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自考助学准入门槛将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4:14   今日早报

  自考助学准入门槛将提高

  即将出台的两个文件将进一步规范我省自考市场 -本报记者作为唯一媒体代表参与听证会

  □本报记者 章建森/文

  本报记者 钱璐斌/摄

  昨天下午,浙江省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管理办法和评估体系的民主听证会,在省教育厅大楼举行,共有4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本报记者作为听证会13位代表之一,也是作为唯一媒体代表发了言。

  听证会重点听取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即将出台的《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机构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估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背景

  本报自考乱象系列报道

  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个自考学校的生源争夺战就此打响。

  生源之争今年尤为激烈。成教全日制取消,明年又是新高考,高复将缩水。在这个大背景下,所有民办学校、挂靠学校都瞄准自考市场抢夺生源。为了给几十万学子一个清晰的自考形象,并维护自考市场秩序,本报自7月2日起连续推出自考系列报道。

  记者通过近两周调查,发现自考市场问题不少:

  很多学校名头都很响亮,挂的是“浙江××大学”或者学院,都是省内知名的高校,招生简章里介绍的也都是学校本部的情况,但却不写清楚上课地点在哪里。因为他们实际就学地点一般都不在本部,而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这种情况,你不问,他们是不会说的。

  一些学校,省教育考试院明文规定,不允许以自考助学与成人高复“混合班”招生,但他们还是在招生简章中把这些作为特色介绍。

  还有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报名费和部分其他费用的汇款账号竟然是私人账户。

  自考系列报道引起关注。招生老师曝自考招生内幕:挂靠一所公办高校最多要交40%挂牌费,“买卖”一个生源可赚几百至上千元。

  一些自考助学机构利用各种办法,打擦边球,目的就是把学生招进去。

  本报的这组报道也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报记者章建森因此成为此次听证会的唯一媒体代表参与发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自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