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聪明的人注定得不到幸福吗?

2015年01月12日14:38   教育专栏  作者:麦坦  

  前几天被拉到一个微信群,里面的人都是中学同学,发起者是一个我当年一直坚信会成为科学家的男同学老鱼,他从初中开始一路顺风顺水考上了北航,然后被保研,一年前被派到非洲肯尼亚做某个国家项目的培训师,最近刚回北京。初中他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默默地爱着第二美丽的女同学,那个女同学在班长和学习委员的六年摇摆之中选择了前者,现在做珠宝生意,依然美丽。

  除了老鱼和另一个男生,群里的人我几乎不认识。那里聚集的是我那届里学习最好、长相最帅的男学霸和女学霸,我斗胆问了一下其中一位的职业,回答是在长江商学院[微博][微博]做MBA和EMBA项目,女友是考上北大第一名的美女状元,于是我默默住了嘴。

  因为第二天就是万圣节,大家兴致勃勃要聚会,约在北四环知春路的沸腾鱼乡。不得不说,虽然在网上看了这么多宣传“同学聚会拆散多少对恩爱夫妻、破坏多少人内心和谐”的帖子,真正的同学聚会还是很亲切,听到家乡话感动到几乎要落泪。饭桌上的每一个人我都有至少十年没见,十年在我们如此短的人生经验里已经太长,长到我们面对的那个人也许已经没有一丝十年前的痕迹,长到我们并不敢轻易谈论这漫长的空白以及惘然的现在,我们只能选择性地怀旧。

  我们变得非常懂事,懂事到愿意体谅别人的情绪,于是小心翼翼绕过那些可能会引起伤痛的暗礁,当年我们暗恋过的人、讨厌过的人,和某人吵架过后发生的龃龉、曾经被触动的瞬间、曾经被班主任当众训斥后的痛哭,而拣选那些无关痛痒的人和事,欢乐的、搞笑的、轻松地谈论一切。这样的情形已经算是最好,何况时间过了这么久,没有谁能确定此时的老同学还能够畅所欲言,但是到了最后,我还是不可挽回地走了神。他们口中的学霸和学校风云人物,我全然不熟,而我了解的那些同学,他们则从来不会提起。

  我在初中是班上的倒数。那时候一个班大概六十多个学生,我永远在五十几名徘徊,除了和子睿一起玩,基本处在一种别人不搭理我,我也不搭理别人的状态里。那时候的班主任姓张,曾经开玩笑地跟我和子睿说,你俩还真是好朋友,连考试名次都排在一起,一个五十六名,一个五十七名。我妈被屡次喊到学校的时候,也试图用“她不是脑子笨,她是不用功”这样的话语来自我安慰和为我辩解,但是其实她也只是维护自尊罢了。因为说到底我也并不是不学,我是真的脑子笨。初一数学课的等量代换,别人都是一遍就学会,我至少耗上一整天。那时候我们按名次排座位,我与那些坐在前排的同学们,处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在想一个永远想不通的问题:在衡量价值观方面,智商代表的学习成绩,是否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的唯一标准?是不是越努力,越证明了我的脑子笨,越代表我不聪明?这种问题放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实在太过沉重,可我的老师还是非常轻易地做出了结论——我们不会幸福,因为我们并不聪明。

  于是我们这些被老师放弃的孩子们,大多数,很快就自我放弃了,从老师眼中的“烂”,变成了真正的烂。打架逃课偷窃早恋样样都来。小学四年级,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叫刘康,我和他坐在前后位。事实上,我们是教室里的最后两排。那个时候刚开始学英语,大家都很新奇。我记得他把“Nice to meet you”说成“给俺点米酒”,经常拿着个空可乐瓶子笑嘻嘻地逗女同学,那时候他还仍然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后来因为成绩太差、穿得又脏兮兮的,被老师无缘无故罚站。一开始还是站在教室里,到了最后,索性让他站在走廊里。下课之后,他就直挺挺地杵在教室门口,一群群的学生从他身边跑过去,喊他“糟糠”——这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给他起的外号。后来他六年级都没上完就辍学了。

  到了初中,我们又长大了一些,而又没长大到可以辨明是非的程度,所以情况更糟。学习差的学生被早早放弃,被扔在教室最后几排昏睡度日,偶尔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只是为了给好学生做陪衬。这种日常的小的讥讽和嘲笑看似不经意,实则冷酷无比,在十几年里缓慢地磨损每一个孩子本该明亮的内心世界,直到某一个时间点,支撑他努力坚持下去的点坍塌掉,他就会迅速放弃自己,迅速到令人觉得胆寒。我终于意识到一个孩子多么需要鼓励而老师为何丝毫不予之以怜悯,我终于意识到我身处其中。我看过那么多人包括我自己努力讨老师喜欢,努力把每一科考试尽全力考好的样子,所以十年之后,这一切都变得非常不堪。如果说,中学时代有什么让我最难以释怀的地方,那就是我害怕“我们”变成“他们”眼中理应变成的样子。就像我初中时期的班长说过的一句话:烂泥就要去烂泥应该去的地方。那时候他才十三四岁吧。

  说着说着就变得有点悲情,但这是事实,我们总有一天得面对它。可我也很相信一句话,没有谁能真正耽误我们的人生。到了大学,大多数人能够恢复正常的心智。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熬到了大学呢?

  大学毫无疑问是天堂,老齐,颖杰,佳佳,兔子,大牙,每一个人都是无条件给予支持和安慰的老友,而不是像任何头脑清醒理智客观的老师一样对我只有指责,仅仅因为他们觉得我的某些选择不符合逻辑。人生不是在做数学题,为什么1+1就必须等于2,它为什么就不能等于3?

  所以在这场聚会里,我应该是唯一一个恍惚走神的人。因为我并不确定他们口中的中学时代,是不是我眼中的中学时代,唯一能确定的是,虽然我们没有他们那样一帆风顺,也不妨碍我们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就像是王安忆《桃之夭夭》里的女孩郁晓秋,即使她从小没有目睹过幸福,也不妨碍她欢欢喜喜长大。

  今年年初过年,我跟我们初中班上的朱琳见了面。她也是在学校里被人永远忽略的一个,初中上完就在蚌埠一家发廊做了学徒,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去年她生了小孩,现在开了一家美甲店,每周六去南京进货。我去她家吃饭,她烧了两大盘红烧肉,一条罗非鱼,还蒸了香肠——因为老公爱吃。那时候他老公要很晚回来,她先奶孩子,我自顾自吃完了一盘红烧肉,窝在沙发上剥柿子,她在旁边柔声柔气给她老公打电话,我突然觉得她在初三时所受到的那些伤害并没有让她的心变得坚硬,我们都在时间里得到了完整的弥补。

  我一直以为再见那时的中学同学会有怎样跌宕起伏的心情,然而并没有。眼中曾经非常遥远的人变成了温柔又亲切的人,我们之间依然有可以热烈谈论的话题,可以一起怀念的往事。时间修补了曾经斑驳的回忆,而我也可以非常理直气壮地在某一天告诉我未来的小孩,不聪明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最后爱上的,都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个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朋友圈 朋友聚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