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学校都已陆续放假,孩子们欢天喜地开启暑假模式。和欢喜的孩子们相比,父母们却犯了愁,甚至有家长形容,“一想到孩子放暑假,我竟瑟瑟发抖”。
经记者调查发现,每年的暑假,不少家长都很焦虑,孩子送哪儿去?暑假生活怎么安排?为什么一到放假亲子关系就紧张……针对家长们的假期焦虑,本报推出“暑假父母攻略”特刊,邀请教育专家及名师支招如何更合理科学地规划孩子的暑期生活。
攻略1
暑假孩子送哪儿去
孩子放假在家,家长照常上班,没时间照看孩子成了摆在职场父母面前的第一大问题。送回老家父母照看?太远,担心磕着碰着;自己带?又没有时间精力;找保姆?太贵还不放心……孩子到底应该送哪儿去?孩子的暑假生活怎么安排?
对此有专家表示,对于很多上班族的家长来说,很可能暑假就意味着给孩子寻找托管。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考虑选择不同又多元的托管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保持新鲜感,觉得这个暑假过得没那么无聊。比如,可以在前面几周安排不同的夏令营;在中间安排一次旅游;在结尾安排去爷爷奶奶家玩等等。不同的托管方式,会让孩子觉得假期变得十分有趣并且有意义。
另外,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暑假的周末时间,和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或者说让孩子感到难忘的事。比如,为孩子准备一份书单,和孩子去逛一次博物馆,带孩子去旅游,陪孩子一起看一场电影,和孩子一起制作甜点等。暑假期间至少要做1~2件能让孩子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觉得很美好的事。
对于暑假期间主要由老人来看管孩子的家庭,专家特别提示家长要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一则要重视强调安全性;二则是强调假期生活的规律性和规则意识,不能一味地宠溺迁就。
攻略2
该不该给孩子报班
一到暑假,该不该给孩子报班成为家长的假期焦虑点之一。试想一下,如果自家娃在暑假整天玩IPAD,而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各种读书、学习、旅游、兴趣班,是不是觉得暑假好像少了点什么。与此同时,孩子本身也容易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酸酸地说起某某人的孩子暑假又去哪里玩了、又去参加了什么夏令营。家长如果没给孩子做出这类假期安排,难免心里会感觉焦虑或者不平衡,生怕自家的孩子因此“落伍掉队”。
曾有媒体报道,山东泰安一个两天时间需要上9个培训班的“最拼小学生”李星泽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事实上,很多家长都会在周末或是暑假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过在一些家长看来,报兴趣班其实没什么目的性,主要为了打发孩子的课余时间,如果能在娱乐中掌握一门特长那便更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嘉仪表示,在她的咨询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班。对此,她的建议是:家长在报兴趣班时不要有功利的心态,要平和地去挖掘孩子的潜能。孙嘉仪表示,“小朋友对那些兴趣特长是没有概念的,小时候多去接触是好事情,能给孩子大脑产生刺激,但是要量力而行。报兴趣班是为了给孩子增加乐趣,在过程中提高修养,真正的特长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行显现。
攻略3
暑假如何规划“钱袋子”
有人戏称,暑假就是“烧钱季”。去年,有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爆红网络,文中提到了一位高管妈妈,月薪三万以上,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负责,她只负责5年级女儿的日常开销,可是依然捉襟见肘。
这位妈妈列出了一个孩子暑期花销的账单: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粗略一算,果然一个月三万五千块就这么没了。
尽管文中家庭的消费可能让人咂舌,但事实上,孩子一放假,很多普通家庭都将支出一大笔开销。暑假培训班、夏令营、旅游,还要给新入学学生购置各式电子产品,这些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父母不能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要有选择性地理智消费。家长给孩子的暑假消费应有节制,最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中小学生一般无法经济自主,所能支配的消费大多来自于家庭给予。
有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情况不闻不问,导致孩子高消费理念的蔓延;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盲目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暑假期间,孩子的时间相对自由,消费的欲望也比较强,在消费中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他们会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于新学期开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
建议家长根据自家的实际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最好是合理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教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攻略4
孩子只玩不学怎么办
“一放假就‘放羊’,每天都只玩手机、看电视,暑假作业也不做,都等到开学突击完成……”一位家长的吐槽,代表了一大拨儿家长的心声。如何平衡假期里孩子玩和学的时间、如果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困扰家长的问题之一。
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学校教师,他们建议:家长在暑假伊始,首先应和孩子一起召开一个家庭会议。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暑假日程表。这个日程表包括每周行程安排和每日的行程安排。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安排每周不同的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个每日行程表,可以具体到几点几分做什么。这样能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并能合理利用时间。
另外,也有老师建议,暑假安排可以分成三段进行,前段让孩子彻底放松,中段跟孩子策划一些有益的活动,等到了假期的后段就要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调整到与开学相适应,这样孩子就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特别是针对孩子暑假期间的学习问题,有老师给出建议:提前制定一个“作业计划本”,根据孩子的暑假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按照不同学科,分条记录好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及时提醒并对照,如果当日完成记上√,如果未完成则用红笔画〇,并调整到之后的学习日程中。
另外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切忌来回走动、大声喧哗;家长不要分心玩手机或平板,静下心来看看书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家长也不要孩子做完一题就评判,以免打断孩子的思路。
攻略5
亲子关系假期如何升温
原本以为,悠长的暑假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没想到不少亲子关系却会在假期亮起了“红灯”。按照以往经验,很多家庭在暑假过半之后,都会出现各式亲子危机。“哎,父母开始看我不顺眼,我也开始心烦他们了……”
有一位学生曾经在微博上发牢骚,抱怨自己放假后和家长相处时间长了就心烦气躁。还有家长说:“最害怕的就是假期,不能跟孩子在一起待久了,他专门跟我对着干,时间一长,能被他气死!”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暑假亲子间关系紧张甚至引爆冲突的并不少见。
晚上熬夜不睡,早上睡懒觉,白天看电视玩手机……记者采访了解到,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通常是假期亲子冲突的导火线。孩子混乱的作息、懒散的生活状态严重招致父母的诸多不满,冲突也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爆发。
对此,心理专家于东辉认为,亲子关系中,父母首先要做到理解孩子,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适当的时候,家长要收起命令的口吻,去包容和尊重,理解他们身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如果父母的惯性思维还一味地停留在命令和强迫等原有的教育模式下,问题不但不会解决,反而容易激化。
比如,很多家长过于焦虑,担心孩子放了假在学习上会泄了气,于是假期还不让孩子休息,让他们继续参加各种补习班。对此,小学生没有反抗能力但有不满情绪,但青春期的初中生则已经开始叛逆了。如此一来,原本就有距离的亲子关系只能渐行渐远,甚至慢慢恶化。
家庭教育指导师建议,假期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家长再提出要求。假期是增进和修复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智慧的家长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有爱、民主、积极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远离这些暑假坏习惯(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整天睡懒觉”
一到假期,孩子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学习……什么都跟着乱了。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孩子要恢复早睡早起又需要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
☞ 建议: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孩子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狂”吃零食
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孩子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 建议: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和孩子商量好,定下规矩,比如每天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沉迷”电视网络
暑假在家,孩子都会被有趣的电视节目吸引,有的孩子甚至整天坐在电视机前。不少孩子已经开始玩网络游戏了,一打就是几个小时,父母不禁担心他会“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 建议: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智力、运动量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能够比较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宅”在家
因为家里有电视和网络,孩子老是窝在家里。这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再伴随着不间断的零食,孩子不仅容易发胖,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散的、百无聊赖的样子。
☞ 建议: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爷爷奶奶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孩子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
不学习不做作业
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还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需要时间来练习自己在课外学到的乐器和绘画技巧。但是往往一放假,孩子就放了羊,作业本、乐器、画具都“长了草”,孩子心野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
☞ 建议:爸妈可以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暑假期间的日程表,比如,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例如,画一张画,练习一页书法等),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
作者:本报记者 冉阳 祝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