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上大学的骗局为何一再上演?

2015年05月25日11:58   教育专栏  作者:刘义杰  

  “读武大被骗”更多是一种阳谋

  90后学生交15万元“就读”武汉大学[微博]4年,毕业时竟发现自己没有学籍。5月22日,当事学生张鹏(化名)回忆这4年经历,坦陈曾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老师从不点我们6个人的名字,这是我最疑惑的地方。但我们又一次次相信了‘辅导员’”。22日晚,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正式回应称:这是一起盗用武大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事件,将配合警方调查。(5月24日《京华时报》)

  20多名学生交15万元“就读”武汉大学4年,毕业时竟发现自己没有学籍令人唏嘘。人们叹息被骗了那么多钱财,更感叹这么多学生的四年光阴就这样虚度,人生有几个四年,如今他们人生的规划将被彻底打乱。

  但当你细心看完这篇新闻后,内心却又五味陈杂,渐渐地变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首先,这些同学都是高考[微博]失利者,打着侥幸的心理寄希望通过“特殊渠道”混取文凭。由此被骗,也就难免让人联系到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210所“高校”的“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在此,“野鸡大学”与“特殊渠道”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一种双向的合谋诈骗,这些学生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试想,如果他们真通过“特殊渠道”拿到证书学位,对其他学生来说公平吗?

  其次,这些同学在四年里,并不是没有点破骗局的机会,无视骗局,抱着虚幻的美梦,一步步走向幻灭的深渊。细数他们的经历,不仅老师上课点名从来没有他们,连学生证还饭卡也没有,更没有能和其他同学住在同样的宿舍里……诸多的不正常,连他们的“同学”都能看出来,为何他们不及时自我唤醒呢?白白浪费了四年。

  实际上,相较于臭名远播的野鸡大学来说,考生被骗入学生没有学籍的消息层出不穷,甚至可以说,几乎成了社会现象级的存在。但反观这些被骗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打着侥幸的心理买卖学历,总的说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这种诈骗行为中,最根本的受害者应该是社会普罗大众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些被骗者会不报案,通过其他的手段购买假学历来弥补“损失”,也有一些人呢?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拿到了学籍学历。一些学生学籍、学历被冒用不就是例证吗?

  读武大被骗”更多是一种阳谋,需要人们提高防骗的意识,更需要人们断了买卖学历欺骗他人的心理。最需要追问的是,“读武大被骗”为何一再上演?其中,每每都将买学历、买学籍者当作受害者,不进行追责惩处是不是也是其中原因呢?广告中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扶正社会正气,对买卖双方各打一百板显得十分必要。(西安晚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武汉大学 高考 高考骗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