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的中国父母:上学上的早未必上的好

2015年06月05日14:21   教育专栏  作者:薛涌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

  几年前,教育部将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将满六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然将严格执行孩子满六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

  孩子未满六岁是否该读小学?这要看你听谁说了。不少在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家长[微博]认为,孩子就差一两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就到六岁了,很期待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小学。然而因为入学年龄的门槛,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幼儿园复读,不仅耽误孩子上学的时间,而且容易挫伤孩子积极性。北京西城区一所小学校长则认为,幼儿园以养为主,小学以教学为主,孩子上学太早,可能拔苗助长,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年龄不够,还是呆在幼儿园更好。网上的意见,则是一面倒了。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大约75%以上的人对“孩子因不够年龄回幼儿园复读,耽误上学时间,挫伤积极性”的说法表示赞同,只有不到20%的人赞同拔苗助长说。可见,中国人的主流观念,还是早上学为好。甚至还有为了让孩子将来在九月一日前满六岁早上学而提前生产的极端故事。

  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在美国大为走红的畅销书《异类》。此书已经有了中译本,读者可以参考。书中一开始就考察加拿大的职业冰球运动员,发现其出生年月都集中在年初的几个月。作者考察了欧洲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的学校体系以年底划线,一月一日出生的孩子,被算成是比头一天(即上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小一岁,要上下一年级。

  这一天差一岁或一个年级的区别对谁有利?《异类》的结论是:对晚生的有利。一月出生的孩子,比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孩子几乎大一岁,却在同一年级。这一岁之差对二十几岁的人当然无足轻重,但对七八岁的孩子则非常重要。一年的时间,孩子在体能和智力上都成熟了很多,表现也会好得多。这样,运动队挑人时,那些年初出生的孩子仗着将近一年的年龄优势捷足先登。这样,他们不仅信心足,而且更受教练器重,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结果是,这些人越来越优异,最终成了职业运动员。因为大一天而早一年上学的,则在起步阶段就被淘汰,丧失了表现的机会,不仅没能“抢跑”,反而真正“输在起跑线上”。

  体育是如此,一般功课也不例外。究竟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上大学并无关紧要。但是,上哈佛还是上个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有天壤之别。美国的家长们早知道这里的门道,所以千方百计拖延孩子的入学时间,让孩子从小在班上出人头地、建立信心,指望这势头在申请大学时带来优势。中国家长则事事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觉得一旦和晚一年出生的孩子一起上学,自己的孩子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上学时间被耽误了。

  其实,刻意让孩子早上学或晚上学,都是对教育竞争的过度反应。孩子们不可能在同一天出生。不管怎么安排,都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处心积虑地“抢跑”,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的家长注重孩子的信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年龄大些,能占其他小一点孩子的便宜。他们口口声声不要把孩子比来比去,其实自己早就开始偷偷地比起来了,只不过希望比的结果对自己的孩子有利而已。记得在耶鲁读书时,在校报上看到一轮教学问题的讨论。有些本科生抱怨教授绕开常规的研究生助教,录用另一些低年级本科生当助教。这些本科生助教看面孔明显比自己小,在那里给自己答疑、讲解课堂内容,让高年级的“老大”情何以堪。结果闹得许多学生干脆回避去问助教问题了。雇佣本科生的那位教授马上投书回击:“孩子们,你们上了大学,该是长大的时候了。在成人世界,你经常发现你的老板、比你懂得多的老师,是比你岁数小的人。他们领导你是天经地义的。别以为你还在妈妈的庇护之下!”这位教授指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特别是人为地创造“有利”环境、让孩子靠着年龄优势而出头,已经使许多孩子丧失了适应正常环境的能力。中国的家长则往往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希望自己孩子学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早一点,靠着早出发而先声夺人。可惜,如果孩子因为自然的发育阶段问题,比大一点的孩子学东西慢,进而觉得自己天生不如人,丧失了信心,这岂不是弄巧成拙吗?我在这里帮助走这两种极端的家长互相观察一下对方心里的算盘,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盲点。

  我女儿是6月出生。美国的学校往往是以8月31日划年级线。她在班里自然属于小的,但并不是年龄垫底的。她智力发育比较快,学习比大一点的孩子也轻松不少,在这方面不存在信心问题。不过,因为她身体在同龄人中就是袖珍型,生日晚就更吃亏,在上学头几年确实有信心问题。这一点,我后面再讨论。我在这些问题上,从来不斤斤计较。孩子就是孩子。那些智力早熟一些的,也是能多玩就想多玩一会儿。特别是在中国,他们怎么会因晚上学、晚受应试教育的煎熬而“挫伤积极性”?这还不是家长的灌输?!我们在美国养孩子,入乡随俗。女儿虽然智力发展稍微超前些,我们还是会鼓励她和小一点的孩子玩儿。这并不会耽误她的学习时间。恰恰相反,照顾、管理小弟弟小妹妹,为她提供了培养领导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因为年纪小,处处比人低一头,确实可能形成潜伏的心理问题。但这也要看家长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女儿刚开始学钢琴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她:“看看,别的孩子都比你大,能和他们同台就已经不简单了。”她六、七岁时就明白:观众对年龄小的孩子的表现更为宽容,掌声更多。压力大的,还是那些大孩子:比别人好是应该的,但比自己矮半头的孩子弹得还差,脸往哪里搁?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年龄小的事实,启发孩子意识到自己潜力。

  当孩子的发育明显超长,或者确实出现某种障碍时,我并不反对跳级或留级的非常措施。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家长的不要总试图人为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环境。毕竟,孩子长大后不能奢望有个绝对理想环境。甚至孩子未来究竟会面临着什么环境,也完全超出了家长的意料,更不在家长的控制范围之内。家长能作的最有益的工作,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出适应并不完美的环境的能力。

1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小学 幼儿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