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敏,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
第一个故事,100多年前,据说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匹更快的马”。福特没有去找马,而是用汽车满足了需求。
第二个故事,据说乔布斯在日本参加一个访谈节目时,当主持人问他是否在iphone发布之前做过市场调查和用户调研。乔布斯回答说,在iphone问世之前,消费者并不知道要的是什么。
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如iphone取代了诺基亚、汽车取代了马车,似乎是我们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第三个故事,道格•迪兹(Doug Dietz)是一名为通用电气(GE)设计大型医用成像设备的工程师,有一天他发现核磁共振仪这个救命的机器,会把一些孩子吓哭,医院里80%的孩子居然需要服用镇静剂才能进行检查。这个现实令他沮丧,于是他重新设计了扫面检查的全部体验——将检查变为孩子们的大冒险。
道格•迪兹的创新,似乎技术含量不高,但效果是:将需要服用镇静剂才接受检查的孩子从80%降到10%,既提高了医院的效率,也让更多孩子多了一项独特体验、少了一次恐惧经历。这样的创新,给了我们信心:也许我们也可以变得更有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ewis M。 Terman)是智商测量专家,他进行了心理学史上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最终这项研究表明:高智商天才儿童除了生活状况比较好以外,没有一个是真正杰出的。杰出人才不是简单的专家,他们是创新者,通常被描述为有创造力的人,比如莫扎特、爱因斯坦、皮亚杰。
另一位心理学家,也曾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不是聚合性思维。聚合性思维要求个体找出问题的一个最佳答案,并且要精确,这正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内容。相反,发散性思维要求个体发现问题的各种不同答案和解决办法,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对发散性思维的策略既可以是图形化的,也可以是言语化的。
一个小测试(图形化)
说出你看到的这三个图是什么?
对比一下答案喽~
再来个小测试(言语化)
请尽可能多地列出一块砖头的作用,可以和孩子一同进行哦~
发散性思维是来自遗传,还是后天习得?
斯滕伯格和陆伯特(RobertJ.Sternberg, Todd l.Lubart)等心理学家发现,发散性思维与智商分数之间只存在中度相关。世界上最著名的行为遗传学家之一普洛闵(Robert Plomin)考察过遗传和环境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他认为:
家庭对发散性思维的影响作用似乎比遗传因素更强。发散性思维得分高的儿童,他们的父母经常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探索。因此,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智力的认知技巧,是可以进行培养的。
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发散性思维会对创造性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但其本身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创造力。
让我们用几分钟想一想,有创造力的人有哪些特点呢?特别聪明,更有好奇心,有独特的爱好,灵活,极富想象力,不墨守常规,甚至有些叛逆……
如果没有这些天赋,我们的孩子还可能变得有创造力吗?
斯滕伯格和陆伯特(Sternberg, Lubart,1996)给出了乐观的答案。他们认为:
创造力由多种成分组成,或者说受六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组成。只要个体能够整合创造力资源,将自己投入到正确的目标上,大多数人都会有创造的潜能,而且至少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
创造力由多种成分组成,或者说受六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组成。只要个体能够整合创造力资源,将自己投入到正确的目标上,大多数人都会有创造的潜能,而且至少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
1。智力资源
三种能力对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1)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或者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的能力;
2)评估个人的构想,然后决定哪一种想法值得投入、哪一种不值得投入的能力;
3)向他人推销、宣传新观点的重要价值的能力。
2。知识
如果要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或者有改革精神的文学家、音乐家或者其他学科的带头人,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都必须对他所在的领域非常熟悉,正如霍华德·格鲁伯(Howard Gruber)所描述的:“顿悟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3。认知风格
偏好用自我选择、新异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对创造力很重要。这种认知风格还可以帮助个体拓宽思路,从整体上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区分出什么是树木,什么才是整片的森林。
4。个性特征
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个性变量与创造力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乐于冒险、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从众的自信心,以及对某一想法执着追求的精神,坚信这些想法最终会得到认可。
5。动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蕾莎·阿马比尔(Teresa Amabile)认为,人们只有对从事的某一领域的事业有真正的热情,对工作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潜在的回报感兴趣,才会取得创造性成就。如果对儿童施加过分的压力,或驱使儿童一心为了获奖的话,将会使他们丧失对所追求目标的内在兴趣,从而真正地损伤他们的创造力。
6。支持性的环境
对在棋类、音乐或数学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天才是环境所赐予的。他们生长在一种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和动机发展,并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的环境里。有创造力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鼓励孩子进行智力活动,并能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他们还能迅速发现孩子的特殊能力,并请专家、教练或家庭教师辅导孩子,使孩子的特殊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结:让我们这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鼓励孩子提问和冒险,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内在兴趣,并且促使他们关注自己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而不是只关心自己在测验中的分数。
•尽量少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或者向他们提出正确答案唯一的问题(聚合性思维),应该更多强调对复杂问题的讨论,后者往往有多种可能,有助于发展发散性思维,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也有利于培养创造性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整体思维能力。
•当孩子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事情表现出异常热情,或具有与惯例不同的兴趣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支持,比如创造条件去了解、或请专业人士,我们也许正在帮助一个未来的发明家呢。
参考文献:
[美]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加雷斯•B•马修斯。哲学与幼童(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New York: Springer-Verlag。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Guilford, J。 P。 (1988)。 Som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of the-intellect model。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40, 1–4。
Plomin, R。 (1990)。 Nature and nurture: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genetics。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Simonton, D。 K。 (2000)。 Creativity: Cognitive, personal,developmental, and social aspects。 American Psychologist,55, 151–158。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American Psychologist, 51, 677–688。
Winner, E。 (2000)。 The origins and ends of giftedness.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159–169。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