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高考前不好说,之后一定要说!我们的教育在关心成绩的同时,能否也抽些时间过问一下学生的心理健康?谢某是受害者,周某也是。前者死于他杀,后者葬送于畸形的成功学。
2018年6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发生杀人案:周某从千里之外的重庆赶到北京,在与高中同学、目前就读中科院研究生的谢某聚会吃饭时,公然持刀杀害了后者。
1
凶手曾经是学霸。
周某几年前第一次高考就瞄准了清华北大,没能如愿,考取同样是985名校的四川大学。复读一年后,仍未成功,但还是进了声名显赫的985牛校西安交大,而且享受本硕博连读的待遇。
这样的高分考生一直是国内教育界推崇的对象,多半还会被贴上“好学生”的标签。
中国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通过高考、确保升入大学,所以考试分数、学习成绩压倒一切。
背后的激励机制也往往是分数为先导:对学生而言,分数高是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重要指标,成绩相当时才会把诸如思想品德等其他要素考虑进去;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绩好,自己才有职称、职位晋升的可能。
2
高考把高分的作用推到了顶峰!
周某便是浸染在“高分至上”氛围中的一员,而他的心气儿在中国只有清华北大才能满足,至于川大、西交大似乎都不入法眼。
中国教育充斥着潜移默化的成功学教程,分数则是学生成败的唯一标准。
可以感受到周某两次高考后拿到成绩单时的失望,尽管他得到了一类大学录取的分数,但上不了清华北大,有什么意义?
我推测,心高气傲的周某在西交大四年间之所以终日与游戏为伴,是因为他始终走不出高考成绩的阴影。学霸还不够,没能达到“高考状元”的高度,完了,彻底失败了……
3
游戏人生的周某终于从学霸沦为学渣!
他频繁挂科,不要说升研、读博,本科学位都差点儿没拿到。
感觉此时的周某不完全是意志上的沉沦,他或许已经得了精神疾病。
在毕业后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充满负能量的周某被很多同学从微信中拉黑,而好心的谢某却主动与周接近,谁承想他的规劝竟成为周某日后行凶的导火索。
对周某而言,高考是自负与自卑的分界点。对自卑的疏导,反而激起了仇恨与罪恶,进而酿成泯灭人性的惨剧。
从学霸到人渣只隔了一个高考!
4
有些话高考前不好说,之后一定要说!
当基于高考分数的“成功”被当作人生标配时,有没有人想过,不成功怎么办?曾经的教育恰恰没有传授不成功的应对方案。
高考的含金量并不高。
老师比拼的是押题的经验,而考生比拼的,只是死记硬背的输出效果。
高考分数能保证我们成功,却无法保证我们成人!
我们的教育在关心成绩的同时,能否也抽些时间过问一下学生的心理健康?谢某是受害者,周某也是。前者死于他杀,后者葬送于畸形的成功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