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好几天的零碎时间,终于读完了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的《创新力社会》(The Creative Society: How the Future Can Be Won)一书。该书内容比较丰富,35万8千字。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翻译质量整体不错,阅读起来感觉流畅。推荐阅读指数:五星。
该书的主题简单明了:创新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者认真检点了历史,从远古人类社会的进化写起,一直到今天互联网社会兴起,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是人类发挥自身创造力所带来的结果。相反的例子就是,凡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和贫穷时代,都是扼杀了人类创新力的时代。通过对于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作者认为人类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和僵化的错误思想和落后势力进行较量和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
人类的创新力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五个要素:个体单元、变革驱动者、有效网络、共同记忆和竞争。
个体单元,就是允许个人思维存在。越是允许个人产生奇思妙想,越容易引发创新。独裁体制和集权制度不容易有创新,就是因为不允许个人思考存在。
变革驱动者,不仅仅指个人,也指其他因素的驱动,比如气候的变化是导致人变得更加智能的重要原因。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互相竞争,是百家争鸣的重要驱动力。
有效网络,是指个体单元需要有交流互通的渠道,联系越密切,进步就越快。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世界创新力大爆发的主要原因。凡是不允许交流互通的时代,或者信息交换机会匮乏的地区,都会变得封闭落后。
复活节岛本来有不错的文明,但因为和外界隔绝,连祖先的发明都不断遗忘,最后岛人进入原始状态,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大量人员被活活饿死。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美国拍的动画片《海洋奇缘Moana》,岛民因为害怕大海,收起航海梦想,结果物质匮乏、灾难来临、精神萎靡,后来在Moana的探索下,岛民重新捡起航海梦想,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在中国,凡是开明的时代比如唐宋,都有很多创新和文化成就出现,凡是封闭的王朝比如明清,都乏善可陈。今天的中国,要想真正引领世界,只有不断开放互联,拒绝信息隔离,和世界融为一体,才有真正的希望。
共同记忆,就是人类需要有统一的代码(文字等),来记住成功经验,不断复制并升级。比如人类的DNA,就是一种代码;人类的文明制度,也是一种可以传递的代码。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复制到世界各地,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竞争,是指需要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局面,让优秀的东西不断胜出,促进正能量的传播,阻止负面趋势的蔓延。一个垄断的社会,是消灭竞争,或者鼓励幕后交易的社会,会导致社会最终走向衰落。
面向未来,作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只要保持人类的创新力,人类几乎能够解决所有面临的困难,走向更加幸福和进步的社会。如果人类把自己封闭起来,社会进入静态,变成一潭死水,则人类社会将灾难不断、狼烟四起、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由于社会一直在进步,所以一些过去的悲观主义者所预料的人类社会资源枯竭、环境崩溃、饥荒遍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因为人类通过创新带来了高科技生产力,现在能够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养活几十亿人民,而在古代养活几亿人都是很困难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思想的进步。过去的一千年,人类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女性解放、信息革命等;与此相对应,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都是人类对自身的一次解放,都是人类对于人性、自由、宽容、民主、法治、权力制约的不断努力追求的结果。
读完整本书,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我们所担心的人类所面临的困难,都可以在人类创新力中找到解决之道。人类的最终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创新力。因为创新力,我们可以寻找到新的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新的粮食生产来代替传统粮食生产。人类的永久生存之道就在创新力。不管这一论证有没有漏洞,但这样的思考真的非常重要。
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乐观的、不断善于创造的人,前途总是更加光明的,而那些悲观的、心底灰暗的人,永远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世界和人生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