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最年长授课教师:93岁教授坚守本科一线教学60多年》的新闻刷屏网络,感动众多网友。
这位老教授叫张礼,1925年出生于天津。清瘦的身形、满头的银发、慈祥的笑容、矍铄的目光、敏捷的思维、洪亮的声音……我们很难相信已年逾九旬。作为已经在一线教学60多年、清华大学年龄最长的授课教师,张礼也觉得自己还不老。
每年,张礼都会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前沿选题》,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课题和科研动态,张礼时刻要求自己保持对前沿的敏感,并在讲义中加入对前沿问题的介绍与思考。
一周讲授两次课程,每节课前,张礼都要花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准备。即使已经讲授了不知多少次,他仍然投入地备课,而即便没有课时安排,只要在阅读文献时有了新发现,张礼也总是会寻找机会尽快讲给学生听。
支撑他的,有身为人师的责任,更有对物理的热爱。
时刻保持对学术的敏感,时刻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时刻保持求学好问和质疑的科学精神,这是张礼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学生们从张礼身上获益最多的地方。张礼常说,唯有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唯有提出问题,才能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创新,进而推动学科的进步。
在自己80岁的生日宴上,张礼曾发表过一个演讲,“我梦想有一天,清华物理系能够成为学术创新的一个‘点’。”这个演讲,至今仍在学生中广为传颂。
但在张礼看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依靠一批一流大师的涌现,“一流的学科,需要科研人员之间做到没有门户之见的学术交流、毫无芥蒂的讨论辩争,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若干大师的带动”。在张礼看来,学校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都有成长的潜质,“大师就像一颗优质的种子,只要外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这颗种子便可自由生长,终将亭亭如盖。”
“经常有人问我,何时退休,何时离开教学一线。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我回答,如果有一天,我的脑子实在不行了,看不懂东西了,讲不清东西了,那我就离开了。没到那一天,我就不会放下。”
扎根三尺讲台,满头华发,初心不忘,痴心不改,只为将更多年轻人领进科学的大门,目睹更多大师冉冉升起。
然而,有这样风骨的老教授并非只有张礼先生一人↓
90多岁白发老教授再登讲台讲课!
今年三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潘鼎坤教授再登讲台感动了许多人。尽管已90多岁,但他仍站着讲课。
和以往不同的是,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他,这次讲的是中文对联的规律和魅力。
教室满满当当,一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市民也专程赶来:“全是干货,对这位老教授真是佩服。”
择一事,终一生。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直至90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名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面对学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陈琳:北外96岁老教授坚守三尺讲台
“我的教学生涯中,上课和讲座时,从来都是站立着。我希望我的遗骨也永远站立着,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 金正波 图)
陈琳是我国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1922年出生,如今96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英语教育领域孜孜耕耘、默默奉献。
从1948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担任英语助教,到1950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陈琳在外语教育事业中已耕耘70载。他上课始终秉持三个“Up”:无论什么时候,上课始终“Stand Up”;一定要有激情,声音要大,即“Speak Up”;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讲课,到时间了一定要“Shut Up”。率先垂范,严于律己。这份始终如一的执着、激情和操守,让他赢得了师友的信赖、学生的尊敬。
工作的时候不曾停下来,在离休后的几十年里,陈琳反而更加忙碌。他有一个特制的“月历”,将每一天都安排了详细的工作内容,小字密密麻麻,但一目了然。前些年,他常常是上午刚从外地回来,中午有一场外语讲座,晚上可能还得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候直至深夜才能回家休息,次日清晨就要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虽然年事已高,但陈琳仍然笔耕不辍,近年来连续在报刊撰文,阐述其外语教育改革思想。2009年,陈琳撰写《从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我国外语教育》一文,建言很有现实针对性;2017年,《新时代需要科学、系统、完整的语言政策》提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急需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语言政策……“只要活着,就要工作。我要争当百岁教书匠!”陈琳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的信条。从教七十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对祖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陈琳矢志不渝!
陈岱孙: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
如果说上面的几位教授只有部分人知道,那么陈岱孙先生相信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了。毕竟,那个在《无问西东》电影里“静坐听雨”的情节原型,就是陈岱孙老先生。
1927年,陈岱孙毕业归国后,时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的宋子文曾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任财政部长。而此时,陈岱孙也收到了来自母校清华大学的邀请函。对陈岱孙而言,教书育人、经济救国似乎是自己生命中一直等待的一件事,没有犹豫的,他接受了母校的邀请。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陈岱孙在自己的95周岁寿辰庆祝会上这样说道。直到那时,他的育人事业已有六十多年,可以说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学术和教育。
陈岱孙先后在清华、西南联大、北大执教七十载,可谓桃李满天下。朱镕基总理在他九十五岁寿辰贺信中将他誉为“一代宗师”,他的学生亲切地称他为“岱老”。诲人不倦的他,80多岁还坚持上讲台,95岁仍主持博士生答辩。他曾对《北京日报》记者说:“我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教课?客观上,培养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主观上,我对青年有偏爱。常和青年们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轻了。”
黑色小圆动图分割线
三尺讲台,三寸舌
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
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
一直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为学生奉献着光与热
为祖国培养了代代人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感谢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老师们
同时也向这些“可爱”老教授们
致敬!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