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高考和留学“脚踩两只船”行吗?

2017年03月07日09:4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高考考得不好,就去留学好了”,果真如此吗?可怜的家长、考生们,卷入高考与留学的两个漩涡里,在两种体制的博弈中挣扎,这其实是当今留学市场最普遍的社会现实。即使是这样,高考也好,留学也罢,还是建议家长和考生朋友做好思想准备后再决策。“脚踩两只船”形式上是可行的,但心理上的落差和纠结才是最大的魔咒。

  对于国内高二、高三年龄段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而言,高考与留学像是当前两个最大的升学驱动机制。虽然中国的高考人数仍然是绝对主导地位,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留学盘子越来越大了,目前每年的学生“出口量”已经超过50万人。

  显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均等。在中国,即使是一线城市,教育资源保有量仍然不足,中国学生向海外教育资源的流动很大程度上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同时,教育资源不足也直接导致中国高校准入成本居高不下,这与国外,特别是英国教育“宽进严出”的理念和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由于文化和教育体制的极大差异,咱们中国学生和家长会产生“去国外读书很容易”的错觉,有人甚至认为“高考考得不好,就去留学好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留学瓦解了国内教育公平的制度约束,相当于把高考志愿(当然还有研究生志愿)向海外延伸,增加了备选方案,不再是“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

  但问题是,咱们中国学生能与海外教育直接接轨吗?也就是说,高考不理想,留学就会更好吗?

  首先需要面对全英语环境和外国学术文化的挑战。

  高中阶段,即使是重点中学,通过雅思、托福,从而达到国外院校录取标准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没有经历全天候英文授课环境,中国学生适应教师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西方教育模式,还存在较大差距。

  让我们忧虑的是,现有公立学校体制重压之下的中国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反而比较弱,独立学习的能力不足,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性差,缺乏国外要求的研究意识和技巧。这是典型的学术文化素养的缺失。

  当然,通过在国外高校的语言培训或预科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但巨大的心理惯性会使中国学生反复回归到在国内的学习状态之中。

  其次是学习功利目的对学习效果的侵蚀。

  我留学时,很多中国同学仍然像在国内一样,把分数放在第一位,钻营于考试技巧,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备考上,平时忽视钻研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其实,要是深究的话,分数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尤其是商科学习,训练的主要是今后安身立命的技能——说和写。商科无论哪个专业,都面临着市场营销的压力,向客户做演示(presentation)、谈判、建立客户关系等等是最基本的商业技能。

  而写就更突出了,无数的商业邮件、计划书、可行性报告,都少不了过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如此国际化的今天。因此,课上讨论、发言、作业与考试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这两方面的能力,一直延续到工作岗位。

  显而易见,如果将通过考试作为首要目的,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另外,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对考生和家长的折磨始终存在。

  从技术角度分析,高考前用一年的时间“集训”(有些省市、学校时间更长),确实有些浪费,青年人的黄金时间几乎全部花费在为取得高分而配备的“奇技淫巧”上了。

  如果高考不理想,考生和家长希望转向留学,应该还需要一年时间通过预科进入本科学位课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桥梁课程的时间是无法忽略的。

  此时,从高二会考后即进入国际高中或留学预科班的同学,已经基本做好出国准备了。

  其实,中国家长已经逐渐发现了两种体制的矛盾,但多年的体制内教育,让他们左右为难。既想参加高考,又希望用留学做“后路”。而同一时间内,又只能做一件事,这里的“两全方案”其实是以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

  高考备战期间,家长无论如何不会让考生分心去准备雅思、托福、SAT等国外入学的相关考试。6月初高考结束、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7月填报志愿、8月录取工作结束,这一系列体制内环节走完时,国外大学当年的开学时间也快到了。

  此时,为了进入预科,还需要考雅思或托福,大部分考生还需要参加相应的备考培训,这样一来二去,最早也要拖到年底才能进入预科了。

  可怜的家长、考生们,卷入高考与留学的两个漩涡里,在两种体制的博弈中挣扎,这其实是当今留学市场最普遍的社会现实。

  即使是这样,高考也好,留学也罢,还是建议家长和考生朋友做好思想准备后再决策。“脚踩两只船”形式上是可行的,但心理上的落差和纠结才是最大的魔咒。

  如果维持体制内的教育模式,参加高考,当然要全力准备;如果希望脱离体制,决心出国,还是在高二或更早分流比较合适。

  第三种结果是,高考不理想,转而出国,对家长和考生来说,要给自己预留出脱离体制的时间和心理空间,多花一些精力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和节奏。

  无论是那个方向,衷心希望家长和考生(特别是考生)自己来掌控局面,不要过分担忧、随波逐流,其实,这一刻开始,体制内外都需要我们的独立意识和价值判断,总有适合自己的广阔天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高考留学赵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