能力。例如,第19题,需要考生依据实验方案和盐酸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及产生现象微观实质——分子在不断运动,体现了“微粒观”的考查。又如,第17、18题,需要考生依据工业生产中物质转化或工艺流程信息,利用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设备功能进行分析,体现了“变化观”的考查。第11题、第24(3)(4),需要考生根据实验方案、现象或数据等证据,经过科学推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或获得结论,体现了对“证据推理”能力的考查。再如,第22题,需要考生实验体系内的化学反应、气体量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多步推理,体现了对“系统分析”能力的考查。 4、关注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凸显学科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总体保持稳定,但分布更合理、考查内容更全面,考查形式更多元。 在试题分布上,不仅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和“科学探究”栏目中集中体现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还在选择题部分和“科学阅读理解”“生产实际分析”栏目中分散体现。 在考查内容上,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主题要求和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部分的考试内容要求,聚焦基本实验,考查对基本实验的简单设计和分析解释;以科学探究题为载体,考查变量控制思想和综合分析能力。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分析实验方案的能力,还在“科普阅读理解”部分考查了考生基于变量识别、变量分析描述数据信息、获得结论的能力(第16(2)(3)题)。 在考查形式上,在保留经典的实验考查形式的同时,从3个方面进行了试题创新设计。一是创新了经典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考查,第10题采用“装置示意图呈现实验方案,分别对实验方案的4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做出选择”的考查形式,改变了以往单一设问填空的考查形式。二是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部分设计了第23题——“4选3”型选作题,分别针对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设计进行考查,不仅为考生提供了选择性,还深化了选择性试题的考查内涵。三是创新了科学探究题(第24题)的试题情境,该实验中采用了在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探究多变量体系中的最佳条件的方法,实验过程更为科学、高效,使考生在问题解决过程有所收获,体现了“答题过程也是学习过程”的评价理念。此外,第24(5)(6)小题,分别通过对考生学习新实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考查和利用变量控制思想进行方案评价的考查,实现了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价。 5、图文并茂,凸显科学阅读,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题目数量、题目文字量总体稳定,考生答题文字量进一步减少,题干描述语言清晰、简洁,与题目设问紧密关联,保证了考生思考、解答的时间,为考生发挥出应有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试卷编排图文并茂,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有常见的文字信息,也有数据图表信息,还有各种形式的图示信息,充分考查了考生多途径、多元信息获取的能力,凸显了对科学阅读能力的考查。例如,仅第16题(科普阅读理解),就呈现出文字、数据表、折线图、多变量柱状图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5个小题设问中,分别指向了数据表、折线图、多变量柱状图和文字信息的获取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优化选作题设计,从基础知识的辨识调整为基本实验的理解和简单设计,深化了选作题的内涵。 试题在开放性设计上,不仅体现了答案开放、思维角度多元、思考空间多层次的特点,还建立了答题表现与素养发展水平的关联。例如,第23题第(3)小题,考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实验作答,也可以基于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作答。 6、问题角度多元,层次丰富,难度适当,为各水平考生搭建展示平台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问题角度多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物质变化的类型、微观本质、定量分析,利用化学实验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探究最佳条件等多个角度,为考生提供了宽广的展示空间。 2019年化学试卷体现出能力考查层级清晰、层次丰富的特点,为各水平考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各水平考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收获,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分类,全卷试题涉及4个能力层级:对教材中核心知识的辨识记忆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题、第3题、第8题等;对应用核心概念、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第7题、第12题、第14题等;对应用学科思想、认知模型综合系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6(2)(3)题要求考生利用变量控制思想对数据进行分析,第22题要求考生对实验体系中的化学变化及由其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对远迁移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4题第(5)(6)题。[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3:52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是北京市中考改革“五选三”方案的第二年,化学学科是选考科目,与生物学科一起同场进行。与2018年相比,2019年试题整体保持稳定,依据《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为高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试题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化学学科特色和价值,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重视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体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坚持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和服务教学的宗旨。 一、重视基础 试题内容大部分源于教材和教学 突出化学学科本质和特点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聚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重点内容,关注日常课堂教与学的实际表现和收获。试卷题量适中、试题难度适中,为学生创设相对充足的思考空间。试题中大量的素材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巩固核心知识。同时,试题突出考查对化学学科本质和特点的认识,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是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除了科学类学科共同的科学实验思想方法外,更突出了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特色。同时,从微粒、元素、变化等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也是化学的独特视角。化学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到各类题型中,考查学生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从化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第12题以微粒示意图来分析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建立起微粒与化学反应、物质组成的联系,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并进行简单计算,实现了对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考查。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微粒及变化观念的考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石”。第14题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关注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17题、18题制备硫酸亚铁、硫酸钙的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了初中常见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全卷共考查化学方程式6个,比2018年多一个。 选择题以较易试题为主,考查内容及设问角度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基础性知识。例如,第5题、第10题都是学生在学习非常熟悉的实验用品及实验装置。2018年生活现象解释题的连线题变到选择题的第9题。 生活现象解释题都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标识和物质为情景,第13题以生活中垃圾箱的标识为背景倡导推进垃圾分类;第15题源于教材又结合新情景,在新情景中考查熟悉方程式的书写。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题考查量和分值所占比例最大,与2018年相比基本实验发生了小变化,将以往生活现象解释中的选作题放到基本实验题中,第23题要求学生从4个实验中选择3个作答,覆盖了基本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基本实验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进行作答。这些基本实验内容与教学实际情况相一致。考查内容多源于教科书,包括基本操作、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燃烧条件探究等,都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二、加强实验 基于化学经典实验的简单变式 凸显科学思维和证据推理 近几年北京中考化学试卷突出了对实验的考查,分值约占总分的40%。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考查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基本过程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及探究活动在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的再现与简单变式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试题的取材均来源于《义务教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第5、10、19、20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础部分,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回归课堂教学。第11、21、22题在原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变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观念的落实。 2、科学探究题渗透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体现“做事”的育人目标 第24题素材源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到由做题到做事,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调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才能将问题解决,体会科学推理中假设、实验、证据之间循环往复且互为依托的关系,感悟到科学推理这种高级思维的独特性。 3、凸显科学思维和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的第22、23题,科学探究的第24题的设问特点是给步骤问目的、给结论问原因或问证据,引导学生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凸显证据推理的重要性。 三、素材丰富 文字和各类图、表的多样化呈现 强调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 2019年的化学试题体现2015年以来的 “全科阅读工程”的主旨,在多样化的情境、题型、丰富的素材中,突出考查了学生获取、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素材丰富、选材广泛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题材广泛,既有一直提倡的垃圾分类,也有生活中常见 的食材土豆,有实验室的探究实验,也有实际生产过程,还有美化生活,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 2、信息给予方式呈现了多样化 2019年的化学试卷,文字量和图表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信息呈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图、有表、有数据、有专业术语。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 柱状图、曲线、模型图以及实物图片等,考察信息获取、加工和整理能力。 科普阅读题的第16题素材亲和,较2018年文字量有所减少,信息呈现方式有所变化,主要与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相结合。文字和表格数据向学生传递营养健康的相关知识,图像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凸显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设问内容涉及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多种能力的考查,设问角度多样、层次性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在全面、精准把握文字与图像中信息、运用对比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发挥。学生通过对本短文的阅读,既回答了问题,也充分感受了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关联。 四、联系实际 感受化学的贡献和价值 发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全卷试题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将做题与做事相一致。同时,引导考生对科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认识到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作用。第21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融入到试题之中,选用甲骨文的“明”和王羲之书写的“和”作为素材,考查学生从科学原理角度分析生活、生产和实验的现象。 生活现象解释题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三道小题合计5分,但命题角度仍然体现了多样化。第13题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垃圾分类知识的考查为落脚点,简单、平和,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上手。第14题以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为素材,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情景有机结合。第15题以氢能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在设问上重视考查学生对实验事实的准确分析,能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实验结论。 2019年的中考试题以利用生锈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和利用电石渣制备硫酸钙为背景命制生产实际分析题,以物质转化流程和设备流程两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搭建从理论走向对工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认知平台。同时体现化学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方面的作用,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第17题考查生锈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过程中的相关物质转化,在必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上略做变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利用电石渣制备硫酸钙,要求考生首先捕捉设备中的物质及变化,弄清流程中的每个设备的作用及关系,并综合运用元素观、守恒观、变化观分析陌生设备中的化学反应,整体把握试题并准确做出解答。 总之,2019年的北京中考化学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变化试题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在贴近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同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的试题为实现中考改革的平稳过渡,为指导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刘桂军 中学高级(特级)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李春红 中学高级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赵瑞玲 中学高级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莫慰 中学高级 怀柔区第五中学 黄冬芳 中学高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来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3:46
2019北京中考物理难度适中 知识点考查全面(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物理难度适中 知识点考查全面(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今天下午14:30,中考物理拉开序幕。2019年中考是“选科”考试的第二年,继续延用“5选3”模式。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经过2018年改革沉淀,2019年中考物理依旧注重基础、面向全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给未来的教学及学习提供更新的方向,给后期选科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明年的考生们也要随着考试范围和指向的变化,改变学习方法,准备2020年的中考。 一、 题型和分值变化 此次中考物理试卷,卷面满分90分,从题型和分值上与《2019年中考说明》相呼应,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科目被安排在考试第二天的下午,这与去年的时间安排相同。考试时长仍为90分钟,对考生的时间分配能力和答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 1、单项选择题题目数量及分值没有变化。 2、多项选择题题目数量由去年的7道变更为5道,分值由14分变更为10分。 3、实验解答题题目数量由去年的9道变更为11道,分值由36分变更为39分,对物理学科基本技能与能力考查的同时,更突出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科普阅读一篇三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5、计算题数量不变,分值由6分变更为7分,电学3分,力学(浮力)4分。 二、 考题分析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认为,本次考试难度适中,以简单题为主,知识点覆盖全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阶段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本次考试中定能取得优异成绩。但想取得满分,还需要考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本试卷的具体分析如下: 1、突出了对基本概念和易错点的考查,如第13题考查浮力的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液体对物体压力的合力便是浮力,而第10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识别,如果学生对电路识别掌握不好,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2、题目贴近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如第7题紧贴科技前沿“玉兔二号”;第9题结合古诗,考查物理知识;第8题和第17题均结合生活,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3、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结合生活实际情景考查了压强的相关内容;第32题以《郭守敬望远镜》为素材,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的同时也考查其自主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本次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比重很大,尤其是课本基础实验很全面,但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如第27题第2空,晶体判断条件,第28题第2小问,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 最后,物理考试告一段落,预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0:59
2019北京中考英语整体评析及易错点总结(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英语整体评析及易错点总结(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整体评价: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严格依照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中英语科目的题型设计和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发展特点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完形和阅读篇章所涉及的话题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时代,话题涉及“竞选”、“文化体验”、“成长”、“环保”和“自律”等,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策略、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常见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题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和“突出能力”的命题思想,要求考生在英语学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易错点: 1、单选 单选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考点与2019年北京各城区一二模考点均保持一致。需要考生稍加注意的是第11题,考点为被动语态和时态;第12题,考点为宾语从句和时态。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考查相对常规,通过文章中竞选班长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从竞选失败中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获得个人成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考生容易把握主旨。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个别选项单词出现了词类活用的情况,如第16题D选项的 “pictured” 应按照动词含义理解。14题考查对长难句的理解及C选项的 “manage” 的用法。18题B选项的 “prediction” 及20题的C选项 “character” 的词义考查对考生有难度,但仍可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运用排除法做出正确判断。 3、阅读 阅读理解C篇,文章涉及心理学话题,围绕关于不同心理状态下对于时间的感知及如何在心理上放慢时间的建议展开论述。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支持,此处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阅读理解D篇围绕“人类是否应该依赖机器记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配题涉及到推断题和主旨题,需要考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并做出合理推断。试题综合难度较大。 4、任务型 任务型阅读考查难度相对较低,五道题均可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考生只需要画出题干中关键词后回文定位,即可迅速找到答案。同时,考生需要注意规范答题,如第34题,对于 “when” 提问,需要用“介词+时间”进行回答。第35题,对于 “why” 提问,需要用 “because+原因” 来回答。 5、作文 作文一为回复邮件,关于海报制作上交的时间与分享设计海报的想法,海报用于“安全月”宣传活动,故话题需要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及海报设计,可根据提示词语及个人写作思路,适当丰富内容,即可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二为自律,谈谈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与热门话题“优良品质”接近,考生可以参考曾经讲过的话题作文“坚持”等类似,迅速解题。[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6日 10:52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物理中考试卷的命制,依据《2019年中考说明》,对试卷结构、题型分数和试题难度做了相应调整。试题从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确定、设问的呈现等方面较好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试题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试题选材,关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落实立德树人。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32题,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开篇,通过对漫天壮丽寥廓的日月星辰的描述,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再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光谱望远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9题,以古诗《立冬》为素材考查了霜的形成过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物理试题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 选取这样的素材,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二)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试题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作为试题背景,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第3题中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等,考查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生活用具,考查了学生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理解与区分,第17题中的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惯性、运动状态以及能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12题中通过学生用手按铅笔的实验情景,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压强等核心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倍感亲切。 (三)关注基于证据的思维,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注重运用实验证据分析判断等角度设计试题,考查学生基于证据的思维过程。例如,第27题素材源于课堂教学的物质熔化实验,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种类,属于常规实验题,学生容易作答。但在第2问的设问上关注了基于证据的思维,让学生写出判断依据,既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引导。 第28题是一道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实验,考查了学生怎样测量、为什么这样测量,既能够考查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试卷整体平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1、重基础、考主干、注重实验技能考察、渗透物理观念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试题中很多情境学生都很熟悉,例如6、10、11、12、13、14、18、23、24、30、31等题。实验解答题中,除29题之外,基本上都是《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突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对实验现象辨析的考察。 2、试题注重源于教材,立足课堂教学 试题整体基调朴素大气,没有偏、难、怪题,很多素材源于课堂教学,学生感觉熟悉自然。例如第12、13、17、23、24等题。试题在立足课堂教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对教学也有明确的导向。例如第13题取材于教学中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不但考查了知识结论,还考查了学生思辨的过程。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细节。 3、渗透受力分析等基本方法,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试题渗透受力分析等物理学基本方法,注意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第14、28题,考察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和用示意图分析问题的意识;第20题,考察学生对物理图像的信息的阅读能力;第32题考察学生从大量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8、26、30等题,考察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情况。 秦晓文,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特级教师 梁学军,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正高级教师 孔德英,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北京市特级教师 鲍建中,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分校,北京市特级教师 白晓豫,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9:43
2019北京中考物理学科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物理学科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体现了科学、公平、准确、规范。试题从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确定、设问的呈现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北京特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试卷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32题,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开篇,通过对漫天壮丽寥廓的日月星辰的描述,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再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光谱望远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试题素材背景丰富 1、注重回归教材 本试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题目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相关内容。例如,选择题的4、6、8、12、13、14题,实验解答题的22、23、24、27、28、29、31题,这些试题的素材兼顾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试卷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比如第3题中涉及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费力杠杆与省力杠杆,第12题中用手按铅笔等,让学生感到亲切。 3、关注时代发展和科技前沿 本试卷选取体现我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作为素材,如第19题涉及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绿色、环保的能源,第32题则以科普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性能最优的光谱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讲解深奥的恒星光谱及其应用。 三、学科特色鲜明,凸显实验探究 本试卷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应用。同时凸显了实验探究,有一半的题目都与实验探究有关,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细致、全面。 如第6题真空罩内闹铃的实验考查了“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第29题用天平“巧测”铜丝长度的实验,考查了“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第31题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考查了“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和“能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探究方案”。 四、注重基础,考查主干 本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基本技能,如第28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10、31题考查了电路识别和连接等。 试卷同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于考试说明中的18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细目做到了全覆盖。如第12、15题考查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第29题考查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11、33题考查运用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查角度新颖,注重学习过程 1、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本试卷突出考查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如第14题,以“悬浮”为背景,考查浮力的产生原因、平衡力的特点等知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如第27题,以晶体熔化为背景,切换了设问的角度,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判断的依据。 2、以知识为载体,考查思维过程 注重考查思维过程是本试卷的又一个特色。如第15题在思维过程上,要求学生建立情景与知识间的联系,再根据所给条件,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如第30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的矫正,但设问角度立意新颖,需要学生从结果反推原因,这是思维的提升。 3、考查学生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试卷在考查科学探究时,关注学生要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如第6题的真空罩实验,需要学生有过由于罩内空气的变化导致声音强弱变化的体验;第13题,需要学生真实的观察过试管内的水沸腾前的加热过程,和水沸腾后水蒸气将橡胶塞推出,并在管口出现大量“白气”的现象。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9:39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植家国情怀 育时代新人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植家国情怀 育时代新人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试题展现国家发展成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发挥中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试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例如第10题以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第26(1)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思考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试题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入题目当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试题遵循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对“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考查。例如第19题选用“《长征》主题汇演”后学生的观演感受作为素材,通过红色歌剧的魅力来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体悟美育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作用。第26(2)题以“劳动赞歌”为话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怀,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落实课程要求,凸显学科价值 试题贯彻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要求,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知行统一中分析问题、在体验探究中思考问题。例如第22题以“关于设立‘孝心车位’的议案”为情境,让学生在现实问题中思索如何更好地做到孝老爱亲,同时结合“模拟人大”活动,在学以致用中考查学生对参与政治生活重要性的理解,为更好地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打下基础。 试题将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的考查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成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例如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三则生动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法治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第23题以一位老人多年匿名捐款的故事为情境,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待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感悟凡人善举的精神力量所在。 三、彰显北京特色,展现人文底蕴 试题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不同角度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风采和社会发展成就,体现出鲜明的北京特色。例如第7题选取“北京市整治城市顽疾,改善人居环境”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感受首都城市环境治理的切实成效,体悟政府心系民生、以民为本。第12题通过北京市探索推行的“个人诚信分”工程,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第13题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以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四合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四合院”能让全世界从一个“小院落”品味“大北京”,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试题从多角度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做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例如第25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可供选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择其所擅、展其所长的作答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活动一通过京津冀三地中学生共同策划的“追寻革命足迹”研学活动,引导学生缅怀英雄、崇敬英雄;活动二通过“当好东道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体味民风民俗,感悟文化魅力。 四、聚焦社会生活,注重实践参与 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聚焦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选择题素材选用中学生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感到亲切平实,拉近学生与试卷的距离。例如第14题选取“新时代好少年”参加志愿活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思考应当如何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第15题选取荣获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学生的事例,展示了我国中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精神。 非选择题部分多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从考解题到考解决问题、从考做题能力到考做事能力的转化。例如第24题以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国徽这一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宪法意识,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9:36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价: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价: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意识。试题选材鲜活,贴近生活,视角独特;设问灵活,展现个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一、聚焦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传递正能量,增强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以此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10题以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第26(1)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思考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6(2)题以劳动赞歌为背景,通过展现不同劳动者为社会发展所作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而幸福的情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劳动者”要具有奋斗精神。 二、聚焦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试题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丰富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教学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独有的育人价值。25题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为背景,让学生在两个主题活动中任选其一,择其所擅、展其所长的作答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活动一通过京津冀三地中学生共同策划的“追寻革命足迹”研学活动,开展天下兴亡匹,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缅怀英雄、崇敬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引领学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思考自己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活动二通过“当好东道主”的主题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在民风民俗中,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交流互鉴中体味民风民俗,感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第13题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以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四合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树立文化自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第12题通过北京市探索推行的“个人诚信分”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内容融入试题之中,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引发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 三、聚焦核心观点,突出问题解决 试题注重对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多层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本试卷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主题内容,整体结构注重均衡,突出重点。 主题一 成长中的我 第3题以社会生活中被称为“生命通道”的应急通道为素材,通过对保持“生命通道”畅通原因的思考,考查学生尊重、珍爱生命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第4题以《黄帝内经》中“喜伤心、怒伤肝……”等关于情绪对健康影响的记载,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情绪的作用及调控的知识,对情境作出解释的能力。 第5题以漫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9题,将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四格漫画形式,考查“心中有法”部分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防微杜渐,树立尊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三则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法治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主题二 我与他人和集体 第6题以一段有关友谊的故事结合传统文化名言,考查学生对如何发展真挚友谊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交友的智慧。 第12题选取体现北京特色的“个人诚信分”工程为素材,考查诚信建设的意义,引领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6题以“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主题三 我与国家和社会 第11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素材,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国家机构及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4题,借助“四个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性学习要求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国歌”和“国徽”的认识,考查人身权利的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核心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 第23题,以一位老人多年匿名捐款的故事为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培养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友善待人、无私奉献社会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财富,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四、聚焦时代发展,体现北京特色 1、注重思想性,凸显价值 北京中考试题聚焦时代特征,通过北京特色鲜明的、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如第14题选取“新时代好少年”参加志愿活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思考应当如何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第15题选取荣获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学生的事例,展示了我国中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取得的成就,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精神。 通过新中国7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如第10题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第26(1)题以详实的数据所展现的建国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注重实践性,提供选择 试题强调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逐步扩展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试题的素材,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非选择题部分多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从考解题到考解决问题、从考做题能力到考做事能力的转化。例如第24题以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国徽这一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宪法意识,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试卷采用“选做题”的方式,增加了选择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考出优势,考出自信。如第25题,“追寻革命足迹”“当好东道主,迎四方来客”两个主题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试题评价人员 陈英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胡洁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范海红 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马秋玉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金利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9:32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难度不大 关注时政(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难度不大 关注时政(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刚刚结束,本次考试呈现了什么特点,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试卷整体评析 总体来说,2019年中考试题结构和中考样题基本一致,贯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考查了学生观点理解力、分析运用力、实践参与力,彰显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色。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 1。 深化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 在此次考试中,第9题以漫画人物活动为背景,从个人层面考查违法犯罪相关知识。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背景,从社会层面考查法治建设相关知识;第24题,以宪法宣传周为背景,从国家层面考查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公共精神,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2。 关注课程要求,树立国家观念 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考加重了对“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专题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恰当事例论证学科观点,表现出政治认同。如2019年中考第7题,关于政府综合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行政机关相关知识;第10题,通过“十三五”期间扶贫工作,展现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26题从分析70年来“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的原因,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制度相关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本次考试,特别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9年中考第21、22题,在生活实践中选取素材,联系现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创新题型,注重对能力提升的培养。如第26题,以图表数据为背景,直观地展现建国70年来取得成就,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在生活情境中甄别信息、探究问题。 二、20届学生备考建议 通过对2019年试卷的分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提醒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2。 归纳总结,提升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灵活应用,学会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关注时政,提升综合素养。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本年度的重大时事,关注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7:47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试题(以下简称“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为考试范围,以《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在秉承2018年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稳中求进。 一、试题把握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立德树人 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在设计上把握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例如: 完形填空一文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一位中学生精心准备参加班长竞选却遭遇落选,并逐步学会面对失败的过程。故事将挫折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融合,引导中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阅读A篇是四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各自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验,介绍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字和中华美食,以及他们与所在接待家庭结下的深厚友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阅读B篇讲述了父亲指导女儿制作go-kart参赛的故事。女儿想制作go-kart参赛,父亲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女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最后领悟到“学习是在过程中不断发生,而且是在纠错中不断前行”的道理。 书面表达第二道试题以“自律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过去的生活中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二、试题积极为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强调基础 整张试卷注重基础,避免繁、偏、难题,旨在引导教学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例如,单项填空考查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运用基础语法知识表达意义的能力;完形填空着眼于实词和高频词考查;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强调基础的试题占了很大比例。 坚持“三贴近”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原则,所选素材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例如,完形和阅读理解中有班级竞选、游学体验、实践活动、时间体验、环境问题等话题;书面表达包括写电子邮件和投稿两个任务。这些试题无论是内容,还是任务形式均为考生所熟悉,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而且时代感强。 另外,试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试卷结构布局上,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设计了必要的图片,辅助文字传递有效信息,图文并茂,增强了试题的亲和力。 体现开放性 为给各层次的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适应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书面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做选作尝试,作文①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以“分享制作安全教育主题海报”为语境,引导考生关注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突出“做事”;作文②要求考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注重“说事”。通过设置开放的情景,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考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作答,体现了开发性。 三、提升考查功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继续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高度重视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在选材上,注重高标准,突出“宽”和“泛”。所选素材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兼顾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例如,“完形填空”蕴含挫折教育,阅读B篇鼓励考生敢于试错,文字浅显,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考。 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旨在引导教学重视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外,还应关注学生宏观把握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本言外之意等思辨能力的培养,最后,做到超越文本,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阅读C篇材料提出了如何扩大时间体验的建议,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时间,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再建构,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意义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题目中体现了对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考查。阅读D篇选材有一定的深度和社会意义,话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进一步思考。文章作者不是直接给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和相应的论据,让考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题目中体现了对学生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倡导“做中学,学中用” 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渗透了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情况的考查。完形讲述的是学生在学校参与竞选的经历,阅读B篇讲述的是学生在家制作go-kart参与比赛的故事,文段表达题目一涉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学生常见的制作海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亲眼目睹,或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激活相关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完成相应试题。这旨在引导学校重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试题根据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例如,“文段表达”一题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这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应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既秉承前几年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又结合新形势下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传承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地落实考试评价改革的思想,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融入试题评价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做题的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为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3:29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总体分析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试题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和《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在秉承2018年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稳中求进。 一、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试题在设计上把握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和品格培养的过程。 例如:完形填空体现了挫折教育,阅读A篇通过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B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在学习中成长。书面表达题目②引导学生对自律进行思考。 二、关注基础,突出重点,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学以致用 强调“双基” 整张试卷面向全体,注重基础,旨在引导教学回归和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单项填空考查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运用基础语法知识表达意义的能力;完形填空着眼于实词和高频词考查;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考查基本阅读技能的试题占了很大比例。 坚持“三贴近”原则 试题所选素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例如,完形和阅读理解中涉及班长竞选、游学体验、实践活动、时间体验、环境问题等话题;书面表达涉及写电子邮件和投稿两个任务。语篇主题意义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内容和任务形式均为学生所熟悉。 保持开放性 试题力求兼顾学生差异,适应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给各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书面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采用选做形式,书面表达题目①要求学生写一封关于“制作安全教育主题海报”的邮件;书面表达题目②要求学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通过设置开放的情境,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作答,体现了开发性。 三、聚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试题强化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高度重视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选材注重高标准,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突出“宽”和“泛”,兼顾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例如,“完形填空”蕴含挫折教育,阅读B篇鼓励学生敢于试错,文字浅显,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考。阅读任务的设置涉及事实性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推断、主旨大意的概括等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考查。 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旨在引领教学重视深层理解、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于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关注语言在意义表达方面的语用功能,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基础,宏观把握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本的言外之意。例如阅读D篇,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需要综合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做出推断。 倡导学以致用 试题选材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经历,引导学生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完形讲述的是学生在学校参与竞选的经历,阅读B篇讲述的是学生在家制作go-kart参与比赛的故事,文段表达题目涉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学生常见的制作海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亲眼目睹,或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激活相关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完成相应试题。这旨在引导学校重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又如阅读C篇材料提出了如何扩大时间体验的建议,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时间,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试题根据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例如,“文段表达”一题要求学生写一封电子邮件,这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应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结合新形势下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传承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落实考试评价改革的思路,通过试题内容和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在做题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为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语言知识部分 单项填空 内容覆盖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9年《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主要语法项目。主要特点如下: 一、重视基础积累,凸显语用 试题立足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涉及的考点均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和必备技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代词、介词、特殊疑问词、形容词、动词(情态动词、动词的时态及语态)和宾语从句,考查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积累。有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双基,帮助学生为下一阶段学习夯实语言基础。 二、注重语境创设,突出交际 试题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一贯倡导的语境化、交际化的特点,题干力求语言生动、地道,语境真实、新颖,具体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完形填空 采用记叙文形式,约286词左右,难度属于中等。故事的主题是挫折教育。文章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作者精心准备参加竞选班长,但是失败了。面对挫折,作者认识到世界上太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把握的,参选经历就是塑造品格的过程,并学会积极对待失败,使自己变得更坚强。主要特点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引领寓教于考 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主人公在竞选班长的过程中从害怕失败到坦然面对,逐步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激励大家坦然接受挫败,树立信心。 二、注重语篇理解,增强语用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在语篇中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篇章逻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考查的词汇均为实词,其中考查动词4个,名词2个、形容词和副词各1个。要求学生在了解语篇的基础上,加强语义、语境的深层次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第19题,forget,该题较好地体现了完形填空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即上下文连贯,不要孤立地做题,体现语篇层面语言和内容的连贯性。 三、注意高频词汇,积累一词多性 试题中出现的词汇如afraid、manage、win、prediction等都是高频词汇。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些词的词性、词义与用法要准确无误的掌握。如第16题,picture作动词用,表示“想像”。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话题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和时代,试题凸显对学生阅读品格的考查,既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引导,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一、话题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阅读文本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富有时代气息。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比如阅读B篇,女儿自制go-cart参加比赛。在制作的过程中,父亲重视女儿在体验和试错中学习,不是授之以鱼,而是适时授之以渔。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试错中成长。 再如阅读C篇,介绍心理学意义上可以让时间慢下来的方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增加生命的体验厚度。 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阅读A篇虽然篇幅短小,但中国文化元素丰富。语篇介绍四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中国的文化浸润体验,字里行间渗透了他们对中医、汉语言文字、中华美食,与接待家庭结下的深厚友谊。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会油然而生。 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凸显对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内涵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多样,包含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常见重要文体。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不仅考查学生依据文体特点快速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更有对学生理解作者隐含的观点、态度、意图的考查。D篇使用反问、反证等修辞手法暗含作者观点——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机器和网络获取知识。 四、全面考查阅读技能,渗透对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渗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A篇考查学生快速浏览、跳读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篇引导学生获取故事主干信息,概括其内涵。C篇为说明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考查学生宏观理解语篇,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D篇考查学生辨识事实与观点,概括篇章主旨和推理作者意图的能力,渗透对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书面表达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9年《考试说明》的要求,2019年书面表达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教育性,突出育人价值 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题目1要求学生写一封关于“安全月”宣传海报制作的电子邮件,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题目2围绕“自律”这一话题,要求学生谈谈为了增强自律意识,做过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增强自律意识。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要求。 二、注重选择性,体现开放性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继续采用二选一的考查形式。题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安全海报制作的电子邮件,突出“做事”,题目2要求学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突出“说事”。两道题目话题不同、形式不同,学生任选一道题目作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和不同思维需求,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题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学习特点和生活体验,设置了开放的情景,鼓励不同语言水平和思维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展示自己多年的语言积累,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为各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注重实践性,凸显学以致用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注重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将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知识以及学习策略的考查融合在完成邮件和征文投稿的具体社会情境的任务之中。题目1要求学生通过邮件分享设计海报的想法,题目2要求学生为网站投稿,谈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任务设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对写邮件、制作海报、投稿等实践活动的考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蒋京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何煜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孙铁玲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赵文娟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级教师 冯辉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3:24
2019北京中考数学解析:考题灵活难度略大(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数学解析:考题灵活难度略大(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一、整体评析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填空各8题,每题2分,共32分。解答题分值68分,第26、27、28题依次为6分、7分、7分。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认为,试卷难度系数适中,没有偏难怪的考点,但因为很多题目相较往年中考及今年各城区一二模灵活了很多,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直观感受是试卷难度上升。试卷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灵活度偏大,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整体布局合理有序,考题题型新颖,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二、各模块分值分布 1、选择题:知识点考查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比如选择题第5题难度不大,但是在这个位置考查几何与尺规作图结合,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更加注重基础的考查。第8题考查数据分析,学生容易被表格和柱状图的内容干扰,找不到本质的解题方法,从而浪费时间、影响做题状态。 2、填空题:出题中规中矩,第16题考查四边形判定定理,把传统的尺规作图题改为四边形的判定问题,如果对于基础定理不熟悉,那么做起来会非常费劲。 3、解答题:主要是三角函数与实数运算,不等式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和化简,四边形的证明与计算4道基础题型,但未考查往年常见的简单几何证明和一反函数。第21题考查数据分析,与往年题号顺序相比,有所提前。第22题考查圆的定义、圆周角与线段长的关系、垂径定理等,考查形式新颖,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第23题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第24题考查函数探究,与往年考查内容差距不大。第25题继2017年的二次函数“整点”问题和2018年的一反“整点”问题之后,再次考查一次函数“整点”的相关知识。 4、第26题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在二次函数和线段交点确定的条件下,抛物线顶点坐标的变化对于函数与线段交点情况的影响,需要学生动手画图结合图象作答,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难度相对较大。 5、第27题几何综合题是三角形与图形变换、圆相关的综合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在最后一问的解题中需要利用动点的轨迹图形作辅助圆来解答问题,最后一问难度较高,题目区分度明显。 6、第28题新定义题是与图形相关的题目,重点在把握题目所定义的点构成圆与三角形各边交点之间的关系,第一问难度不大,最后一问需要学生对于圆本身的特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图形性质等知识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本题的分类讨论较复杂,有易错情况。 三、20届学生备考建议 通过对2019年数学试卷的分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发现,中考更加注重对“四基”的考查。 1、基础回归:学生应趁暑假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查漏补缺:学生在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加强灵活运用,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养成计算准确、审题细心的良好习惯。 3、灵活提升:学生还需要养成总结和分类的习惯,能灵活将基础知识及模型进行拓展与转化。压轴题依然是区分学生实力的重点,也是作为选拔考试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这两个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且消化吸收方法,能熟练解答固有题型,同时可以对问题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1:26
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上优质高中
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上优质高中

  (原标题: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能上优质高中)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被取消 去年招生包括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三种方式,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取消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只保留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 名额分配与校额到校的区别 名额分配是优质高中拿出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分配给本区的初中的招生方式,考生面对的是全区的竞争;而校额到校则指的是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采取的是本校内排队的方式。 一般初中校学生50%能上优质高中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也就是说,一般公办初中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可能性将有所提升。 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校额到校”招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首次占“校额到校”招生文化课成绩的30%。举例来说,540分的满分=540(文化课成绩)×70%+540×30%(综合素质评价成绩)=378+162,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162分。(央视记者 柴丹枫)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央视 | 2019年06月25日 10:46
2019北京中考英语作文出炉:海报设计和自律二选一
2019北京中考英语作文出炉:海报设计和自律二选一

  五、文段表达(10分) 3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中文和英文提示,完成一篇不少于50词的文段写作。文中已给出内容不计入总词数。所给提示词语仅供选用。请不要写出你的校名和姓名。 题目① 假如你是李华,你们学校正在开展“安全月”宣传活动,倡议大家制作关于安全教育的主题海报,你们班交换生Peter给你发邮件询问相关事情。请用英语回复一封邮件,告诉他海报上交的时间,并分享你设计海报的一些想法。 提示词语: design,safety rule,careful,protect,picture 提示问题: When should you hand in the post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with Peter about designing the poster?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email。 If there is anything more that I can help with,please let me know。 Yours, Li Hua 题目② 自律,即自我约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我们成长,促使我们不断前行。 某英文网站正在开展以“自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假如你是李华,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投稿,谈谈为了增强自律意识,你做过什么,以及这样做给你带来的好处。 提示词语: self-disciplined(自律的),plan,goal,habit,improve 提示问题: What did you do to be self-disciplined? What benefits have you got from doing so? Self-discipl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5日 10:08
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原标题: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北京二中分校考点外,刚结束语文学科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昨天上午8点,本市中考大幕正式拉开,近6.4万名中考生走进考场开启首门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不难,两道作文题的体裁我们都在平时练过,比较顺手……”上午10点35分左右,考生陆续走出考场,大多数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目并不难。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大作文依然为“二选一”,要求学生以“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或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写一篇发挥想象的故事。 据相关专家解析,两道作文题都可以家园情怀为写作主题。在考查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一个关照现实生活,一个激活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 开放性命题从“大我”着手更易得高分 “我选的是第一个开放性命题‘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写的是咱北京的传统文化,刚才跟我们同学讨论,他们还有写北京非遗、咱老北京习俗的。”一位从北京二中分校考点走出的考生告诉北青报记者。 如何把握中考这道开放性命题?“猿辅导”初中语文教研中心林立老师分析,第一道作文题和北京有关,这个话题本身学生并不陌生,但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强调的是北京和我的关系,需要同学们重新思考北京和我的关系,谈出自己的体悟。“可能有的学生会写‘北京,这里有我的家’,描写家人之间的情感,这样写是可以的,但更好的是从‘小我’走向‘大我’,比如可以写‘北京,这里有我的根’,‘北京,这里有我的自豪和骄傲’,那么在这些题目下就可以写文物、古迹,历史传承和现代风貌,这样就可以使考生作文的视野更开阔,也更容易得高分。” 想象作文引导学生体悟社会生活 对于第二道大作文题“我终于回来了”,林立老师表示,这是写一篇想象文,学生可以用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用外出遇险的动物,或用消逝的一片森林,或用流失异国的文物等口吻来写作,考生要注意题目是“我终于回来了”,这里面强调了“终于”两个字,也就是要写出不容易的这种特殊感情,可能过程中有波折阻挠,但内心坚定、渴望回来。这个题目偏向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体悟有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近年来的出题方向。 相关专家也表示,第二道大作文要求展开想象,看似有难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源”,比如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等。 “这两道答题向人们再次重申,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素材,勤奋的思考打通读写,这是写作成功的正道。”相关专家介绍。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语文解析 语文试卷文字量较往年减少 昨天上午10点30分,中考首门语文科目考试正式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二中分校考点外随机采访15位考生,考生们普遍反映,语文科目试题并不难,且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语文的试卷命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试题素材方面选取了当下的热点话题,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例如语文基础·运用板块选用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素材。 在古诗文考查板块,注重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角度选取素材。在多文本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记叙文阅读部分,选用了记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哈尼梯田的文章,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让学生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 议论文阅读部分,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题目的命制,都体现了将英雄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的命题立意。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试院专家表示,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试卷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之一。如坚持对字音、词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以此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例如,将古诗词的知识和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结合起来,以考查出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能力,落实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此外,语文试卷注重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每个考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发挥水平,在作答试题后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名著阅读试题,注重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收获和阅读体验。 今年的语文试题还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语文试卷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作答试卷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古诗文阅读板块则选用体现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素材,学生从中不但可以读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语文试卷在文字量上比往年有一定幅度减少,意在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减轻学生作答负担,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数学解析 数学试题加大考查深度广度 昨天下午,中考数学科目也正式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多位考生均表示这次数学试题“有点难”。对此,相关专家介绍,今年中考数学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大选材范围,加大了对于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与实践。 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数学试卷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1题,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同时,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如第16题,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题目设计体现出了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要求,不要把知识割裂开来看,而是从整体上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 此外,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还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浓缩于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如第24题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考查函数概念,学生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动点C的不同位置,经历画图、测量、列表的过程,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再经历描点和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教育考试院专家还表示,今年试题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思维过程。如第27题,第一次设计探究条件型问题,学生需要探寻问题成立的条件,考查学生在经历猜想、尝试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试题关注学生在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既有操作、猜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又有演绎证明分析和证明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数学试题还关注实践能力。今年数学试卷扩大试题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考查了学生做事能力。如第8题,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如第23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责任编辑:黄晓冬[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9年06月25日 08:54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基础中见变化 情境中看发展” 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在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保持稳定,难度预设和梯度设计细致合理。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加大了对于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对知识要素的考查全面,积极引导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试卷内容关注核心价值观、突出数学学科本质、强调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与应用。 落实四基要求,注重数学基础 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数与代数内容突出考查了基本运算方法与运算技能,如第6题、第17题、第18题。图形与几何内容突出考查了图形性质和图形变化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如第11题,第16题。统计与概率内容突出了基本概念,如第15题。 关注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基于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在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试题的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如第5题的尺规作图不仅要求学生依据作法准确作出图形,还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原理进行推理。再如第27题取材于常见的基本图形,通过从运动变化和图形变换的角度进行再设计,挖掘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注数学应用价值,突出操作试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蕴含着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第10题,学生需要设计求解方案,选择底和高并测量,再利用公式计算,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如第22题学生需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图形,进而探索图形的有关性质,凸显了图形是几何的研究对象,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是几何的研究内容,作图是研究几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如第8题,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此题以调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在分析数据分布情况的意义和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图表,从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如第23题,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扩大了试题的选材范围,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与实践。 注重数学思维,体现几何直观 引导数学学习,从直观地操作活动到多层次地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第14题,以 “赵爽弦图”为背景设计试题,学生既可以从整体的角度,直接关注到三个图形面积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某个图形的具体细节入手,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知识进行求解。 关注数学本质,引导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学科本质,感悟数学思想。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融入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 如第24题,仍然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又进一步考查了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明确对应规则。此题在关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引导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函数的主线与本质。 综上,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在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试题的表述形式规范、严谨,图文并茂,呈现和设问方式多有新意。联系实际的试题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并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将对今后的复习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康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丁明怡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黄炜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 周全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 崔佳佳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曹自由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4日 21:35
2019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关注价值导向 突出学科本质 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 引导教学 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大选材范围,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价值导向,突出学科本质,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以考查数学思维为核心,注重知识整体性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加强对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及灵活运用的考查。 试卷延续了“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试卷选材大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试题中,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感受民族自豪感。试题立意,以核心概念为抓手,以培养数学能力为目标,考查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获得感,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关注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试题设问方式易于学生入手,层次分明,适度综合,体现应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关注育人功能 体现积极导向 数学试卷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1题,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成就。如第21题,以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读取、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创新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创新在世界中的位置。同时,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与推断的过程中,感受党和国家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意义。如第14题,以教材中“赵爽弦图”为背景,在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试题,发挥了教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注四基要求 体现数学基础 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如第16题,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题目设计体现出了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要求,不要把知识割裂开来看,而是从整体上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如第24题,题目通过让学生经历阅读、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 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尤其是思维经验,让学生“外显”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如第5题,题目设计延续了2018年试题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考查尺规作图中的逻辑推理。 关注教学过程 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学科本质,感悟数学思想。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浓缩于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如第24题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考查函数概念,学生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动点C的不同位置,经历画图、测量、列表的过程,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再经历描点和画函数图象的过程,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引导教学关注积极的数学活动,关注学科本质,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加深理性认识。通过此试题的设置,在引导教学关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引导教学更加关注函数的主线与本质。 关注思维品质 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试题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思维过程。如第25题,本题主要从运动与变化的角度,结合函数图象,考查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如第27题,第一次设计探究条件型问题,学生需要探寻问题成立的条件,考查学生在经历猜想、尝试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试题关注学生在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既有操作、猜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又有演绎证明分析和证明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另外,该题取材于课本中的基本图形,通过从运动变化和图形变换的角度进行再设计,挖掘了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用综合的方法把知识串在一起,发挥了教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同时丰富的试题背景,提供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注实践能力 体现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今年数学试卷扩大试题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考查了学生做事能力。如第8题,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如第15题,以小东计算方差的基本过程为背景,考查方差的统计意义。如第23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4日 21:31
2019北京中考语文难度不大 重基础考查(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难度不大 重基础考查(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中考落下帷幕,难度跟2018年中考不分伯仲。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基础题型的命题围绕着2019年《中考说明》所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要求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解答这些题的时候都会游刃有余。 基础运用部分:本次考查了字音题、字形题、文学常识题、标点符号题、字词解释题、语境题、书法赏析题、鉴赏理解题和对联题。难度不大,考生结合新东方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和方法都可以做到全对。 古诗文阅读部分:填空式默写选取了《论语·子张》和《游山西村》中最经典的句子,理解性默写选取了带有“亭”或“楼”或“阁”的一句课内外诗句,难度不大。古诗词赏析考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匹配《中考说明》样题可知,命题角度相似。本次考试选取了送别诗这一题材,命题围绕着诗人情感和态度这两个方面。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提醒,本题模仿高考对比阅读赏析的命题思路,结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进行对比,概括出两位诗人的抒情手法并加以分析。文言文选取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次命题考了一词多义题、句子翻译题、课外文言材料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课外文言选段都难度不大。 名著阅读部分:本题的考查遵循了《中考说明》所提出的“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考生需要概括人物、情节,并围绕着“兴趣”作答即可。 说明文阅读部分:命题方面考了补写题、选词语填空题、精炼概括题,考生需要结合原文内容准确定位出处,联系上下文内容即可轻松作答。 记叙文阅读部分:比起去年的《信天游》,今年的《天上梯田听古歌》相对简单。命题方面考了概括填空题、句子分析题、文章理解题,考生只需要结合原文内容以及文章背后有关的田园精神、传承精神和文化精神进行思考作答即可。 议论文阅读部分:命题方面考了补写题、文章细节选择题和材料联系题,难度不大,考生结合议论文的文章结构、论点作答即可。 作文部分: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__”,虽然没有导语,但是仍旧围绕着“首都特色”进行命题,这与之前海淀一模的作文题“北京之美”和石景山的作文题“读城记”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考生围绕城市文化写作即可,在游离之间感悟古都魅力。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本篇想象文考生写作的角度很多,正如导语中暗示的内容,考生可以结合外星探索写出一段奇遇,也可以结合森林消失写出一个环境保护的故事,考生选取题目二需要想好立意和素材。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4日 16:59
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原标题: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2019年北京市中考将于6月24日至26日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保证中考期间考场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和考生的食品安全,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考点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排查,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目前已经安排保障执勤组,做好日常检查和24小时应急备勤;与考点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充分了解考点就餐时间、餐次、人数、用餐方式等细节;对食堂环境卫生、索证索票、人员健康、设备设施运行、工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进行检查,完善规范工作细节;对考点周边、道路沿线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排查。(记者 王薇)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9年06月24日 13:50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总体评述 2019年是北京市实施中考改革新方案的第二年。面对新的改革方案,语文考试命题以两会(全国教育大会、北京教育大会)为背景要求,稳中求进,立足新时代,立足新发展,深化语文课堂改革,准确把握新方案的设计理念和框架要求,根据已确立的目标和现实的需要继续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稳中求进。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体现中考的育人功能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发挥中考试卷的育人功能。试卷中德育功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焕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同时注重立德树人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当下的发展,认识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立志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例题] 一、基础·运用中的第6题:就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进行判断,进而在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中,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 [参考例题] 文言文选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不畏磨难,要经得起考验,接着用两则链接材料,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在题目完成的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例题] 现代文阅读材料当中选择的是精准扶贫材料,在材料中选取了最新的材料“延安”地区整体性脱贫,进入试题,充分反应时代的变化与当前的伟大成就。 [参考例题] 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英雄业绩。试题将涉及材料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旨在引导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英雄业绩时时不断地在影响着教育着我们。 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核心考查学生的语文功底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试卷的综合性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也体现在不同能力的相互综合。 [参考例题] “基础·运用”板块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在试卷中注重体现实践性,既是学科特点的要求,也与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素养的课程目标相一致。试卷在语言实践方面,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围绕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命制试题。试卷特别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试卷设置了在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大的学习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采用拟写讲解词、解说文物内涵、为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撰写前言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试题与学生生活进一步贴合。 注重考查语文基础,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基础的内容。试题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 [参考例题] 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通过对词语的辨析,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精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一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打破常规,不止于简单机械记忆,而是在对文字增强敏感的同时与高阶的概括能力考查融为一体。 [参考例题] 古诗词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让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力求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有读书兴趣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表现。在《天上梯田听古歌》一文的考查中,要求在文字的把握中,理清文章的脉络,要求对两处梯田的描写进行深入鉴赏。试题考查先要发现,然后再进行言说阐释。深入立体考查学生阅读认知,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化多元的角度,可以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多个维度展开阅读鉴赏评价。 关注语文素养,重视思维品质 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是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试卷在这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试卷在以往关注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形成解释、拓展迁移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参考例题]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与课外的赵襄子、隋炀帝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从中体会在忧患中奋发崛起的、历经挫折,不堕其志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对多则文言文材料进行主题思辨、信息提炼的能力。 [参考例题] 作文板块,其中一篇作文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这个题目既有对星际天体遭遇的关注,又有动植物、环境关照,也有民族历史爱国情怀等内容涉及,设题开阔,对学生的思维力度提出要求。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础·运用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基础·运用”部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1、立足新时代,凸显优秀文化导向。 这一版块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丝绸之路”选取试题素材,由此引入“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设置相应题目。学生在阅读试题材料和题目时,既能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关注到社会生活;在完成题目作答过程中,也逐步完成由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更注重情境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关注学生真实体验。与以往语文中考试卷相比,2019年“基础·运用”版块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设置了到民族文化宫和国家博特馆参观的真实情境,这样的参观活动就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题目中出现的以志愿讲解员身份拟写解说词、阅读展览前言、读懂展览的宣传海报含义、围绕活动推送公众号等要求,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语文活动要求。这一版块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境设计更为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 3、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一版块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理解、标点符号使用、修辞、对联、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考学生的机械记忆,而将语文知识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例如考“载”字读音、“沟通”“延续”的字形,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将词语放在文段语境中,学生根据文本材料内容和词语意义,选出合适的答案。再比如,第4小题考学生对展览海报上“殊方同享”含义的理解,给出了“殊方”在字典中的含义,也提供了展览的具体内容,学生根据参观的情境和词语含义,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对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更为丰富,选择不同的能体现各书法字体典型特点的书法作品,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试题材料的选择和题目的设置关注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也充分体现出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是去年中考的新板块。今年与去年保持一致,依然分为:默写、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部分。试题延续了去年的正确导向和基本考查方式,同时又有所突破。 古诗文默写部分,考查了古诗文阅读积累。课内古诗文默写强调落实,考查了古文和古诗;课外古诗默写强调拓展,试题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话题,联想带有“亭”“楼”“阁”的古诗,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课外阅读积累的平台。默写题第一次配以插图,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古代建筑文化,进入诗歌情境。 古诗词阅读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试题选取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都是唐代送别诗。试题一方面考查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一方面考查如何抒发情感的。既考查了古诗的内容,又考查了古诗的写法,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有引导作用。 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将文言词语和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更要关注二者之间的联系,感受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对文言句子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没有让学生背诵译文,而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句的做法。进一步强调文言文教学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为文章的理解而理解字词。这种考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更符合语言的特点;这种考查引导教学从模式化的翻译中脱离出来,更符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的做法,又有所创新。试题选取了课内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取了课外《吕氏春秋》中赵襄子的故事和《贞观政要》中隋炀帝的故事。三则材料,一则是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一则讲忧患使之生的故事,一则讲安乐使之死的故事。兼顾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孟子》文章引出了后面两个故事,而后面两个故事正是对前面《孟子》文章观点正反两反面的例证,这是把文言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选文从多方面使学生感受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民族精神。无论是国家、集体、个人,要想成功,都要怀有忧患意识,都要经过磨炼,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在素材的阅读中完成价值判断,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总之,古诗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把知识和方法放到阅读理解之中去考查,而不是点对点的记忆背诵。注重学生的体验、欣赏,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去记知识、背翻译。这样的考查更贴近学生应有的古诗文阅读,比以往的考查更真实、更扎实,有利于初中古诗文教学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向学生的“应思应想”迈进。 现代文阅读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继续坚持体现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命题素材的选择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例如,现代文阅读(一)选用“脱贫攻坚战”主题的材料,体现了国家在脱贫攻坚战以及精准扶贫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奋进的精神。现代文阅读(二)《天上梯田听古歌》中,记叙的哈尼梯田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章突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的可贵品质。现代文阅读(三)以“中华民族的英雄”为话题,强调英雄是“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的杰出之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现代文阅读试题整体稳中求进,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关注学生在提取概括信息、分析文章基本层次、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例如现代文阅读(一)中17题 “整合”与“集合”两个词语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学生需要结合语境提取必要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试题的命制注重引导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例如现代文阅读(二)中20题,学生需要先根据试题的提示,比较后找到共性,再从内容、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选择其一加以分析。体现了“课标”要求的能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更强调了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 试题命制体现学科能力,注重开放性和过程性,注重为学生表现自己的学识搭建平台。例如现代文阅读(三)中24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诗句来谈自己对作者英雄品质的认识。学生既要领会文章中对于英雄品质的阐释,又要结合诗人的精神和诗句的内容加以说明。可见功夫还须下在平时,厚积方能薄发。 异曲同工写心声——2019年北京语文中考作文试题评析 今年北京语文中考为考生提供了两道作文试题以供选择:一个是写实的“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另一个是虚拟的“我终于回来了”。两道试题,一个关照现实生活,一个激活想象空间,看似取向不一,实则异曲同工。总体来看,两道试题的同质之处突出在三点: 一是立德树人家园情,突出育人价值。题目一以考生共同生活的城市——北京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故事叙写的背景与情感抒发的对象,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出发形成文章,在思维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热爱北京”“难舍北京”的情感,在写作的历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虽只简单6个字,但重归家园的欣喜之情跃然其间。较之题目一,本题确定的“家园”场景和对象更为具体细微。在提示语的引导之下,珍爱地球家园,情系生养林野,难舍绿水青山,眷恋文化故国……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几经陶冶的情感都会在写作时得到唤醒和加深。 二是多重空间任驰骋,突出服务理念。作文命题的最佳境界是为每一颗不同的心灵提供自由呼吸和跳跃的空间。“写作”大题在考察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考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采用开放形式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最熟悉的情境领域、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展开写作。题目二中设计了4个叙述主体,一是漂泊外星的地球人,二是外出遇险的动物,三是消逝的森林,四是流失的文物,为展开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可以说,每一个题,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考生书写心灵、展示自我而服务。 三是关注生活重积累,突出语文正道。题目一看似宽泛,但学生的日常都沉浸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北京现代的科技、深厚的文化、海量的信息、火热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时刻关注的。题目二要求展开想象,看似有难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源”: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两道作文题,向人们再次重申: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素材,通过勤奋的思考打通读写,这是写作成功的正道。 以家园情怀为写作主题,以丰富选择为表达出口,以读写关联为内在逻辑,2019年北京语文中考试题展示了新时代的新探索、新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连中国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高级教师 李蕾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高级教师 吴东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高级教师  富霄菱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特级教师 郭  锋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4日 13:40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坚持命题导向 实现稳中求进 今年,语文学科的考试命题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教育大会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做到稳中求进。语文学科的试卷命制,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落实《2019年考试说明·语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试题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力度,为进一步完善试卷整体结构,发挥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做出了新探索。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语文试卷各板块内容的设计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在试题素材方面,选取了当下的热点话题。例如语文基础·运用板块选用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素材。在古诗文考查板块,注重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角度选取素材。在多文本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记叙文阅读部分,选用了记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哈尼梯田的文章,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让学生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议论文阅读部分,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题目的命制,都体现了将英雄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的命题立意。命制《北京,这里有我的 》这道作文题,则是为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北京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这道作文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首都意识,有助于促使学生生发热爱北京、将来建设北京的情怀。 由此可见,语文试卷力求在各个板块充分体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试卷力求让学生在看题的时候形成价值判断,在做题的时候加深理解,在形成答案的时候提升认识。学生作答试卷的过程既是检测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更是他们受到德育教育的过程。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试卷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之一。如坚持对字音、词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以此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试卷力求引导一线教师继续变革课堂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将古诗词的知识和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结合起来,以考查出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能力,落实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试卷注重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每个考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发挥水平,在作答试题后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名著阅读试题,注重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收获和阅读体验。又如,想象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样的写作途径,这样,有助于学生选取最熟悉的情境,愉悦地进入情境;有助于学生有故事可编,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用最擅长的方式完成作文;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4、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语文试卷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作答试卷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古诗文阅读板块选用体现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素材,学生从中不但可以读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5、减少试卷文字量,减轻学生作答负担 今年语文试卷在文字量上比往年有一定幅度减少,意在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立足新时代、立足新探索、立足新发展的命题追求,必将为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语文素质教育、落实教育的终极目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浪教育 | 2019年06月24日 13:35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原标题: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方怡君)北京市中考今日(6月24日)鸣锣开考。记者了解到,有约6.4万名考生在全市159个中考考点参加考试。 清晨,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他们身着红衣,手举向日葵,祝福每个考生在中考中一举夺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据了解,今年中考为“3必考+3选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加上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所选的三科,其中物理和生化须至少选择一门。 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英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英语听说机考成绩。体育考试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考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该成绩。 物理、生物(化学)各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各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根据安排,中考成绩将于7月4日12:00公布。今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7月7日8:30至11日17:00考生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填报志愿。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新京报网 | 2019年06月24日 11:24
北京市中考收官 7月4日公布成绩
北京市中考收官 7月4日公布成绩

  昨日下午4点,2019年北京中考最后一科地理考试结束。北京文汇中学考点,一名考生收到了父母送来的鲜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减贫奇迹、“嫦娥四号”登月、北京世园会……为期3天的北京中考落幕,今年的中考各科试卷热词不断,京味儿浓郁。例如昨日上午的生物考试,北京电视台在国内首次推出新闻手语播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育种过程等都成了试题素材。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总的来看,今年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京报讯 昨日下午4点,2019年中考最后一科地理考试结束。“终于解放啦!”“题目不太难。”在北京市多个考点,考生们面带笑容走出考场,不少家长准备了鲜花迎接孩子。 家长带薯片等零食奖励考生 薯片、方便面、饮料……昨日下午地理考试结束后,在北京市文汇中学考点,范女士特意为女儿带了不少零食,作为考试结束的奖励。她告诉记者,出于健康考虑,平时一般禁止女儿吃这些:“今天可以破例一下。”还有不少家长准备了鲜花迎接考生:“买了向日葵,祝愿孩子一举夺魁。” 除了为孩子庆祝,家长们也不忘为老师送上感恩和祝福。朱女士特意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让女儿送给陪考的班主任老师。她表示,考试这三天,老师早来晚走,给孩子加油鼓劲儿,解答家长的各种问题。“很幸运能碰上这样负责的老师,所以希望能表达一下感谢。” 在考点现场,考生们纷纷与家长和老师合影留念,有些已经开始讨论假期计划:“要先好好睡上一觉。”“准备和同学出去玩。”不少家长则表示,现在心里还不踏实,“要等着出分和填报志愿。” 试题素材紧贴实际生活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分析,2019年北京中考各科目试题的素材普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以化学试题为例,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最典型的第13题,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垃圾分类知识的考查为落脚点,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上手。 再如物理试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第3题中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等,考查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费力杠杆与省力杠杆,第12题中用手按铅笔等,让学生感到亲切。 北京地域文化入考题 2019年北京中考试题中另外一大亮点就是选取典型的北京地域文化,展现北京风貌,将北京特色与考查内容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例如,生物试题素材中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西藏高原生态恢复项目等情境,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点。 而历史试题深入挖掘北京的地域文化资源,传播北京文化。如第34题,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大西山考察活动,体现了北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 ■ 教育专家点评 生物 生物试题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题目中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第19题介绍北京市市花月季选育和快繁的研究,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历史 历史试题突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聚焦时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试题对这些重大的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从现实的角度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 物理 物理试题选材关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 化学 化学试题关注社会热点,既有一直提倡的垃圾分类,也有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土豆。第12题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考题,体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化学试题还充分关注我国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第15题以光解水制氢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 ■ 志愿填报 总分超500方可填报“校额到校”批次志愿 新京报讯 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年起中招录取实施新的校额到校招生方式,考生总分须达到500分方可填报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相关志愿。 今年招生方式改变 今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仍为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校额到校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进行。 据悉,自2014年起,北京市开始在中招录取批次中设置名额分配录取方式,即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分配给“优质高中所属初中”和“其他初中”两类群体,按照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和初中学校分配到的名额数,再依据考生成绩和志愿进行录取。 今年起,名额分配招生批次调整为“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根据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今年也首次纳入中招录取。校额到校的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 志愿填报要拉开梯度 在统招批次,每名考生最多可选报8所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可选报2个专业。在海淀区教育大讲堂上,海淀区招生和考试中心招办主任王树明建议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要保持梯度,从高到低拉开档次。如前2个志愿填报比自己水平高出一点的学校;中间4个志愿填报与自己水平接近的学校;最后2个志愿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学校保底。 特长生方面,从今年起,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的学校,每一类特长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且三个类别的招生计划不可通用。 贯通培养今年可在提前招生批次和统一招生批次分别安排招生计划,可面向全市招生,不设分区计划,提招和统招批次均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冯倓秋 方怡君[详情]

北京贯通培养项目招生院校扩至15所 今年拟招4020人
北京贯通培养项目招生院校扩至15所 今年拟招4020人

  6月26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本部举行贯通培养试验基础教育阶段转段季活动。云凯杰摄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开展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打通从中职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为北京市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截至今年,招生院校已扩至15所,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今天,是北京市中考最后一天,一批当年参加了中考后乘上“贯通号”而无需参加高考即有机会升入本科的近400名学子,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本部举行贯通培养试验基础教育阶段转段季活动。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学生们展示了过去两年中在基础教育学段的文化素养,同时学校举办“贯通号”登车仪式,学校领导和来自二级学院的师生代表共同迎接学生们,开启人生新的旅程——贯通高职学段。 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开展“2+3+2”模式贯通培养项目,打通从中职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形成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学生不再有升学压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职业,为北京市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招生模式分为高职院校招生、中职学校招生、本科院校招生三种模式。 高职院校招生模式为“2+3+2”,即前2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中间3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 中职学校招生模式为“3+2+2”,即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市属高校(护理专业为3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 本科院校招生模式在学段划分上与中职学校招生模式相同,依然分为基础文化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和本科专业教育阶段。不同的是,三个阶段的学习都在本科院校完成。 截至今年,贯通培养试验的招生院校已扩增至15所,包括本科院校2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高职院校8所: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职学校5所: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丰台区职教中心学校、北京市东城区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负责人表示,2016年至2018年招生人数每年都稳定在3000人左右,贯通培养试验开设的招生专业紧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养老服务、轨道交通、信息安全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财务会计、智能楼宇、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2019年计划招生4020人。 贯通培养项目受欢迎 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谈及缘由,北京市教委职成处负责人表示,贯通培养项目的基础文化课已逐步脱离普通高中的课程框架,重点与后续的专业课对标对表,并将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渗透其中;同时专业课教学创新课程设置和教材研发,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综合素养。部分院校依据学生的能力高低,推出了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各试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利用职业院校丰富的实训资源,开设了多门创新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体验最新前沿科学技术应用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创办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对不同兴趣爱好和文体活动的追求。 作为首批参加了北京市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已有贯通学子近两千人。学院打造因材施教的教育环境,聘请优质教育团队,夯实贯通基础教育,并积极搭建学生扬长教育的各类平台,比如建立语文文化月、外语文化节、数学竞赛季为代表的“一月一节一季”语数外三大主干学科竞赛体系,以“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以及500强企业见习日等等,为学生搭建发掘自身能力特点的平台。 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李滢昕表示,越有压力越有动力,倒逼自己突破。不仅以高分拿下初级会计职称,今后还要拿下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他称,目前正在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希望自己在会计领域里能够学贯中西,有朝一日学成归国能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 2017级贯通学生李响是学生会主席。他表示,原来的自己内向、成绩不好、不自信,属于被忽视的群体。然而,两年来自己已经变得阳光、自信,是同学们信任的班长,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变化很大,更加成熟懂事。 正如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基础教育学段的学生们所言,“贯通培养试验与普通高中确实不同,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能有机会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我乐在其中,在实践中学习并感受快乐。”(完) 责编:朱紫瑛[详情]

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北京中考地理:守正出新抒时代 立德树人展和谐

  2019年地理学科中考试题秉承了2018年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守正出新,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平稳中求创新。试题集中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贴近时代主题,整体布局,系统设计,特色鲜明而大气,内容丰富而平易,较好地体现了中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突出思想性 地理试题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本质特点,立足价值引领,彰显出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美德等家国情怀方面的育人价值,凸显了试题的思想性。 例如,选择题中通过对颐和园“金光穿洞”现象的探究,李白足迹以及其脍炙人口的诗句,苏绣《清明上河图》作品,孔子学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等,这些题材作为试题情境的创设,萃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联系现代生产生活实际,让传统照进现实,很好地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自信力、理解力。选择题中新一代“中国芯”,综合题中学生运用3D和AR技术发明的“柿子采摘器”,江西省于都县的乡村振兴,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以及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在建,均展现了科技强国的力量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二、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凸显时代性 地理试题命制追求大格局,高站位,宽视野。关注世界,审视自己,讲好中国故事。关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时代热点话题,聚焦耕地、粮食、石油安全、生态安全、“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发展问题,引导考生用人地协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识世界。 例如,选择题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一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建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这些观念高于具体区域的人口地理事实,具有更高的解释力和迁移性,是对学生更有价值的知识。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环境以及耕地、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我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一代应该筑牢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试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和“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以及巴西大豆、亚洲文明大会等试题能够很好的体现。通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藏粮于地”,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藏粮于技”,“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装自己的粮食”,这是关乎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 中华民族历来亲善友爱,亲仁善邻,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合作共赢。“和·合”理念既是我国领导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大智慧,也体现了我国空间发展的战略思想。 消除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于都县作为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地,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稀土资源的主要储藏区之一。致力打造“赣粤高铁”沿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中国稀金谷”,是未来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试题依托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对该地传统农产品柑橘的深加工、“工业黄金”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发展,唱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革故鼎新、中部崛起的时代旋律。 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今我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命题和艰巨任务。试题中“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试题以形象的立体景观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山水林田湖的空间差异、空间相互作用,考查了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整体性的理解以及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观。 三、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体现结构性 地理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将人地关系贯穿始终,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结构性。一是围绕育人价值主线凝练主题,每一组试题都承载不同的主题。二是试题之间的知识以及能力水平上有一定衔接和统筹,照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能力水平差异,总体结构布局优化、难度合理。三是每一道题的内部,设问之间、选项和答案之间有内在逻辑,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深刻的思维品质。四是全卷内容的整体设计,关注到不同考点的均衡覆盖。试题涉及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从综合区域到自然或人文某要素区域,较好地体现了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素养;依托考试说明,实现考点高覆盖,涉及近90个内容细目。五是图文结合,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全卷有21幅组图,涉及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图解示意图、统计图表、电子地图、手绘平面图、朋友圈截图、漫画等。图表服务于内容,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此外,试题内容还从设问和答案方面体现开放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如综合题中于都县是否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停止稀土开采的观点,给学生发表观点的空间,不给学生限定唯一正确答案。这些设计都充分地给学生搭建了展示学习潜能的平台,在设计风格和形式上也别具一格。 四、素养立意精准设计,发挥教学导向性 地理学科试题以素养立意,努力引导教学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转向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围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学科观念的形成状况。 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考试评价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引导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简单记忆;注意地理学科思维过程和学科方法的引领,突出学科能力的培养,避免死记硬背结论;注意知识内在的关联,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整体建构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避免肢解知识、碎片化堆砌,从整体性、差异性的角度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注意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联系当代现实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学科命题组  [详情]

2019北京中考地理试题:教学评一致 生活育人融合
2019北京中考地理试题:教学评一致 生活育人融合

  一、 整体特点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学科命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为依据,在保持2018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学科试题基本特征基础上,稳中求新、求变。进一步密切结合全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美育等,体现首都教育改革特色、体现时代主题。命题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突出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地理学科的能力、方法和思想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联系生活渗透学科素养,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任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导向 1.试题以人地和谐观贯穿整个试卷 试卷中很多试题的立意充分体现了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科价值取向,突出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主线的育人价值特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外显出来。 2.关注中华优秀文化,考察学科视角下的审美 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多彩而源远流长,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此次试题的特点。例如:将金光穿洞、清明上河图、孔子学院等素材作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学科阅读能力水平,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性与先进性的认知,形成文化自信、自豪的民族情感。 3.培育家国情怀,强化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将台湾岛与海南岛进行对比研究,从合作的根基上体现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脉、民族同根、语言相通;“中国芯”是“世界最强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试题将这些内容与地理学科内容紧密融合进行设问,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来加深祖国统一、家国情怀等价值取向。 4.理解不同区域文化情感,形成国际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取向 将亚洲文明大会、金砖国家合作等国际交往、贸易合作引入试题,使学生了解到异域风情的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国际合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来强化全球意识。 (二)突出主干内容考查,体现“基”“宽”“活”“新”的考查特点 试题以地理学科初中学段主干内容为考查内容,强调知识点的高覆盖和能力水平的层次分级。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基础性考查;在材料的选取上体现视野的宽泛;在题目的设问上体现层次性、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在选材上体现学生身边或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现象充分体现试题的“宽”和“活”,在思维考查中体现学科视角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创新发挥空间。 (三)地理图像丰富多样,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色,在试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9年的试题的地理图像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类型多样,有不同尺度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等。二是数量多,共计21个图组,40余幅图像。三是试题图文配合,新颖有趣。试题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四)突出学科能力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避免了学生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强调运用所学解决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渗透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试题突出区域地理为主的考查,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呈现相关信息,设计结构良好,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认知区域的一般方法、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查学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分析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和谐的观点。 (五)引导学科教学方向,促进学科教学改革 2019年中考试题在命题在考查方向上体现知识主干、能力为重、观点渗透及立德树人的理念,强调了学科工具、方法和学生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实践与创新。这些试题所发出的信号将对初中地理学科日常的教学起到引导作用,是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与促进。 二、 选择题 (一)主题突出、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1.选材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地理视角 试题选择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素材作为命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试题选材丰富,关注世界、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文化视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一带一路、精准扶贫、孔子学院、清明上河图、中国芯等素材都成为试题情境。如:第24-27题组,以小明为爷爷奶奶制定去东南亚旅游行程为情境,呈现航班信息及当地气候资料,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出旅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文化,交通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人对交通方式的选择等,均蕴藏着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并初步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体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 生活品味。 2.增强探究性,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品质 试题关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体现开放的课程理念。 第2-6题组,以颐和园“金光穿洞”这一自然现象为话题,探究影响该现象发生的天气状况及地理背景,旨在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关注学生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二)特色鲜明,彰显地理学科本质 1.优化材料,注重学科基本技能 试题重视情境的创设,并不断发掘新颖的呈现形式,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多元的图表为考生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画面,以实现地理试题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选择题中12组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图、景观图、手绘图、漫画、柱状图、扇形图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形式生动,在立意深远的基础上,立足于考查学生学科基本技能,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是答题的基础,体现了地理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创设情境,突出学科关键能力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显著特点,认识区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主要议题,2019年地理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从综合性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及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 7-9题组、21-23题组从把握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入手,考查学生认识区域的能力。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程的核心议题。试题注重考查学生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0-12题组以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状况为情境,考查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38-40题组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话题,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 综合题 1.凝练主题,体现思想性在命题中的灵魂作用 综合题共四个题目,每个题目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展开,主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观念;聚焦时代发展与特征;并将教育大会上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融入试题之中,突出了思想性。例如:41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围绕学生学农实践活动展开话题,试题遵循学科特点,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劳动教育”寓意其中。42题 “革故鼎新 因地崛起”,以江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背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关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江西在新时代的发展状况。43题 “亲善友邻 协和万邦”,体现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体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44题以“极地探险 拥抱地球”为主题,体现我国科技发展,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在地理话题和情境中融入热爱祖国、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等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2.突出学科特点,着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试题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特色作为命题主线贯穿始终,考查学生对区域的整体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以及对人地协调观的形成。综合题围绕不同尺度的区域选取考试材料,有国内区域尺度的江西,有国家尺度的俄罗斯,也有大区域尺度南极地区,体现了区域尺度的学科思想。44题的,地图与示意图结合,生动化的图像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试题将南极的一个空间片段和探索南极的时间过程相结合,有空间差异、有时间变化,体现时空角度的综合思维。 3.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试题突出对学生学习工具、学习过程和学科学习方法的的考查。四个综合题首先体现了学科工具的使用,从小尺度的平面图到国内区域尺度的江西图,再到国家尺度的俄罗斯图和大区域尺度南极地区图,试图突出了学科工具的运用。从不同角度突出对区域的认识,通过不同资料的提供,构建层次丰富基于学生体验的试题情境,在不同区域的认知过程中,突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如42题“革故鼎新 因地崛起”,从时间线索、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设问,充分体现区域学习方法。 4.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搭建体现学习潜能的平台 综合题中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全面展示思维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增强自信。例如:41题(5)“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你的认识。”该题从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科技在农业发展的作用能角度,考查学生对人口、耕地、粮食关系的认识,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42题(5)“有同学提出都县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停止稀土开采。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本题设置具有较大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考查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对一线教学建议 1.突出学科育人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的地球家园,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等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重的积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学习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师要有效整合学科内容,合理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做好阶段准备。 2.构建地理开放课堂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的时事热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把突出反映生活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带进课堂,构建起密切联系生活的、开放的、多维度的课堂。通过课堂“真情境再现”和“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力,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3.关注地理思维力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思维过程,突出地理思维力的不同层级和培养途径,提高地理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基础性和创新性。 4.突出地理学科本质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两大突出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区域的认识和分析,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不同过程认识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各要素的时空演变过程,深化对区域有层级的认识,最终学会运用区域综合学习的方法,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 点评人: 高振奋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李文胜 高级教师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乔瑞敬 高级教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李慧敏 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邢冬梅 高级教师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详情]

2019北京中考历史考查重基础:高频考点常态化
2019北京中考历史考查重基础:高频考点常态化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考试刚刚结束,今年是北京新中考的第二年。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整体试卷指出,试题难度得当,侧重对学生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考查的较基础,重点突出,试卷结构整体稳定。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考试卷面满分90分,分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细化到各知识点,选择题部分共45分,材料分析题共45分。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世界史 选择题 16.5 10.5 18 材料分析题 15 21 9 总分 31.5 31.5 27 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样,材料型,图片型,表格型等,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材料分析题知识点分布中,占比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相较而言世界史考查比重较少。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设问灵活贴合时政热点和生活。 二、试卷特点分析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试卷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频考点和考查方式逐渐常态化。例如第1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时代;第2题仍然考查秦始皇等知识点;民族问题、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仍然是高频考点。考查方式仍然是形式多样,第1、8图片题,第14题的地图题,第26题的图表题,都是历史学科常使用考查的方式。 (二)学以致用,结合现实。第8题通过北京通州的墓葬发掘来进行情景设置,拉近了学生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身边的事来感知历史,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第30题结合时政热点“一带一路”,让学生聚焦时政,联系实际,强化对实际问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了解国家大事,增强历史参与感。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第33题(4)以五四运动进行题目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第32题(4)、第33题(3)、第34题(2)都根据北京相关知识点进行情景设置,体现了北京卷地区性特点,让北京考生觉得亲切。 (三)重视史料的运用和史学素养的培养。第17题考查对历史解释的区分和运用,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第26题需要对图表给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28题也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准确把握,而不是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 (四)主观题考查形式多样,题目灵活,侧重答题方法,尤其重视对材料的概括。材料分析题主要包括概括题、分析题和史实题等,今年仍然重视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力。第31题(3)、第34题(2)等都对以上能力进行了考查。 三、2020届复习建议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对2020届学生的备考,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准确完整,充分阅读教材,注重细节,不但要注意重难点知识点的把握,还要注意图片和小字部分,熟练掌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二)关注时政热点,注重联系实际,同时也要关心身边事,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 (三)注重答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材料概括题的总结,注重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详情]

2019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熔古铸今 构建认同
2019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熔古铸今 构建认同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试卷脚踏实地、稳中求新,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引导学生以历史史实为素材库、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核心能力为工具箱,在古今贯通、中外结合的时空视野下开展思考与实践。用厚重悠长的历史气息和激昂奋进的时代精神构建学生对北京家乡、中华民族、伟大国家、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认同。 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价值导向 试题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试题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试题考查中。引领学生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如:第13题,强调井冈山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第34题(3),用抗战故事的形式,以感人肺腑的文字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彰显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试题通过多种材料、多样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同。 如:第34题(4)(5),突出中国近现代仁人志士,面对民族危亡,为救亡图存不屈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做自强不息的时代奋斗者和开拓者。 2、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试题凸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选取大量相关内容和素材,彰显历史学科的价值引领和人文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如:第3题考查造纸术,第10题、第11题及第34题(5)中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四大名著、京剧、元曲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艺成就等,通过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聚焦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各民族不断交融,巩固国家统一,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落实主干知识,聚焦关键能力 1、充分依托教材,落实主干知识。试题依托教材,以学科主干内容为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立足主干知识,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线索等作为主要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试题在梳理主干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形成逻辑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如:考查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第3题、第6题、第22题,考查的历史人物有蔡伦、玄奘、鉴真、牛顿、达尔文等。 如:考查历史事件的有第12题,考查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第19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25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第27题考查杜鲁门主义等等。 如:考查历史线索的有第4题,考查东汉末年以来,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第31题(5),考查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变化发展。第32题(1),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 试题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挥,都能够思考和回答,还有一些开放性和选择性的题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的选择。如:第31题(5)、33题(4)、34题(5),都具有选择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理解,自主选择,从不同角度解释问题。 2、聚焦关键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历史试题考查史料阅读、信息加工、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试题凸显学科特色,强调史料实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试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多层面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31题(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背景。这道题答案在材料中,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背景是秦国的落后和秦孝公的改革意愿。 如:第32题(1),依据材料一,写出两宋时期不同类型的城市,有政权统治中心:东京和临安。外贸港口城市明州和泉州,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南方和北方,说出宋代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背景?此题学生既要看图同时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宋代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是南方城市数量多,北方城市数量少。背景是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培育人文素养,着眼文化传承 1、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和教育功能。运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展现古代中华文明的成就和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聚焦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各民族的不断交融、共同发展,不断完善治理制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渗透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和教育功能,彰显了历史学科的价值引领和人文情怀。 如:第34题,通过不同时期图书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感悟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第31题,从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国家稳定等不同角度探究国家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带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探究人文价值,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2、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历史的时代价值。突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聚焦时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试题对这些重大的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从现实的角度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追根溯源,寻求现在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如:第18题,通过建国后人民海军主战装备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增强。第33题(4),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两个热点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的过程与影响,新中国成立的场景与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大国与小家,感受国家的不断崛起的同时增强历史与时代责任感。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首都特色 1、关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理解社会。试题对现代人类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都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情境化地思考,追根溯源,从现实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 如:第 28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描述,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30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责任和使命。第32题(4),有关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材料,特别关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些时事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突出首都特色,展现北京风貌。深入挖掘北京的地域文化资源,学习北京文化,宣传北京文化。 如:第34题,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大西山考察活动。试题体现了北京的“四个文化”之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也激励学生去保护和宣传首都文化,生成对首都文化的认同感。并且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积累和所得,实现学以致用。 3、体现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加强历史横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使学生以更宽阔的历史视野进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起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使命。 如:第9题、29题、32题(1),均需要学生首先具有准确识别地图的能力,之后才能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作答。第14题,关于长征的主题,不仅需要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古诗文鉴别能力。总之,学生需要调动其综合能力加以解决,彰显多元思维。 试题评析人员 邱菊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陈化锋 北京市三帆中学 孔冬梅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王绯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详情]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生物》(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个考出来”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教学导向为目标,精心选材,稳中求进。命题坚持宽广融通,走大道、求大气的北京风格,突出学科特色。在考出北京学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等思维特点的同时,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意识和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旨在培养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着眼于将考生当前的学习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相联系,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育人观和价值观导向放在第一位,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第4题以西藏地区利用砂生槐进行生态恢复过程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健康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试题关注北京发展,促进学生知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如第10、19和20题,分别以北京电视台在国内首次推出新闻手语播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育种过程、北京动物园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迁地保护为背景,让考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增进认同感和责任感。 试题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体会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实现对学生的美育。试题中屈肘运动、肾单位上皮细胞等图片还原了生物结构与功能间高度统一的精致之美。科普阅读中的文字和配图表达了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激发考生保护自然和生命的使命感。 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学科价值,促进学以致用 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试题选用运动健康、合理膳食等考生熟悉的话题,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考生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第16题引导考生认同科学运动的重要意义,体现出生物试题的育人功能。第18题使考生体会到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加重肾脏负担,引导考生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第8题和第13题分别从我国倡导无偿献血和实施计划免疫角度,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 试题关注考生实践经历。生物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强化考生积极参与劳动的观念,通过积极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深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第17题以初中学科实践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萝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种萝卜、做泡菜,体会劳动的乐趣,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聚焦学科本质,发展学科素养,促进终身学习 1、落实主干知识,领悟生命观念 试题命制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围绕重要概念,将生命观念融入其中,促进考生深入思考和领悟,促进生物学科素养发展。 例如第9题和第18题分别以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知识为依托,以肺内气体交换和肾单位的重吸收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应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第5题裂叶山楂的耐旱特征突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14题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进化观点,考查考生应用“进化与适应观” 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第3题从生态系统水平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猛禽与鼠类数量的关系,考查考生对“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和应用。 2、突出能力立意,展现思维过程 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要求,试题命制突出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第16题以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为背景,通过模式图、示意图等形式呈现,从获取信息、运用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分析生命现象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又如第19题以北京市园林绿化中优良品种月季选育过程为背景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试题逻辑清晰,思维链条完整,设问层层深入。第1小题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实验方案等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第2小题从杂交实验结果分析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3小题要求考生对生产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考查问题解决能力。 试题命制鼓励考生深入思考,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如第17题以分析萝卜变态根中有机物的来源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综合所学知识,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文字表述外显思维过程。 3、关注课堂教学,展示学习过程 试题命制注重将考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考出来。例如,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第6题以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为背景,将考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考出来;第7题以“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实验为背景,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考查考生对观察类实验目标的理解、顺序的掌握、现象的描述,将考生在课堂实验学习的过程展示出来。 2019年中考生物试题聚焦生命本质,发展科学思维,呈现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潜能,促进终身学习。[详情]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生物学科中考凸显“立德树人”育人观,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总目标,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聚焦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促进学以致用,学科特色鲜明,力求将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考出来。 一、凸显“立德树人”育人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生物学学科特点,关注我国生态环保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素材中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西藏高原生态恢复项目等情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例如,第4题分析适于高原种植的砂生槐,第5题讨论耐干旱植物裂叶山楂,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17题引用古代医学典籍对莱菔子药用价值的描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第19题介绍北京市市花月季选育和快繁的研究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引导学生体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例如,第8题倡导无偿献血,第13题宣传计划免疫,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勇于在个人和社会事务中负有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强化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如第16题强调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科学的运动方式和适度的运动强度保障全面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品种萝卜选种、园艺花卉月季的扩繁和种植,以及动物保护中心放归等工作中,也渗透着重视劳动教育,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围绕主干知识,聚焦重要概念,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核心内容,摒弃“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例如,第9、18题以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第6、19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实验和真实的科研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路和方法;第17题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内容为情境,考查有关开花、结果等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生物体整体的角度,综合理解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意义,展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 试题选择不同的情境作为背景,进行不同角度的问题设计,不仅落实了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例如,第18、5、14题分别以人体的肾单位结构、裂叶山楂的叶片结构、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样性等渗透生命观念的考查。 注重考查生命观念的同时,也关注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的渗透,如第18题让学生提出合理膳食建议等角度,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认同健康生活的理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充分体现学科特色,聚焦能力考查,展现思维过程 突出对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给学生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的机会。 第20(1)题考查丹顶鹤适应栖息环境的形态特征,学生不能通过从教材中死记硬背鸟类的基本特征来回答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分析资料中丹顶鹤湿地栖息环境得出喙、颈、 腿长的具体特征,考查真实情境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16题以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为背景,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文本、模式图、示意图等形式的信息,综合运用生命体结构层次、分裂、分化等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来解释、分析生命现象,考查学生把握概念的要点、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网络的理解能力。 第20(3)题考查显微镜的应用,第6、7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第4、17(2)、19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覆盖面广,引导师生关注生物作为科学课程对实证与逻辑的要求。 第19题以北京市园林绿化中优良品种月季选育过程为背景,第1小题①考查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②考查实验证据的分析能力,③考查设置对照组的实验设计能力,④考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从多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第16(3)题考查减少运动损伤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第18(5)题考查针对长期高脂饮食会引起高血压提出健康措施,第19(3)题考查快速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的方法,都是要求学生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考查问题解决能力。 第17题以分析萝卜变态根中有机物的来源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文字表述外显思维过程。 四、立足北京发展,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以致用,力求将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考出来 试题取材宽泛开放、灵活多样、新颖生动,为学生在作答中进行现场学习创设了丰富而真实的情境。情境创设的角度多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如选择题的情境虽然简洁,但利用了裂叶山楂、无偿献血、免疫接种、电视手语、夜蛾逃生、食品保存等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信息符号,分别指向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健康生活、生物进化等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例如,第19题以北京市市花月季的繁育为情境,从种子萌发到种类选择,再到大规模的培育,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的核心能力;第16题借助于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影响展开,就上肢锻炼、骨骼肌损伤和修复、科学运动等具体情境进行问题设计,落实对概念内涵与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第8、13、18题也聚焦健康,珍爱生命。 试题情境创设时注重对课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大视野中有获得感。如第17题萝卜生长发育与应用的话题,引自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第20题丹顶鹤的繁育与保护涉及动物园、保护中心等地方课程资源;第6、7题的实验情境来自课堂学习。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试题情境创设的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如第2、4、6、14、16、17、18、19、20题都用了不同形式的插图或数据来突出情境。这些图有的是示意图,有的是实物图,有的是数据,也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的图文转化、主干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聚焦学科能力。 试题通过精心创设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多元化情境,立体的探查学生的理解、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等多种能力,使学生在答题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做题”向“做事”转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也激活教师的教学从“教宽”“考宽”向“学宽”的方向转变“,关注教学的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真实问题,体现学科价值。 撰稿人: 荆林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特级) 乔文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特级) 徐 捷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中学高级 杨 涌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 张榕青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详情]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北京市中考改革精神,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突出化学学科特色,整体构建以学科能力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及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科能力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实际问题为任务,以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为基础,准确把握“能力”“情境”“问题”和“知识” 4个要素在试题命制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情境选取紧贴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我国化学、科技领域的新成果,体现我国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问题设计注重基础性,考查学习理解能力,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应用性,考查实践能力,关注对核心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水平的评价;注重层次性,让各水平的考生都有展示的平台;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关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创新精神。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试题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注重基础、坚持创新,落实改革要求,体现育人导向。试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关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凸显化学学科价值,落实育人功能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素材的选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化学学科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关注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充分关注我国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彰显新时代主旋律,落实价值观育人导向。 例如,第12题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情境,体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16题以餐桌上的美味食材——土豆的科学食用为情境,体现化学研究方法在指导人们科学生活方面的作用;第15题以光解水制氢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第13题以社会热点——垃圾的回收利用为情境,强化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17、18题以工业废料(生锈废铁屑、钛白废酸、电石渣)的再利用为情境,在考查考生应用初中化学中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分析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彰显我国在充分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的有力行动。 2、关注课堂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关注课堂学习过程,重视对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既关注对基本内容的辨识记忆能力,也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例如,试卷中涉及到对认识水的组成、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室制备物质等《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考试内容所蕴含的思路方法的考查。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中,试题一方面突出基础性,以教材中的原型活动为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学知识、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考查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例如,第19题,以酸的性质实验为情境,考查了考生对现象与结论的概括关联能力;第23题,以碳酸盐的检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基本实验为情境,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概括关联能力。 3、关注对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体现实践能力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体现了对“元素观”“变化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和“证据推理”“系统分析”等科学思维的考查,突出对考生应用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体现实践能力。例如,第19题,需要考生依据实验方案和盐酸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及产生现象微观实质——分子在不断运动,体现了“微粒观”的考查。又如,第17、18题,需要考生依据工业生产中物质转化或工艺流程信息,利用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设备功能进行分析,体现了“变化观”的考查。第11题、第24(3)(4),需要考生根据实验方案、现象或数据等证据,经过科学推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或获得结论,体现了对“证据推理”能力的考查。再如,第22题,需要考生实验体系内的化学反应、气体量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多步推理,体现了对“系统分析”能力的考查。 4、关注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凸显学科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总体保持稳定,但分布更合理、考查内容更全面,考查形式更多元。 在试题分布上,不仅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和“科学探究”栏目中集中体现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考查,还在选择题部分和“科学阅读理解”“生产实际分析”栏目中分散体现。 在考查内容上,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主题要求和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部分的考试内容要求,聚焦基本实验,考查对基本实验的简单设计和分析解释;以科学探究题为载体,考查变量控制思想和综合分析能力。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分析实验方案的能力,还在“科普阅读理解”部分考查了考生基于变量识别、变量分析描述数据信息、获得结论的能力(第16(2)(3)题)。 在考查形式上,在保留经典的实验考查形式的同时,从3个方面进行了试题创新设计。一是创新了经典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考查,第10题采用“装置示意图呈现实验方案,分别对实验方案的4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做出选择”的考查形式,改变了以往单一设问填空的考查形式。二是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部分设计了第23题——“4选3”型选作题,分别针对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设计进行考查,不仅为考生提供了选择性,还深化了选择性试题的考查内涵。三是创新了科学探究题(第24题)的试题情境,该实验中采用了在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探究多变量体系中的最佳条件的方法,实验过程更为科学、高效,使考生在问题解决过程有所收获,体现了“答题过程也是学习过程”的评价理念。此外,第24(5)(6)小题,分别通过对考生学习新实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考查和利用变量控制思想进行方案评价的考查,实现了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价。 5、图文并茂,凸显科学阅读,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题目数量、题目文字量总体稳定,考生答题文字量进一步减少,题干描述语言清晰、简洁,与题目设问紧密关联,保证了考生思考、解答的时间,为考生发挥出应有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试卷编排图文并茂,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有常见的文字信息,也有数据图表信息,还有各种形式的图示信息,充分考查了考生多途径、多元信息获取的能力,凸显了对科学阅读能力的考查。例如,仅第16题(科普阅读理解),就呈现出文字、数据表、折线图、多变量柱状图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5个小题设问中,分别指向了数据表、折线图、多变量柱状图和文字信息的获取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优化选作题设计,从基础知识的辨识调整为基本实验的理解和简单设计,深化了选作题的内涵。 试题在开放性设计上,不仅体现了答案开放、思维角度多元、思考空间多层次的特点,还建立了答题表现与素养发展水平的关联。例如,第23题第(3)小题,考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实验作答,也可以基于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作答。 6、问题角度多元,层次丰富,难度适当,为各水平考生搭建展示平台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问题角度多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物质变化的类型、微观本质、定量分析,利用化学实验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探究最佳条件等多个角度,为考生提供了宽广的展示空间。 2019年化学试卷体现出能力考查层级清晰、层次丰富的特点,为各水平考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各水平考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收获,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分类,全卷试题涉及4个能力层级:对教材中核心知识的辨识记忆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题、第3题、第8题等;对应用核心概念、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第7题、第12题、第14题等;对应用学科思想、认知模型综合系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6(2)(3)题要求考生利用变量控制思想对数据进行分析,第22题要求考生对实验体系中的化学变化及由其引起的压强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对远迁移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4题第(5)(6)题。[详情]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是北京市中考改革“五选三”方案的第二年,化学学科是选考科目,与生物学科一起同场进行。与2018年相比,2019年试题整体保持稳定,依据《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为高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试题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化学学科特色和价值,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重视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体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坚持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和服务教学的宗旨。 一、重视基础 试题内容大部分源于教材和教学 突出化学学科本质和特点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聚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重点内容,关注日常课堂教与学的实际表现和收获。试卷题量适中、试题难度适中,为学生创设相对充足的思考空间。试题中大量的素材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巩固核心知识。同时,试题突出考查对化学学科本质和特点的认识,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是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除了科学类学科共同的科学实验思想方法外,更突出了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特色。同时,从微粒、元素、变化等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也是化学的独特视角。化学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到各类题型中,考查学生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从化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第12题以微粒示意图来分析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建立起微粒与化学反应、物质组成的联系,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并进行简单计算,实现了对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考查。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微粒及变化观念的考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石”。第14题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关注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17题、18题制备硫酸亚铁、硫酸钙的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了初中常见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全卷共考查化学方程式6个,比2018年多一个。 选择题以较易试题为主,考查内容及设问角度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基础性知识。例如,第5题、第10题都是学生在学习非常熟悉的实验用品及实验装置。2018年生活现象解释题的连线题变到选择题的第9题。 生活现象解释题都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标识和物质为情景,第13题以生活中垃圾箱的标识为背景倡导推进垃圾分类;第15题源于教材又结合新情景,在新情景中考查熟悉方程式的书写。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题考查量和分值所占比例最大,与2018年相比基本实验发生了小变化,将以往生活现象解释中的选作题放到基本实验题中,第23题要求学生从4个实验中选择3个作答,覆盖了基本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基本实验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进行作答。这些基本实验内容与教学实际情况相一致。考查内容多源于教科书,包括基本操作、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燃烧条件探究等,都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二、加强实验 基于化学经典实验的简单变式 凸显科学思维和证据推理 近几年北京中考化学试卷突出了对实验的考查,分值约占总分的40%。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考查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基本过程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及探究活动在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的再现与简单变式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试题的取材均来源于《义务教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第5、10、19、20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础部分,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回归课堂教学。第11、21、22题在原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变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观念的落实。 2、科学探究题渗透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体现“做事”的育人目标 第24题素材源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到由做题到做事,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调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才能将问题解决,体会科学推理中假设、实验、证据之间循环往复且互为依托的关系,感悟到科学推理这种高级思维的独特性。 3、凸显科学思维和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的第22、23题,科学探究的第24题的设问特点是给步骤问目的、给结论问原因或问证据,引导学生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凸显证据推理的重要性。 三、素材丰富 文字和各类图、表的多样化呈现 强调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 2019年的化学试题体现2015年以来的 “全科阅读工程”的主旨,在多样化的情境、题型、丰富的素材中,突出考查了学生获取、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素材丰富、选材广泛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题材广泛,既有一直提倡的垃圾分类,也有生活中常见 的食材土豆,有实验室的探究实验,也有实际生产过程,还有美化生活,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 2、信息给予方式呈现了多样化 2019年的化学试卷,文字量和图表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信息呈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图、有表、有数据、有专业术语。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 柱状图、曲线、模型图以及实物图片等,考察信息获取、加工和整理能力。 科普阅读题的第16题素材亲和,较2018年文字量有所减少,信息呈现方式有所变化,主要与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相结合。文字和表格数据向学生传递营养健康的相关知识,图像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凸显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设问内容涉及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多种能力的考查,设问角度多样、层次性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在全面、精准把握文字与图像中信息、运用对比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发挥。学生通过对本短文的阅读,既回答了问题,也充分感受了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关联。 四、联系实际 感受化学的贡献和价值 发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全卷试题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将做题与做事相一致。同时,引导考生对科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认识到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作用。第21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融入到试题之中,选用甲骨文的“明”和王羲之书写的“和”作为素材,考查学生从科学原理角度分析生活、生产和实验的现象。 生活现象解释题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三道小题合计5分,但命题角度仍然体现了多样化。第13题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垃圾分类知识的考查为落脚点,简单、平和,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上手。第14题以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为素材,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情景有机结合。第15题以氢能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在设问上重视考查学生对实验事实的准确分析,能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实验结论。 2019年的中考试题以利用生锈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和利用电石渣制备硫酸钙为背景命制生产实际分析题,以物质转化流程和设备流程两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搭建从理论走向对工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认知平台。同时体现化学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方面的作用,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第17题考查生锈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过程中的相关物质转化,在必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上略做变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利用电石渣制备硫酸钙,要求考生首先捕捉设备中的物质及变化,弄清流程中的每个设备的作用及关系,并综合运用元素观、守恒观、变化观分析陌生设备中的化学反应,整体把握试题并准确做出解答。 总之,2019年的北京中考化学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变化试题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在贴近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同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的试题为实现中考改革的平稳过渡,为指导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刘桂军 中学高级(特级)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李春红 中学高级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赵瑞玲 中学高级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莫慰 中学高级 怀柔区第五中学 黄冬芳 中学高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来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详情]

2019北京中考物理难度适中 知识点考查全面(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物理难度适中 知识点考查全面(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今天下午14:30,中考物理拉开序幕。2019年中考是“选科”考试的第二年,继续延用“5选3”模式。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经过2018年改革沉淀,2019年中考物理依旧注重基础、面向全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给未来的教学及学习提供更新的方向,给后期选科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明年的考生们也要随着考试范围和指向的变化,改变学习方法,准备2020年的中考。 一、 题型和分值变化 此次中考物理试卷,卷面满分90分,从题型和分值上与《2019年中考说明》相呼应,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科目被安排在考试第二天的下午,这与去年的时间安排相同。考试时长仍为90分钟,对考生的时间分配能力和答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 1、单项选择题题目数量及分值没有变化。 2、多项选择题题目数量由去年的7道变更为5道,分值由14分变更为10分。 3、实验解答题题目数量由去年的9道变更为11道,分值由36分变更为39分,对物理学科基本技能与能力考查的同时,更突出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科普阅读一篇三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5、计算题数量不变,分值由6分变更为7分,电学3分,力学(浮力)4分。 二、 考题分析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认为,本次考试难度适中,以简单题为主,知识点覆盖全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阶段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本次考试中定能取得优异成绩。但想取得满分,还需要考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本试卷的具体分析如下: 1、突出了对基本概念和易错点的考查,如第13题考查浮力的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液体对物体压力的合力便是浮力,而第10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识别,如果学生对电路识别掌握不好,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2、题目贴近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如第7题紧贴科技前沿“玉兔二号”;第9题结合古诗,考查物理知识;第8题和第17题均结合生活,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3、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结合生活实际情景考查了压强的相关内容;第32题以《郭守敬望远镜》为素材,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的同时也考查其自主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本次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比重很大,尤其是课本基础实验很全面,但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如第27题第2空,晶体判断条件,第28题第2小问,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 最后,物理考试告一段落,预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详情]

2019北京中考英语整体评析及易错点总结(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英语整体评析及易错点总结(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整体评价: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严格依照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中英语科目的题型设计和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发展特点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完形和阅读篇章所涉及的话题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时代,话题涉及“竞选”、“文化体验”、“成长”、“环保”和“自律”等,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策略、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常见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题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和“突出能力”的命题思想,要求考生在英语学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易错点: 1、单选 单选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考点与2019年北京各城区一二模考点均保持一致。需要考生稍加注意的是第11题,考点为被动语态和时态;第12题,考点为宾语从句和时态。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考查相对常规,通过文章中竞选班长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从竞选失败中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获得个人成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考生容易把握主旨。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个别选项单词出现了词类活用的情况,如第16题D选项的 “pictured” 应按照动词含义理解。14题考查对长难句的理解及C选项的 “manage” 的用法。18题B选项的 “prediction” 及20题的C选项 “character” 的词义考查对考生有难度,但仍可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运用排除法做出正确判断。 3、阅读 阅读理解C篇,文章涉及心理学话题,围绕关于不同心理状态下对于时间的感知及如何在心理上放慢时间的建议展开论述。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支持,此处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阅读理解D篇围绕“人类是否应该依赖机器记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配题涉及到推断题和主旨题,需要考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并做出合理推断。试题综合难度较大。 4、任务型 任务型阅读考查难度相对较低,五道题均可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考生只需要画出题干中关键词后回文定位,即可迅速找到答案。同时,考生需要注意规范答题,如第34题,对于 “when” 提问,需要用“介词+时间”进行回答。第35题,对于 “why” 提问,需要用 “because+原因” 来回答。 5、作文 作文一为回复邮件,关于海报制作上交的时间与分享设计海报的想法,海报用于“安全月”宣传活动,故话题需要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及海报设计,可根据提示词语及个人写作思路,适当丰富内容,即可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二为自律,谈谈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与热门话题“优良品质”接近,考生可以参考曾经讲过的话题作文“坚持”等类似,迅速解题。[详情]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物理中考试卷的命制,依据《2019年中考说明》,对试卷结构、题型分数和试题难度做了相应调整。试题从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确定、设问的呈现等方面较好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试题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试题选材,关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落实立德树人。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32题,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开篇,通过对漫天壮丽寥廓的日月星辰的描述,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再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光谱望远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9题,以古诗《立冬》为素材考查了霜的形成过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物理试题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 选取这样的素材,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二)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试题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作为试题背景,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第3题中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等,考查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生活用具,考查了学生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理解与区分,第17题中的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惯性、运动状态以及能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12题中通过学生用手按铅笔的实验情景,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压强等核心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倍感亲切。 (三)关注基于证据的思维,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注重运用实验证据分析判断等角度设计试题,考查学生基于证据的思维过程。例如,第27题素材源于课堂教学的物质熔化实验,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种类,属于常规实验题,学生容易作答。但在第2问的设问上关注了基于证据的思维,让学生写出判断依据,既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引导。 第28题是一道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实验,考查了学生怎样测量、为什么这样测量,既能够考查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试卷整体平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1、重基础、考主干、注重实验技能考察、渗透物理观念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试题中很多情境学生都很熟悉,例如6、10、11、12、13、14、18、23、24、30、31等题。实验解答题中,除29题之外,基本上都是《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突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对实验现象辨析的考察。 2、试题注重源于教材,立足课堂教学 试题整体基调朴素大气,没有偏、难、怪题,很多素材源于课堂教学,学生感觉熟悉自然。例如第12、13、17、23、24等题。试题在立足课堂教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对教学也有明确的导向。例如第13题取材于教学中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不但考查了知识结论,还考查了学生思辨的过程。引导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细节。 3、渗透受力分析等基本方法,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试题渗透受力分析等物理学基本方法,注意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第14、28题,考察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和用示意图分析问题的意识;第20题,考察学生对物理图像的信息的阅读能力;第32题考察学生从大量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8、26、30等题,考察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情况。 秦晓文,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特级教师 梁学军,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正高级教师 孔德英,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北京市特级教师 鲍建中,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分校,北京市特级教师 白晓豫,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详情]

2019北京中考物理学科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物理学科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体现了科学、公平、准确、规范。试题从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确定、设问的呈现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北京特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试卷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如第7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登月,“玉兔二号”巡游月球为背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32题,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开篇,通过对漫天壮丽寥廓的日月星辰的描述,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再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光谱望远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试题素材背景丰富 1、注重回归教材 本试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题目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相关内容。例如,选择题的4、6、8、12、13、14题,实验解答题的22、23、24、27、28、29、31题,这些试题的素材兼顾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试卷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比如第3题中涉及的旱冰鞋、冰壶、自行车,第5题中的筷子、起子等费力杠杆与省力杠杆,第12题中用手按铅笔等,让学生感到亲切。 3、关注时代发展和科技前沿 本试卷选取体现我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作为素材,如第19题涉及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绿色、环保的能源,第32题则以科普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性能最优的光谱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讲解深奥的恒星光谱及其应用。 三、学科特色鲜明,凸显实验探究 本试卷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应用。同时凸显了实验探究,有一半的题目都与实验探究有关,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细致、全面。 如第6题真空罩内闹铃的实验考查了“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第29题用天平“巧测”铜丝长度的实验,考查了“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第31题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考查了“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和“能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探究方案”。 四、注重基础,考查主干 本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基本技能,如第28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10、31题考查了电路识别和连接等。 试卷同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于考试说明中的18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细目做到了全覆盖。如第12、15题考查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第29题考查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11、33题考查运用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查角度新颖,注重学习过程 1、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本试卷突出考查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如第14题,以“悬浮”为背景,考查浮力的产生原因、平衡力的特点等知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如第27题,以晶体熔化为背景,切换了设问的角度,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判断的依据。 2、以知识为载体,考查思维过程 注重考查思维过程是本试卷的又一个特色。如第15题在思维过程上,要求学生建立情景与知识间的联系,再根据所给条件,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如第30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的矫正,但设问角度立意新颖,需要学生从结果反推原因,这是思维的提升。 3、考查学生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试卷在考查科学探究时,关注学生要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如第6题的真空罩实验,需要学生有过由于罩内空气的变化导致声音强弱变化的体验;第13题,需要学生真实的观察过试管内的水沸腾前的加热过程,和水沸腾后水蒸气将橡胶塞推出,并在管口出现大量“白气”的现象。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植家国情怀 育时代新人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植家国情怀 育时代新人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试题展现国家发展成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发挥中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试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例如第10题以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第26(1)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思考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试题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入题目当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试题遵循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对“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考查。例如第19题选用“《长征》主题汇演”后学生的观演感受作为素材,通过红色歌剧的魅力来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体悟美育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作用。第26(2)题以“劳动赞歌”为话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怀,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落实课程要求,凸显学科价值 试题贯彻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要求,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知行统一中分析问题、在体验探究中思考问题。例如第22题以“关于设立‘孝心车位’的议案”为情境,让学生在现实问题中思索如何更好地做到孝老爱亲,同时结合“模拟人大”活动,在学以致用中考查学生对参与政治生活重要性的理解,为更好地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打下基础。 试题将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的考查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成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例如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三则生动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法治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第23题以一位老人多年匿名捐款的故事为情境,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待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感悟凡人善举的精神力量所在。 三、彰显北京特色,展现人文底蕴 试题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不同角度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风采和社会发展成就,体现出鲜明的北京特色。例如第7题选取“北京市整治城市顽疾,改善人居环境”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感受首都城市环境治理的切实成效,体悟政府心系民生、以民为本。第12题通过北京市探索推行的“个人诚信分”工程,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第13题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以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四合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四合院”能让全世界从一个“小院落”品味“大北京”,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试题从多角度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做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例如第25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可供选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择其所擅、展其所长的作答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活动一通过京津冀三地中学生共同策划的“追寻革命足迹”研学活动,引导学生缅怀英雄、崇敬英雄;活动二通过“当好东道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体味民风民俗,感悟文化魅力。 四、聚焦社会生活,注重实践参与 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聚焦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选择题素材选用中学生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感到亲切平实,拉近学生与试卷的距离。例如第14题选取“新时代好少年”参加志愿活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思考应当如何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第15题选取荣获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学生的事例,展示了我国中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精神。 非选择题部分多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从考解题到考解决问题、从考做题能力到考做事能力的转化。例如第24题以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国徽这一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宪法意识,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价: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价: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意识。试题选材鲜活,贴近生活,视角独特;设问灵活,展现个性,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一、聚焦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传递正能量,增强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以此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10题以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第26(1)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思考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6(2)题以劳动赞歌为背景,通过展现不同劳动者为社会发展所作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而幸福的情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劳动者”要具有奋斗精神。 二、聚焦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试题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丰富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教学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独有的育人价值。25题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为背景,让学生在两个主题活动中任选其一,择其所擅、展其所长的作答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活动一通过京津冀三地中学生共同策划的“追寻革命足迹”研学活动,开展天下兴亡匹,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缅怀英雄、崇敬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引领学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思考自己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活动二通过“当好东道主”的主题活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在民风民俗中,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交流互鉴中体味民风民俗,感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第13题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以北京园的核心景观“四合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树立文化自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第12题通过北京市探索推行的“个人诚信分”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内容融入试题之中,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引发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 三、聚焦核心观点,突出问题解决 试题注重对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多层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本试卷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主题内容,整体结构注重均衡,突出重点。 主题一 成长中的我 第3题以社会生活中被称为“生命通道”的应急通道为素材,通过对保持“生命通道”畅通原因的思考,考查学生尊重、珍爱生命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第4题以《黄帝内经》中“喜伤心、怒伤肝……”等关于情绪对健康影响的记载,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情绪的作用及调控的知识,对情境作出解释的能力。 第5题以漫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9题,将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四格漫画形式,考查“心中有法”部分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防微杜渐,树立尊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三则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法治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主题二 我与他人和集体 第6题以一段有关友谊的故事结合传统文化名言,考查学生对如何发展真挚友谊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交友的智慧。 第12题选取体现北京特色的“个人诚信分”工程为素材,考查诚信建设的意义,引领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6题以“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主题三 我与国家和社会 第11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素材,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国家机构及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4题,借助“四个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性学习要求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国歌”和“国徽”的认识,考查人身权利的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核心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 第23题,以一位老人多年匿名捐款的故事为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培养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友善待人、无私奉献社会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财富,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四、聚焦时代发展,体现北京特色 1、注重思想性,凸显价值 北京中考试题聚焦时代特征,通过北京特色鲜明的、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如第14题选取“新时代好少年”参加志愿活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思考应当如何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第15题选取荣获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学生的事例,展示了我国中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取得的成就,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精神。 通过新中国7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如第10题我国创造出的减贫奇迹、第26(1)题以详实的数据所展现的建国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在感受人民日益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感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注重实践性,提供选择 试题强调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逐步扩展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试题的素材,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非选择题部分多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从考解题到考解决问题、从考做题能力到考做事能力的转化。例如第24题以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国徽这一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宪法意识,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试卷采用“选做题”的方式,增加了选择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考出优势,考出自信。如第25题,“追寻革命足迹”“当好东道主,迎四方来客”两个主题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试题评价人员 陈英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胡洁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范海红 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马秋玉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金利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详情]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难度不大 关注时政(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难度不大 关注时政(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刚刚结束,本次考试呈现了什么特点,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试卷整体评析 总体来说,2019年中考试题结构和中考样题基本一致,贯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考查了学生观点理解力、分析运用力、实践参与力,彰显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色。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 1。 深化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 在此次考试中,第9题以漫画人物活动为背景,从个人层面考查违法犯罪相关知识。第21题,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背景,从社会层面考查法治建设相关知识;第24题,以宪法宣传周为背景,从国家层面考查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公共精神,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2。 关注课程要求,树立国家观念 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考加重了对“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专题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恰当事例论证学科观点,表现出政治认同。如2019年中考第7题,关于政府综合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行政机关相关知识;第10题,通过“十三五”期间扶贫工作,展现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26题从分析70年来“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的原因,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制度相关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本次考试,特别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9年中考第21、22题,在生活实践中选取素材,联系现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创新题型,注重对能力提升的培养。如第26题,以图表数据为背景,直观地展现建国70年来取得成就,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在生活情境中甄别信息、探究问题。 二、20届学生备考建议 通过对2019年试卷的分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提醒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2。 归纳总结,提升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灵活应用,学会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关注时政,提升综合素养。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本年度的重大时事,关注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试题(以下简称“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为考试范围,以《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在秉承2018年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稳中求进。 一、试题把握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立德树人 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在设计上把握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例如: 完形填空一文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一位中学生精心准备参加班长竞选却遭遇落选,并逐步学会面对失败的过程。故事将挫折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融合,引导中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阅读A篇是四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各自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验,介绍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字和中华美食,以及他们与所在接待家庭结下的深厚友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阅读B篇讲述了父亲指导女儿制作go-kart参赛的故事。女儿想制作go-kart参赛,父亲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女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最后领悟到“学习是在过程中不断发生,而且是在纠错中不断前行”的道理。 书面表达第二道试题以“自律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过去的生活中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二、试题积极为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强调基础 整张试卷注重基础,避免繁、偏、难题,旨在引导教学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例如,单项填空考查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运用基础语法知识表达意义的能力;完形填空着眼于实词和高频词考查;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强调基础的试题占了很大比例。 坚持“三贴近”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原则,所选素材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例如,完形和阅读理解中有班级竞选、游学体验、实践活动、时间体验、环境问题等话题;书面表达包括写电子邮件和投稿两个任务。这些试题无论是内容,还是任务形式均为考生所熟悉,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而且时代感强。 另外,试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试卷结构布局上,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设计了必要的图片,辅助文字传递有效信息,图文并茂,增强了试题的亲和力。 体现开放性 为给各层次的考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适应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书面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做选作尝试,作文①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以“分享制作安全教育主题海报”为语境,引导考生关注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突出“做事”;作文②要求考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注重“说事”。通过设置开放的情景,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考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作答,体现了开发性。 三、提升考查功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继续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高度重视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在选材上,注重高标准,突出“宽”和“泛”。所选素材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兼顾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例如,“完形填空”蕴含挫折教育,阅读B篇鼓励考生敢于试错,文字浅显,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考。 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旨在引导教学重视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外,还应关注学生宏观把握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本言外之意等思辨能力的培养,最后,做到超越文本,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阅读C篇材料提出了如何扩大时间体验的建议,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时间,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再建构,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意义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题目中体现了对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考查。阅读D篇选材有一定的深度和社会意义,话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进一步思考。文章作者不是直接给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和相应的论据,让考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题目中体现了对学生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 倡导“做中学,学中用” 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渗透了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情况的考查。完形讲述的是学生在学校参与竞选的经历,阅读B篇讲述的是学生在家制作go-kart参与比赛的故事,文段表达题目一涉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学生常见的制作海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亲眼目睹,或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激活相关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完成相应试题。这旨在引导学校重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试题根据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例如,“文段表达”一题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这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应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既秉承前几年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又结合新形势下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传承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地落实考试评价改革的思想,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融入试题评价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做题的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为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英语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总体分析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试题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和《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在秉承2018年改革思路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评价方式和手段,稳中求进。 一、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试题在设计上把握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和品格培养的过程。 例如:完形填空体现了挫折教育,阅读A篇通过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B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在学习中成长。书面表达题目②引导学生对自律进行思考。 二、关注基础,突出重点,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学以致用 强调“双基” 整张试卷面向全体,注重基础,旨在引导教学回归和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单项填空考查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运用基础语法知识表达意义的能力;完形填空着眼于实词和高频词考查;阅读理解试题中,获取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这两项考查基本阅读技能的试题占了很大比例。 坚持“三贴近”原则 试题所选素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例如,完形和阅读理解中涉及班长竞选、游学体验、实践活动、时间体验、环境问题等话题;书面表达涉及写电子邮件和投稿两个任务。语篇主题意义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内容和任务形式均为学生所熟悉。 保持开放性 试题力求兼顾学生差异,适应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给各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书面表达在考查形式上继续采用选做形式,书面表达题目①要求学生写一封关于“制作安全教育主题海报”的邮件;书面表达题目②要求学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通过设置开放的情境,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作答,体现了开发性。 三、聚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强化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试题强化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高度重视阅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选材注重高标准,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突出“宽”和“泛”,兼顾教育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例如,“完形填空”蕴含挫折教育,阅读B篇鼓励学生敢于试错,文字浅显,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考。阅读任务的设置涉及事实性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推断、主旨大意的概括等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考查。 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旨在引领教学重视深层理解、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于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关注语言在意义表达方面的语用功能,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基础,宏观把握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本的言外之意。例如阅读D篇,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需要综合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做出推断。 倡导学以致用 试题选材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经历,引导学生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完形讲述的是学生在学校参与竞选的经历,阅读B篇讲述的是学生在家制作go-kart参与比赛的故事,文段表达题目涉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学生常见的制作海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亲眼目睹,或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激活相关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完成相应试题。这旨在引导学校重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又如阅读C篇材料提出了如何扩大时间体验的建议,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时间,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试题根据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例如,“文段表达”一题要求学生写一封电子邮件,这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相对真实的测试任务能更好地引导教学关注语言的应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结合新形势下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传承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落实考试评价改革的思路,通过试题内容和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在做题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为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语言知识部分 单项填空 内容覆盖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9年《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主要语法项目。主要特点如下: 一、重视基础积累,凸显语用 试题立足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涉及的考点均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和必备技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代词、介词、特殊疑问词、形容词、动词(情态动词、动词的时态及语态)和宾语从句,考查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积累。有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双基,帮助学生为下一阶段学习夯实语言基础。 二、注重语境创设,突出交际 试题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一贯倡导的语境化、交际化的特点,题干力求语言生动、地道,语境真实、新颖,具体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完形填空 采用记叙文形式,约286词左右,难度属于中等。故事的主题是挫折教育。文章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作者精心准备参加竞选班长,但是失败了。面对挫折,作者认识到世界上太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把握的,参选经历就是塑造品格的过程,并学会积极对待失败,使自己变得更坚强。主要特点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引领寓教于考 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主人公在竞选班长的过程中从害怕失败到坦然面对,逐步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激励大家坦然接受挫败,树立信心。 二、注重语篇理解,增强语用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在语篇中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篇章逻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考查的词汇均为实词,其中考查动词4个,名词2个、形容词和副词各1个。要求学生在了解语篇的基础上,加强语义、语境的深层次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第19题,forget,该题较好地体现了完形填空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即上下文连贯,不要孤立地做题,体现语篇层面语言和内容的连贯性。 三、注意高频词汇,积累一词多性 试题中出现的词汇如afraid、manage、win、prediction等都是高频词汇。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些词的词性、词义与用法要准确无误的掌握。如第16题,picture作动词用,表示“想像”。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话题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和时代,试题凸显对学生阅读品格的考查,既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引导,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一、话题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阅读文本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富有时代气息。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比如阅读B篇,女儿自制go-cart参加比赛。在制作的过程中,父亲重视女儿在体验和试错中学习,不是授之以鱼,而是适时授之以渔。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试错中成长。 再如阅读C篇,介绍心理学意义上可以让时间慢下来的方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增加生命的体验厚度。 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阅读A篇虽然篇幅短小,但中国文化元素丰富。语篇介绍四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中国的文化浸润体验,字里行间渗透了他们对中医、汉语言文字、中华美食,与接待家庭结下的深厚友谊。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会油然而生。 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凸显对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内涵能力的考查 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多样,包含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常见重要文体。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不仅考查学生依据文体特点快速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更有对学生理解作者隐含的观点、态度、意图的考查。D篇使用反问、反证等修辞手法暗含作者观点——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机器和网络获取知识。 四、全面考查阅读技能,渗透对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渗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A篇考查学生快速浏览、跳读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篇引导学生获取故事主干信息,概括其内涵。C篇为说明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考查学生宏观理解语篇,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D篇考查学生辨识事实与观点,概括篇章主旨和推理作者意图的能力,渗透对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书面表达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9年《考试说明》的要求,2019年书面表达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教育性,突出育人价值 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题目1要求学生写一封关于“安全月”宣传海报制作的电子邮件,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题目2围绕“自律”这一话题,要求学生谈谈为了增强自律意识,做过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增强自律意识。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要求。 二、注重选择性,体现开放性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继续采用二选一的考查形式。题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安全海报制作的电子邮件,突出“做事”,题目2要求学生就“自律”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投稿,突出“说事”。两道题目话题不同、形式不同,学生任选一道题目作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和不同思维需求,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题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学习特点和生活体验,设置了开放的情景,鼓励不同语言水平和思维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展示自己多年的语言积累,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为各层次的学生搭建一个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注重实践性,凸显学以致用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注重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将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知识以及学习策略的考查融合在完成邮件和征文投稿的具体社会情境的任务之中。题目1要求学生通过邮件分享设计海报的想法,题目2要求学生为网站投稿,谈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任务设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对写邮件、制作海报、投稿等实践活动的考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蒋京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何煜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孙铁玲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赵文娟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级教师 冯辉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数学解析:考题灵活难度略大(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数学解析:考题灵活难度略大(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一、整体评析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填空各8题,每题2分,共32分。解答题分值68分,第26、27、28题依次为6分、7分、7分。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认为,试卷难度系数适中,没有偏难怪的考点,但因为很多题目相较往年中考及今年各城区一二模灵活了很多,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直观感受是试卷难度上升。试卷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灵活度偏大,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整体布局合理有序,考题题型新颖,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二、各模块分值分布 1、选择题:知识点考查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比如选择题第5题难度不大,但是在这个位置考查几何与尺规作图结合,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更加注重基础的考查。第8题考查数据分析,学生容易被表格和柱状图的内容干扰,找不到本质的解题方法,从而浪费时间、影响做题状态。 2、填空题:出题中规中矩,第16题考查四边形判定定理,把传统的尺规作图题改为四边形的判定问题,如果对于基础定理不熟悉,那么做起来会非常费劲。 3、解答题:主要是三角函数与实数运算,不等式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和化简,四边形的证明与计算4道基础题型,但未考查往年常见的简单几何证明和一反函数。第21题考查数据分析,与往年题号顺序相比,有所提前。第22题考查圆的定义、圆周角与线段长的关系、垂径定理等,考查形式新颖,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第23题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第24题考查函数探究,与往年考查内容差距不大。第25题继2017年的二次函数“整点”问题和2018年的一反“整点”问题之后,再次考查一次函数“整点”的相关知识。 4、第26题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在二次函数和线段交点确定的条件下,抛物线顶点坐标的变化对于函数与线段交点情况的影响,需要学生动手画图结合图象作答,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难度相对较大。 5、第27题几何综合题是三角形与图形变换、圆相关的综合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在最后一问的解题中需要利用动点的轨迹图形作辅助圆来解答问题,最后一问难度较高,题目区分度明显。 6、第28题新定义题是与图形相关的题目,重点在把握题目所定义的点构成圆与三角形各边交点之间的关系,第一问难度不大,最后一问需要学生对于圆本身的特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图形性质等知识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本题的分类讨论较复杂,有易错情况。 三、20届学生备考建议 通过对2019年数学试卷的分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发现,中考更加注重对“四基”的考查。 1、基础回归:学生应趁暑假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查漏补缺:学生在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加强灵活运用,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养成计算准确、审题细心的良好习惯。 3、灵活提升:学生还需要养成总结和分类的习惯,能灵活将基础知识及模型进行拓展与转化。压轴题依然是区分学生实力的重点,也是作为选拔考试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这两个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的。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且消化吸收方法,能熟练解答固有题型,同时可以对问题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详情]

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上优质高中
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上优质高中

  (原标题:北京6万余名考生中考 一般初中校学生50%能上优质高中)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被取消 去年招生包括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三种方式,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取消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只保留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 名额分配与校额到校的区别 名额分配是优质高中拿出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分配给本区的初中的招生方式,考生面对的是全区的竞争;而校额到校则指的是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采取的是本校内排队的方式。 一般初中校学生50%能上优质高中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也就是说,一般公办初中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可能性将有所提升。 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校额到校”招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首次占“校额到校”招生文化课成绩的30%。举例来说,540分的满分=540(文化课成绩)×70%+540×30%(综合素质评价成绩)=378+162,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162分。(央视记者 柴丹枫)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英语作文出炉:海报设计和自律二选一
2019北京中考英语作文出炉:海报设计和自律二选一

  五、文段表达(10分) 3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中文和英文提示,完成一篇不少于50词的文段写作。文中已给出内容不计入总词数。所给提示词语仅供选用。请不要写出你的校名和姓名。 题目① 假如你是李华,你们学校正在开展“安全月”宣传活动,倡议大家制作关于安全教育的主题海报,你们班交换生Peter给你发邮件询问相关事情。请用英语回复一封邮件,告诉他海报上交的时间,并分享你设计海报的一些想法。 提示词语: design,safety rule,careful,protect,picture 提示问题: When should you hand in the post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with Peter about designing the poster?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email。 If there is anything more that I can help with,please let me know。 Yours, Li Hua 题目② 自律,即自我约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我们成长,促使我们不断前行。 某英文网站正在开展以“自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假如你是李华,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投稿,谈谈为了增强自律意识,你做过什么,以及这样做给你带来的好处。 提示词语: self-disciplined(自律的),plan,goal,habit,improve 提示问题: What did you do to be self-disciplined? What benefits have you got from doing so? Self-discipl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详情]

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原标题:中考语文作文题突出“家园”情怀 北京二中分校考点外,刚结束语文学科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昨天上午8点,本市中考大幕正式拉开,近6.4万名中考生走进考场开启首门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不难,两道作文题的体裁我们都在平时练过,比较顺手……”上午10点35分左右,考生陆续走出考场,大多数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目并不难。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大作文依然为“二选一”,要求学生以“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或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写一篇发挥想象的故事。 据相关专家解析,两道作文题都可以家园情怀为写作主题。在考查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一个关照现实生活,一个激活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 开放性命题从“大我”着手更易得高分 “我选的是第一个开放性命题‘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写的是咱北京的传统文化,刚才跟我们同学讨论,他们还有写北京非遗、咱老北京习俗的。”一位从北京二中分校考点走出的考生告诉北青报记者。 如何把握中考这道开放性命题?“猿辅导”初中语文教研中心林立老师分析,第一道作文题和北京有关,这个话题本身学生并不陌生,但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强调的是北京和我的关系,需要同学们重新思考北京和我的关系,谈出自己的体悟。“可能有的学生会写‘北京,这里有我的家’,描写家人之间的情感,这样写是可以的,但更好的是从‘小我’走向‘大我’,比如可以写‘北京,这里有我的根’,‘北京,这里有我的自豪和骄傲’,那么在这些题目下就可以写文物、古迹,历史传承和现代风貌,这样就可以使考生作文的视野更开阔,也更容易得高分。” 想象作文引导学生体悟社会生活 对于第二道大作文题“我终于回来了”,林立老师表示,这是写一篇想象文,学生可以用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用外出遇险的动物,或用消逝的一片森林,或用流失异国的文物等口吻来写作,考生要注意题目是“我终于回来了”,这里面强调了“终于”两个字,也就是要写出不容易的这种特殊感情,可能过程中有波折阻挠,但内心坚定、渴望回来。这个题目偏向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体悟有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近年来的出题方向。 相关专家也表示,第二道大作文要求展开想象,看似有难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源”,比如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等。 “这两道答题向人们再次重申,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素材,勤奋的思考打通读写,这是写作成功的正道。”相关专家介绍。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语文解析 语文试卷文字量较往年减少 昨天上午10点30分,中考首门语文科目考试正式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二中分校考点外随机采访15位考生,考生们普遍反映,语文科目试题并不难,且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语文的试卷命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试题素材方面选取了当下的热点话题,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例如语文基础·运用板块选用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素材。 在古诗文考查板块,注重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角度选取素材。在多文本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记叙文阅读部分,选用了记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哈尼梯田的文章,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让学生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 议论文阅读部分,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题目的命制,都体现了将英雄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的命题立意。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试院专家表示,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试卷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之一。如坚持对字音、词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以此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例如,将古诗词的知识和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结合起来,以考查出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能力,落实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此外,语文试卷注重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每个考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发挥水平,在作答试题后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名著阅读试题,注重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收获和阅读体验。 今年的语文试题还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语文试卷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作答试卷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古诗文阅读板块则选用体现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素材,学生从中不但可以读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语文试卷在文字量上比往年有一定幅度减少,意在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减轻学生作答负担,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数学解析 数学试题加大考查深度广度 昨天下午,中考数学科目也正式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多位考生均表示这次数学试题“有点难”。对此,相关专家介绍,今年中考数学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大选材范围,加大了对于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与实践。 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数学试卷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1题,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同时,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如第16题,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题目设计体现出了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要求,不要把知识割裂开来看,而是从整体上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 此外,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还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浓缩于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如第24题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考查函数概念,学生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动点C的不同位置,经历画图、测量、列表的过程,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再经历描点和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教育考试院专家还表示,今年试题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思维过程。如第27题,第一次设计探究条件型问题,学生需要探寻问题成立的条件,考查学生在经历猜想、尝试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试题关注学生在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既有操作、猜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又有演绎证明分析和证明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数学试题还关注实践能力。今年数学试卷扩大试题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考查了学生做事能力。如第8题,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如第23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责任编辑:黄晓冬[详情]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基础中见变化 情境中看发展” 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在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保持稳定,难度预设和梯度设计细致合理。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加大了对于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对知识要素的考查全面,积极引导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试卷内容关注核心价值观、突出数学学科本质、强调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与应用。 落实四基要求,注重数学基础 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数与代数内容突出考查了基本运算方法与运算技能,如第6题、第17题、第18题。图形与几何内容突出考查了图形性质和图形变化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如第11题,第16题。统计与概率内容突出了基本概念,如第15题。 关注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基于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在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试题的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如第5题的尺规作图不仅要求学生依据作法准确作出图形,还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原理进行推理。再如第27题取材于常见的基本图形,通过从运动变化和图形变换的角度进行再设计,挖掘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注数学应用价值,突出操作试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蕴含着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第10题,学生需要设计求解方案,选择底和高并测量,再利用公式计算,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如第22题学生需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图形,进而探索图形的有关性质,凸显了图形是几何的研究对象,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是几何的研究内容,作图是研究几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如第8题,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此题以调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在分析数据分布情况的意义和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图表,从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如第23题,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扩大了试题的选材范围,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与实践。 注重数学思维,体现几何直观 引导数学学习,从直观地操作活动到多层次地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第14题,以 “赵爽弦图”为背景设计试题,学生既可以从整体的角度,直接关注到三个图形面积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某个图形的具体细节入手,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知识进行求解。 关注数学本质,引导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学科本质,感悟数学思想。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融入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 如第24题,仍然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又进一步考查了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明确对应规则。此题在关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引导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函数的主线与本质。 综上,2019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在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试题的表述形式规范、严谨,图文并茂,呈现和设问方式多有新意。联系实际的试题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并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将对今后的复习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康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丁明怡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黄炜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 周全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 崔佳佳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曹自由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详情]

2019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关注价值导向 突出学科本质 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 引导教学 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大选材范围,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价值导向,突出学科本质,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以考查数学思维为核心,注重知识整体性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加强对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及灵活运用的考查。 试卷延续了“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试卷选材大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试题中,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感受民族自豪感。试题立意,以核心概念为抓手,以培养数学能力为目标,考查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获得感,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关注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试题设问方式易于学生入手,层次分明,适度综合,体现应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关注育人功能 体现积极导向 数学试卷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1题,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成就。如第21题,以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读取、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创新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创新在世界中的位置。同时,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与推断的过程中,感受党和国家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意义。如第14题,以教材中“赵爽弦图”为背景,在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试题,发挥了教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注四基要求 体现数学基础 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如第16题,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题目设计体现出了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要求,不要把知识割裂开来看,而是从整体上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如第24题,题目通过让学生经历阅读、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 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尤其是思维经验,让学生“外显”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如第5题,题目设计延续了2018年试题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考查尺规作图中的逻辑推理。 关注教学过程 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学科本质,感悟数学思想。今年数学试题的设计关注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将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经验浓缩于试题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本质。如第24题以函数学习的全过程为背景,考查函数概念,学生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动点C的不同位置,经历画图、测量、列表的过程,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再经历描点和画函数图象的过程,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引导教学关注积极的数学活动,关注学科本质,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加深理性认识。通过此试题的设置,在引导教学关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引导教学更加关注函数的主线与本质。 关注思维品质 体现思维广度与深度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试题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思维过程。如第25题,本题主要从运动与变化的角度,结合函数图象,考查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如第27题,第一次设计探究条件型问题,学生需要探寻问题成立的条件,考查学生在经历猜想、尝试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试题关注学生在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既有操作、猜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又有演绎证明分析和证明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另外,该题取材于课本中的基本图形,通过从运动变化和图形变换的角度进行再设计,挖掘了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用综合的方法把知识串在一起,发挥了教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同时丰富的试题背景,提供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注实践能力 体现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今年数学试卷扩大试题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考查了学生做事能力。如第8题,以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如第15题,以小东计算方差的基本过程为背景,考查方差的统计意义。如第23题,以背诵诗词为背景,考查学生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能力,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详情]

2019北京中考语文难度不大 重基础考查(新东方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难度不大 重基础考查(新东方版)

  (来源: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 2019年北京中考落下帷幕,难度跟2018年中考不分伯仲。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分析指出,基础题型的命题围绕着2019年《中考说明》所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要求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解答这些题的时候都会游刃有余。 基础运用部分:本次考查了字音题、字形题、文学常识题、标点符号题、字词解释题、语境题、书法赏析题、鉴赏理解题和对联题。难度不大,考生结合新东方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和方法都可以做到全对。 古诗文阅读部分:填空式默写选取了《论语·子张》和《游山西村》中最经典的句子,理解性默写选取了带有“亭”或“楼”或“阁”的一句课内外诗句,难度不大。古诗词赏析考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匹配《中考说明》样题可知,命题角度相似。本次考试选取了送别诗这一题材,命题围绕着诗人情感和态度这两个方面。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团队提醒,本题模仿高考对比阅读赏析的命题思路,结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进行对比,概括出两位诗人的抒情手法并加以分析。文言文选取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次命题考了一词多义题、句子翻译题、课外文言材料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课外文言选段都难度不大。 名著阅读部分:本题的考查遵循了《中考说明》所提出的“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考生需要概括人物、情节,并围绕着“兴趣”作答即可。 说明文阅读部分:命题方面考了补写题、选词语填空题、精炼概括题,考生需要结合原文内容准确定位出处,联系上下文内容即可轻松作答。 记叙文阅读部分:比起去年的《信天游》,今年的《天上梯田听古歌》相对简单。命题方面考了概括填空题、句子分析题、文章理解题,考生只需要结合原文内容以及文章背后有关的田园精神、传承精神和文化精神进行思考作答即可。 议论文阅读部分:命题方面考了补写题、文章细节选择题和材料联系题,难度不大,考生结合议论文的文章结构、论点作答即可。 作文部分: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__”,虽然没有导语,但是仍旧围绕着“首都特色”进行命题,这与之前海淀一模的作文题“北京之美”和石景山的作文题“读城记”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考生围绕城市文化写作即可,在游离之间感悟古都魅力。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本篇想象文考生写作的角度很多,正如导语中暗示的内容,考生可以结合外星探索写出一段奇遇,也可以结合森林消失写出一个环境保护的故事,考生选取题目二需要想好立意和素材。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原标题:加强中考食品安全北京昌平24小时备勤) 2019年北京市中考将于6月24日至26日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保证中考期间考场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和考生的食品安全,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考点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排查,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目前已经安排保障执勤组,做好日常检查和24小时应急备勤;与考点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充分了解考点就餐时间、餐次、人数、用餐方式等细节;对食堂环境卫生、索证索票、人员健康、设备设施运行、工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进行检查,完善规范工作细节;对考点周边、道路沿线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排查。(记者 王薇)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评价(基教研专家版)

  总体评述 2019年是北京市实施中考改革新方案的第二年。面对新的改革方案,语文考试命题以两会(全国教育大会、北京教育大会)为背景要求,稳中求进,立足新时代,立足新发展,深化语文课堂改革,准确把握新方案的设计理念和框架要求,根据已确立的目标和现实的需要继续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稳中求进。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体现中考的育人功能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发挥中考试卷的育人功能。试卷中德育功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焕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同时注重立德树人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当下的发展,认识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立志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例题] 一、基础·运用中的第6题:就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进行判断,进而在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中,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 [参考例题] 文言文选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不畏磨难,要经得起考验,接着用两则链接材料,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在题目完成的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例题] 现代文阅读材料当中选择的是精准扶贫材料,在材料中选取了最新的材料“延安”地区整体性脱贫,进入试题,充分反应时代的变化与当前的伟大成就。 [参考例题] 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英雄业绩。试题将涉及材料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旨在引导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英雄业绩时时不断地在影响着教育着我们。 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核心考查学生的语文功底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试卷的综合性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也体现在不同能力的相互综合。 [参考例题] “基础·运用”板块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在试卷中注重体现实践性,既是学科特点的要求,也与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素养的课程目标相一致。试卷在语言实践方面,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围绕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命制试题。试卷特别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试卷设置了在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大的学习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采用拟写讲解词、解说文物内涵、为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撰写前言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试题与学生生活进一步贴合。 注重考查语文基础,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基础的内容。试题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 [参考例题] 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通过对词语的辨析,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精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一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打破常规,不止于简单机械记忆,而是在对文字增强敏感的同时与高阶的概括能力考查融为一体。 [参考例题] 古诗词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让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力求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有读书兴趣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表现。在《天上梯田听古歌》一文的考查中,要求在文字的把握中,理清文章的脉络,要求对两处梯田的描写进行深入鉴赏。试题考查先要发现,然后再进行言说阐释。深入立体考查学生阅读认知,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化多元的角度,可以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多个维度展开阅读鉴赏评价。 关注语文素养,重视思维品质 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是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试卷在这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试卷在以往关注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形成解释、拓展迁移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参考例题]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与课外的赵襄子、隋炀帝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从中体会在忧患中奋发崛起的、历经挫折,不堕其志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对多则文言文材料进行主题思辨、信息提炼的能力。 [参考例题] 作文板块,其中一篇作文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这个题目既有对星际天体遭遇的关注,又有动植物、环境关照,也有民族历史爱国情怀等内容涉及,设题开阔,对学生的思维力度提出要求。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础·运用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基础·运用”部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1、立足新时代,凸显优秀文化导向。 这一版块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丝绸之路”选取试题素材,由此引入“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设置相应题目。学生在阅读试题材料和题目时,既能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关注到社会生活;在完成题目作答过程中,也逐步完成由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更注重情境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关注学生真实体验。与以往语文中考试卷相比,2019年“基础·运用”版块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设置了到民族文化宫和国家博特馆参观的真实情境,这样的参观活动就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题目中出现的以志愿讲解员身份拟写解说词、阅读展览前言、读懂展览的宣传海报含义、围绕活动推送公众号等要求,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语文活动要求。这一版块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境设计更为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 3、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一版块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理解、标点符号使用、修辞、对联、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考学生的机械记忆,而将语文知识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例如考“载”字读音、“沟通”“延续”的字形,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将词语放在文段语境中,学生根据文本材料内容和词语意义,选出合适的答案。再比如,第4小题考学生对展览海报上“殊方同享”含义的理解,给出了“殊方”在字典中的含义,也提供了展览的具体内容,学生根据参观的情境和词语含义,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对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更为丰富,选择不同的能体现各书法字体典型特点的书法作品,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试题材料的选择和题目的设置关注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也充分体现出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是去年中考的新板块。今年与去年保持一致,依然分为:默写、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部分。试题延续了去年的正确导向和基本考查方式,同时又有所突破。 古诗文默写部分,考查了古诗文阅读积累。课内古诗文默写强调落实,考查了古文和古诗;课外古诗默写强调拓展,试题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话题,联想带有“亭”“楼”“阁”的古诗,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课外阅读积累的平台。默写题第一次配以插图,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古代建筑文化,进入诗歌情境。 古诗词阅读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试题选取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都是唐代送别诗。试题一方面考查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一方面考查如何抒发情感的。既考查了古诗的内容,又考查了古诗的写法,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有引导作用。 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将文言词语和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更要关注二者之间的联系,感受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对文言句子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没有让学生背诵译文,而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句的做法。进一步强调文言文教学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为文章的理解而理解字词。这种考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更符合语言的特点;这种考查引导教学从模式化的翻译中脱离出来,更符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今年延续了去年的做法,又有所创新。试题选取了课内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取了课外《吕氏春秋》中赵襄子的故事和《贞观政要》中隋炀帝的故事。三则材料,一则是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一则讲忧患使之生的故事,一则讲安乐使之死的故事。兼顾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孟子》文章引出了后面两个故事,而后面两个故事正是对前面《孟子》文章观点正反两反面的例证,这是把文言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选文从多方面使学生感受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民族精神。无论是国家、集体、个人,要想成功,都要怀有忧患意识,都要经过磨炼,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在素材的阅读中完成价值判断,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总之,古诗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把知识和方法放到阅读理解之中去考查,而不是点对点的记忆背诵。注重学生的体验、欣赏,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去记知识、背翻译。这样的考查更贴近学生应有的古诗文阅读,比以往的考查更真实、更扎实,有利于初中古诗文教学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向学生的“应思应想”迈进。 现代文阅读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继续坚持体现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命题素材的选择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例如,现代文阅读(一)选用“脱贫攻坚战”主题的材料,体现了国家在脱贫攻坚战以及精准扶贫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奋进的精神。现代文阅读(二)《天上梯田听古歌》中,记叙的哈尼梯田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章突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的可贵品质。现代文阅读(三)以“中华民族的英雄”为话题,强调英雄是“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的杰出之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现代文阅读试题整体稳中求进,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关注学生在提取概括信息、分析文章基本层次、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例如现代文阅读(一)中17题 “整合”与“集合”两个词语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学生需要结合语境提取必要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试题的命制注重引导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例如现代文阅读(二)中20题,学生需要先根据试题的提示,比较后找到共性,再从内容、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选择其一加以分析。体现了“课标”要求的能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更强调了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 试题命制体现学科能力,注重开放性和过程性,注重为学生表现自己的学识搭建平台。例如现代文阅读(三)中24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诗句来谈自己对作者英雄品质的认识。学生既要领会文章中对于英雄品质的阐释,又要结合诗人的精神和诗句的内容加以说明。可见功夫还须下在平时,厚积方能薄发。 异曲同工写心声——2019年北京语文中考作文试题评析 今年北京语文中考为考生提供了两道作文试题以供选择:一个是写实的“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另一个是虚拟的“我终于回来了”。两道试题,一个关照现实生活,一个激活想象空间,看似取向不一,实则异曲同工。总体来看,两道试题的同质之处突出在三点: 一是立德树人家园情,突出育人价值。题目一以考生共同生活的城市——北京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故事叙写的背景与情感抒发的对象,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出发形成文章,在思维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热爱北京”“难舍北京”的情感,在写作的历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虽只简单6个字,但重归家园的欣喜之情跃然其间。较之题目一,本题确定的“家园”场景和对象更为具体细微。在提示语的引导之下,珍爱地球家园,情系生养林野,难舍绿水青山,眷恋文化故国……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几经陶冶的情感都会在写作时得到唤醒和加深。 二是多重空间任驰骋,突出服务理念。作文命题的最佳境界是为每一颗不同的心灵提供自由呼吸和跳跃的空间。“写作”大题在考察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考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采用开放形式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最熟悉的情境领域、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展开写作。题目二中设计了4个叙述主体,一是漂泊外星的地球人,二是外出遇险的动物,三是消逝的森林,四是流失的文物,为展开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可以说,每一个题,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考生书写心灵、展示自我而服务。 三是关注生活重积累,突出语文正道。题目一看似宽泛,但学生的日常都沉浸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北京现代的科技、深厚的文化、海量的信息、火热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时刻关注的。题目二要求展开想象,看似有难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源”: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两道作文题,向人们再次重申: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素材,通过勤奋的思考打通读写,这是写作成功的正道。 以家园情怀为写作主题,以丰富选择为表达出口,以读写关联为内在逻辑,2019年北京语文中考试题展示了新时代的新探索、新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连中国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高级教师 李蕾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高级教师 吴东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高级教师  富霄菱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特级教师 郭  锋 (来源: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2019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考试院专家版)

  坚持命题导向 实现稳中求进 今年,语文学科的考试命题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教育大会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做到稳中求进。语文学科的试卷命制,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落实《2019年考试说明·语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试题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力度,为进一步完善试卷整体结构,发挥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做出了新探索。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语文试卷各板块内容的设计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在试题素材方面,选取了当下的热点话题。例如语文基础·运用板块选用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密切相关的丝绸之路素材。在古诗文考查板块,注重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角度选取素材。在多文本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记叙文阅读部分,选用了记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哈尼梯田的文章,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让学生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议论文阅读部分,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题目的命制,都体现了将英雄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的命题立意。命制《北京,这里有我的 》这道作文题,则是为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北京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这道作文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首都意识,有助于促使学生生发热爱北京、将来建设北京的情怀。 由此可见,语文试卷力求在各个板块充分体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试卷力求让学生在看题的时候形成价值判断,在做题的时候加深理解,在形成答案的时候提升认识。学生作答试卷的过程既是检测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更是他们受到德育教育的过程。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试卷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之一。如坚持对字音、词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以此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试卷力求引导一线教师继续变革课堂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将古诗词的知识和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结合起来,以考查出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能力,落实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试卷注重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每个考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发挥水平,在作答试题后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名著阅读试题,注重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收获和阅读体验。又如,想象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样的写作途径,这样,有助于学生选取最熟悉的情境,愉悦地进入情境;有助于学生有故事可编,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用最擅长的方式完成作文;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4、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语文试卷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作答试卷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古诗文阅读板块选用体现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素材,学生从中不但可以读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5、减少试卷文字量,减轻学生作答负担 今年语文试卷在文字量上比往年有一定幅度减少,意在减少学生的文字阅读量,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立足新时代、立足新探索、立足新发展的命题追求,必将为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语文素质教育、落实教育的终极目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原标题:2019北京中考启幕 6.4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方怡君)北京市中考今日(6月24日)鸣锣开考。记者了解到,有约6.4万名考生在全市159个中考考点参加考试。 清晨,广渠门中学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二十余人为初三年级全体学生送考。他们身着红衣,手举向日葵,祝福每个考生在中考中一举夺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据了解,今年中考为“3必考+3选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加上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所选的三科,其中物理和生化须至少选择一门。 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英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英语听说机考成绩。体育考试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考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该成绩。 物理、生物(化学)各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各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根据安排,中考成绩将于7月4日12:00公布。今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7月7日8:30至11日17:00考生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填报志愿。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作文题出炉:这俩题目二选一
2019北京中考作文题出炉:这俩题目二选一

  五、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详情]

太原市中考政策出炉 7月8日将公布成绩
太原市中考政策出炉 7月8日将公布成绩

  (原标题:太原市中考政策出炉 7月8日公布成绩)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晶)6月17日,太原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对今年中考政策、考试安排、填报志愿以及录取安排等内容进行了解读。7月8日中考成绩公布,考生可通过“太原市教育局”网站(网址:http://jyj.taiyuan。 gov.cn)或通过手机APP“我的太原”查阅本人成绩。 成绩揭晓后,考生对成绩如有疑问,可于成绩公布后3日(7月10日前)内向县(市、区)招考中心(招办)或毕业学校提出复查申请,由市招考中心进行复查,复查结果由县(市、区)招考中心(招办)或毕业学校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关于考试情况、填报志愿、录取流程等详细内容可扫描本版下方“指尖山西”、山西晚报“官方微信”二维码查看。) 政策解读 随迁子女如何报考? 在太原市六城区就业、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太原市初中学校就读满三年且有太原市初中学校正式学籍,报名参加中考填报升学志愿时,享受与太原市六城区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类考生的同等待遇。 在太原市三县一市就业、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太原市初中学校就读满三年且有太原市初中学校正式学籍,报名参加中考填报升学志愿时,享受与太原市三县一市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类考生的同等待遇。 符合报名条件,但在太原市初中学校就读不满三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届初中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太原市初中学籍的外地户籍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报名参加中考填报升学志愿时,可报考部分普通高中和五年制高职(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普通中专(含幼师、特师)、职业高中(职业中专)。 哪些学生可享政策性加分? 台湾省籍、“少数民族”应届初中毕业生,录取时在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录取时在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5分投档。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因公牺牲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民警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按下列规定给予优待:公安烈士子女,中考时按照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公安英模、因公牺牲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民警子女,中考时按照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5%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因公牺牲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民警子女需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优先选择专业,优先选择校企合作程度较强的订单班,优先推荐就业。 夫妻双方及子女均属农业户口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报考本县(市、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录取时在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符合本条照顾条件的各县(市、区)考生,可报考的普通高中学校分别为:小店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校;迎泽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杏花岭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尖草坪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万柏林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第二十中学校;晋源区户籍考生为太原市晋源区实验中学校;古交市户籍考生为古交市第一中学校和古交市第二高级中学校;清徐县户籍考生为清徐县清徐中学校和清徐县徐沟中学校;阳曲县户籍考生为阳曲县第一中学校;娄烦县户籍考生为山西省娄烦县娄烦中学校。 烈士子女,录取时在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军人子女(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按下列规定给予优待: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中考时按照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以及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中考时按照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5%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以上岛屿,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以及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根据本人申请,可以回父母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并按照前两款规定的比例降分录取。驻晋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中考时在当年中考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前款规定范围之外的现役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军人子女需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以任选中等职业学校。 政策性加分和文化课总分相加作为考生的投档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加分不累计,同时享受两种以上政策性加分的,按照加分最高的一项计算。 严禁普通高中招收借读生 公办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学费、进行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不得以借读生、代培生、旁听生、国际课程班学生等名义高收费。民办普通高中收费严格执行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学费须按学期或学年收取,不得跨学年收取。对阳曲、娄烦两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高一年级新生,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 严格学籍管理。太原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要及时将本年度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学生名册及有关情况移交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严格按照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提供的录取数据进行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籍注册,未经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学籍注册。严禁普通高中学校招收借读生,不得为不在本校就读的学生空挂学籍。各学校要加强高中学生学籍管理,严禁“人籍分离”,严禁同时或者交叉注册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双重学籍”。 同时,严查“中介”机构非法招生和各种名目的有偿招生问题,严肃查处学校乱宣传、乱招生、乱收费、乱办学等违规违法行为。对违规以“借读生”等名义乱招生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处罚,对于民办学校,将采取核减招生计划、停止下一年度招生、停止年检、吊销办学许可证等措施的处罚。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济南中考阅卷:双评分高度一致 题目评分才被认可
济南中考阅卷:双评分高度一致 题目评分才被认可

  (原标题:济南中考阅卷:双评分高度一致,题目评分才被认可) 20日上午,济南市教育局组织了一场中考阅卷媒体开放活动。据统计,此次济南初三学考实考59909人,初二学考实考73397人,共计133306人。初三各科试卷共计42万份左右,初二试卷共计14.6万份左右,共计56.6万份左右。 此次学考阅卷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市级教研员、各区县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中学老师。本次阅卷各科目全面实行“背靠背双评”,只有双评的分数达到高度一致,这道题的评分才被认可。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6月21日中考开考 2019年西宁城区中考呈现多个亮点
6月21日中考开考 2019年西宁城区中考呈现多个亮点

  (来源:西宁市政府网站) (原标题:2019年西宁城区中考呈现多个亮点) 6月21日,2019年西宁城区中考全面开考。记者当日上午在西宁市考试指挥中心了解到,为确保考试组织有序、平安顺利、公平公正,市教育考试院和各考点学校认真组织备考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市招委会成员单位强化责任、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为各考点提供服务保障,使2019年西宁城区中考呈现出多个亮点。 [亮点1。温馨服务27名特殊考生]做好27名特殊考生应考准备及服务工作,启用备用考场9个,全方位为特殊考生提供了人性化服务。与此同时,加强中考政策宣传服务,开展考试纪律和违规处罚案例警示教育,引导考生诚信考试。 [亮点2。对涉考人员全员培训]认真执行监考教师回避制度及对调制度,共抽调监考教师836人。组织召开了全体考点主考、监考教师、考务工作人员、巡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试安全培训,做到不明职责不上岗、不懂程序不上岗,保证监考工作的公平公正。 [亮点3。确保试卷和考试安全]多措并举确保试卷试题安全保密,重点加强试卷的领取、运送、分发、保管等环节的管理,试卷保密室做到标准合格,试卷运送和使用做到全程监控;按照“五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一操作、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加强考点安排、考场布置、考试流程、考务人员职责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公安部门为各考点配备交警、治安等警力,确保交通畅通、考点周边秩序良好…… 据了解,西宁城区2019年中考共设12个考点、418个考场。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2019年杭州中考成绩将推迟公布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2019年杭州中考成绩将推迟公布

  (来源:杭州市教育考试院) (原标题:2019年杭州中考成绩推迟公布 ) 鉴于家长对中考数学、科学两门学科个别试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卷实施细则存在质疑,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市教育考试院将尽快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相关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卷实施细则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对考生成绩进行核查。经核查确认无误后,再公布考生中考成绩。 请考生及家长予以支持与配合。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为何改革 如何改革:山西中考改革试点方案全解析
为何改革 如何改革:山西中考改革试点方案全解析

  (原标题:中考改革试点方案全解析) 6月22日17时10分,阳泉市十二中,伴随一阵铃声,八年级学生高璇走出了考场:“今天的考试,可以让我们提前适应中考环境,同时学习生物、地理,通过课本可以了解世界的各地风貌,了解生物的不同特点,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为高中继续深入学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当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考刚刚结束,而下午进行的这场考试,是阳泉市13754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涉及地理、生物两个科目,满分均为50分,成绩将计入明年中考的总分。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共设5个考区、8个考点、460个考场,是阳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何改革 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每个孩子的切身利益。为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2017年,作为省教育厅选定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之一,阳泉和晋中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早在2017年9月12日,阳泉市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阳泉市关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阳泉市承担的全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阳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为何要进行这项改革?这位负责人说:“初中学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但当前我们的初中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比较弱,身体素质下滑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初中教育教学中仍存在重智轻德、重理轻文、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要逐步扭转这种局面,就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从注重‘育分’转向注重‘育人’,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根本上改变考试招生环节‘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现状,因此,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分数‘硬挂钩’势在必行。” 如何改革 阳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进行了政策解读:“‘全科开考’、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分数‘硬挂钩’、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实现多元化、防止增加学生负担等都是本次改革的亮点。” 此次改革工作按照“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开展,2017年七年级入学新生为第一批参加改革的学生,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实施方案》中所说的“全科开考”,就是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本次改革最大的焦点内容,着重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给予评价,并转换成相应的分值,直接计入中考总分。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性、写实性评价,以写实记录为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评价方案的公开到评价结果的公示,最终形成评价结论,全过程公开,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审核机制。为此,阳泉市已配套制定出台了《阳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考试时间上,为避免加重学生考试负担,改革后所有学科考试与考查时间按课程设置和进度进行,即“随结业随考试”,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生物实验操作放在八年级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其他学科九年级考试或考查。学生不必在九年级重复复习八年级已结业科目,减轻了九年级学业负担。 此外,阳泉市已实行多年的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形式将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对此,阳泉市十二中地理教师贾麒深有感触:“对于这次改革,我深有体会。在此之前,地理和生物课不参加中考,家长和学生对这两门课重视度不够。现在改革后,情况大有改善,比如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两门课的成绩纳入中考,和高中实现对接,符合高考改革。” “生物和地理考试是中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更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性、基础性。”阳泉市十二中校长原林生说。 录取模式 此次改革还将改变一直以来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到2020年建立起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即“考试科目总成绩(830分)+综合素质评价成绩(20分)+参考考查科目等级(ABCD)”的录取模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考试科目的成绩作为招生录取依据,其中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共12个科目,各科目原始卷面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含听力)120分;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75分,历史75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体育与健康(体育)50分;信息技术1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10分,总分830分,直接计入录取总分,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包括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都以等级方式呈现,在中考录取时换算成相应的分值直接计入总分(总分20分),也同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查科目的成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共5类课程和科目,成绩以ABCD等级方式呈现)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门槛或参考。 此外,阳泉市的《实施方案》仍然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指标生比例不得低于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当年招生计划的70%,并在现降低60分录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降分幅度,确保完成指标生计划。 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生同等待遇。 “此次改革作为阳泉承担的省级重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阳泉市教育局负责人说。 山西晚报记者 霍雪飞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河南中考倒计时2天 考生必备清单及注意事项大整理
河南中考倒计时2天 考生必备清单及注意事项大整理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原标题:河南中考倒计时2天 考生中考必备清单及注意事项大整理) 中考还剩2天 2019河南省中考将于6月25—6月26日如期进行。在考试前,孩子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必备的东西都要带好才能上考场取得一个好成绩。 今天小编都帮你整理好了,赶紧收藏打勾,一个都不能少! 中考准备清单 一、证件 准考证。 小编提醒准考证领取时间一般是在考试前,由初中学校班主任发放,大家一定要保管好准考证。 仔细阅读准考证背后内容,千万不要违规! 二、文具类 2B铅笔2支、卷笔刀、黑色签字笔2支、作图工具(直尺、圆规、三角尺)、橡皮、透明的文具袋 。 小编提醒:文具用透明袋装袋,考前检查一遍,多备一支笔备用,不能带手表、计算器等物品。 三、健康类 应急药、外套、小毛巾/纸巾、水/红牛、伞、风油精、巧克力(几颗糖) 小编提醒:中考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和饮食,考前备好外套、水、纸巾等必备物品,以上根据个人情况准备即可。 四、饮食类 如果出现饮食安全问题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因此,考前一周直至中考结束饮食建议都以清淡、卫生、少油腻、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 五、确定好考试当天行程 中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的考试,考试当天的活动内容比较多,并且具有很强的时间要求。这要求考生在考前一天对自己两天考试做好日程规划,做到有备、有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以下内容做好时间的规划。 (1)早上起床时间 (2)吃早饭的时间 (3)对本场考试内容回顾和浏览的时间 (4)从居住地或学校到考点校的出发时间,预计到达考点的时间 (5)中午吃午饭时间 (6)中午午休的时间 (7)中午看下午场考试内容的时间 (8)晚上复习转天考试科目的时间 (9)晚上休息的时间 按照上面这9项内容规划出时间,一份中考当日行动日程制定完成,考试的当日按此日程行动,既能准备充分又做到了有序。 2019中考时间安排 六、心态调整 (1)考前:有的考生可能会过于紧张和焦虑,在考前一天的晚上睡不着觉或这晚睡了两三个小时。其实这些对第二天的考试影响不大,心里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考试没有影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很晚了还没有入睡,大脑难以平静,思绪杂乱无序,可以回想一下平时你做过的做过的题是如何做的,哪些知识点一点会考,这样大脑思考会集中,思绪就会平静下来,就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2)考中:答题过程中不断暗示自己要有信心。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慌张,可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可能再回过头来,就能知道怎么解决那道难题了。 (3)考后:考完一科忘一科,不要去对答案。因为考卷交了后,也没有机会再去改,再怎么讨论也没有意义。因此,考完一科后,可稍作休息或者准备下一门科目的考试。 七、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 (1)跟往常一样,注重孩子的饮食,不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2)注意引导孩子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不要在考前加班加点,延误了上床休息时间,导致第二天考试精神不振,就得不偿失了。 (3)引导孩子在考前将平常特别容易出错的错题再回看一遍,加深印象。不要让孩子再做特别难的综合题,这种题靠平常的积累和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 (4)家长要放松,不能表现得过于紧张焦虑,这样的心态,会直接传染、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也过度紧张,害怕失败,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试前相关注意事项 1、考试前一天下午到所在的考点看考场: ①计算从居住地到考点骑车或步行所需要的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堵车等因素考虑进去; ②到考点后要看好考场位置、厕所位置、洗手池位置、交通工具存放处和学校集合地点; ③带少量钱以备急用,检查交通工具有无隐患。 2、考试前一天晚上: ①准备好第二天考试用的物品:铅笔盒(不要杂物、去掉有字的纸片等)、钢笔(要灌好蓝黑钢笔水)、圆珠笔(0.5mm黑色笔芯)、铅笔(两头削好)、圆规、三角尺、手绢或纸巾、清凉油等。 ②准考证要放在铅笔盒中,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或夹在课本中(每场考完后都要放到铅笔盒中)。 ③晚饭后可将知识要点再温习一下。 3、考前生理准备: 考试前一天晚上适当早点睡,考试当天不起特别早。早晨一定要吃丰盛的早饭,但不能过于油腻。饮食以清爽、可口、易消化吸收为原则。 4、考前心理准备: 成绩优秀的考生应记住:”没有常胜将军“、”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成绩不太好的考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5、中考当天早晨,应有良好的心理暗示: 如”我很放松,今天一定能正常发挥“、”今天我很冷静,会考好的“等。 6、浏览笔记、公式、定理和知识结构: 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记一些必须强记的数据。 7、自信地前往考点,要暗示自己有信心: 如,全部科目我已做好复习;今天考试,我一定能正常发挥;对此我充满自信…… 8、进考场前10分钟: 在考室外最好是一人平静地度过,可就近找个地方坐一会儿,或看一下笔记,再次浏览知识结构。设法避开聊天。 9、入场前提醒自己作到”四心“: 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10、见老师,问声好: 以消除对监考老师的敬畏感,获得一种和谐的亲近感。 11、不要一心想得满分: 特别是对平时成绩中等上下的同学来说,一心想得满分是大忌。当然,应该得的分一定要得,该放弃的敢于放弃。如果有时间再攻暂时放弃的题。 一、如何应对各种考前综合症? Q: 考前“烦”了怎么办? A: 这样的学习情绪是可能产生的,但要尽快转变,否则会浪费时间和削弱意志。考试虽然临近,但情绪仍要稳定,切忌浮躁。关键是坚韧不拔,增强自信。越到“冲刺”阶段,要越能顶得住,直到在考试现场有最佳发挥。 如何避免“烦”呢? 要做到: (1)生活仍要有规律,包括下午有短时间放轻和文体活动; (2)睡眠需要充足,晚上10点睡,或最晚到11点睡,不要开夜车,保证脑子好使,记忆清晰; (3)适当调整计划,努力实现计划的同时可以适当修正计划,把整的和零碎的时间都抓住; (4)加强营养,荤素搭配,膳食平衡状,以补足精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使自己不生病。 Q: 考前看不进书怎么办? A: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 Q: 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A: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从医学角度来讲,人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对睡眠的要求并不像平时那么严格,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二、考前三天该怎么做? 距离中考3天:物品准备,轻装上阵 中考所用文具盒证件要提前准备好,统一放在一起。 铅笔、中性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可以准备一小包纸巾,用来擦汗。 确定中考当天要穿的衣服,并单独放置,别到了25日早晨,因为挑选衣服而耽误时间。 记得把手机、电子表等通讯工具交给老师保管,千万不要带进考场。 距离中考2天:考场踩点,知己知彼 一定要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 1、确定去考场的方式:确定好是统一乘坐学校校车,还是独自踩单车或其它方式去学校。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警察。 2、时间安排:一定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并要留出富余。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造成慌乱的感觉,直接影响进入考场后的心理状态。 3、确定考场位置:知道在哪个学校参加考试后,如果可以的话,建议考生精确到自己在哪个教室考试,所在教室位置的附近哪里有洗手间。 距离中考1天:考前检查,心态调整 考前的最后一天,主要是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与物品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迎接下一天的考试。 1、作息时间安排:起床和睡觉与平时时间一样,比平时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有可能打破经过调整已形成的稳定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中午的时候可以稍作休息,睡睡午觉。 2、饮食搭配:早、中、晚三餐的时间与平时时间一样,吃的东西也要和平时一样为好。没有必要在这一天加强营养,突然改变饮食方向。但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冷饮。 3、放松心情:丢开成堆厚厚的复习资料轻松愉快地休息一天,调整一下因长期复习而一直紧张的神经。如果还是放心不下,仍然想复习,可以就看看自己总结的小本子,稍作复习。这个时间点不再建议孩子们进行高密度和高难度的复习。 4、准备工作:检查前一天所做好的物品准备,晚上注意听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雨具、防晒工具的准备。家长最好不要谈论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切忌因小事与考生发生冲突。 三、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时要稳扎稳打 1、凡是会做的题,要准确,力求做完一题,就拿到该题应得的分数。 2、要步步为营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3、控制考试节奏,防止易题不做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自己作主,或能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会充满希望,充满自信。考试也一样,如果能掌控它,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合理分配各门课的考试时间。 4、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答案当然是及时调整心态。 两科考试如何过渡? 学会迅速遗忘 做好思维转移 注意休息和饮食 适当运动和放松 考后谨记: 1、不后悔,不谈论,不影响下一科的考试; 2、抓紧复习,查漏洞,沉稳乐观迎接下一战。 3、“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金坛中考两考生作弊 招生办建议取消相关科目成绩
金坛中考两考生作弊 招生办建议取消相关科目成绩

  (原标题:金坛中考两考生作弊 招生办建议取消相关科目成绩) 扬子晚报网6月21日讯(记者 毕俊星)6月19日上午,在常州市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考试中,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考点发生学生夹带并利用手机作弊的违规现象。 违规现象发生后,学校立即向该区招生办报告,并启动调查工作。同时,区招生办立即向常州市主管部门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违规人员共涉及四人,其中考生两人,另有两人身份不明,由于学校对该两人无法调查,所以立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两名身份不明人员,一人是常州某职校在校学生,一人是金坛区内某初中八年级学生。 6月20日,金坛区招生办汇总有关调查情况,已向常州市主管部门汇报,建议取消违规考生所有相关科目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目前正在等待常州市主管部门的批复。对另外两名涉事学生,目前区招生办正与相关学校沟通,建议所在学校给予严肃处理。鉴于涉事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个人信息不对社会公布。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考生如何阅读《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9》?
考生如何阅读《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9》?

  (来源:北京教育考试院) (原标题:关于报名报考的问题解答) 1。考生如何阅读《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9年)》?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编制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9年)》将刊登在北京考试报《中招特刊》上,作为全体参加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生填报志愿学校(专业)的重要参考资料。“简章”中既刊登了所有具有中招招生资格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要求,也刊登了与考生报考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办法。全体考生在填报中招志愿前,应认真阅读“简章”中的每一部分内容,全面了解各类学校(专业)情况和特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中考中招政策和规定及学校招生计划和要求,最终选定填报志愿学校(专业)。 “简章”共分为前言、各类提前招生学校计划、校额到校招生学校计划及各类统一招生学校计划等内容。 首先,考生要详细阅读前言部分,有关报考条件、报考办法、考试日期(时间、科目)、加减分政策、录取办法和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等,前言部分均予以说明,特别是关于必须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学校(专业)的规定和各类学校的共性问题,如统一收费标准、填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提前招生报名测试时间和统一招生中加试时间的标注方式、对考生身体方面的要求等说明,考生要认真阅读、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其次,考生先要通读提前招生学校计划、校额到校招生学校计划、统一招生学校计划中刊登的各类学校招生计划,再根据自己的意向,重点阅读自己初步选定学校刊登的详细内容,如招生地区、男女生人数、住宿走读人数、是否需要加试,重点阅读“特殊说明”栏刊登的内容,如专业收费情况、普通高中招收特殊学生情况、各专业上课地址等。 最后,考生要了解更详细的学校情况,可以拨打“简章”中刊登的电话或登录学校网址查询。总之,每一位考生只有通过认真细致阅读“简章”,才能合理选择填报自己满意的志愿学校(专业)。 2。今年北京市中考报名人数、各类招生学校计划是如何安排的? 今年本市共有6.83万学生参加了中考报名,在报名考生具有升学资格的考生6.1万人,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计划为7.1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约5.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约1.99万人,其中普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4020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172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计划5844人,职业高中招生计划4358人,技工学校招生计划4000人。 3。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对考生的报考资格有哪些规定? 具有本市正式户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报考。 具有本市正式户籍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2001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往届生可以报名、报考。 无本市正式户籍,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本市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并报考相应学校。 (1)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考普通高中: ①由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的属“原北京下乡知青子女”的考生; ②由区台办认定的属“台胞子女”的考生; ③有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开具介绍信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批准函”(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人员子女证明的考生; ④由人民解放军相关政治部门认定的属“随军子女”的考生; ⑤有市人力社保部门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人员子女的考生; ⑥父(或母)一方有本市常住户籍的考生; ⑦由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认定的属“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子女”中的非农业户籍考生。 (2)由首钢矿业公司认定的属“职工子女”中河北省户籍的考生,可以报名并报考从石景山区招生的普通高中和首钢高级技工学校。 (3)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认定的属“化六建北京分公司子女”中的非本市户籍的考生,可以报名并报考通州区普通高中及其他规定可以报考的学校。 (4)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62号)精神,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名报考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报名并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①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居住登记卡或工作居住证; ②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的住所; ③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 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已满3年(不含补缴); ⑤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 (5)除上述所列情况外,没有本市正式户籍的本市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借考。 (6)高级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含休学生)不得报名。 4。哪些考生不能参加报考? 没有本市正式户籍,不能报考普通高中和职技类学校的学生,可以报名在京参加借考,但不能填报志愿参加录取。 高级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含休学生)不得报名。 5。往届生如何报考? 符合报考条件的往届生在户籍或原学籍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参加报考。 考生事先与有关区中招办联系,并按规定时间办理报名、报考等有关手续,按要求参加英语听说计算机考试、体检、选考、体育现场考试、文化课考试、填报志愿和按户籍地考生参加录取。 往届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6。具有北京市正式户籍在外省借读回京学生如何报名、报考? 具有北京市正式户籍,在外省市借读要求回京参加中考中招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北京市中考中招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中考报名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区中招办报名,并按要求参加英语听说计算机考试、体检、选考、体育现场考试、文化课考试、填报志愿和按户籍地考生参加录取。 外省回京参加中考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7。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学生如何办理报考手续?如何参加体检、考试和录取? 学籍(往届生为原学籍学校所在区)与户籍不在同一区的本市户籍考生,可自愿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报考,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考生在报考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慎重选择,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在学籍或户籍区报考。 回户籍报考的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若报考城区学校面向城区和郊区招生的特长生项目,其学籍和户籍须同属城区或者同属郊区。 回户籍考生应在学籍所在区报名,并建立电子档案,参加英语听说计算机考试、体检、选考、初中毕业考试、体育现场考试、文化课考试、填报志愿和按户籍地考生参加录取。 回户籍区报考的在校考生须在5月14日前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填写《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回户籍区报考考生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过期不予办理。 回户籍报考的考生持本人户口簿和中考报名号,于5月17日8:30-12:00到户籍区中招办办理登记确认手续并交纳报考费。 户籍区中招办负责向考生讲解文化课考试和填报志愿等有关规定和要求,重发考生报名号。考生在户籍区中招办领取准考证,按规定考点参加文化课考试,领取中考成绩,填报志愿按户籍地考生参加录取。 8。今年少数民族照顾加分政策有何变化? 今年少数民族照顾加分政策规定:“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加5分给予照顾”。 9。少数民族资格认定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符合条件的考生填写“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后,学校根据考生提供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对“申请表”各项信息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在“申请表”上盖章确认,并于3月22日登录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录入考生转出地区等相关信息。学校将盖章的“申请表”、户口簿复印件汇总后上报本区中招办。各区中招办核对“申请表”信息与学校录入信息是否一致,核实无误后在“申请表”上盖章确认,将本区“申请表”汇总后于3月29日前上报考试院中招办。市民委、市教委对申请考生进行资格审核。 4月26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享受照顾加分考生的信息。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北京中考新闻发布汇总:关于校额到校招生的问题解答
北京中考新闻发布汇总:关于校额到校招生的问题解答

  (来源:北京教育考试院) (原标题:关于校额到校招生的问题解答) 1。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哪几种招生方式? 今年我市中招包括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和统一招生三种招生方式,其中,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 2。什么是校额到校? 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市中考继续开展校额到校招生方式,将优质高中部分计划定向分配到一般初中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校额到校录取成绩和志愿进行录取。 3。什么是市级统筹?招生计划分几类? 市级统筹是为了加强市级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部属高校附中作用,进一步扩大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的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机制。 2019年继续开展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招生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部分优质高中的跨区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一”);第二类是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二”);第三类是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三”)。 市级统筹名额按类分配到各区参加市级统筹的初中校。 4。哪些考生可以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招生考试总分达到500分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往届生、外省回京报考考生以及回户籍报考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5。校额到校招生的志愿如何填报? 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志愿在同一批次填报,填报顺序不限。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2个专业。 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计划及初中校分配名额数刊登在《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中。参加校额到校招生的考生须在7月7日8:30—11日17:00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志愿。 6。校额到校招生怎样录取? 校额到校招生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 其中,市级统筹录取是按照优质高中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市级统筹名额数,依据考生招生考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校额到校录取采取校内选拔方式,按照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校额到校名额数,依据考生校额到校录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根据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小升初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16〕4号)精神,校额到校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体育成绩和照顾加分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录取中如遇招生考试总分或校额到校录取成绩相同者,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优先录取,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三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录取。 已被校额到校招生批次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其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自动作废。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江苏常州华罗庚实验学校发生中考舞弊 官方称涉事4人
江苏常州华罗庚实验学校发生中考舞弊 官方称涉事4人

  (原标题:江苏常州华罗庚实验学校发生中考舞弊 官方称涉事4人) 新京报快讯(记者 石茹)6月22日,江苏省常州市本地论坛“化龙巷”上有网民发帖称,在今年常州市中考中,有学生带手机进考场作弊,被当场抓住。而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牵涉其中不止一两个学生,且与当地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该网帖反映,作弊方式是,由学生拍照发给该培训机构,机构老师写好答案再发回。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事发考点为位于常州市金坛区的华罗庚实验学校,其时参加考试的学生均来自该校。华罗庚实验学校以知名校友、数学家华罗庚命名,最早创办于1922年,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目前是一所覆盖小学到高中的完全中学。 据多位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反映,6月19日上午,在进行常州市中考的数学科目考试时,一位女生考试时使用手机被监考老师发现,随后不知何故被警方带走。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该女生为学校初三(9)班的学生。华罗庚实验学校初三年级共10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 关于网帖所称,牵涉多位学生,以及当地教育培训机构,尚有待进一步核实。目前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的滨湖派出所正在处理此事,派出所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的要求。一位华罗庚实验中学的责任督学告诉新京报记者,学校对于中考检查不是特别严格,“不如高考”。 6月23日下午,常州市金坛区招生委员会发布公告,证实了在中考当中发生学生作弊的事实。公告称,在6月19日的数学学科考试中,华罗庚实验学校考点发生学生夹带并利用手机作弊的违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违规人员共四人,其中考生两人。后经公安机关介入,发现另外两个身份不明人员,一个为常州某职校在校学生,一个是区内某初中八年级学生。 金坛区招生委员会表示,招生办于6月20日汇总情况,已向常州市主管部门汇报,建议取消违规考生所有相关科目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对另外两名涉事学生,目前区招生办正与相关学校沟通,建议所在学校给予严肃处理。 附常州市金坛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处理说明: 关于常州市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华罗庚实验学校考点 学生违规情况的调查处理说明 一、违规情况 6月19日上午,在常州市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考试中,华罗庚实验学校考点发生学生夹带并利用手机作弊的违规现象。 二、调查过程 违规现象发生后,学校立即向区招生办报告,并启动调查工作。同时,区招生办立即向常州市主管部门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违规人员共涉及四人,其中考生两人,另有两人身份不明,由于学校对其无法调查,所以立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两名身份不明人员,一人是常州某职校在校学生,一人是区内某初中八年级学生。 三、处理建议 6月20日,区招生办汇总有关调查情况,已向常州市主管部门汇报,建议取消违规考生所有相关科目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目前正在等待常州市主管部门的批复。对另外两名涉事学生,目前区招生办正与相关学校沟通,建议所在学校给予严肃处理。鉴于涉事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个人信息不对社会公布。 常州市金坛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6月23日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2019北京中考政策关键点(考试时间+考试科目)
2019北京中考政策关键点(考试时间+考试科目)

  (原标题:2019年北京市中考政策关键点(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和分值+招生录取规模)) 来源:北京本地宝 关于2019年北京市中考9个关键信息,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2019年北京中考考试时间 2019年北京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4日-6月26日,各科考试安排如下: 二、2019北京中考招生录取规模 2019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 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4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2万人。 三、2019年北京中考考试科目和分值 四、部分优质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1、部分优质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跨区招生计划重点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倾斜,原则上不得高于2018年招生规模。 2、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可申请在资源输出区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3、民办高中可在全市范围招生,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制不分区招生计划。 4、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的职业高中可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在全市范围招生,不对各区分配计划指标。 五、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 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 1、校额到校采用校内选拔的方式,考生需要关注校排名。比如,某校校额到校名额有8个,那么中考校排名前8的考生有希望通过校额到校进入优质高中。 2、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2019年北京中考取消名额分配后,校额到校的比例有所提升。 3、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北京中考校额到校招生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综合素质评价满分162分。 六、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校额到校招生 政策原文: 校额到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文化课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体育成绩。其中,中考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为540分,按7:3比例计入。 也就是说:“540分=540(文化课成绩)*70%+540*30%(综合素质评价成绩)=378+162。”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162分。中考文化课成绩为540分,所以最终只要将文化课成绩乘以70%,再加上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即可。 计算公式:校额到校分数=文化课分数*70%+综合素质评价分数+中考体育分数。 即:580(校额到校分数)=文化课分数*70%+162(综合素质评价分数)+40(中考体育分数) 举例说明: A考生2019年文化课成绩为520分,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为158分,中考体育成绩为39分,那么他在校额到校批次的分数就是:520*70%+158+39=364+158+39=561分。 B考生2019年文化课成绩为538分,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为160分,中考体育成绩为40分,那么他在校额到校批次的分数就是:538*70%+160+40=376.6+160+40=576.6分,四舍五入后的成绩是577分。 七、知分填报志愿 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也就是中考成绩出来后再填报志愿) 招生录取分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统一招生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 被前一阶段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一阶段的录取。 八、2019北京中考招生录取的四个阶段 在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中,对2019北京中考招生录取有所说明,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录取: (一)提前招生: 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按照批复文件的精神,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任何学校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 国际班、贯通项目、部分中职类学校在提前批次填报志愿。 (二)校额到校招生: 校额到校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 其中,根据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小升初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16〕4号),校额到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 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校额到校招生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执行。 (三)统一招生: 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照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北京中考录取规则为分分清,后期我们会对这一录取规则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四)补录: 在统一招生录取结束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各类高级中等学校可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程序进行补录工作。 补录只录取参加全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且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 根据往年中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经常有学生将几个志愿填报太高,导致死档,最后只能参加补录,而补录的学校又不尽如人意。所以建议各位2019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做好保底学校的填报。 九、贯通项目招生缩减 根据北京市教委2月11日发布的《2019年开展高端技术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和2019北京中考招生意见可知,2019年的贯通项目招生计划为4020人,同比2018年的招生人数有所下降。 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中高职衔接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长沙中考文综21题无正确答案 所有考生该题均计满分
长沙中考文综21题无正确答案 所有考生该题均计满分

  (原标题:长沙中考文综一选择题无正确答案 官方:启动问责程序) 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卷第21题选项中无正确答案。我院马上组织专家组对试题进行评议并报市教育局党委批准,所有考生该题均计满分(4分)。对此,特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深表歉意。 新京报快讯 据长沙市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经2019年长沙市中考阅卷组评议,因命题不严谨,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卷第21题选项中无正确答案。据悉,长沙市教育考试院组织专家组对试题进行评议并报市教育局党委批准,所有考生该题均计满分(4分),并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深表歉意。 通报称,长沙市教育局已经启动对相关命题、审题负责人的问责程序,并做到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维护中考命题的科学性、严肃性。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长沙中考一考题命题不严谨 教育局已启动问责程序
长沙中考一考题命题不严谨 教育局已启动问责程序

  (原标题:长沙中考一道考题命题不严谨 当地教育局已启动问责程序) 新华社长沙6月23日电(记者刘良恒)长沙市教育考试院23日发布公告,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卷一道考题命题不严谨,长沙市教育局已经启动问责程序。 据悉,经2019年长沙市中考阅卷组评议,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卷第21题命题不严谨,选项中无正确答案。长沙市教育考试院组织专家组对试题进行评议并报长沙市教育局党委批准,所有考生该题均计满分(4分)。长沙市教育考试院还向考生和家长深表歉意。 目前,长沙市教育局已经启动对相关命题、审题负责人的问责程序。长沙市教育考试院表示,要做到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维护中考命题的科学性、严肃性。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北京2019年中考新政策:这几点变化引广泛关注
北京2019年中考新政策:这几点变化引广泛关注

  (原标题:北京2019年中考新政策:这几点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 来源:现代教育报 3月19日,北京市教委对外公布了《做好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几点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二是校额到校招生的录取成绩首次参考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这些新政的出台,有效地统筹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得一般初中校升入优质高中的渠道变得更宽了,50%以上一般初中校的学生都能上优质高中。 变化1 优质高中名额 分配招生被取消 2019年的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以下简称中招)录取方式分为提前招生、校额到校招生、统一招生和补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提前招生,只有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还有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符合批复文件精神的学校,才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除此之外,任何学校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 今年变化最大的是第二个阶段,即校额到校招生,将去年的名额分配招生方式改为了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在往年的名额分配招生中,包括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三种招生方式;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取消了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方式。所谓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方式就是将优质高中部分中招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但会分为优质高中所属初中和其他初中两个队列,分别进行排队录取。 这意味着,优质高中所属初中会作为一个单独序列,进行单独招生。当“名额分配”方式被取消后,优质高中所属的初中将会跟其他初中在一个序列里,不再对初中校进行排序,而只是在初中校内部进行校内排队录取。从这个角度看,优质高中所属初中的升学优势下降了,而一般初中校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机会能升入优质高中。 变化2 50%以上一般初中校的学生都能上优质高中 为了补足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校额到校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校内选拔,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2016年初一入学新生数据为基数,经市教委反复建模测算,预计到2019年全市91所优质高中将安排18325个招生计划用于校额到校工作。也就是说,全市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 同时市教委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这表明,在家门口的初中校读书也有很大机会能上优质高中,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宽了。这一举措给家长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缓解了中考升学焦虑。 变化3 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 “校额到校”招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首次占“校额到校”招生成绩的30%。举例来说,540分的满分=540(文化课成绩)×70%+540×30%(综合素质评价成绩)=378+162,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162分。 根据市教委此前下发的《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6个方面。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管理、记录和评价,以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代表性、关键性事实为主要方式。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资源单位等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结果最终由学校确认。 根据文件要求,每名学生的《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必须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对有异议的结果重新进行核实确认。公示结果无异议后,由学生、班主任等有关人员签字确认,记入学生档案。 可见,未来对孩子的综合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绩如何只是评价孩子的一方面,对孩子道德、健康、实践和艺术素养等各方面综合考评将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家长们应当更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再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 提示 部分优质高中可以跨区招生 据悉,2019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4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2万人。 按照意见要求,部分优质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跨区招生计划重点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倾斜,原则上不得高于2018年招生规模。 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可申请在资源输出区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民办高中可在全市范围招生,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制不分区招生计划。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的职业高中可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在全市范围招生,不对各区分配计划指标。 通过统招跨区报考的途径非常窄,参考2018年的优质高中跨区招生,考生首先要看看想去的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有没有面向自己所在的区招生。如果有则可以报考,没有就不能报考。此外,成绩优异的考生还可通过报考教委允许并且需要通过填报志愿才能录取的特殊实验班的方式;部分特殊实验班可以跨区招生,这类招生会倾向于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同样需要考生具体参照招生计划。 链接 2019北京中考各科分值 2019年,北京市继续将初中毕业会考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 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4日至26日。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总分为54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试卷总分值各为100分。外语试卷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成绩;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各含10分实践活动分。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也就是说,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物理、生物(化学):二选一或二 历史、政治、地理:三选一或二 (为了确保文理均衡,所以中考选考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保证了至少文科和理科都要各选一科。) 此外,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指南 填报志愿 家长要参考三大数据 1、学校招生计划:最好是对比往年和今年的招生计划有什么变化,招生人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录取分数线。 2、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是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数据,并且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查到学校近3年的录取分数线。 3、录取分数线对应排名:录取分数线可能会根据每年中考题目的难易而有所变化,但是对应排名相对比较稳定。每年中考分数出来的时候,同时出来的还有各区中考一分一段表,家长可以根据一分一段表,查孩子的对应排名。[详情]

“先考试后补证”也是一种“证明减负”
“先考试后补证”也是一种“证明减负”

  原标题:“先考试后补证”也是一种“证明减负” 漫画/陈彬 6月24日,北京市近6.4万中考生将走进考场。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如遇突发情况不要慌张,更不要因此影响考试心情,应尽量冷静寻求解决方法。如果遇到忘带准考证的情况,考生可先入场应考,以防考试迟到造成更大损失。 高考刚过,又来中考。中考关系到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选择和教育发展权益,其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重视的程度不亚于高考。即便如此,可能有少数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临考前忘带、丢失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如果严格以证设卡,这些学生参加相关科目的考试就会遇阻,甚至失去考试权利,在升学选择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而允许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先参加考试,再通过开具证明、补交证件等方式进行补证,既给考生提供了考试便利,不会影响考生的考试状态和考试权利,也能够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 准考证是对考生身份和考试资格的一种证明,这种证明的暂时性缺失不影响主体信息的真实性和主体的权利。即便忘带了准考证,但如果考生的身份是真实的,如果通过监考老师比对考生相貌和准考证存根照片、听取考生说明等方式可以基本确定考生的身份,再辅以必要的事后补证措施,能够有效保障考生考试身份和资格的真实性,那么,考生就享有先参加考试的权利,教育部门就有安排考生先参加考试的义务。 这样的证明逻辑兼顾便利性、合理性和严谨性,符合实际,符合管理原则,也符合维护考试秩序和相关主体权益的需要。近年来,从上至下都在大力推进“证明减负”工作,教育部门允许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先考试后补证”,找准了证明的功能定位,摆正了证明与待证权利义务的关系,也是“证明减负”的一个具体实践。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在中考环节针对忘带准考证考生的“先考试,后补证”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其他不少地方也有类似的政策。“先考试,后补证”折射出教育部门为考生服务、尊重考生权益、尊重客观事实的理念,折射出一种开明、进步的工作作风,堪为其他类别考试的组织管理部门或相关服务单位、窗口借鉴。 客观事实是本,证明是末,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各类服务工作时,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罔顾事实、本末倒置,用证明掩盖或否定事实,限制或剥夺相关主体应有的权利。这需要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进一步转变理念、开阔思路,增强担当意识和民本意识,树立正确的证明观,需要健全完善多维度、多路径核查事实、证明事实的机制,需要管理服务部门的责任和数据“多跑路”。 责任编辑:润琰[详情]

中考试题遭质疑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说明
中考试题遭质疑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说明

  近日,有家长和考生对杭州市中考数学卷第13题、科学卷第8题评分产生质疑,6月22日,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就2019年杭州市中考个别试题评分问题发布了情况说明。 关于2019年杭州市中考个别试题评分有关情况的说明 近日,有家长和考生对我市中考数学卷第13题、科学卷第8题评分产生质疑,接到反映后,我院立即组织调查。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数学卷第13题 正式阅卷前,评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发现数学卷第13题存在两个合理答案,即113或112(参考答案为113,若采用现行教材例题中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则答案为112)。评卷组研究后认为:113或112均为正确答案,得满分。此外,答案为36π的,减半得分。 接到反映后,为慎重起见,我院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数学卷第13题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进行第三方论证,认为数学卷第13题正确答案为113或112。 二、关于科学卷第8题 我院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科学卷第8题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进行第三方论证,认为科学卷第8题正确答案为B。 中考评卷组综合第三方专家意见,研究论证后,并报我院同意,明确:1。数学卷第13题正确答案为113或112,其余答案不得分;2。科学卷第8题正确答案为B,其余答案不得分。 我们将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尽快公布考生中考成绩。 此次中考评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引以为戒,进一步改进工作,优化服务,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因此给广大考生、家长造成的困扰,表示诚挚的歉意!对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2019年中考数学、科学个别题目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数学第13题参考答案是113? 答:根据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得到36π,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果精确到个位)得出答案113。 2。为什么数学第13题回答112也得满分? 答:在杭州市现行教材中,有例题(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0-21页)采用在过程中先按照精确度要求“多保留一位”进行运算,然后四舍五入得到结果。 正式评卷前,评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发现采用上述运算办法得出答案112。评卷组认为用112作答也是正确的,给满分。 3。 为什么数学第13题回答36π不得分? 答:根据题目要求,结果须精确到个位。而36π不符合题目的最终作答要求,所以不得分。 4。为什么科学第8题正确答案是B? 答:(1)据题干可知:在此循环过程中,甲和丁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乙和丙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 (2)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后与氧结合形成,故较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不易与氧结合。而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消化器官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时与氧分离,故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较丙血管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 结论:本题答案为B。 原标题:中考数学、科学试题遭质疑,杭州教育考试院:将组织专家论证[详情]

全国中考在即 北京:中考生忘带准考证可先入场应考
全国中考在即 北京:中考生忘带准考证可先入场应考

  近6.4万北京中考生下周一进考场 考试院提醒中考生遇突发情况勿慌张 中考生忘带准考证可先入场应考 下周一本市近6.4万中考生将走进考场。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如遇突发情况不要慌张,更不要因此影响考试心情,应尽量冷静寻求解决方法。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遇到堵车,考生及家长应尽快搜索能否绕道避开堵车路段或寻求交警帮助。“无论选择哪种出行方式,考生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当提前出发,以免路上发生突发状况延误导致迟到。二是注意安全。考生在路上要注意规避不安全风险,更要避免受伤。三是看管好随身物品,避免遗失。尤其是下车时,考生要注意检查随身携带的考试用品,切不可落在车上使赴考情绪受到影响。” 考试院建议,考生拿到准考证后最好提前到考点校“探路”,提前制订考试出行计划,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考试前一晚睡前,考生要检查考试用品是否都已装好,在考试当天出发前再检查一遍有无遗漏,确保万无一失。如果遇到忘带准考证的情况,考生可先入场应考,以防考试迟到造成更大损失。如果时间来得及,考生可向父母打电话求助。如果时间来不及或怀疑准考证遗失,考生要及时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监考老师会核对准考证存根上的考生照片。如果考生相貌和存根上的照片相符,监考老师会先安排考生进场应考。如果确认准考证丢失,考生要及时与所在区中招办联系补办。 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考生在进入考场前最好去一次卫生间,应考前不要过量饮水。考试期间考生想去卫生间可举手示意监考员并提出申请。考场上如果突发疾病,监考老师会负责将考生送往医疗站或医院就诊。部分区的考点会有医护人员值班,以应对考生在考场上的身体不适。如果病症比较严重,考生不要硬撑,勉强答题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也很难发挥出真实水平。如果只是暂时性的考试综合征或中暑,考生可在监考老师的安排下到旁边的空教室稍作休息,争取还能回考场参加考试,但考试时间不会延长。 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相关负责人特别提出,考前要注意调节饮食,考试期间天气炎热,考生要注意防暑降温,随身带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出现头昏脑涨、胸闷呕吐等症状时,考生要及时向考场医护人员求助。如果在非考试时间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考试。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保障 中考安保部署已就绪 本报讯(记者 叶婉)为确保中考安全有序进行,市公安局将启动高等级防控方案,采取多种措施为中考提供安全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在中考命题前,市公安局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中考命题现场安保协调会,部署了针对性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并安排警力全程参与命题入闱,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考试期间,市公安局将进驻北京教育考试院指挥中心,联合开展涉考情况监测,对于发现的涉考违法犯罪将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考试当天,交管部门在重点路口、主要道路、考点周边增派巡逻警力,一旦考生遇到交通方面的紧急情况,可拨打122报警电话。[详情]

北京中考期间天气预报:气温较高 考生注意防暑降温
北京中考期间天气预报:气温较高 考生注意防暑降温

  新浪教育讯 北京中考将于6月24日-26日进行,气象部门发布北京地区中考期间天气预报:中考期间(24日到26日)天气以多云为主,气温较高,大部分时间体感闷热,白天最高气温33到35℃,夜间最低气温23到24℃,注意防暑降温;25日白天、26日夜间西部、北部地区有雷阵雨,25日夜间全市有阵雨,请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注意防雨防雷电。 [详情]

@北京考生:中考近在咫尺 你准备好了吗?
@北京考生:中考近在咫尺 你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北京考生:中考近在咫尺 你准备好了吗? ) 6月24日至6月26日 北京的考生们就要走入考场 迎来中考 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物理、生物(化学)、体育。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为必考科目,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物理、生物(化学)为选考科目,考生须从其中选择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 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一年两次,取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中考总分;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道德与法治(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考生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招生考试总分由文化课成绩、体育成绩、照顾加分(减分)三部分组成。 志愿填报啥时候? 7月7日8:30-11日17:00 考生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 填报志愿 —————————————————— 中考出行提示,来了! 6月24日至26日北京将迎来2019年中考 3个高峰时间段 4处考点集中区需要适时错峰或避开 今年中考的三天都是工作日 预计6:30—8:00、12:00—14:30、16:00—17:30各考点周边交通压力较大 其中早高峰6:30—8:00压力最为突出 24日交通压力略大于25日、26日 交管部门提示:请考生和家长朋友要提前测算好路程时间,适当提前出门,错开早高峰时段。 4地区!考点集中周边车多 从往年情况看,中关村、东直门、地安门、广渠门4处地区周边考点较多,接送考生车辆集中,周边道路容易出现车辆行驶缓慢情况。此外,顺义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平谷区第三中学等考点开设考场较多,周边也容易出现车流集中的情况。 结合近期路况,预计中考期间的早高峰,莲石东路、菜户营南路、京藏高速上清桥区、京港澳高速、京承高速五环至三环、京通快速、机场高速温榆河至五元桥的进京方向,以及西二环南段南北双向,西三环南向北,北二环、北三环、北四环东西双向,北五环上清桥区、顾家庄桥区、肖家河桥区,东三环南段南北双向,东四环南向北,东五环五方桥至五元桥南北双向等道路将出现车流集中的情况。 交管部门提示:请考生和家长朋友提前规划好出行线路,随时关注交管部门发布的实时路况,适时选择畅通道路,或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考场。 提醒:千万注意名称易混的考点 2019年中考共有159处考点,名称容易混淆的学校,提醒考生和家长千万要看清楚。 北京市育才学校:西城区东经路21号 北京市育英学校:海淀区万寿路西街11号 北京市十一学校:海淀区玉泉路66号 北京市延庆区十一学校:延庆区西关村北十一学校初中部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东城区金鱼池西区1号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东城区天坛南里14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北洼路33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校:西城区辟才胡同80号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1号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分校:通州区宋庄镇徐辛庄村北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院内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海淀区学院南路1号 交管部门提示: 考试期间,交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周边道路的维护疏导,请市民朋友服从民警指挥,经过考点附近时减速慢行、主动让行,不随意鸣笛、不猛踩油门刹车,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安静的应试环境。接送考生的家长朋友请按照执勤民警指挥,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点,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影响。 由于城区考点周边车位有限,特别提示开车送考的家长朋友行至考点周边时,要服从交警及现场安保人员的指挥,送考生的车辆要做到即停即走,不要将车辆违法停放在考点周边道路上,给其他考生及市民出行造成影响。如果距离合适、方便乘坐公交地铁,建议广大家长和考生尽量选择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6月24日(周一)限行的车牌尾号是“5”和“0”;6月25日(周二)限行的车牌尾号是“1”和“6”;6月26日(周三)限行的车牌尾号是“2”和“7”,自驾车接送考生的家长,请认真遵守我市车辆尾号限行规定。 ……………………………… ——小编提示—— 早点儿出发别迟到 考试用品别忘记 考试前一天早点儿休息 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实习编辑:姚楷 责任编辑:潘程[详情]

精彩图集

北京考试时间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