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看过《无问西东》没有,幸亏我抽空去看了一下,否则就被人认为孤陋寡闻了,或者被人指责对隔壁那所学校有偏见,所以才不去看的。
看完了电影,觉得从纯粹电影故事角度看,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四个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人生故事,被叠加在一起,如果没有清华大学这条主线,没有故事背后所体现的对于人生真实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就是一盘散沙了。但这盘散沙用最强有力的水泥粘连在了一起,成了一部雄浑动人的生命成长史。这份水泥,就是电影中四代清华人,对于生命中最真实、最有价值、最靠近高贵人性的那点东西无怨无悔充满勇气地追求。
电影中的第一代清华人吴岭澜在西南联大对学弟说:“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他们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第二代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面对日寇侵略、国破山河之际,不惜违反家训,投笔从戎。他牢记并重复着美国教官的话语:“这世界上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正义、真心、无畏和同情。”最后他为了抵抗侵略者,架机撞击日军战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三代清华学子陈鹏,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毕业,自己心爱的女孩几乎被整死。陈鹏面对死里逃生、已经毁容充满卑微的王敏佳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第四代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经历了商业社会各种尔虞我诈之后,寻找自己的内心。他说:“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电影表面上写了四代清华人,不管主观用意如何,但实际上写的是四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坚守。这些知识分子既包括了清华人,也包括了北大人,还有其他任何愿意思考自己命运和坚守自己德性的知识分子。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和良知,没有这些良心和良知的存在,整个中国历史和社会,将真的陷入迷蒙一片,不知东西。这一良心和良知,这一时时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扣问,从古代开始,就绵延不绝。我们从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苏东坡、文天祥、岳飞身上,都能够看着同样人性的光辉和同样伟大的家国情怀。
电影中问的一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的回答是:无论你是否有勇气,你都必须前来,因为这就是你的命运。
你要面对的,不是哀叹自己生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或者庆幸自己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你要面对的,是不管生在什么时代,都需要锻造自己伟大的人格,并且为人类从卑微走向崇高、从束缚走向自由,燃烧一点光芒。哪怕是微弱的一点光芒,也能够无意中给其他人照亮生命前行的方向,使更多的人坚守内心那一角不应该被污染的纯粹。
其实坚守谈何容易?北大和清华一样,也是一块开启智慧、坚守思想之地。新文化运动在这里诞生,五四运动从这里出发,抗战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从这里发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北大的精神根基。但即使这样,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冲在前面、放了第一把火的梅思平,抗战期间却堕落为一个大汉奸,出任汪伪政权的组织部长、内政部长、浙江省长等要职。文革的第一张大字报就出在北大,第一个被学生打倒抄家的教授也是在北大。当然这些事件并不意味着北大失去了应有的光辉。北大还有铁骨铮铮的李大钊、智慧通达的胡适、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我只是想说,即使如北大如此弘扬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地方,坚守内心的良心和良知,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整个民族在追名逐利、红尘飞扬之中,集体失去了良心和良知的判断,为了利益和自我,不再坚守对于一个民族的伟大弥足珍贵的内心价值,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情。所幸的是,从这部《无问西东》被大家喜欢,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这一希望所带来的价值和追求,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在这块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土地上,弘扬开来,开花结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