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京人文大学图书馆一间展厅里,该校书画学院自考生胡中一的书法展正式开展。
记者昨天提前来到展厅“参观”。展厅中陈列的楷、行、隶、草、篆五种字体,40余幅作品,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一名20岁出头的小伙儿之手。事实上,中一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书法家。谈起学书法的经历,他说要归功于大学4年的历练。
从“野路子”步入“正规军”
走在宽敞的展厅里,墨香扑鼻而来。驻足细细欣赏每一幅作品,记者发自内心佩服中一的书法功底。中一笑称“走上书法路,是被母亲逼上梁山”。中一的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时,小中一不得不在母亲的“威逼”下,坐在书桌前,手握毛笔,依照爷爷的作品“画瓢”。练着练着,中一的书法技艺很快超出了同龄人。
上中学时,中一形容自己“写字成瘾”,“一天不摸毛笔,手都会痒痒”。2006年高考后,中一来到北京人文大学书画学院,参加自考书法专业学习。中一说,进入专业院校学书法是明智的,毕竟以前走的是“野路子”。要想成为职业书法家,正规训练必不可少。
痴迷练字馒头蘸满墨
中一拿到北京考试报时,眼前一亮。“报头是欧阳中石老先生题写的吧?”中一说:“北京艺术氛围浓,除了能快速提高技艺外,更能开阔眼界。”
上大学前,中一主练颜真卿的楷书。学上书法专业后,各种字体都要精通,行书、隶书还好学,最难的当属草书和篆书了。为了增加练习量,中一取消了午休。
通常他会让舍友为他从食堂带两个馒头、一份素菜回来。饭菜放在一边,他却继续痴迷练习。有几次,他饿极了,准备拿馒头吃,却不自觉地把馒头当毛笔又蘸满了墨,不是舍友提醒差点就吃了“黑馒头”。有时练得时间长了,握笔的手指已“僵硬”,连手中的毛笔都抽不出来了。
学书法除了勤奋,还讲究悟性。中一行书主练王曦之的《兰亭序》,其中有21个“之”字,每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要是一味模仿在日后创作中就很难灵活运用。为了开阔眼界,他周末就从延庆坐车到市区琉璃厂、潘家园观摩名家作品。
万字小楷3天写成
在展厅中有一幅作品最为惹眼。6米多长的卷册上书写着近万字的小楷作品中,没有一个字写错。中一说,这些小楷用去他3天时间。
大学4年,中一先后数十次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临近毕业,中一萌生了举办书法个展的想法。学院得知中一的想法后很支持。倪文东院长亲自为他题写了展名。
在中一的每一幅书法作品下面,都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标注了该字体的辅导老师。中一说,没有这些老师悉心的教导就没有他今天的成绩。他的梦想是要当一名启功那样的书法大家,书艺高,人品更高。(北京考试报记者 任卫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