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变态心理学课程串讲北大版(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4:15   自考365.COM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形成了抗衡以上两种观点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希望心理学的焦点在于健康的、更改的、更高级的动机。

  一、罗来斯的自我理论

  1、罗杰斯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提高”的动机,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潜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趋向。

  2、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

  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不以价值为条件的积极参与关注体验,是在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级能觉得自己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的体验。

  罗杰斯认为,自我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3、罗杰斯特别重视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在其人格理论中,罗杰斯提出了“机能健全的人”的概念,间指那引起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

  这种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1)经验的开放性。对一切经验采取开放态度,个体毫无拘束地体验所有的情感和经验,他们不封闭自我。

  (2)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有清闲感,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间。

  (3)信任自己的机体。健康的人犹如一切资料都程序化了的计算机,并不徒劳地思虑所面临的每一件事情。

  (4)富有自由感。机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

  (5)高度创造力。健康的人富有创造和创新能力,而非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化传统。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相信,人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需要的层次的结构从基本的生物需要开始。自我实现只有在满足最高层级的需要之后才能实现。

  马斯洛描述了如下的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对于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对稳定、秩序、受保护、免受恐吓和混乱折磨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对情感的需要,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4)尊重需要:分为两类:1)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2)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自己潜能得以实现,即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的需要。

  三、人本主义的主要治疗技术

  1、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人本主义治疗有几种流派,其中,罗杰斯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最为杰出。罗杰斯认为,精神障碍是偏离自我实现的结果,通常是体验到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后果。治疗中,个体要重组自己的实现倾向。

  2、完形治疗法是又一种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1950年由珀尔斯创用。

  四、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1、人本主义理论的贡献:

  (1)在治疗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2)人本主义模式倡导一种乐观气氛。尽管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压力,但是我们级然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取得很多成就。

  (3)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受他自己内在优点与潜力,以及责任感的影响,而非任何个人过过经验、事件所决定的。

  2、对人本主义观点的主要批评集中在方法学上。

  首先,它的理论观点较多地依据推论和设想,机时较少地依据实证的支持;

  其次,它所倡导的心理疗法较少具有可操作性,其中理念的东西多于技术性的东西;

  再次,它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判断与探究方法缺乏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第四章 心理病理现象―心理异常的症状学基础

  每一种精神症状者有其明确的定义,并且具有以下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除;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第一节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高于真实。例如,耳边轻语他觉得震耳欲聋;多见于神经症、

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低于真实。对外界事物感知像蒙上了一层雾。多见于癔病患者。

  3、感觉倒错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与正常人的性质不同或相反。例如,对凉的刺激反而觉得热,多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

  4、内感性不适是身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并且往往是难以表达的感觉。例如,感到某种牵位、挤压等。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

  常见的错觉如下:

  (1)感受性错觉。即将甲事物感知为乙事物。

  (2)情绪性错觉。所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此类错觉。

  (3)心因性错觉。想象性错觉,如“白云苍狗”。

  (4)暗示性错觉。如催眠,可使受试者觉得同体积的棉花比铁还重。

  2、幻觉是在没有外在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可做如下的分类。

  (1)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幻觉可以是听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深感觉的。

  (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3)按照产生的条件,幻觉可分为:

  1)机能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或应激性障碍等。

  2)反射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睡前幻觉与觉醒前幻觉。

  4)心因性幻觉。常见于应激性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1、感知综合障碍是指,能够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其个别自发

性感知歪曲。

  2、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有: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发生了变化,如镜子里的自己,脸变长、鼻子变大、眼睛变小;空间知觉障碍。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障碍

  一、注意障碍表现注意的强度、范围、持久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常见的有:

  1、注意增强。表现为主动注意的增强,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以及自身健康状况。注意涣散是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的稳定性降低。多见于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儿童多动症。

  2、注意减退。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均减弱,注意范围和稳定性显著下降。多见于疲劳、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3、注意转移是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见于躁郁病人。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