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大纲原文及解析

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读及重要知识点预测:概率
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读及重要知识点预测:概率

  2018年9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与之前几年的大纲相比,整个考试大纲(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包括标点符号在内,没有任何改变,这说明考研数学对大家的要求没有改变,仍然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所以大家安心复习。接下来我们就概率这门科目的大题来看下怎么复习。众所周知,概率的大题是出了名的固定,题型到目前为止的考查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每一年考查的题型都是那一些,每一年换着考或者是重复考查,即使在去年考试整体难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概率题仍是大家好拿分的得分点。接下来我们就概率固定的这两个大题的考查给大家做一下如下的归纳和预测。 概率的第一个大题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也就是一维和二维随机变量,最近这两年考查的都是二维混合型的随机变量函数分布,今年预测还是这是这一个题型,只是会换种形式,比如之前考试出现的都是离散随机变量+连续随机变量的形式,今年就有可能会出现乘法或者减法这样。第二个大题出现在第七章考查参数的估计问题,这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考试题型,这个题通常是估计和数字特征计算一起出的,所以大家对于数字特征的计算尤其是期望和方差的计算一定要把公式和相应的计算式掌握好。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需要复习的重点题型 一维混合型随机变量函数,一维的难度相对于二维而言是要简单很多的,但是一维混合型的计算方法和二维是相同的求解思路和过程:1。分布函数法,2。概率计算时需要用到全概率公式,3。计算每一个具体的概率时需要代入分段点。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需要复习的重点题型 二维混合型随机变量函数,这个是近几年的考试题型,广大考生一定要做透吃透它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它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和一维完全相同,只是具体的求解技巧稍有变化。1。分布函数法,2。概率计算时需要用到全概率公式,3。计算每一个具体的概率时需要代入分段点。 第七章参数的估计 参数估计中的矩估计和似然估计的考查计算非常套路,考生掌握好具体的计算步骤即可求解没有难度。但是这个大题中会结合期望方差这些数字特征的计算,所以大家必须把第四章的数字特征计算方法和定义掌握好。 概率考试的题型非常固定,所以大家在复习概率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自信,只要大家把上述题型掌握好,基本就可以解决概率的大题了。考生在复习时要做到步骤和思路清晰明了,不要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再此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数学大纲解读及高效学习法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数学大纲解读及高效学习法

  2018年9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9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199管理类联考的考试大纲,与2018届大纲相比,整个考试大纲数学基础部分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和去年的一模一样,并且考试大纲中明确说明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数学部分主要是让考生掌握四个基本能力:第一个是运算能力,第二是逻辑推理能力,第三是空间想象能力,第四是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所以同学们可以按照原来的复习计划的时间流程复习。但是由于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同学不免心里比较焦灼,并且有的同学会整晚整晚的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复习基本没什么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给大家一个后期高效学习的方法。 首先,平和备考心态,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有心理学家曾说过,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对未来和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当你感觉到威胁、看见别人都好像很顺利、自己却找不到突破口,这三个加起来,心跳加速又内心空洞,这就是焦虑。考研越来越近,自己缓慢的复习进度让很多同学找不到突破口看不到希望,心里还总想着,别人一定比我多看了好多书了,怎么办怎么办。然后越想心里越慌张。其实,面对考试,尤其是考研,没有人能与焦虑绝缘,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调节自己。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缓解焦虑的方法,无论是在此刻还是未来考场上,你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学会自己调整情绪,拿出最佳的备考和考试状态。 一、深呼吸。做事情如果感到紧张,可以先深呼吸,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快速调整状态。在考试时,大家在进入考场,准备答题前,可以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二、运动和冥想。考研是一个脑力与体力的比拼,大家在每天的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地锻炼,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释放压力。 三、定小目标,写清单。大家每天早上可以把自己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列个清单,然后完成一个划掉一个。在一天结束睡觉之前,可以根据清单再在大脑中回顾一下学习内容。 四、行动与执行。前面的几个方法都是降低焦虑,而真正能解决焦虑只有不断地完成,并且高效的完成。比如,很多同学之所以对考试感到焦虑,是因为本身就没有复习好,自然有一种不可掌控的焦虑感,这时大家就要意识到,真正使你焦虑的不是考试,而是因为没有复习好,害怕考试。那么解决焦虑的办法,不是一直关注什么时候考试和距离考试还有多少天,而是应该努力追赶自己的复习进度。 尤其是今年的考试大纲完全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按照原来老师给大家规划的时间轴来进行就可以了,与其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后悔哀怨,不如现在着手准备。一百次的心动都不如一次行动,不要再讨论该怎么办了,而是你该这么做——努力,加油! 最后,预祝大家金榜题名!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与复习规划: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9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与复习规划: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9届考研英语(一)大纲于9月15日发布,与我们预期相同,今年的大纲依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无论是考试性质、考查目标,还是考试形式、内容、结构或评分参考,均与往年几乎一致,因此命题特点也不会进行大幅调整。各位考生仍应透彻研究历年真题,掌握各类题型的复习思路和做题方法。那今天海文考研英语教研室的杜红莎老师将结合大纲,针对接下来的复习给各位考生做个规划。 考研英语的核心就是词、句、篇,单词、长难句和篇章逻辑结构仍是我们接下来复习的重点。单词的学习周期与语法不同,是贯穿考研复习始终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位考生仍然要注重单词的记忆与总结,不仅要去记单词,还要去记单词的词伙关系(同义/近义、反义、同词根、上下义等),各位同学需结合真题各个题型去总结高频且稳定的词伙关系。 扫清单词障碍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句子的问题,即长难句的问题。而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考研中的长难句问题。虽然自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就学习语法,但是很多人看到复杂结构的句子后依然不能理解。就考研英语来说,英语(一)与英语(二)的大纲要求稍有不同,英语(一)并未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有些考生就将其错误地解读为不需要掌握具体的语法知识,也有一些考生觉得自己语感尚可,不需要去学习语法知识。但是仔细品读大纲会发现,大纲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具体的要求并非没有要求,而是更高的要求。分析历年真题可以发现,考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词法(名词、代词、动词、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数词、连词的基本用法),还需要了解并能正确运用句法知识。所以,以阅读题为例,长难句除了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外,还常常会直接作为命题点来考查。因此,对于19届考生来说,如果这个阶段仍有语法的盲点一定要集中攻克,避免其成为阅读理解上的拦路虎。此外,掌握基本的词法和句法对翻译和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英语一翻译题的考点句基本都是长难句,而理解长难句的第一步就需要运用语法知识将其拆分清楚。最后,作文的评分标准体现的是重形式而轻内容,这一思想从“使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基本上没有语法错误”可窥见一斑,所以语法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分值比重最大的题型要想得高分,必须重视语法。因而建议所有考生都踏踏实实梳理一遍语法知识,查漏补缺,将每一个真题中的长难句进行深入分析并能举一反三。 对于篇章,洞悉考点是最大的胜利。千变万化的文章,不变的是考点。所以各位考生需要对各种题型进行分类总结,掌握其背后考点,储备相应解题想法,在遇到新的题目时能够正向迁移,举一反三。 在距考研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注重基础的积累,结合一定的解题方法,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完美,赢取最后的成功!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政治:应对史纲各种题型 解锁技能是关键
2019考研政治:应对史纲各种题型 解锁技能是关键

  2019的考研政治大纲,千呼万唤始出来。通过考试大纲,可以看出,今年继续延续了往年的试卷题型结构,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同时,仍然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五门科目。对于史纲学科,如何做好三种题型的解答,解题技巧是你能否get分数的关键点。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揭开迷雾。 第一,选择题的考查类型与做题方法。考查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识记型和理解型。识记型题目通过对讲义上的知识点记忆,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当然,识记型的题目较为简单,考查较少。同时,如果你对于题目记忆不够准确,也可以按照理解型的题目来做。理解型的题目,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查考重要历史事件、领导人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以及党中央最新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举措。理解型的题目相对较难,考试占比相对较大。 今天重点和大家讲一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三审法):第一审:审题干。先从题干中锁定考点,清楚了解题目考查知识点;第二审:审选项。审选项有二:一要排谬,即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二要排异,即排除和题干没有关系的干扰选项。第三审:审选项与题干的契合度。最恰当的选项必定是契合度非常高的选项。例如2017年单选10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B。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按照做选择题的方法和思路,首先审题干。通过题干问题可以阅读出两个信息:“陈独秀认识发生了变化”;“需找到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带着这两个信息阅读题干材料可知,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时间是在“1919年5月4日”,关联重要事件,即五四运动。因此可以得出题干的考点在于“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锁定考点之后,第二步,审选项,通过审选项可以得知,ABC均为错误选项,予以排除,D项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三步,看选项与题干的契合度。D选项契合度最高,即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第二,史纲的材料分析题一般分布在36题,做材料分析题“三步走”。第一步,审问题,锁定考点。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划出有效信息。第三步,列提纲与分点作答。该方法简单易行。 好的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复习的效率,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希望同学们可以践行解题方法,取得好成绩!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说文备考掌握大纲是关键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说文备考掌握大纲是关键

  2018年9月15日,2019年管理类联考大纲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炉了。和去年相比,写作部分的大纲没有任何变化。各位考生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备考和复习。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1]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对于396经济类联考的同学,2016年和2017年考的是命题作文,而其他年份考的都是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而199管理类联考一直考的都是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当然了,不管是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写法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给出你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 [2]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什么是准确,准确就是你一定不能偏题,论说文分为一、二、三、四、五类卷,如果你的文章偏题了,那肯定是四五类卷,你文章写的再好,论证的再充分,也都没用。所以准确是理解题意的最基本的要求。偏题分为两种:1、中心论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2、中心论点能从材料中得出,但本论部分无法支撑中心论点。 全面的意思是说,材料中可能有一条线索,贯穿于材料的始终,我们要围绕这个线索立意尽量达到全面立意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能满足准确,又能满足全面,那么你的文章就有较大的概率达到一类卷的要求。一类卷要求立意深刻,二三类卷只要求立意准确就行。 [3]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材料摆到我们眼前,我们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话题,你要最终确定一个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构建中心论点,再通过文章展开对你的中心论点的论证,使得阅卷者相信你的中心论点。 [4]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1)思想健康,这点要求我们的论说文文字必须和命题人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命题人褒的、支持的,我们也要跟着褒跟着支持;命题人贬的、反对的,我们也要跟着贬跟着反对。除此之外,“思想健康”也要求考生的文章的思想观点要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公德保持一致,与社会上那些不良思想观点泾渭分明。 (2)观点明确,这点要求第一,在动笔写作之前,考生要先明确自己的整篇文章要说些什么,最好可以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比如“战胜恐惧才能成功”。第二,对某一种观点、现象或者行为,考生是褒还是贬,是支持还是反对,要有个非常明确的态度,不可以模棱两可,更不能自相矛盾。 (3)论据充足,论证严密,论说文的本质在于“论证说理”,一篇优秀的论说文必须要用充足有力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支持考生的立意观点。与此同时,要做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说文可使用的论据或者论证方式主要有四种:说理、举例、引证、喻证。建议各位考生说理和举例结合,选择性的使用引证,避免使用喻证。 (4)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结构合理要求论说文必须写完整,每个段落的功能要完整的体现。语言流畅要求避免出现语病,所以需要各位考生在平时多谢多练多改,写完后自己通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以上是李诚老师对2019年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论说文写作大纲的解读,望各位考生以大纲要求为纲来进行备考。祝各位考生积最终都能考上理想的研究生。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数学大纲解读及百天冲刺规划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数学大纲解读及百天冲刺规划

  2019届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已发布,与去年相比,大纲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李柱老师就百天冲刺给大家做如下规划。 一、明确范围 首先各位考生要明确一点,联考数学考察大学生们中学阶段的知识,本来就不是以难度来区分考生的层次。但中学阶段的部分知识点却可以出不少的偏题难题怪题。比如整式及其运算这个知识点,如果以带余除法和余式定理为出发点,可以变着花样出难题,但实际上往年只考察了最简单的因式定理。 因此同学们要认真研究考试的大纲,明确考试范围。对于大纲中未出现,或者历年真题中从未考察过的知识点,千万别受个人好胜心或者市面上个别辅导资料的影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可能考察的知识点的复习上。 二、查缺补漏 根据往年的经验,不少的考生比较容易忽视大纲中一些的小知识点,比如2014年,2015年连续考察的集合。这个知识点可能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极少关注,同时许多的参考书中也未出现。比如:数据的图表表示中包含了直方图,饼图和数表。同学们可能一五年内中学阶段学习过直方图和饼图,而误以为这是考察的重点,而忽视对数表的复习,但恰恰是数表是近几年考察的热点,去年和前年连续出题。 因此,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一定要对照大纲认真梳理,对于这些在大纲内明确规定的小知识点,千万别因为未复习到而失分。 三、狠抓重点 管理类连考试数学考试大纲,只简单罗列考察的知识点,但是对每个知识点考察的层次未作说明。所以必须要结合历年真题才能明确考试重点、难点以及命题思路和命题规律。 比如排列组合是历届考生的难点,也是复习复习的重点,但是同学往往容易被捆绑法和插空法等特题特法或特法特题所吸引。通过历年真题,发现相邻问题和不相邻问题分别过一次而已。其实这块的重点还是在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使用。再比如,排列组合中的的染色问题,只在2000年考察过一次。但不少的参考书中讲解的相当的复杂。 所以,暑期之后不少的同学开始刷题,包括按知识点梳理的,按提醒梳理的,也有学生开始做模拟题,但千万别忽视了对真题的研究。以抓住考试的重点,熟悉考试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历史学大纲综述:稳定中找变化
2019考研历史学大纲综述:稳定中找变化

  一、201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综述 首先,在我们逐字逐句的比对中发现,2019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保持了与2018年的一致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当然是让人感到很欣喜和放松的事情。因为考生之前参照2018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在内容和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 尽管2019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没有变动,但是仍然需要考生提高横向、纵向梳理考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高分。今年考纲的变化就在于“不变”,这也体现了出题人的意图,考查目的也更加明确,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以考生仍然需要扎实备考。 二、2019年考研历史学学科考试特点 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现在,实行统考方式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对历史学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这个考试。从传统的小历史走向全新的大历史,从理解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解读。这些都是历史学科的新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跨专业考历史,应该也是历史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201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考查目标、形式和结构 1、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2、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4类题型,总共33题 四、2019年考研历史学考试范围变化 2019年大纲在考查范围上没有变动,这反映了在经过这几年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实践之后,历史学考试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考试难度和范围适合对考生的选拔,也能体现历史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来源:万学教育·海文考研 专业课教研中心 历史学教研室[详情]

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9届考研大纲已公布,万学教育海文考研第一时间收录并整理了最新的考研大纲。今年考研数学大纲并无变化,那么从知识本身来说同学们可以按照原计划进行。其实大家都知道,考研大纲的公布离考研大概只有一百天的时间,这意味着考试内容与形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另外考研数学涉及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一、三)其知识经过多年考查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命题结构与知识考查形式。 依据大纲,线性代数的考查内容,仍分为6个章节,分别是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考试题目仍为5道:2个选择,1个填空,2道解答题。 从知识结构和历年命题规律可以判断,第五章第六章即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两部分,会占据一道大题;另一道大题很可能为线性方程组问题,结合向量知识与矩阵运算、行列式运算。 向量部分概念抽象、定理繁多,易出选择题。矩阵运算和行列式运算,可能单独出小题,也会糅合在解答题中考查。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线性代数时,绝不能割裂地学习每个章节,而要注意知识的连接与综合。线性代数的一个最大特征是,知识关联极其紧密,同一数学本质从多个角度阐述,形成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比如,第一章讲行列式,某方阵的行列式为0,对应到矩阵一章,就说明该矩阵是不可逆矩阵,从秩的角度,矩阵一定不满秩,即秩小于方阵阶数n,而进入第三章,我们会知道该矩阵的列向量(行向量)是线性相关的,到了第四章,则说明以该矩阵为系数阵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学过特征值,则可以知道该矩阵有0特征值。类似的,还有很多不同章节的性质、定理,是一脉相通的,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同一数学本质在不同角度的阐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依据大纲,考查内容仍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随机变量与概率、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考试题目仍为5道,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2道解答题。 从知识结构和历年命题规律可以判断,概率学部分和统计学部分,必然各占一道大题。不出意外,统计学部分仍是参数估计,以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为主,可能糅杂无偏估计或者统计量的数字特征;概率学部分的题目则会延续多个客观题(选择和填空题)的风格,可能涉及到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联合概率密度)、边缘分布(边缘概率密度)、条件分布(条件概率密度),以及数字特征计算、概率计算、独立性判定。 随机变量与概率、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假设检验这三章仍是低频考点,第一章一般糅合到综合题中考查,第五章和第八章很可能轮空,今年很可能以考查核心知识为主。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还要记忆一些常见分布,也要记忆一些常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从具体实例中体会性质,巩固知识,当然,这些常见分布也是可能单独命题的。 数字特征部分同样如此,归纳总结普遍规律,比如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定义式、计算式、性质,也要记忆常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最后,心态要好,积极乐观,坚持到底。考生对数学,往往是又爱又恨,或者只有恨没有爱。但是只要大家认真对数学,数学必将给你回报与惊喜。在这里,祝愿所有的2019届考生能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阅读如何得高分 2019考研英语(二)大纲深度解析
阅读如何得高分 2019考研英语(二)大纲深度解析

  2019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刚刚面世,其中,阅读部分与2018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相比,并无明显变化。针对考研英语中分值比重最高的“阅读”模块,海文考研英语教研室的吕思亦老师,为各位2019届考生深度解析:如何在最后100天快速突破阅读高分。 按照大纲要求,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重要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其中,阅读Part A是确保我们考研英语得高分的“重中之重”-传统阅读题。该部分共4篇文章,总长度为1500词左右;共20题,分值40分。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5个问题。考生需要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A.B.C.D)中选出唯一正确或是最合适的答案。 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选自外国较新的期刊杂志,比如《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卫报》,英语(二)的题材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英语(一)相比,更加通俗易懂。只要方法得当,在最后的100天里提升巩固,各位考生就能有效突破阅读高分。 熟练掌握英语二阅读解题技巧 英语(二)阅读理解主要分为五种不同的题型:细节題、猜词题、主旨题、推理题、态度题。在海文考研暑期集训营阶段的阅读课程中,同学们已经习得了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其中,细节题在英语(二)的考查比重和分值是逐年增加的,所以大家尤其需要训练细节题的定位技巧和匹配技巧。除此之外,各位考生对每篇阅读要宏观把握文章主题、作者态度以及行文逻辑,这是我们阅读拿到高分的法宝。 注重解析长难句 尽管2019的《大纲》仍然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但阅读高分离不开长难句的分析理解,所以,各位考生需要对英语二阅读文章里的长难句进行重点解析。长难句往往句子成分比较复杂、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对多样,这会造成部分考生的理解障碍,从而直接影响大家对正确选项的匹配问題。因此,建议各位考生每天可以从英语二真题阅读中选取3-5个长难句进行理解训练,配套使用海文考研精心为大家准备的《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超详解 提高篇(2010-2018)》,从而有效提升长难句主干结构的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这是大家提高英语二阅读题目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积累核心词和同义词 各位考生要注重在真题阅读中对重点词汇进行巩固复习,有了具体的语境,会加深大家对核心词的理解和记忆。词汇的复习对考研阅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少考生发现,阅读题之所以做错,主要原因就是核心词不过关,以及同义词转换能力欠缺。所以,在理解核心词汇的同时,还要重视积累同义词。例如:题干的关键词是如何定位到对应段落的?除了题干中的原词之外,是否还存在很多同义词定位?同时,原文定位句与正确选项之间是通过哪些同义词进行有效替换的?坚持这样训练,会培养巩固大家的同义词转换能力,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效率。 从英语(二)历年真题来看,阅读部分比英语一更易拿高分。各位考生只要掌握了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冲刺阶段熟练运用,大家就能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考研政治新大纲:马原理“重磅五增”
2019考研政治新大纲:马原理“重磅五增”

  2018年9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与2018年大纲相比,马原理学科总的来说是稳中有变。稳的是马原理的基本知识点没有大的变化,整体构架和模块以及大纲知识点,基本没有变化。变的是这门理论学科也渗透着浓浓的新时代气息。笔者经过仔细比对大纲,发现有明显的重量级的五处增加内容。 增加一:第二章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这个新增点,考生们要特别注意。考查方式可以考查选择题、也可以考查分析题。如果考查选择题,则更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题干,最后问这些新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原理。对待这类选择题,只要有关联的正确选项,一般都会入选;除非选项本身观点错误,不能入选。如果考查分析题,则会更多地以习近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践内容为材料,然后让考生回答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对待这样的分析题,考生们则可以抓住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来答,是最保险的策略。 增加二:认识论中“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们全社会都大力提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这个考点与思修学科更为联系紧密,但作为马原理学科中新增的知识点,考生们还是需要注意考查选择题,那就是通过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内容来体现。请考生务必注意理解。 增加三:认识论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当前,我国大力发扬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各行各业也必须在创新中才能拔得头筹。在认识论的最后一节内容中,全新增加了这个内容,更加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知识点务必请考生们注意,因为这个点很容易成为命题老师的命题点。原因有二,一是有很充足的现实感很强的材料,二是新增知识点一般都会极大概率体现在当年的真题中。所以,考生们一定要把这个新增知识点认真准备。 增加四:垄断资本主义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关于这个知识点,很显然,是要拿“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来对比,所以,重点就是要弄清楚这些矛盾的表现,以及每一种表现出现的原因。以备多选题出现。 增加五:科社理论中“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后的落脚点、理想目标。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对于当时的马恩来说是远大的遥远的理想。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勃勃生机给科社理论增添了更多的现实基础,充实了更完善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与具体模式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一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来准备。 历年来,当年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尤其是增加的内容,一般都会体现在当年的考试真题中。所以,对于这四处增加的内容,考生们务必将其牢牢掌握。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心理学考研大纲无变动 建议考生回归课本
2019心理学考研大纲无变动 建议考生回归课本

  2019心理学考研大纲于9月15发布,勤思考研的老师整理看了今年的大纲,大纲内容与2018年心理学考研大纲相比较,总体而言,2019考研心理学大纲较2018考研大纲没有任何变化。 一、2019和2018年大纲对比 2019年大纲和2018年大纲相比无变化。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老师建议同学们学习一定要回归到课本,最少要精读课本两遍。文科重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理科重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在第一轮精细复习之后,第二轮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重难点,最后一轮以实践练习为主,巩固前面所学,同时记忆背诵大题。 (来源:勤思教育)[详情]

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详情]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析概率论考点变化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解析概率论考点变化

  2019年考研数学大纲已于9月15日发布,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将根据2018年和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为各位考生第一时间权威解析大纲变化,其中,数(三)概率论部分新旧大纲的具体变化比对如下: 章节 2018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变化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完备事件组概率的概念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几何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等。 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完备事件组概率的概念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几何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等。 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对比 :无变化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 ( ) 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 、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 及其应用。 3。掌握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 、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 的概率密度为 5。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 ( ) 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 、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 及其应用。 3。掌握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 、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 的概率密度为 5。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对比 :无变化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概率密度和条件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见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3。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理解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4。掌握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5。会根据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函数的分布,会根据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简单函数的分布。 考试内容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概率密度和条件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见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3。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理解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4。掌握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 ,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5。会根据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函数的分布,会根据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简单函数的分布。 对比 :无变化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3。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3。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对比 :无变化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内容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Bernoulli)大数定律 辛钦(Khinchine)大数定律 棣莫弗—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定理 列维—林德伯格(Levy-Lindberg)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 2。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列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并会用相关定理近似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考试内容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Bernoulli)大数定律 辛钦(Khinchine)大数定律 棣莫弗—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定理 列维—林德伯格(Levy-Lindberg)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 2。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列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并会用相关定理近似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对比 :无变化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经验分布函数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分布 分布 分布 分位数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 2。了解产生 变量、 变量和 变量的典型模式;了解标准正态分布、 分布、 分布和 分布的上侧 分位数,会查相应的数值表。 3。掌握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矩的抽样分布。 4。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考试内容 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经验分布函数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分布 分布 分布 分位数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 2。了解产生 变量、 变量和 变量的典型模式;了解标准正态分布、 分布、 分布和 分布的上侧 分位数,会查相应的数值表。 3。掌握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矩的抽样分布。 4。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对比 :无变化 七、参数估计 考试内容 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和估计值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 2。掌握矩估计法(一阶矩、二阶矩)和最大似然估计法。 考试内容 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和估计值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 2。掌握矩估计法(一阶矩、二阶矩)和最大似然估计法。 对比 :无变化 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以上内容调整复习规划,仔细分析考情变化,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2019考研中打一张漂亮的胜仗。预祝同学们在2019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年和2018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对照表
2019年和2018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对照表

  大家翘首以待的2019年心理学统考大纲终于出炉,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心理学教研室,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权威、详尽解析大纲变化、预测命题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备考指导,以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把握今年的考试方向、复习重点,选择适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利于同学们在今后复习中,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                  海文考研教育学教研室在逐字逐句的比对后,发现2019年心理学考研大纲与2018年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于按照2019年大纲复习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可以继续按部就班复习,但同时大纲没有变动也需要考生注意在考试要求的不变与考试内容的多变中寻求突破。考生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来揣摩命题者的出题规律,从而把握今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按部就班的进行分析复习,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管2019年心理学考研大纲没有变动,这就更需要考生提高横向、纵向梳理考点的能力,做到知识点的覆盖面更广、更为细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高分,所以考生仍然需要扎实备考。 2019、2018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对照表 大纲 科目 2018大纲要求 2019大纲要求 Ⅰ考试性质 无变化 Ⅱ考查目标 无变化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无变化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无变化 发展心理学 无变化 教育心理学 无变化 实验心理学 无变化 心理统计与测量 无变化 总结 通过对心理学新大纲与2019年心理学大纲要求进行比较,发现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均没有任何变化。心理学历经多年统考实践,考试内容已趋于完善,因此考生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思路和计划进行更加系统、更具深度地复习准备。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对比聚焦线代部分考点变化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对比聚焦线代部分考点变化

  2019年考研数学大纲已于9月15日发布,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将根据2018年和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为各位考生第一时间权威解析大纲变化,其中,线性代数部分新旧大纲的具体变化比对如下: 章节 2018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变化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对比 :无变化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对比 :无变化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的内积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5。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的内积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5。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对比 :无变化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对比 :无变化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对比 :无变化 六、二次型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要求 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 2。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等概念,了解惯性定理,会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要求 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 2。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等概念,了解惯性定理,会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对比 :无变化 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以上内容调整复习规划,仔细分析考情变化,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2019考研中打一张漂亮的胜仗。预祝同学们在2019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对比高数部分考点变化
从2019考研数学大纲对比高数部分考点变化

  2019年考研数学大纲已于9月15日发布,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将根据2018年和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为各位考生第一时间权威解析大纲变化,其中,数(二)高数部分新旧大纲的具体变化比对如下: 章节 2018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2019年考试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变化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对比 :无变化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内,设函数具有二阶导数。当时,的图形是凹的;当时,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9。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内,设函数具有二阶导数。当时,的图形是凹的;当时,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9。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对比 :无变化 三、一元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平均值。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平均值。 对比 :无变化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对比 :无变化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高于二阶的某些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微分方程。 3。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和。 4。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高于二阶的某些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微分方程。 3。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和。 4。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对比 :无变化 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高杨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以上内容调整复习规划,仔细分析考情变化,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2019考研中打一张漂亮的胜仗。预祝同学们在2019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联考考试大纲
2019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联考考试大纲

  来源:万学海文 上编 专业基础课 Ⅰ 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专业基础课考试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 3.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4.结合社会生活背景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学科的专业术语,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刑法学 75分 民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法条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Ⅳ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刑 法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 二、刑法的任务和机能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犯罪定义的类型,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及其意义;“但书”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犯罪构成的意义。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犯罪客体的意义。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和内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的分类;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 三、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地位;因果关系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意义。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 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认定。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我国刑法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三、刑事责任能力和其他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四、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五、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 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二、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三、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概念,犯罪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种类: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评价;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评价。 第四章 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概述 一、正当化事由的概念 二、正当化事由的种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 二、特别防卫 特别防卫的概念;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特别例外限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避险过当的概念;避险过当的基本特征;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三、对既遂犯的处罚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三、对预备犯的处罚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迷信犯、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三、对中止犯的处罚 第六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概念;主犯的种类;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的概念;从犯的种类;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的概念;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的特点及其成立条件;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未遂;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 第七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一、罪数的概念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一、实质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继续犯 继续犯的概念;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的类型;继续犯的法律后果;继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四、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结果加重犯的特征;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 五、法条竞合犯 法条竞合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特征;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结合犯 结合犯的概念;结合犯的特征;结合犯的处断原则。 三、集合犯 集合犯的概念;集合犯的特征;集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一、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连续犯 连续犯的概念;连续犯的特征;连续犯的意义;连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牵连犯 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的特征;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四、吸收犯 吸收犯的概念;吸收犯的特征;吸收犯的形式;吸收犯的处断原则。 第八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 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上的地位。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和解决方式 一、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论;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解决方式的学说;刑事责任解决的几种方式。 第九章 刑罚概述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的概念;刑罚的特征;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二、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的概念;刑罚报应的观念;预防犯罪的目的;特殊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和体系 一、刑罚种类概述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三、主刑 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执行和禁止令;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有期徒刑的执行;无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无期徒刑的执行;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死刑的适用;死刑的限制;死刑的执行方法。 四、附加刑 罚金的概念;罚金的适用方式;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刑的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没收财产的概念;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没收财产的范围;没收财产的执行;驱逐出境的概念;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 第十章 量刑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一、量刑的概念、功能、特征 二、量刑的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第二节 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特征、种类 二、法定情节 法定情节的概念;从轻处罚情节和从重处罚情节的适用;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 三、酌定情节 酌定情节的概念及其作用;酌定情节的种类;酌定情节的适用。 第三节 量刑制度 一、累犯 累犯制度的意义。 累犯的种类;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特别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累犯和再犯的区别。 累犯的刑事责任。 二、自首 自首制度的意义。 自首的种类;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特别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数罪自首的认定;过失犯罪自首的认定;自首与坦白的界限;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自首情节的处理原则。 三、立功 立功的概念和意义;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立功情节的处理原则。 四、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特点、意义;数罪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 五、缓刑 缓刑的概念和意义;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缓刑的考察;缓刑的法律后果。 战时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第十一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一、减刑概述 减刑的概念和作用;减刑与改判的区别;减刑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二、减刑的条件 对象条件;实质条件;限度条件。 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二节 假释 一、假释概述 假释的概念和作用;假释与释放的区别;假释与减刑的区别;假释与缓刑的区别;假释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二、假释的条件 对象条件;限制条件;实质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第十二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第二节 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时效的意义。 二、追诉期限 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起算疗法;时效延长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 第三节 赦免 一、赦免的概念 赦免的概念;大赦与特赦的区别。 二、我国的特赦制度 第十三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刑法各论及其研究对象 刑法各论在我国刑法学中的地位;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二、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 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联系。 三、刑法各论的体系 犯罪分类和排序。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一、刑法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 二、罪状 罪状的概念;罪状的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引证罪状。 三、罪名 罪名的概念;选择罪名和单一罪名。 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的具体规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及其与法定刑的关系。 第十四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伪造货币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 信息交易罪,洗钱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逃税罪,抗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刑讯逼供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重婚罪,虐待罪,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遗弃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八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妨害公务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招摇撞骗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组织考试舞弊罪,代替考试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开设赌场罪,伪证罪,妨害作证罪,虚假诉讼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脱逃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污染环境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传播性病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十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贪污贿赂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十一章 渎职罪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渎职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部分 民 法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性质 三、民法的渊源 四、民法的解释 五、民法的适用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二、平等原则 三、自愿原则 四、公平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六、合法原则 七、公序良俗原则 八、绿色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一、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的行使;民事权利的保护。 二、民事义务 民事义务的概念和特征;民事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五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行为;自然事实。 第三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第三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作用 二、监护的分类 三、监护人的设定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监护关系的终止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的概念;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失踪的后果;失踪宣告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的概念;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宣告死亡的后果;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特征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特征 第四章 法人 第一节 法人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人的分类 第二节 营利法人 一、营利法人的概念 二、营利法人的机构 三、营利法人出资人的责任 第三节 非营利法人 一、非营利法人的概念 二、非营利法人的类型 第四节 特别法人 一、特别法人的概念 二、特别法人的类型 第五节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的设立 二、法人的变更 三、法人的终止 第五章 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法人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 合伙企业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和类型 二、普通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普通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入伙与退伙;普通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三、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有限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入伙与退伙;有限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二、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 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 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六、主行为和从行为 七、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八、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第三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 二、意思表示的形式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和撤回 四、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有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 第五节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六节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第七节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八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特征 三、代理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代理的分类 一、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二、本代理和再代理 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第三节 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概念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的行使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概念;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常见的表见代理情形;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代理终止 一、委托代理的终止 二、法定代理的终止 第八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 第一节 诉讼时效 一、时效概述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四、诉讼时效的类型 五、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六、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延长。 七、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 第二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 二、期间的类型 三、期间的计算 第九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人身权的种类 第二节 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一般人格权 三、具体人格权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 第三节 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身份权的类型 第十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权的分类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 二、物权客体特定原则 三、物权法定原则 四、公示、公信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概述 二、物权变动的模式 三、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四、动产物权的变动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 二、不动产登记的类型 三、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四、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一、确认物权 二、返还原物 三、排除妨害、消除危险 四、恢复原状 五、损害赔偿 第十一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所有权的分类 三、所有权的权能和限制 四、所有权的取得 第二节 共有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 三、共同共有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第四节 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和依据 三、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相邻不动产通行或利用关系;相邻用水、排水关系;相邻通风、采光和日照关系;相邻不可量物侵害防免关系。 第十二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役权的设立 三、地役权的内容 第十三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物权的分类 三、担保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抵押权的设立 三、抵押权的效力 四、抵押权的顺位 五、抵押权的实现 六、特殊抵押 第三节 质权 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动产质权 三、权利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留置权的成立 三、留置权的效力 四、留置权的实现 五、留置权的消灭 第十四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 二、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 占有的效力和保护 一、占有的效力 二、占有的保护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二节 著作权 一、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著作权的主体 三、著作权的客体 四、著作权的内容 五、邻接权 六、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 七、著作权的保护 第三节 专利权 一、专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专利权的主体 三、专利权的客体 四、专利权的内容 五、专利权的取得 六、专利权的期限、无效与终止 七、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和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八、专利权的保护 第四节 商标权 一、商标权概述 二、商标权的取得 三、商标权的内容 四、注册商标的无效 五、商标权的终止 六、商标权的保护 第十六章 债法概述 第一节 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内容 三、债的分类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一、债的发生根据 二、债的变更 三、债的消灭 第三节 无因管理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二、无因管理之债的构成要件 三、无因管理之债的效力 第四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二、不顾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和类型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第十七章 合同法总论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合同的分类 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成立 一、合同的成立要件 二、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三、格式条款 四、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五、缔约过失责任 第三节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二、合同的形式 第四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概述 二、无效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 四、效力待定合同 第五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三、合同的保全 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 第六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概述 二、保证 三、定金 第七节 合同的解除 一、合同的解除概述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三、合同解除的效力 第八节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概述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事由 四、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五、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九节 合同的解释 一、合同解释概述 二、合同的解释规则 第十八章 合同法分论 第一节 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一、买卖合同 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三、赠与合同 四、借款合同 五、租赁合同 六、融资租赁合同 第二节 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 一、承揽合同 二、建设工程合同 第三节 提供劳务的合同 一、运输合同 二、保管合同 三、仓储合同 四、委托合同 五、行纪合同 六、居间合同 第四节 技术合同 一、技术开发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九章 婚姻家庭法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二、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亲属制度 一、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二、亲属的种类 三、亲系与亲等 四、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第三节 结婚制度 一、结婚的实质要件 二、结婚的形式要件 三、无效婚姻 四、可撤销婚姻 第四节 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第五节 离婚制度 一、离婚制度概述 二、登记离婚 三、诉讼离婚 四、离婚的法律后果 五、离婚时的救济 第六节 收养制度 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 二、收养关系的成立 三、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四、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七节 父母子女关系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三、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四、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八节 扶养制度 一、扶养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扶养制度 夫妻之间的扶养;父母子女间的扶养;祖孙间的扶养;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 第二十章 继承法 第一节 继承法概述 一、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继承权 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 四、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第三节 遗嘱继承 一、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三、遗嘱的概念和特征 四、遗嘱的形式 五、遗嘱的有效要件 六、遗嘱无效的情形 七、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第四节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一、遗赠 二、遗赠扶养协议 第五节 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 二、遗产 三、遗产的分割 四、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第二十一章 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责任概述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的分类 第二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过错责任原则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节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加害行为 二、损害事实 三、因果关系 四、主观过错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赔偿损失 财产损失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二、其他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一、正当理由 二、外来原因 第六节 数人侵权 一、共同侵权行为 二、共同危险行为 三、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第七节 各类侵权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 二、用人单位责任 三、个人之间因劳务产生的侵权责任 四、网络侵权责任 五、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六、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责任 七、产品责任 八、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九、医疗损害责任 十、环境污染责任 十一、高度危险责任 十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十三、物件损害责任 Ⅵ参考书目 刑法学: 1.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订)及其系列修正案。 2.立法解释 3.司法解释 以上法律规定,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截至2018年5月31日。 4.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民法学: 1.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2.相关司法解释 以上民事法律、司法解释公布时间截至2018年5月31日。 3.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下编 综合课 Ⅰ 考试性质 综合课考试足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综合课考试包括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三部分,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理论法学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及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准确理解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 2.正确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正确评价。 3.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学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学 约60分 中国宪法学 约50分 中国法制史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Ⅳ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法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的含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其他法学流派。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学。 第二节 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概念 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 第二章 法的特征与本质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法”的词义 二、当代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西方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当代中国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三、法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节 法的本质 一、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学说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其他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 法的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二、法系 法系的概念;中华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法律继承与移植 法律继承的含义;法律继承的根据与理由。 法律移植的含义;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与趋势 法律全球化的含义;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二、法律全球化的进展和主要途径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含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他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法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 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第五章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 第一节 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正式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第二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与效力等级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 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分类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 第六章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特点;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的种类。 三、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的含义;法律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含义与特点。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原则 法律部门的含义;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七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概念 立法的含义;立法的特征。 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的概念;立法体制的概念;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立法法》的主要修改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一、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立法遵循宪法;依法立法;立法维护法制统一。 二、民主原则 立法体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 三、科学原则 立法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节 立法程序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立法程序的含义;立法程序的特点。 二、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的公布。 三、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 第八章 法律实施 第一节 法律实施概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含义;法律实施的内容与分类;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的含义;法律实现的意义;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第二节 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执法的含义;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讲求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其他原则。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含义;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 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的含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和状态 守法的原因;守法的状态。 第五节 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监察法》制定的意义,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第九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含义;法律职业的特点。 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意义;法律职业人员范围;法律职业任职条件。 第二节 法律职业伦理 一、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职业理论的含义;法律职业理论的特点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审判伦理;检察伦理;律师伦理。 第三节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其他解释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第四节 法律推理与论证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法律推理的方式 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三、法律论证的概念 法律论证的含义;法律论证的特点。 四、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内容融贯性;程序合理性;依据的客观性和逻辑有效性;结论可接受性。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其他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条件;具体条件。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三、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含义;归责的原则;免责的含义。 第二节 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第十二章 法治 第一节 法治概述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的含义;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民主。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十三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一、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二、法与社会和谐、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法治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代中国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法与社会发展 通过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第二节 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市场经济 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法与科技 科技对法的影响;法对科技的作用。 第三节 法与政治 一、法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三、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第四节 法与文化 一、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分类;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文化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二、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三、法与宗教 法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的实质特征。 三、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传统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四、宪法与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的含义;宪法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 宪法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二、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三、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四、权力制衡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权力制衡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四节 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三、宪法规范的类型 第二章 宪法的变迁 第一节 宪法制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概述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方法;宪法解释的体制。 二、中国宪法的解释 第三节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四节 违宪审查制度 一、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二、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的含义、社会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的含义;“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的功能;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差额选举的原则;秘密投票的原则。 三、中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选举的组织机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选举的程序;对代表的监督和罢 免;代表的辞职和补选;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四节 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概念 公民的概念;公民和人民;基本权利;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主体 自然人;法人。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的效力;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二、政治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四、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五、财产权 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规范体系及特点;私有财产的征收或者征用;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六、社会文化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 七、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行 第五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机构的体系。 二、中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主要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和地化;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方式;专门委员会;临时性委员会;调查委员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的法律地位;代表的权利;代表的义务。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第六节 监察委员会 一、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监察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四、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法部门的关系。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组成和任期;工作原则;审级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工作原则。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八节 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会议制度。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领导体制;派出机关。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旧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圜土,羑里。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宗法制度;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事立法 《九刑》《吕刑》。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 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二节 汉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 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与“汉律六十篇”。 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二、刑事立法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曹魏律(《新律》);晋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律学。 二、刑事立法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入律;“重罪十条”;新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体例;内容;历史影响。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法律典籍:《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四、行政立法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管理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 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宋刑统》;编敕;条发事类。 二、刑事立法 刑罚制度;折仗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三、民事立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四、行政立法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 《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六、辽夏金法律制度 辽朝法律制度;西夏法律制度;金朝法律制度。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 犯罪分类与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 三、民事立法 财产法律规定:契约关系;损害赔偿。 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四、行政立法 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 《大明律》的制定与体例; 《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 “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奸党罪;充军;廷杖;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三、民事立法 财产所有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经济立法 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制度。 五、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地方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审判制度:会审制度。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二、刑事立法 充军、发遣、刺字;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三、民事立法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司、经济立法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幕友胥吏的作用。 第五章 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咨议局与资政院;《十九信条》。 二、修律活动 修律的指导思想;修订法律馆; 《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点;礼法之争;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构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保障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二、刑事立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 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指导思想;主要立法原则与立法阶段;法律体系与《六法全书》;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 《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三、刑事立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商事立法 “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商事立法。 五、司法制度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土地立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 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三、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司法制度: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参考书目 1.法律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详情]

2019考研数学大纲权威解析:命题规律的多重特色
2019考研数学大纲权威解析:命题规律的多重特色

  考研数学是考研科目中,分值最高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科,每年有大量考生的数学成绩集中在六七十分的区间,考研成功同学的普遍规律是他们的数学成绩都很好,而考研失败同学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可以说成也数学,败也数学。为了让广大考数学的学生第一时间得到数学的最新的命题规律、考试热点,新东方在线特邀数学名师张宇,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最新数学考试大纲,以直播的方式分析2019考研数学的高频热点,出题方向,命题规律,以便数学考生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快提高。 2019年考研数学大纲与之前的2018年考研数学大纲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封皮与年份的改变。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自2009年修改大纲后,数学大纲每年无任何改变,但数学真题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特点、新方向,所以大家既要做好自己,也需要针对这些新规律,做出复习策略的调整。 回顾2018年考研试题,有以下两个特征: 1、从数据上看2018年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分别为65.13、60.08、61.07,而2017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分别为79.50、81.07、69.90,2018年考研数学的整体难度要比2017考研难度高了一些,出现了一些不常考查的内容,如高等数学部分,数学一的旋度,切平面方程,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单调有界准则,条件极值与实际应用的相结合;数学二的曲率,几何量随时间的变量率的实际应用问题;数学三的二阶差分方程,线性代数部分的非常规方法判定相似,分块矩阵的秩,利用初等变换变换引入线性方程组,概率论部分的假设检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这些内容都是非常规题型,难度大,计算量也相对较大, 所以要学求学生后期加强对冷门考点的复习,做到更加全面、完整。 2、重点、高频题型和考点与2017考研相对一致,如极限计算,连续,可导的判定,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与换元法,变限积分,微分方程,二重积分,高斯公式,二次型,最大似然估计,所以后期这些常规题型方法一定要巩固,进一步扎实基础,提高计算效率,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再去攻克其它的难、偏,怪题。 2018年考研试题的启发: 1、2018年的数学试题在难度上进行了调整,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均有一定的降低,反映了试题难度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广大考生重视数学,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竞争力。 2、一定要注重数学基础。从试卷分析看,首先一些考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准确,其次,部分考生的运算能力比较薄弱。数学考试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对概念、计算原理应用的考査。考试中重点强调的是:在运算过程中使用的概念耍准确无误,使用的公式要准确无误,使用的法则要准确无误,数字计算要准确无误。因此考生在学习和复习中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运算能力的培养。 2018数学考研大纲后期复习策略: 1、要重视真题 真题是含金量最高的测试题。在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做真题是重中之重。32年的真题,至少要过两轮。近几年的考试题中,雷同的真题出现的频次很高,因此,要尽可能多的把真题做全。 2、要重视计算能力 考研考题的计算量较大,计算结果也越来越复杂。同学们计算上的共性,第一个是计算能力弱,易出错,第二个是计算效率低,没有找到好方法,以至于算得慢,做得烦,所以平时的题目练习非常重要。 3、要重视基础 近几年的真题,考的就是基础,几乎没有偏题怪题。如2015考研的真题,在数一、数三的题中有一个共用的大题是同济《高等数学》教材中乘积的导数的定理证明,这是比较基础的,直接考教材中定理证明。但是看这个题的得分率,数一只有0.5,数三0.42,说明其实考得并不理想,也说明考生的基础并不扎实。 4、要全面复习 近几年,数学试题中低频考点大爆发,特别是数学一曾考察了高等数学中旋度的计算公式、反常积分和曲率;线代中考察二次曲面的分类;概率中考察了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2017、2018考研,数三均考了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十几年没考了,这种冷门知识点一定要复习到。所以考生要在最后注意一下数学一,二,三专项内容: (1)数学一,二的曲率,弧长,微积分的物理应用,微分方程的应用。 (2)数学一的切平面,法线,切线,法平面,旋转曲面方程,投影方程,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旋度,散度,傅里叶级数;线性代数的向量空间;概率论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3)数学三的差分方程,微积分的经济应用。, 最后,祝愿大家的考研之路一道驰骋,心如所愿。 (来源:新东方[详情]

2019考研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
2019考研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

  来源:万学海文 上编 专业基础课 Ⅰ 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专业基础课考试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 3。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4。结合社会生活背景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学科的专业术语,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刑法学 75分 民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Ⅳ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刑 法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 二、刑法的任务和机能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犯罪定义的类型,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及其意义;“但书”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犯罪构成的意义。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犯罪客体的意义。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和内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的分类;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 三、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地位;因果关系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意义。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 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认定。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我国刑法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三、刑事责任能力和其他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四、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五、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 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二、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三、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概念,犯罪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种类: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评价;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评价。 第四章 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概述 一、正当化事由的概念 二、正当化事由的种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 二、特别防卫 特别防卫的概念;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特别例外限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避险过当的概念;避险过当的基本特征;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三、对既遂犯的处罚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三、对预备犯的处罚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迷信犯、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三、对中止犯的处罚 第六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概念;主犯的种类;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的概念;从犯的种类;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的概念;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的特点及其成立条件;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未遂;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 第七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一、罪数的概念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一、实质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继续犯 继续犯的概念;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的类型;继续犯的法律后果;继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四、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结果加重犯的特征;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 五、法条竞合犯 法条竞合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特征;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结合犯 结合犯的概念;结合犯的特征;结合犯的处断原则。 三、集合犯 集合犯的概念;集合犯的特征;集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一、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连续犯 连续犯的概念;连续犯的特征;连续犯的意义;连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牵连犯 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的特征;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四、吸收犯 吸收犯的概念;吸收犯的特征;吸收犯的形式;吸收犯的处断原则。 第八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 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上的地位。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和解决方式 一、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论;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解决方式的学说;刑事责任解决的几种方式。 第九章 刑罚概述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的概念;刑罚的特征;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二、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的概念;刑罚报应的观念;预防犯罪的目的;特殊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和体系 一、刑罚种类概述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三、主刑 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执行和禁止令;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有期徒刑的执行;无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无期徒刑的执行;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死刑的适用;死刑的限制;死刑的执行方法。 四、附加刑 罚金的概念;罚金的适用方式;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刑的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没收财产的概念;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没收财产的范围;没收财产的执行;驱逐出境的概念;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 第十章 量刑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一、量刑的概念、功能、特征 二、量刑的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第二节 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特征、种类 二、法定情节 法定情节的概念;从轻处罚情节和从重处罚情节的适用;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 三、酌定情节 酌定情节的概念及其作用;酌定情节的种类;酌定情节的适用。 第三节 量刑制度 一、累犯 累犯制度的意义。 累犯的种类;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特别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累犯和再犯的区别。 累犯的刑事责任。 二、自首 自首制度的意义。 自首的种类;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特别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数罪自首的认定;过失犯罪自首的认定;自首与坦白的界限;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自首情节的处理原则。 三、立功 立功的概念和意义;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立功情节的处理原则。 四、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特点、意义;数罪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 五、缓刑 缓刑的概念和意义;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缓刑的考察;缓刑的法律后果。 战时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第十一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一、减刑概述 减刑的概念和作用;减刑与改判的区别;减刑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二、减刑的条件 对象条件;实质条件;限度条件。 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二节 假释 一、假释概述 假释的概念和作用;假释与释放的区别;假释与减刑的区别;假释与缓刑的区别;假释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二、假释的条件 对象条件;限制条件;实质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第十二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第二节 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时效的意义。 二、追诉期限 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起算疗法;时效延长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 第三节 赦免 一、赦免的概念 赦免的概念;大赦与特赦的区别。 二、我国的特赦制度 第十三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刑法各论及其研究对象 刑法各论在我国刑法学中的地位;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二、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 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联系。 三、刑法各论的体系 犯罪分类和排序。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一、刑法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 二、罪状 罪状的概念;罪状的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引证罪状。 三、罪名 罪名的概念;选择罪名和单一罪名。 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的具体规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及其与法定刑的关系。 第十四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伪造货币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 信息交易罪,洗钱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逃税罪,抗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刑讯逼供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重婚罪,虐待罪,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遗弃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八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妨害公务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招摇撞骗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组织考试舞弊罪,代替考试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开设赌场罪,伪证罪,妨害作证罪,虚假诉讼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脱逃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污染环境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传播性病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十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贪污贿赂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十一章 渎职罪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渎职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二部分 民 法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性质 三、民法的渊源 四、民法的解释 五、民法的适用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二、平等原则 三、自愿原则 四、公平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六、合法原则 七、公序良俗原则 八、绿色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一、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的行使;民事权利的保护。 二、民事义务 民事义务的概念和特征;民事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五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行为;自然事实。 第三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第三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作用 二、监护的分类 三、监护人的设定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监护关系的终止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的概念;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失踪的后果;失踪宣告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的概念;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宣告死亡的后果;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特征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特征 第四章 法人 第一节 法人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人的分类 第二节 营利法人 一、营利法人的概念 二、营利法人的机构 三、营利法人出资人的责任 第三节 非营利法人 一、非营利法人的概念 二、非营利法人的类型 第四节 特别法人 一、特别法人的概念 二、特别法人的类型 第五节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的设立 二、法人的变更 三、法人的终止 第五章 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法人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 合伙企业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和类型 二、普通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普通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入伙与退伙;普通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三、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有限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入伙与退伙;有限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二、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 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 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六、主行为和从行为 七、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八、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第三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 二、意思表示的形式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和撤回 四、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有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 第五节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六节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第七节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八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特征 三、代理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代理的分类 一、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二、本代理和再代理 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第三节 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概念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的行使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概念;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常见的表见代理情形;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代理终止 一、委托代理的终止 二、法定代理的终止 第八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 第一节 诉讼时效 一、时效概述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四、诉讼时效的类型 五、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六、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延长。 七、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 第二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 二、期间的类型 三、期间的计算 第九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人身权的种类 第二节 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一般人格权 三、具体人格权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 第三节 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身份权的类型 第十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权的分类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 二、物权客体特定原则 三、物权法定原则 四、公示、公信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概述 二、物权变动的模式 三、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四、动产物权的变动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 二、不动产登记的类型 三、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四、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一、确认物权 二、返还原物 三、排除妨害、消除危险 四、恢复原状 五、损害赔偿 第十一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所有权的分类 三、所有权的权能和限制 四、所有权的取得 第二节 共有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 三、共同共有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第四节 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和依据 三、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相邻不动产通行或利用关系;相邻用水、排水关系;相邻通风、采光和日照关系;相邻不可量物侵害防免关系。 第十二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役权的设立 三、地役权的内容 第十三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物权的分类 三、担保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抵押权的设立 三、抵押权的效力 四、抵押权的顺位 五、抵押权的实现 六、特殊抵押 第三节 质权 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动产质权 三、权利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留置权的成立 三、留置权的效力 四、留置权的实现 五、留置权的消灭 第十四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 二、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 占有的效力和保护 一、占有的效力 二、占有的保护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二节 著作权 一、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著作权的主体 三、著作权的客体 四、著作权的内容 五、邻接权 六、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 七、著作权的保护 第三节 专利权 一、专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专利权的主体 三、专利权的客体 四、专利权的内容 五、专利权的取得 六、专利权的期限、无效与终止 七、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和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八、专利权的保护 第四节 商标权 一、商标权概述 二、商标权的取得 三、商标权的内容 四、注册商标的无效 五、商标权的终止 六、商标权的保护 第十六章 债法概述 第一节 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内容 三、债的分类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一、债的发生根据 二、债的变更 三、债的消灭 第三节 无因管理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二、无因管理之债的构成要件 三、无因管理之债的效力 第四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二、不顾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和类型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第十七章 合同法总论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合同的分类 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成立 一、合同的成立要件 二、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三、格式条款 四、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五、缔约过失责任 第三节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二、合同的形式 第四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概述 二、无效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 四、效力待定合同 第五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三、合同的保全 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 第六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概述 二、保证 三、定金 第七节 合同的解除 一、合同的解除概述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三、合同解除的效力 第八节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概述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事由 四、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五、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九节 合同的解释 一、合同解释概述 二、合同的解释规则 第十八章 合同法分论 第一节 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一、买卖合同 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三、赠与合同 四、借款合同 五、租赁合同 六、融资租赁合同 第二节 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 一、承揽合同 二、建设工程合同 第三节 提供劳务的合同 一、运输合同 二、保管合同 三、仓储合同 四、委托合同 五、行纪合同 六、居间合同 第四节 技术合同 一、技术开发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九章 婚姻家庭法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二、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亲属制度 一、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二、亲属的种类 三、亲系与亲等 四、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第三节 结婚制度 一、结婚的实质要件 二、结婚的形式要件 三、无效婚姻 四、可撤销婚姻 第四节 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第五节 离婚制度 一、离婚制度概述 二、登记离婚 三、诉讼离婚 四、离婚的法律后果 五、离婚时的救济 第六节 收养制度 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 二、收养关系的成立 三、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四、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七节 父母子女关系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三、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四、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八节 扶养制度 一、扶养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扶养制度 夫妻之间的扶养;父母子女间的扶养;祖孙间的扶养;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 第二十章 继承法 第一节 继承法概述 一、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继承权 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 四、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第三节 遗嘱继承 一、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三、遗嘱的概念和特征 四、遗嘱的形式 五、遗嘱的有效要件 六、遗嘱无效的情形 七、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第四节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一、遗赠 二、遗赠扶养协议 第五节 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 二、遗产 三、遗产的分割 四、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第二十一章 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责任概述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的分类 第二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过错责任原则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节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加害行为 二、损害事实 三、因果关系 四、主观过错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赔偿损失 财产损失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二、其他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一、正当理由 二、外来原因 第六节 数人侵权 一、共同侵权行为 二、共同危险行为 三、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第七节 各类侵权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 二、用人单位责任 三、个人之间因劳务产生的侵权责任 四、网络侵权责任 五、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六、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责任 七、产品责任 八、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九、医疗损害责任 十、环境污染责任 十一、高度危险责任 十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十三、物件损害责任 Ⅵ参考书目 刑法学: 1。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订)及其系列修正案。 2。立法解释 3。司法解释 以上法律规定,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截至2018年5月31日。 4。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民法学: 1。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2。相关司法解释 以上民事法律、司法解释公布时间截至2018年5月31日。 3。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下编 综合课 Ⅰ 考试性质 综合课考试足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综合课考试包括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三部分,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理论法学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及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准确理解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 2。正确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正确评价。 3。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学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学 约60分 中国宪法学 约50分 中国法制史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 5小题,每小题10/15分,共80分 Ⅳ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法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的含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其他法学流派。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学。 第二节 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概念 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 第二章 法的特征与本质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法”的词义 二、当代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西方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当代中国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三、法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节 法的本质 一、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学说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其他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 法的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二、法系 法系的概念;中华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法律继承与移植 法律继承的含义;法律继承的根据与理由。 法律移植的含义;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三节 法律全球化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与趋势 法律全球化的含义;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二、法律全球化的进展和主要途径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含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他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法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 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第五章 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 第一节 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正式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第二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与效力等级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 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分类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 第六章 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特点;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的种类。 三、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的含义;法律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含义与特点。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原则 法律部门的含义;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七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概念 立法的含义;立法的特征。 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的概念;立法体制的概念;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立法法》的主要修改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 立法原则 一、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立法遵循宪法;依法立法;立法维护法制统一。 二、民主原则 立法体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 三、科学原则 立法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节 立法程序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立法程序的含义;立法程序的特点。 二、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的公布。 三、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 第八章 法律实施 第一节 法律实施概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含义;法律实施的内容与分类;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的含义;法律实现的意义;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第二节 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执法的含义;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讲求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其他原则。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含义;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 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的含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和状态 守法的原因;守法的状态。 第五节 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监察法》制定的意义,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第九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含义;法律职业的特点。 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意义;法律职业人员范围;法律职业任职条件。 第二节 法律职业伦理 一、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职业理论的含义;法律职业理论的特点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审判伦理;检察伦理;律师伦理。 第三节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其他解释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第四节 法律推理与论证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法律推理的方式 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三、法律论证的概念 法律论证的含义;法律论证的特点。 四、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内容融贯性;程序合理性;依据的客观性和逻辑有效性;结论可接受性。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其他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条件;具体条件。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三、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含义;归责的原则;免责的含义。 第二节 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第十二章 法治 第一节 法治概述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的含义;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民主。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十三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一、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二、法与社会和谐、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法治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代中国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法与社会发展 通过法律体现和保障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第二节 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市场经济 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法与科技 科技对法的影响;法对科技的作用。 第三节 法与政治 一、法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三、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第四节 法与文化 一、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分类;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文化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二、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三、法与宗教 法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的实质特征。 三、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传统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四、宪法与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的含义;宪法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 宪法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二、基本人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三、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四、权力制衡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权力制衡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四节 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三、宪法规范的类型 第二章 宪法的变迁 第一节 宪法制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概述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方法;宪法解释的体制。 二、中国宪法的解释 第三节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四节 违宪审查制度 一、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二、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的含义、社会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的含义;“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的功能;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差额选举的原则;秘密投票的原则。 三、中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选举的组织机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选举的程序;对代表的监督和罢 免;代表的辞职和补选;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四节 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概念 公民的概念;公民和人民;基本权利;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主体 自然人;法人。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的效力;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二、政治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四、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五、财产权 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规范体系及特点;私有财产的征收或者征用;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六、社会文化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 七、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行 第五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机构的体系。 二、中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主要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和地化;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方式;专门委员会;临时性委员会;调查委员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的法律地位;代表的权利;代表的义务。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第六节 监察委员会 一、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监察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四、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法部门的关系。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组成和任期;工作原则;审级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性质和任务;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体制;工作原则。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八节 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会议制度。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主要职权;领导体制;派出机关。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旧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圜土,羑里。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宗法制度;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事立法 《九刑》《吕刑》。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七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 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二节 汉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 主要立法:“约法三章”;《九章律》与“汉律六十篇”。 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二、刑事立法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曹魏律(《新律》);晋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律学。 二、刑事立法 “准五服以制罪”“八议”“官当”入律;“重罪十条”;新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体例;内容;历史影响。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法律典籍:《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六典》《大中刑律统类》。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四、行政立法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管理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 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宋刑统》;编敕;条发事类。 二、刑事立法 刑罚制度;折仗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三、民事立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四、行政立法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 《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六、辽夏金法律制度 辽朝法律制度;西夏法律制度;金朝法律制度。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 犯罪分类与量刑原则;刑罚制度的变化。 三、民事立法 财产法律规定:契约关系;损害赔偿。 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四、行政立法 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 《大明律》的制定与体例; 《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 “教民榜文”;《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奸党罪;充军;廷杖;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三、民事立法 财产所有权;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经济立法 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专卖制度;海外贸易制度。 五、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地方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审判制度:会审制度。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二、刑事立法 充军、发遣、刺字;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三、民事立法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司、经济立法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幕友胥吏的作用。 第五章 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咨议局与资政院;《十九信条》。 二、修律活动 修律的指导思想;修订法律馆; 《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及其特点;礼法之争;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构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保障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二、刑事立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 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指导思想;主要立法原则与立法阶段;法律体系与《六法全书》;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 《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三、刑事立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商事立法 “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商事立法。 五、司法制度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诉讼审判制度。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土地立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 司法制度: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三、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 刑事立法: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司法制度: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参考书目 1。法律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详情]

2019年教育学考研大纲独家解析
2019年教育学考研大纲独家解析

  2019教育学考研大纲于9月15发布,今年大纲内容与2018年教育学考研大纲相比较,内容发生一定变化,基于此,勤思老师给2019考研考生说一下后续教育学复习的备考建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的各个考点,一起看看勤思老师为大家总结的变化吧! 一、2019和2018年大纲对比 2019年大纲和2018年大纲相比, 教育学各门科目都存在一定的变动,下面给大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1。部分知识点是大纲新增考点,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在教材上获得。如教育学原理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中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增添了教育学分支学科和“元教育学”。对于这一细微的变化,各位考生也不必太担心,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 中的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中就包括这部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教育科学分类框架表以及元教育学等内容。大家只要把这一节的内容全部掌握好,应对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中国教育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部分增添的中外教育交流的内容、外国教育史第一部分外国古代教育中增添的古代希伯来的教育和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中增添的单组实验、等组实验、不等组实验与轮组实验等均属于此类考点。 2。部分新增考点勤思的教研室老师已经给大家在勤思讲义中有所呈现。如教育学原理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部分有关“教育”定义的类型中,新大纲添加了谢弗勒的三中定义类型: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以及规定性定义,这部分的知识在勤思的基础班讲义第二章已经在“勤思小课堂”中给大家提及。中教史的第二部分中国近代教育中近代教育体制中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外国教育史近代史部分的人文主义教育中代表人物的教育观、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等均属于此类考点。 3。部分新增考点属于常规复习范围之外的内容,这部分需要考生们加以注意。勤思老师已经为大家总结出来了,如教育学原理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中新增了关于再生产理论的内容,相关理论较多,原有考试范围中缺乏明确界定,因此建议考生等大纲解析出来后进行进一步复习。此外,如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中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新增的spss在教育资料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等均属于此类考点。 4。部分新增考点在勤思的课程中授课老师有所讲解,如外国教育史的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思潮部分新增加了西欧近代教育思潮,包括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等,在外国教育史的拔高班视频课中老师已经给学员们归纳整理出来。此外,原理中新涉及的慕课、翻转课堂等也在教育热点透析的课程中有所涉及。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1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2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三、备考建议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考研中的分值约100分,占到了教育学考研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它是教育学考研的核心。教育学原理的内容比较庞杂,理论化知识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基础上重点记忆。 考生要对教育学原理有一个总体性、框架性的了解,复习要大面积撒网,因为历年真题中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广。勤思老师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正确记忆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每一小部分的具体含义进行对比性的记忆,把握其最主要的特点性词语,这样的复习思路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关键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缩短考生在选择题上的答题时间,进而为后面的主观题赢取宝贵的思考。此外,还应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这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还应结合相关热点进行迁移与发散的练习。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共占100分左右,基本和教育学原理的分值相当。勤思老师提醒考生在备考教育史的时候要紧紧把握几个线索: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在这三个线索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也可以进行横向的中外教育比对。教育思想史的复习,要抓住主要的思想家和主要的思想流派,了解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以及教育思想的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教育制度史指人类教育活动制度化的过程,包括机构史、政策史和立法史。中国制度史要与朝代联系,外国制度史要与国别联系。教育实践史指人类教育活动和现象原生态的发展过程,这部分要主要把握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教育活动等。 在历年真题中,中教史的客观题考察范围广泛,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加细致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并且通过训练具备进行知识推理的能力。主观题主要集中在私学兴起时期的各个教育家、近代教育改革、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等,要求考生对相关的思想与制度实践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外教史部分则重点考察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改革,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整体把握西方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思想演变,只有了解相关背景,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西方教育近现代化的脉络与步伐。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有40分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道30分的选做题。对于很多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包含很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就很难理解。勤思老师提醒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结合各理论的相关实验以及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与问题进行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以及动机理论三个章节相对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辨析、简答、论述题中经常出现,尤其在论述题中往往会结合实例与材料进行分析,灵活度高。从难度上讲,考生要下大功夫掌握各个知识点,灵活应对考试。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必答题为30分,还有一个30分的选答题。教育研究方法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其中比如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等都是动手操作性强的知识点。近几年真题中论述题的部分大都与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有关,建议考生重视对教育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部分的理解和运用,最好在复习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能够进行科际之间的联系,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研究方法各相关知识点做分类比较,形成一种多学科角度的教育,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由于教育学考试题目灵活性以及实用性逐年提高,考生要多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和多阅读教育学术期刊,提高自身教育学综合素养。勤思祝大家考研之路一路顺风,每天都有新收获。 文章来源:勤思教育[详情]

2019年临床综合能力(中医)大纲分析及复习指导
2019年临床综合能力(中医)大纲分析及复习指导

  金秋时节,2019年临床综合能力(中医)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于2018年9月如约而至,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在此分享一些新大纲的变化分析和复习上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一、考纲概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指的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 二、变化与分析: 2019年中医临综大纲延续了中医考纲的一贯特点,就是稳定。笔者第一时间拿到大纲并进行比对之后发现,七门具体的考试科目所包含的考试内容并未发生改变。故而,前期按照2018版大纲进行复习的19考生大可放心,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即可。 与改革之前(2017年之前)中综大纲相比,改革之后的中医临综大纲在内容上删去或修订了一些偏于理论化的知识点,更加突出“临床”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向与特点。从题型方面来看,更加侧重考查考生的临床思维与能力;同时加入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部分的题目,以考查考生基本的人文素质。 三、各科重点简析 从新大纲来看,中医临综所考查的科目并未发生变化,依旧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这七门课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复习应重点关注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以及精气血津液部分的复习。中医诊断学当中舌诊、脉诊以及辨证方法这三大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余下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也要同学们多加关注。中药学的复习主要以记忆为主,尤其是大纲要求的每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同时应关注总论部分的相关考点。方剂学的复习当中,最基础的部分无遗就是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的记忆;同时,方剂组成中药物的作用也很重要。中医内科学是复习的重点,其中各个病证分证论治部分是复习的重中之重。至于针灸学部分,新东方在线建议大家重点抓住大纲要求的腧穴定位主治;此外就是刺灸法,针灸治疗部分的内容,其中针灸治疗部分在考试改革之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望各位考生多多注意。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这部分内容相对容易,在复习中应以理解记忆为主。 此外,历年真题对于中医临综的复习是很宝贵的资料,应充分利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2019年大纲在考试内容方面并没有变化,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谨记:只有老老实实背诵,踏踏实实做题,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取得考研的成功。 (来源:新东方)[详情]

2019考研政治新大纲的"变"与"不变"
2019考研政治新大纲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考研大纲于今日发布,新东方在线考研政治教研室第一时间拿到了2019新大纲,经与去年大纲比对后发现,今年新大纲整体变动很大,当然也有不变的地方,其中毛中特部分从体系、框架到细节都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下面为各位考生介绍一下今年新大纲的变与不变之处。 一、三个没有变 (1)考试性质没有变 (2)依然是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3)考查目标没有变 仍然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没有变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2)考查学科和分值权重没变,仍然是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时政及当代16分。 (3)题型不变,单选题16个,每题1分,多选题17个,每题2分,分析题5个,每题10分。 二、各科整体变化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课程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变动之处多为知识点的拆分与合并,实质性的变动并不大,需要考生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新增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今年毛中特大纲变动最大,由过去的十二章节,调整为十四章节。变化的内容以体现十九大精神,增补十九大报告的内容为主。 “毛泽东思想”部分基本没有变化,从过去的三章内容调整变化为四章内容,过去的“总论”中的“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一节单独成一章,形成了第一章内容,其它内容均为轻微变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变化较大,过去大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按照“内容、主题”划分章节的,新大纲关于这部分做了极大的调整,按照“领导人、理论”划分章节,形成为第五章为邓小平理论,第六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为科学发展观,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今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最大的部分。这体现了毛中特课程时政性强的特点。在后续的复习中这门课程不能拘泥于大纲,要多加关注时政,及时把握中央新精神、新思想。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史纲这门课程的考纲历来比较稳定,近几年来一直变动不大,今年也是如此。虽然把过去的第十章分拆成了两章内容,即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实际上是把“新时代”的部分增加一些内容单独成立一章。但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在毛中特部分考查,所以大家按部就班复习即可,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整数纪念年时间,比如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立四十周年等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与法基部分稍有调整,由过去的八章调整为六章,在思修板块,主要调整的是章节的顺序,其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出现,这一部分的内容,相比过去近乎重写,所以必然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道德板块,将过去的“道德总论”以及“道德分论”融合到了一个章节,内容更加精简;在法律板块,由过去的三章内容融合到了一个章节,内容更加精简具体。 (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形势与政策考查今年1月到12月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要重点关注习大大在各种场合的重要讲话以及特色大国外交诸如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等 当代部分调整两个考点: 1。将“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调整为“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社会信息化的定义、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和运用互联网等知识点;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等考点。 2。将“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调整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当代与时政联系紧密,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整体来看,今年大纲变动很大,尤其是毛中特部分,做了极大的变更,但从实质性变动角度来看除了毛中特部分外,其他科目变动并不是很大。大家重点关注一下各科的新增考点,另外,考纲不是复习的唯一依据,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加关注时政,把热点时政与各科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全面。 (来源:新东方)[详情]

2019考研英语:大纲发布后如何继续推进复习
2019考研英语:大纲发布后如何继续推进复习

  跟2018考研英语大纲相比,2019年考纲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在此再次提醒考生复习时有几点需要加以重视。 单词复习不要间断 大纲词汇绝对要重视,单词是基础。经过对历年真题分析总结,发现大纲中规定的词汇在真题中都会复现,所以在做真题过程中可以重复巩固单词,在语境中加深理解。尤其是高频词、基础词和难点词,在复习过程中,可结合适合自己的方法反复去记忆。 从真题中摸索出题思路 真题最应该重视,近十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对于备考来说非常有价值,出题形式稳定,掌握出题规律,也是最真的模拟。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应侧重从宏观上掌握各题型的命题走向,微观了解此题细分题型及应对技巧。其中,考研英语的阅读在整张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除40分值的传统阅读理解题型,还有10分的新题型,即七选五、补全段落之类题目,使得考生又对其不得不更加重视。同时,翻译和完形填空题型的解答与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有着直接的联系,读懂,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翻译或完成句子。因此,提高阅读能力,在考研英语中绝对不容忽视。 同时,在专项练习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强项稳住,弱项加强练习。对于真题中涉及到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道题目,每一个选项,都要从精读的角度,真正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词、句,将答案中的关键点与文章中、题干中的关键词结合起来,仔细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学会定位原文,这就是熟悉作者的出题思路和掌握自己的做题思路。 错题分析让你提高 做题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同学偶尔发现自己的错题过多,不要焦躁与灰心,错题分析的过程中就是总结提高的过程。考题的难度就是历年真题的难度,但是只要反复练习,整理思路,不断提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拿到更高的分数,就是成功。 重视英语写作复习 英语(一)写作占30分,英语(二)写作占25分,在考研英语中所占分值仅次于阅读理解A节。很多同学到了12月才开始准备写作,指望考前所谓的绝密押题或万能模板,很难取得理想成绩。希望考生从现在开始认真复习英语写作,扎扎实实背诵、默写、仿写经典范文,认真提高写作实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斩获考研写作高分。 每天练字20分钟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对于取得考研英语、政治及文科专业课高分至关重要!建议考生每天中英文练字各十分钟,每天认真临摹字帖,还可以调节心态,帮助自己静下心来。根据最低大纲:“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读者理解,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来源:新东方)[详情]

一文了解2019考研政治大纲形策与当代考点变化
一文了解2019考研政治大纲形策与当代考点变化

  比很高的学科,短期投入就有很高的产出。下面,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华堂老师就2019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动点,为大家解读一下2019考研政治大纲该学科的变化,以及提供复习备考策略的参考。 一、形势与政策 (1)内容 该部分内容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考试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2)备考策略 时政的内容比较琐碎,建议十一月份买一本时政小册子集中学习。 二、当代经济与政治 (1)内容 从考点分布来看,2019版新大纲增加了3个知识点,分别是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社会信息化 在这个知识点里面,主要讲述了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的影响,十九大有关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 ②文化多样化 在这个知识点里面主要讲述了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讲述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思想回答了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最终目标是什么、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中国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思想坚持正确义利观、可持续发展观、共赢共享合作观、新型安全观,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走向的关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实践新局面。在这一思想引领下,中国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强调,联合国应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面前,要坚定走多边主义道路。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事业,继续做联合国坚定的合作伙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拥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方面的中国特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植根中华传统文化而开出的智慧之花,成为既可造福于世界人民又可造福于中国人民的软实力,彰显中国道路的感染力和强大生命力。 (2)备考策略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华堂老师认为,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这两个知识点不可能直接命制分析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命制分析题概率极高。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深情回顾中非友好交往历史,深刻指出中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倡议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结合今年的主场外交中非合作论坛,那么命运共同体基本就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考点了。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解析来啦
2019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解析来啦

  2019年的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在大家的千呼万唤中出炉了,对于考试大纲人们格外期待,主要是高校的教材做了修订,考研政治大纲一般也会有所变化,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毛中特学科,之所以关注这门学科,主要一是毛中特的分值在各门学科中占得分值比例是最高的。二是毛中特的时政性较强,每年的变化都很大,会加入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理论成果等,并且根据最新的内容对其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就毛中特的变化情况,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王赛芬老师从宏观和微观以及对于此学科复习建议进行深入分析。 1、 宏观上 从宏观上来说,毛中特部分变化最大,从体系、框架到细节都有所变化,内容上进行了重新修订和编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整体框架由过去十二章变为现在的三个部分共记十四章,毛泽东思想部分章节上新加了一章,实质内容基本无变化,内容新增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变化较多,即新增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微观上 从微观上来说,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部分基本无变化,即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没有变化,章节上新增了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部分结构上变为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修订之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修订的内容按照各自系统的理论观点呈现出来。包括: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完整、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三、复习策略 基于毛中特此次修订内容变化较多的特点,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王赛芬老师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把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根本,千变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复习时一定要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毛中特基础知识点展开复习。具体复习是可以把毛中特的内容全面、地毯式的扫描一遍,这样知识的把握是完整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是连贯的,这样有助于记忆。纵观历年的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更趋向于细致和综合,题干优美巧妙,试题非常灵活,备选答案其中的选项需要进行灵活把握,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起点,都是体现对基础知识牢固把握的程度。所以,复习时毛中特时,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包括新增知识点,做到与时俱进,把基础知识夯实、打牢,做到灵活运用,这样复习就会非常的顺畅。 第二,着重突出重点内容。毛中特的重要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和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五位一体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考试情况来看,五位一体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今年的内容有了新的变化。经济建设体现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政治建设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文化建设包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建设包括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主要包括了改革开放理论和全面深化改革。复习时突出重点对于提高分数可以打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衷心地祝愿莘莘学子考研成功!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年考研英语大纲全面解读
2019年考研英语大纲全面解读

  九月十五日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众考研学子而言,这一天一点也不普通,很多地方都迎来了降温,随着凉风一起来的,还有众人期待已久的2019考研英语一、二大纲。望眼欲穿的同学们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也果然如我们跨考老师所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大家现在可以踏踏实实地安心按照我们的既定复习计划来学习英语了。 不同的学生在下一阶段的英语备考中,侧重点和内容计划也应该有所不同,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能开始心慌慌了。甚至有的同学可能才刚刚决定要考研,想到只有三个月就要考试,现在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才好。 这样的同学可能词汇储备不太够,语法也有很多不懂,题也没怎么做过,技巧也没学,感觉哪哪都要学,不知道先从哪下手。 现在毕竟离考试时间毕竟紧了,如果从头开始准备,从基础开始复习,可能不太合适了。所以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项硕老师不建议从头开始记单词,或是按大纲词汇来背单词。现阶段以做题为主。但是脱离词汇和基础语法谈做题是不现实的。没有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储备,是没法看懂文章的,题也没法做对。所以词汇和语法也是要复习的。那要如何复习,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时间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真题。一方面直接做真题来练习,毕竟咱们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得分,不能做对题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真题的文章,来复习词汇和语法。大纲词汇多达5500,而出现在真题文章里的词汇肯定是最核心,最高频的。因此直接记忆出现在真题里的词汇是性价比最高的记单词方法。而且组成英语文章的句子句式复杂多变,长难句特别多,里面所包含的语法点非常丰富,而且是综合运用。所以如果能做到真题文章无生词无难句,就能以最快速度突破词汇和语法的局限,达到在做题的同时夯实词汇语法基础的目的。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尤其是上过跨考一阶、二阶课程的同学,本身词汇和语法的积累应该已经比较扎实,推荐给大家做的题应该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能感觉突然陷入了一种无题可做的境地,所以一下子就感觉茫然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该如何复习了。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项硕老师就遇到过学生来问,说老师接下来做什么题好?要不要再去买点儿参考书?哪些参考书比较好? 市面上的参考书一方面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又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就像我老说的,十套模拟题都比不上一套真题。无论吹得多好的模拟题,它毕竟不是考研出题委员会出的题,跟真题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是难度,还是内容,还是文章题材都有可能与出题人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去大量做模拟题。实在想做题可以去找找更早些年份的真题,或者去精读真题的文章。很多同学可能都曾经对阅读文章做过精翻,但咱们真题里不只有阅读文章,还有完形文章,翻译文章,这都是可以作为我们精翻的素材的。 另外,英语复习备考,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做题里。利用题目的方法还可以更加多元化。比方说,题目如果都做过了,那可以写一写解题思路。你自己的解题思路,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以及每个错误选项错在哪儿,原文是怎么说的等等。这样的思路梳理对咱们日后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及阅读复习策略
2019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及阅读复习策略

  2019年考研英语大纲如期发布,对比2018年大纲,总体上并无变化,包括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等方面,因此考生们可以继续安心地复习,推进复习进程,与此同时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给19考生一些具体的复习建议,帮助大家应对接下来的英语备考。 一、词汇 要想攻下考研英语的堡垒,基础要打牢,词汇就是英语的根基。大纲要求考生熟练掌握5500个词汇以及常用词组,建议考生人手一本考研英语专用词汇书籍。把单词放入语境中理解,背诵,掌握重点词汇,根据高频、中频、低频等考试出现的频率有重点的去复习背诵,每天坚持,默默耕耘,收获是必然结果。 二、语法 语法作为基础同等重要,大纲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从考生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普遍难点在长难句分析上,建议考生以长难句中的并列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虚拟句等为重点复习内容。完形及阅读考查对语法以及语篇连贯性的辨识能力,在写作的评分档中,如果“使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基本上没有语法错误”,那么得分是比较高的。 三、阅读 阅读是英语中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得高分。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这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时,既要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又要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及概念性含义。同学们要特别注重阅读理解的复习,尤其现在距离考试还有100多天的时间里,阅读理解的备考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学好考研英语是考研的前提,而学好阅读时学好考研英语的前提。阅读理解实际上也考察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如果对整个篇章的感情色彩以及大意有所了解。在解题时没有上下文的支撑,单独做题就会晦涩难懂。因此考生可以在练习阅读时时掌握快速抓住文章主题的能力,关注文章的第一句以及首段首句。因为英文的行文方式一般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加以论证,所以只看首段首句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而且还可以基本掌握文意,使考生在做题时有了一定的背景,这样做起题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四、写作 对于小作文来说,按照历年的真题考查,书信依然是我们的复习重点,其中的15种书信中,真题曾 经考过的建议信、投诉信、咨询信、推荐信、邀请信等则是书信复习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英语(一)曾经考过的告示类中的通知也需复习,不可因考察频率小而 忽视掉,以防考场上后悔莫及。总之,依据阅卷人所给出的评分标准,同学们在复习小作文时务必要重视格式正确、语域恰当、要点全面以及语言准确。鉴于小作文 的种类多、内容繁杂,复习时同学们可先梳理各种应用文所必须的信息要点,再总结整理如何用英语句子去表达这些要点,最后在要点和句型的基础上再进行整篇作 文的写作练习,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这也是很多同学都容易忽视的。 对于大作文来说,虽然大纲规定了多种考查形式,但是依据近些年的真题考查,英语(一)中图画作文仍然是我们需要准备的重点内容,英语(二)中图表作文仍然是需要准备的重点。根据阅卷人的评分标准,大作文的写作需要注意内容完整、组织连贯、语言正确以及语言多样。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建议同学们务必需要合理利用模板,在阅读、熟悉、背诵模板的基础上总结亮点,为己所用,优化组合,切忌生搬硬套。 考研之路漫长而艰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在坚持。英语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们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打赢这场持久战!最后,预祝各位2019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非常重要。首先要掌握大纲词汇,最好将词语放到文章句子中理解,掌握多种词义。阅读理解部分对词汇量要求较高,但这些单词并不要求考生全会拼写,只要认识即可,因此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应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能识别的词汇其次要提高解读长句、难句的能力。要能分析把握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再就是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有效的阅读技能,并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阅读的正确方法和思路呢,跨考英语教研中心也为大家作了进一步总结: 首先,阅读前,必先浏览题干,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印象,带着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关键词的定位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相关部分,这样可以对哪些地方应该细读、哪些略读、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知道文章中的大概位置。浏览时要想着问题,遇到与问题相关的材料,一定要做好标记。这样在做一些细节题时就可以直接跳读到答案在文章中的位置了。 其次,要在阅读中,抓住主题句。区分论点和论据。段首、段尾句常考:段首、段尾句一般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就是该段的主题句,对全文或全段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每一段的第一句都要仔细地读,尤其是最长的一段更要注意它的主要内容。边阅读边在主题段或主题句或重要的词句下面画线,读完全文后再回过头来重读画线部分,然后就会得出作者的主要意图。文章主题句根据文体的不同,在文中的位置也不同,可能放在段首,也可能放在段中或段尾。 最后,阅读后,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李冬蕾建议大家注意理解句子和词汇的言外之意,考研阅读理解的文章中,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当成出题点,每一句话也都可能是答题点,所以不把文章读透,光凭猜测或答题技巧,是不可能赢得高分的,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把每句话都读懂,才能在后面的解题中快速准确地找出相应答案。 除此之外,区别不同类型题目,包括推理题、细节题、句子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态度题、例证题等。利用一切线索为解题服务,连接词、副词,例子、引用之处,长难句之处等,要特别关注。文中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处常考;特殊标点处常考,如引号、括号、破折号、冒号;比较处常考;起承转合处常考,如转折、递进、因果、强调等关系;列举处常考,列举可以采用数字排序,也可以采用排比句的方式;举例子与打比方的地方常考,文章中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常常采用举例子或者打比方的方式来证明。 考研之路漫长而艰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在坚持。英语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们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打赢这场持久战!最后,预祝各位2019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9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 约13% 中医诊断学 约13% 中药学 约13% 方剂学 约13% 中医内科学 约28% 针灸学 约14%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 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 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4。津液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 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 (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 (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 1。预防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 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 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 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5。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及乏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问睡眠:不寐与多寐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8。问饮食与口味 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及偏嗜食物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 9。问二便 大便:便次、便质及排便感异常的表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小便:尿次、尿量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10。问妇女 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带下:带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问男子:阳痿、阳强、遗精、早泄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12。问小儿:出生前后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发病原因。 (五)切诊 1。脉象形成的原理,诊脉的临床意义。 2。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3。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的特征及生理变异。 4.28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相兼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6。脉症的顺逆与从舍,。 7。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腧穴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1。阴阳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 (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表现类型及机理分析。 3。寒热 (1)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及机理分析。 4。虚实 (1)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虚实转化、虚实错杂、虚实真假的表现类型及机理分析。 (七)病因辨证 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侯分析。 (八)气血津液辨证 1。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和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津液不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痰证、饮证、水停证、内湿证的概念、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九)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病的病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阻暴脱证、心脉痹阻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肺与大肠病的病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大肠湿热证、肠燥津亏证、大肠虚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脾与胃病的病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肝与胆病的病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肾与膀胱病的病证: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膀胱湿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脏腑兼证的概念: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十)其他辨证方法 1。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概念,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证侯分析,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2。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与证侯分析,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形式。 3。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与证侯分析,三焦病证的传变形式。 三、中药学 1。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与方法,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服药的时间与方法。 5。按功效分类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重楼、土茯苓、熊胆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霜、牵牛子、京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砂仁、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及、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白果。 (14)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5)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16)开窍药:麝香、石菖蒲。 (17)补虚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18)收涩药:五味子、乌梅、诃子、肉豆蔻、赤石脂,山茱萸、覆盆子、金樱子、莲子、芡实、椿皮、桑螵蛸、海螵蛸。 (19)涌吐药:常山。 (20)攻毒杀虫止痒药:硫黄、雄黄、蟾酥、蛇床子。 (21)拔毒化腐生肌药:红粉、炉甘石、硼砂。 7。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藁本、辛夷、葱白,淡豆豉、浮萍。 (2)清热药:淡竹叶、密蒙花,秦皮,穿心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大血藤、马勃、马齿苋、鸦胆子、漏芦、山慈姑、半边莲、紫草,银柴胡、胡黄连。 (3)泻下药:番泻叶、芦荟,郁李仁,商陆。 (4)祛风湿药: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海风藤,狗脊。 (5)化湿药:草豆蔻、草果。 (6)利水渗湿药:香加皮,海金沙、萹蓄、地肤子、冬葵子、灯心草,珍珠草。 (7)温里药:小茴香、荜茇、荜澄茄、胡椒。 (8)理气药:柿蒂、荔枝核、、佛手、香橼、大腹皮、刀豆、梅花、玫瑰花、甘松。 (9)消食药:六神曲、麦芽、稻芽。 (10)驱虫药:南瓜子、鹤草芽、榧子。 (11)止血药:侧柏叶,棕榈炭、血余炭、紫珠叶,,炮姜、灶心土。 (12)活血化瘀药:降香、银杏叶、月季花、苏木、自然铜、骨碎补、儿茶、刘寄奴、虻虫。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皂荚,前胡、礞石、天竺黄、竹沥、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浮海石,马兜铃、胖大海、枇杷叶、洋金花。 (14)安神药:首乌藤、合欢皮、灵芝。 (15)平肝息风药: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叶,珍珠。 (16)开窍药:冰片、苏合香。 (17)补虚药:白扁豆、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仙茅、益智仁、锁阳、沙苑子、核桃仁,龙眼肉,桑葚。 (18)收涩药:麻黄根,五倍子、禹余粮、石榴皮、罂粟壳。 (19)涌吐药:瓜蒂、胆矾。 (20)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白矾、大蒜。 (21)拔毒化腐生肌药:砒石、铅丹、轻粉。 四、方剂学 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2。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及其应用。 3。“七方”、“十剂”、“八阵”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配伍的目的。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义及其具体运用。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8。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 (1)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香苏散、败毒散、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2)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济川煎、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3)和解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4)清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5)祛暑剂: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7)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9)安神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夭王补心丹。 (10)固涩剂:牡蛎散、九仙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固冲汤。 (11)理气剂:柴胡舒肝散、半夏厚朴汤、瓜蒌薤自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枳实消痞丸(失笑丸)、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12)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咳血方、黄土汤。 (13)治风剂: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14)治燥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15)祛湿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茵陈蒿汤、二妙散、连朴饮、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 (16)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贝母瓜蒌散、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17)消导化积剂:保和丸、枳术丸、健脾丸。 (18)驱虫剂:乌梅丸。 10。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1)解表剂: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柴葛解肌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参苏饮、葱白七味饮。 (2)泻下剂: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舟车丸、增液承气汤。 (3)和解剂:痛泻要方、当归芍药散 (4)清热剂:栀子鼓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牛蒡解肌汤、导赤散、泻黄散、苇茎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 (5)祛暑剂:香薷散、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饮。 (6)温里剂:吴茱萸汤、大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7)表里双解剂:石膏汤、五积散。 (8)补益剂:人参蛤蚧散、八珍汤、人参养荣汤、泰山磐石散、补肺阿胶汤、石斛夜光丸、大补阴丸、虎潜丸、七宝美髯丸、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龟鹿二仙胶。 (9)安神剂:珍珠母丸、磁朱丸、甘麦大枣汤、交泰丸。 (10)开窍剂: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紫金锭(玉枢丹)、苏合香丸。 (11)固涩剂:金锁固精丸、缩泉丸、固经丸、易黄汤、清带汤。 (12)理气剂:越鞠丸、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四磨汤、加味乌药汤、橘核丸。 (13)理血剂:七厘散、失笑散、桂枝茯苓丸、活络效灵丹、丹参饮、大黄䗪虫丸、十灰散、胶艾汤。 (14)治风剂: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天麻钩藤饮、阿胶鸡子黄汤、玉真散。 (15)治燥剂:桑杏汤、增液汤、益胃汤、玉液汤、琼玉膏。 (16)祛湿剂: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五皮散、萆薢分清饮、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17)祛痰剂:小半夏汤、止嗽散、三子养亲汤、滚痰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定痫丸。 (18)消导化积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葛花解醒汤、鳖甲煎丸、海藻玉壶汤、消瘰丸。 (19)驱虫剂:肥儿丸、化虫丸、布袋丸、伐木丸。 (20)其他:犀黄丸、透脓散(《外科正宗》)、小金丹。 11。以上9、10两项所列方剂中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五、中医内科学 (一)总论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 (28)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29)呃逆与干呕、嗳气。 (30)泄泻与痢疾。 (31)干霍乱与腹痛。 (32)腹痛与疝气、肠痈。 (33)胃痛与真心痛。 (34)急黄、胆黄、瘟黄。 (35)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6)积证与聚证。 (37)鼓胀与水肿。 4。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 (1)感冒与咳嗽。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 (4)哮证与喘证。 (5)咳嗽与喘证。 (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 (7)肺胀与心悸、水肿。 (8)胸痹与心悸。 (9)心悸与不寐。 (10)泄泻与痢疾。 (11)呕吐与反胃。 (12)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的联系与转化关系。 (13)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14)淋证与癃闭。 (15)淋证、癃闭与水肿。 (16)消渴与中风、胸痹。 (17)消渴的常见合并症。 (18)头痛与眩晕。 (19)头痛、眩晕与中风。 (20)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1)肺痨与虚劳。 (22)痹症与痿症。 (23)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癃闭、消渴、虚劳、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 5。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 (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3)《证治汇补》论肺胀。 (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 (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7)《金匮要略》论胸痹。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 (10)《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金匮要略》论胸痹。(顺序提前) (13)《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4)《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5)《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 (16)《外科正宗》论瘿病。 (17)《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8)《内经》论痹证。 (19)《内经》论痿证。 六、针灸学 (一)腧穴总论 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 1。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头维、下关、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然谷、太溪、新增: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新增:带脉、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腺、新增:承浆。 (14)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三)刺灸法 1。毫针刺法 (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3)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4)行针的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 (5)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7)晕针、滞针、血肿、创伤性气胸、刺伤内脏等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8)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2。灸法 (1)灸法的种类。 (2)灸法的作用。 (3)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 (4)灸法的注意事项。 3。拔罐法 (1)拔罐法的作用及使用范围。 (2)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3)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5。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6。电针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四)针灸治疗 1。治疗总论 (1)针灸治疗作用。 (2)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三因治宜(因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治宜)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3)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4)处方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的概念及应用举例。 (5)常用配穴方法:按部配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6)刺灸方法的选择。 (7)特定穴的应用:五输穴、募穴、背俞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组成、分布特点及临床应用。 2。治疗各论 (1)内科病证 中风、眩晕、头痛、面瘫、面痛、感冒、咳嗽、哮喘、心悸、不寐、郁证、痫病、消渴、胁痛、胃痛、腹痛、呕吐、泄泻、便秘、癃闭、痿证、痹证、腰痛、坐骨神经痛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头痛、面瘫、面痛、痿证、痹证、腰痛、坐骨神经痛的经络辨证。 (2)妇科、儿科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病、绝经前后诸症、缺乳、遗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3)皮肤科、外科、骨伤科病症 瘾疹、湿疹、蛇串疮、神经性皮炎、痄腮、乳痈、扭伤、项痹、落枕、漏肩风、膝骨关节炎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扭伤、项痹、落枕、漏肩风、膝骨关节炎的经络辨证。 (4)五官科病证 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渊、牙痛、咽喉肿痛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5)急症 晕厥、虚脱、高热、抽搐、心绞痛、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肾绞痛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七、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一)医学职业素养 1。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 (二)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性质。 2。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3。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4。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三)临床伦理 1。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2。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详情]

2019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
2019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含诊断学)、外科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 约14% 生物化学 约12% 病理学 约12% 内科学(含诊断学) 约33% 外科学(含骨科学) 约23%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 B型题 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X型题 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及其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6。小肠内的物质吸收及其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及其测定。 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特点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影响因素。 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7。 排尿反射。 (九)神经系统的功能 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3。 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4。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调质的概念,递质共存现象;受体的概念、亚型和调节;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5。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7。躯体和内脏感觉:感觉传入通路和皮层代表区,痛觉。 8。视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色觉及其产生机制;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视觉融合现象和双眼视觉。 9。听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0。平衡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觉功能。前庭反应。 11。脊髓、脑干、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1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3。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情绪生理反应。 14。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5。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十)内分泌 1。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化学分类、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脑-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及其功能,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下丘脑-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的生理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4。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钙三醇的生理作用和生成调节。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一)生殖 1。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卵巢功能的调节;妊娠和分娩。 二、生物化学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其他非编码RNA的分类与功能。 10。核酸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有氧化与无氧酶解的关系。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能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其影响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理功能。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高血氨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意义。 24。含硫氨基算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和临床意义。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主要合成过程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DNA复制的特征及复制的酶。 2.DNA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损伤(突变),修复及意义。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及其疾病的关系。 2。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 血红素的合成。 5。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 胆汁酸的合成原料、代谢产物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7。 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及临床意义。 8。 生物转化的类型及意义。 9。 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产物,功能与肿瘤的关系。 11。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 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病理学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3。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5。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损伤的修复 1。再生的概念和类型,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3。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水肿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和炎症的结局。 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组织结构、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征,转移的概念,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和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5。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分型。 3。宿主抗移植物的概念,肝、肾移植排斥的病理变化。 4。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5。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和结局。 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6。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8。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 9。肺硅沉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各期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 10。鼻咽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扩散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1。肺癌的病因、常见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转移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九)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扩散途径。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大肠息肉和腺癌的概念、病理学特点。 9。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1。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12。胰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3。白血病的病因和分类,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分级及病理变化。 2。子宫颈癌的病因,子宫颈浸润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5。子宫体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 6。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7。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8。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9。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10。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1。乳腺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 (十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十四)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9。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0。尖锐湿疣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分期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四、内科学 (一)诊断学 1。常见症状学:发热、水肿、咳嗽及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黄疸、血尿、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的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常用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窥镜检查)。 5。常用临床操作: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导尿术、心肺复苏。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防。 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分期和分级、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3。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各种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结核病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期、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9。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 10。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11。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包括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 14。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及分型、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 (三)循环系统疾病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5。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7。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8。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9。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0。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1。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3。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14。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四)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2。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镜及组织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治疗。 4。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9。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10。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1。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3。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抢救原则。 14。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五)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肾脏的解剖与组织结构,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肾脏疾病检查及临床意义,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2。肾小球肾炎(急性、急进性、慢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IgA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六)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常见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 8。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9。出血性疾病概述:正常止血机制、凝血机制、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出血的疾病分类、诊断和防治。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七)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1。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2.Graves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发病诱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 (八)风湿性疾病 1。风湿性疾病总论:疾病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 2。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原发性血管炎概论。贝赫切特病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五、外科学 (一)外科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 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血浆代用品及血液成分制品的种类和应用。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重症监护的内容和应用,常见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 6。疼痛的分类、评估、及治疗。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0。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1。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12。肿瘤 (1)肿瘤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常见体表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原则。 13。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14。麻醉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15。外科微创手术:内镜技术及腔镜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胸部外科疾病 1。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2。各类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创伤性窒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4。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5。腐蚀性食管烧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治原则。 6。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7。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8。常见原发纵隔肿瘤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普通外科 1。颈部疾病 (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3)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4)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5)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6)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乳房疾病 (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3)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理。 (4)乳腺常见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处理。 (5)乳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原则。 3。腹外疝 (1)腹股沟区解剖。 (2)疝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类型。 (3)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及应用。 4。腹部损伤 (1)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5。腹腔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原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7。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胃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诊治原则。 (3)胃十二指肠其他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8。小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肠炎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9。阑尾疾病: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因、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0。结肠、直肠与肛管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 (2)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直肠脱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3)结肠癌、直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11。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肝脏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肝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2。门静脉高压症的解剖概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3。胆道疾病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生理功能、常用的特殊检查诊断方法。 (2)胆道畸形、感染、胆石病、胆道蛔虫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 (3)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4。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分析和处理原则。 15。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 16。胰腺疾病 (1)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胰腺癌、壶腹周围癌及胰腺内分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17。脾切除的适应证、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18。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19。周围血管疾病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2)周围血管损伤、常见周围动脉和静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 1。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检查方法、诊断和处理原则。 2。常见泌尿系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常见各种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常见泌尿系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治疗方法。 6。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五)骨科 1。运动系统畸形 常见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并指和多指、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平足症、足踇外翻、脊柱侧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运动系统损伤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并发症。 (3)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标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5)常见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解剖概要、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断肢(指)再植定义、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原则和术后治疗原则。 (7)脊柱、脊髓损伤和骨盆、髋臼骨折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8)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9)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常见的慢性骨、软骨、肌肉、肌腱、关节囊、滑囊、筋膜等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慢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创伤性骨髓炎和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骨与关节结核 (1)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特点、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治疗。 (2)脊柱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骨肿瘤 (1)骨肿瘤的分类、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和治疗概况。 (2)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常见的良性、恶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变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六、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一)医学职业素养 1。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 (二)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性质。 2。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3。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4。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三)临床伦理 1。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2。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详情]

201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亡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宋元的社会经济 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明清国家制度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 商办企业 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 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 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 同盟会的建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 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面抗战的爆发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沦陷区与伪政权 侵华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建设的曲折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批林批孔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中日文化交流 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1。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 科学革命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明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的英国改革 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3。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 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瓜分非洲 埃及阿里改革 土耳其坦志麦特 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两大军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共产国际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7。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 甘地主义 凯末尔主义 卡德纳斯改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的建立 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战后的日本 西欧一体化进程 当代科技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 赫鲁晓夫的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详情]

2019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 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 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统 35分 计算机网络 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80分 (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 70分 IV 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GFLOPS、TFLOPS、P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整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IEEE 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 三、存储器层次结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存储器 2.DRAM存储器 3。只读存储器 4.Flash存储器 (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2.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3.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4.Cache写策略 (七)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页式虚拟存储器 3。段式虚拟存储器 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线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 3、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端口及其编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 2。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描述相关算法。 一、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内核态与用户态 2。中断、异常 3。系统调用 (四)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二、进程管理 (一)进程与线程 1。进程概念 2。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进程控制 4。进程组织 5。进程通信 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 6。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处理机调度 1。调度的基本概念 2。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调度的基本准则 4。调度方式 5。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三)同步与互斥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 3。信号量 4。管程 5。经典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 (四)死锁 1。死锁的概念 2。死锁处理策略 3。死锁预防 4。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5。死锁检测和解除 三、内存管理 (一)内存管理基础 1。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 2。交换与覆盖 3。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4。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1。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 4。页面分配策略 5。工作集 6。抖动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统基础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3。目录结构 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访问类型;访问控制。 (二)文件系统实现 1。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目录实现 3。文件实现 (三)磁盘组织与管理 1。磁盘的结构 2。磁盘调度算法 3。磁盘的管理 五、输入输出(I/O)管理 (一)I/O管理概述 1.I/O控制方式 2。 I/O软件层次结构 (二)I/O核心子系统 1.I/O调度概念 2。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3。设备分配与回收 4。假脱机技术(SPOOLing) 计算机网络 [考查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层 (一)通信基础 1。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3。编码与调制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5。数据报与虚电路 (二)传输介质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 2。集线器 三、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二)组帧 (三)差错控制 1。检错编码 2。纠错编码 (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轮窗口机制 2。停止-等待协议 3。后退N帧协议(GBN) 4。选择重传协议(SR) (五)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随即访问 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访问 令牌传递协议 (六)局域网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2。以太网与IEEE 802.3 3.IEEE 802.11 4。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 (七)广域网 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PPP协议 3.HDLC协议 (八)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四、网络层 (一)网络层的功能 1。异构网络互联 2。路由与转发 3。拥塞控制 (二)路由算法 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4。层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组 2.IPv4地址与NAT 3。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 (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点 2.IPv6地址 (五)路由协议 1。自治系统 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RIP路由协议 4.OSPF路由协议 5.BGP路由协议 (六)IP组播 1。组播的概念 2.IP组播地址 (七)移动IP 1。移动IP的概念 2。移动IP的通信过程 (八)网络层设备 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五、传输层 (一)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传输层的功能 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二)UDP协议 1.UDP数据报 2.UDP校验 (三)TCP协议 1.TCP段 2.TCP连接管理 3.TCP可靠传输 4.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六、应用层 (一)网络应用模型 1。客户/服务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统 1。层次域名空间 2。域名服务器 3。域名解析过程 (三)FTP 1.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四)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 3.SMTP协议与POP3协议 (五)WWW 1.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2.HTTP协议[详情]

2019考研心理学专业312考试大纲
2019考研心理学专业312考试大纲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 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2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3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4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5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种类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6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4。表象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2。言语的功能 3。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7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意志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8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的结构 (三)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2。智力结构理论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9 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认知风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 (一)社会思维 1。自我 2。归因 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社会态度 5。内隐社会认知 (二)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亲密关系 3。偏见与歧视 4。利他行为 5。侵犯行为 (三)社会影响 1。说服 2。从众与服从 3。去个体化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0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合作、竞争与冲突 7。文化及其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 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 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1。横断设计 2。纵向设计 3。聚合交叉设计 4。双生子设计 (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生态系统理论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1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遗传与基因 2。生命的开始 (二)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 2。新生儿反射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规律 2。动作发展的顺序 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1。言语发展理论 2。词汇的获得 3。语法的获得 (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2 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2。婴儿的依恋 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句子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1。记忆的发展 2。思维的发展 3。心理理论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4。同伴关系 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1。书面言语的发展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3 2。内部言语的发展 (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元认知及其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 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 3。道德发展 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生理发育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二)认知发展 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四)社会性发展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 (五)情绪 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4 (三)人格发展 1。自我发展理论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临终心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水平分类 2。学习性质分类 3。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三、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5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类型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类型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知识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理解与保持 2。错误概念的转变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6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心智技能的形成 2。认知策略的学习 3。动作技能的学习 (四)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类型 2。学习迁移的理论 3。学习迁移的促进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1。实验范式 2。实验逻辑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7 1。自变量及其操纵 2。因变量及其观测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四)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真实验设计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2。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1。减法反应时技术 2。加法反应时技术 3。开窗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1。极限法 2。平均差误法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8 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辨别力指数 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 1。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 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19 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知觉与觉察实验 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2。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实验 2。短时记忆实验 3。长时记忆实验 4。工作记忆实验 5。内隐记忆实验 6。前瞻记忆实验 7。错误记忆实验 8。定向遗忘实验 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六)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面部表情的测量 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注意实验 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1。眼动技术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20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 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 其结果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21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 Φ 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概率分布 3。样本平均数分布 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协方差分析 5。多因素方差分析 6。事后检验 (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22 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 (七)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八)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二)经典测量理论 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心理测量的误差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 4。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三)项目反应理论 1。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 2。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 3。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 文都比邻 更专业更贴心 23 (四)概化理论 1。方差分量的估计 2。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 3.G 研究与 D 研究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4。测验标准化 5。测验等值技术 (二)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三)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四)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五)常用心理测验 1。成就测验 2。智力测验 3。能力倾向测验 4。特殊能力测验 5。创造力测验 6。人格测验 7。态度测验 8。兴趣测验 9。心理健康量表 10。发育量表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详情]

2019考研数学大纲变化情况分析
2019考研数学大纲变化情况分析

  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今天正式公布,与之前推测的完全一样,大纲内容没有任何变动,故同学们可以完全按照之前的复习规划完成后续的复习。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针对考试大纲的“不变”进行如下解读。 一、考试性质不变。 数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既然是选拔性的考试,那么就是优胜劣汰,希望同学们在后期复习中注意把握考试的重难点,大量练题,切实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以至于在考试中能突出重围,脱颖而出。 二、考查目标不变。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重基础,所以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田小辉老师建议考生不要偏离主题切忌做偏难险怪的题,做题还是要以考研真题为参考标准。 三、试卷分类及使用专业不变。 根据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各学科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试卷种类仍然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招生专业须使用的试卷卷种见2018考试大纲,须注意的是考金融专业的考生要看招生学校的招生简章是考数学三还是考经济类联考数学,以便做好相应复习转变。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不变。 各种试卷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内容结构仍然不变,即高等数学(或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三科,三科分值分配也就不会变化,高数百分之五十六,线代百分之二十二,概率百分之二十二;考试题型结构也不变,仍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不变。 这是每位老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一点。考试内容和要求未有任何变动,悬在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落地了。所考知识点的范围没有任何变动,知识点的考查程度也没有变动,同学们继续按照大纲要求的重点进行复习即可。对于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会”的知识点一定要着重复习,对于概念、性质和方法一定要掌握到位,对大纲中提到每个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复习全覆盖。 由于考试内容没变,故考研学子们仍按部就班的按照之前的复习计划进行即可。 复习时,高等数学部分还是重点复习极限,导数以及积分;线性代数还是点突破向量和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二次型;概率还是围绕着随机变量的分布以及常见的统计量分布来复习。那么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怎么高效的复习至关重要,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田小辉老师的复习建议如下: 一、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9月到11月中旬。冲刺阶段所用资料就是历年真题,此阶段为什么选真题?因为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真题从1987年到今年,历经32年的打磨,数学真题的出题模式和题型已相当成熟,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完备的数据库。纵观近几年真题,不难看出,每一年的真题都可以在往年真题中找到其原型和出处。所以只要把历年真题做熟了,就相当于把2019考研真题提前做了一遍。所以做真题是当务之急,也是重点复习资料。 那么真题是做分类的还是做套卷?两者相结合!若你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备,那么可以每天花一定时间做真题分类解析,目的是:重新搭建和完备知识体系,熟悉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另外每周也可以定时定量的做套卷,比如初始阶段每周做一套到两套的套题,后期分类完成以后可加大套卷的量,做套卷的好处是让考生身临其境去模拟考试场景,熟悉考试情境。并且套卷上的题目没有任何指向性,不像分类解析有标题,那么考生会不由自主的用标题中的方法。所以两者各有利弊,最好的就是结合着做。 做真题需要注意的是:(1)做题要走心,通过做真题把握命题规律,总结真题常见题型及方法。(2)做真题要查漏补缺,遇到不会的题要分析原因,揪出元凶,立地政法! 二、模考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11月下旬到12月初。经过真题阶段的洗礼,大家知识点和解题能力都比较完善了。那么,在这个阶段,通过模拟题让大家保持战斗的状态。我们会精心准备一些模拟题,大家通过这些模拟题就能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点和技巧,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三、休养生息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12初到考前。此阶段,考生调整好心态,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挑战。考生可以把以前总结的笔记仔细再看一遍,把错题仔细的做一遍,把真题认真琢磨一遍,另外考生所考卷中独有的知识点一定要熟悉一下,尤其是平时不熟悉的公式这时一定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保持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按照规划来认真复习,那么成功一定属于大家。祝大家马到成功! 作者:数学教研室 田小辉 来源:跨考教育[详情]

2019和2018管理类联考综合大纲变化对照表(一)
2019和2018管理类联考综合大纲变化对照表(一)

  2019年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终于在大家翘首以盼中出炉,万学海文专业硕士教研中心管理类联考教研室李楠老师,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权威、详尽解析大纲变化、预测命题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备考指导,以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把握今年的考试方向、复习重点,选择适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利于同学们在今后复习中,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 2019、2018年考研管理类联考大纲变化对照表 2018大纲要求 2019大纲要求 对比结果 Ⅰ、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Ⅰ、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考试性质无变化 Ⅱ、考查目标 1。 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Ⅱ、考查目标 1。 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考查目标无变化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 ,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1。 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2。 逻辑推理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3。 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共 65 分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 ,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1。 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2。 逻辑推理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3。 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共 65 分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 无变化 Ⅳ、考试范围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Ⅳ、考试范围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考试范围无变化 (一)算术 1。 整数 (1) 整数及其运算 (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 奇数、偶数 (4) 质数、合数 2。 分数、小数、百分数 3。 比与比例 4。 数轴与绝对值 (一)算术 1。 整数 (1) 整数及其运算 (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 奇数、偶数 (4) 质数、合数 2。 分数、小数、百分数 3。 比与比例 4。 数轴与绝对值 算术无变化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代数无变化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形 (2)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形 (2)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几何无变化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 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 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数据分析无变化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逻辑推理无变化 (一)概念 1。         概念的种类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定义 4。         划分 (一)概念 1。         概念的种类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定义 4。         划分 概念无变化 (二)判断 1。         判断的种类 2。         判断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 1。         判断的种类 2。         判断之间的关系 判断无变化 (三)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3。         类比推理 4。         综合推理 (三)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3。         类比推理 4。         综合推理 推理无变化 (四)论证 1。         论证方式分析 2。         论证评价 (1)       加强 (2)       削弱 (3)       解释 (4)       其他 3。         谬误识别 (1)       混淆概念 (2)       转移论题 (3)       自相矛盾 (4)       模棱两可 (5)       不当类比 (6)       以偏概全 (7)       其他谬误 (四)论证 1。         论证方式分析 2。         论证评价 (1)       加强 (2)       削弱 (3)       解释 (4)       其他 3。         谬误识别 (1)       混淆概念 (2)       转移论题 (3)       自相矛盾 (4)       模棱两可 (5)       不当类比 (6)       以偏概全 (7)       其他谬误 论证无变化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写作无变化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论证有效性分析 无变化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论说文无变化 总结:199管理类联考大纲2019年与2018年的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考生大可不必担心大纲变动影响复习。建议考生在现有的状态下,根据大纲的要求,可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9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大纲
2019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大纲

  Ⅰ、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 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 ,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1。 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2。 逻辑推理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3。 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共 65 分 Ⅳ、考试范围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 整数 (1) 整数及其运算 (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 奇数、偶数 (4) 质数、合数 2。 分数、小数、百分数 3。 比与比例 4。 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形 (2)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 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试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概念 1。 概念的种类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定义 4。 划分 (二)判断 1。 判断的种类 2。 判断之间的关系 (三)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3。 类比推理 4。 综合推理 (四)论证 1。 论证方式分析 2。 论证评价 (1) 加强 (2) 削弱 (3) 解释 (4) 其他 3。 谬误识别 (1) 混淆概念 (2) 转移论题 (3) 自相矛盾 (4) 模棱两可 (5) 不当类比 (6) 以偏概全 (7) 其他谬误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来源:万学海文[详情]

2018考研英语(二)大纲解析:“必得分”之新题型
2018考研英语(二)大纲解析:“必得分”之新题型

  《2018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今日终于发布。相较去年,大纲并无实质变化。作为英语二试卷中性价比较高的新题型,一直是同学们的比得分题。那我们在最后一段时间应该要如何复习呢?查老师给大家来简单剖析下。 以下为英语二新题型部分的大纲内容: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重要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本部分有2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2种题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这2种形式中某几种形式的组合进行考查。本节文章设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备选题型包括: 1)多项对应 本部分为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试题内容分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和左侧一栏中提供的信息从右侧一栏中的7个选项中选出对应的5项相关信息。 2)小标题对应 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前有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填入文章空白处。 多项对应这种题型从2010开始考过四次(2011、2012、2014、2017)。这种题型从某种程度上更趋近于传统阅读的事实细节题,文章的主题有助于解题,但真正解题时则和细节题做题方法一样,根据题干和选项回文定位,然后对定位信息处进行简单的推理或概括,再和选项比对。 而小标题对应则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考过,这是英语一和英语二新题型唯一的一个重叠的题型。小标题对应侧重考查段落的一致性特征,这种题型就是要求大家寻找段落的核心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再与选项中的小标题进行匹配。解题过程类似于传统阅读中的段落推理,找段落主旨。鉴于英二的复习资料不是特别多,大家可以立足于英语一的新题型,对小标题题进行训练。 从历年真题整体来看,总体难度较低,两种题型都需要学生找到关键词,进行匹配。英二新题型只要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和思路,难度不大,性价比很高。考生们应在新题型中认真仔细,力求多得分。也欢迎大家添加考研微信公众号:万学名师堂,后期我们会陆续发布一些备考技巧在上面,帮助广大考生取得这个题型的突破。[详情]

以史为鉴:透过2018考研英语(二)大纲看2019考研
以史为鉴:透过2018考研英语(二)大纲看2019考研

  2018年考研英语(二)大纲已发布,相比较2017年大纲,新大纲没有多大的改变,仅仅是在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以及试卷结构几方面做出了说明。因此考生们完全不必焦虑,可以安心地继续复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复习进程。 一、试卷结构 考研英语(二)的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分为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 第一部分为英语知识运用,主要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以及对语篇中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的辨识能力。这部分的题型为完形填空,在一篇约35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该项分值的分配为:20小题每题0.5分,总共10分,占总分的10%。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获取相关重要细节,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文中生词含义,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合理推断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方面的能力,由A、B两节组成。A节为多项选择题,文章大多选自外国比较新的书刊杂志,比如《经济学人》、《纽约时报》,题材包括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B节有两种备选题型:多项对应题和小标题对应题,考试从两种题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两种形式的组合进行考查。阅读理解共25分,每小题分值2分,共计50分,占整个卷面分数的一半。 第三部分为英译汉,大纲表述为“考查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所选的短文多为正式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管理、科普知识等内容。考试形式为: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将其全部译成汉语。共15分。 第四部分为写作,由A、B两节组成,主要考查书面表达能力。A节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100词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共1题,10分;B节要求考生根据规定的情景或给出的提纲写出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画、图表或文字,以图表作文为主。共1题,15分。 二、复习建议 词汇 词汇是英语的根基,是听、说、读、写得以实现的最小单位。不认识单词就看不懂文章,也写不出文章,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得高分。大纲要求考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5500个左右常用词汇以及相应常用词组,建议考生手头备一本适合自己的词汇书,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去理解,去背诵,然后及时返回去复习。要根据高频、中频、低频等词频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掌握重点词汇,熟悉中频词汇,了解低频词汇。还可以根据词汇间的词义关系、搭配关系、词汇衍生法等知识进行记忆,降低复习难度。此外,还要背诵与默写两手抓,巩固好词汇基础知识。词汇的学习要贯穿在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温故知新,扩大词汇量。 语法 语法作为基础知识同等重要。大纲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虽然考试大纲没有精准定位哪些语法知识是需要必须掌握的,但从历年的真题中可以看出,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词法和句法:名词、代词、动词、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数词、连词以及简单句和各种复合句的基本用法,其中长难句分析是难点,建议考生以长难句中的并列句、定语从句、倒装句、强调句、虚拟句等为重点复习内容。主要考查对语法以及语篇连贯性的辨识能力,在写作的评分档中,如果“使用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基本上没有语法错误”,那么得分是比较高的。因此,语法知识在整个英语基础能力考查中是重中之重。语法的学习也要贯穿在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语境去分析句子结构,争取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语法知识。 阅读 阅读理解在英语(二)考试中的重中之中,它决定了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得高分,因此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英语二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这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时,既要了解文章细节,又要掌握文章主旨。新东方在线考研英语教研组建议考生精研近年真题,了解考试难度,把握出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反复演练,扎实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练习时,除了提炼做题方法外,还要掌握其中的词汇、词组、句型等,夯实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尝试全文翻译,提高翻译能力,求质不求量。复习后期,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再慢慢提升做题速度。在考试中,不要担心生词及偏难语法问题,主要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再结合平时总结的做题技巧,根据文章快速地选出正确答案,稳中求胜。 英译汉 考研英语(二)英译汉的评分标准,一是“忠于原文”,二是“通顺”。所谓“忠于原文”,就是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观点,不能随意增补或遗漏,不能加入自己的立场观点,“忠于原文”也不是逐字逐句机械地翻译。“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合乎汉语的规范和语言习惯,不要有语病、错别字,力求做到明白通顺。建议考生精研考试真题,抓住考试方向,总结翻译方法,同时要注意细节。英译汉的复习与词汇语法的复习相辅相成,三者可以结合起来复习,尽可能地做到精准翻译。 写作 写作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效果,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看文章,多积累英语金词金句,积累各个题材的知识,达到胸中有竹。英语二大纲要求“考生应能根据规定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短文应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可见考研英语作文较重视文章中心思想的明确度及结构的清晰度,而允许适当语言错误的出现。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从真题范文入手,多背诵、多默写、多仿写、多演练,学习范文的金词金句、行文思路以及格式规范,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质量。 三、备考规划 和去年相比,新大纲总体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原来备考的考生可以按部就班地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复习。部分考生一直在等新大纲,想按照最新的大纲要求来备考,针对这部分考生,海文考研英语教研室跟大家聊一下应该怎样备考。 从现在开始准备复习的考生要进行至少三轮的复习。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考生要有重点,有取舍地去复习。 第一轮(9月-10月中):以必备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夯实英语基础。词汇主要复习常见常用的高频词汇,放到真题例句中去理解,背诵、默写与应用相结合。语法主要注重长难句的分析,掌握常见的句型,包括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虚拟语气等,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针对阅读理解,这一阶段主要根据真题熟悉考试动向,了解考试难度,归纳考试题型,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写作考查的是平时英语知识的积累,在这个阶段建议考生背诵基础的金词金句,了解写作考试题型及形式,整合各种题材的分类,打好写作基础。翻译的复习和词汇语法是相辅相成的,翻译中最难的是长难句的翻译,因此这一阶段要吃透长难句,总结英译汉翻译技巧。新题型和完形填空的复习需要考生根据部分整体总结考试重点及难点,梳理出一套解题思路。总体而言,第一轮的复习要掌握高频词汇,搞定核心语法点,梳理出题思路,提炼解题技巧。 第二轮(10月中-12月初):以精研真题为主,提升英语考试能力。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12月初。在这一阶段,词汇主要以掌握中频词汇为主,了解低频词汇。低频词汇的词频低,见到了认识即可,不要求专门背诵默写。语法方面,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精研历年真题,分析真题中的长难句,把这贯穿在各个考试题型的复习当中。阅读主要精研近年真题,在第一轮梳理做题技巧的基础上演练真题,进一步优化做题方法,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地研读文章,掌握其中的词汇及语法知识,尝试翻译全文,对照译文,提升翻译能力,把阅读文章吃通吃透。写作主要归纳作文框架,解读常考话题,背诵经典范文,尝试仿写并纠错,做到融会贯通。精研历年翻译真题,总结翻译方法,提高翻译准确度和速度。这一阶段还要精选近年真题来研读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新题型要注重两种题型的总结,多多练习,梳理完形填空的考试重点,总结出题规律。总之,在这轮复习中,要掌握中频词汇,熟知低频词汇,攻克英语长难句,吃透近年真题,在英语考试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第三轮(12月初-考前):主要冲刺复习各模块的知识,进行考前实战演练。梳理高频词汇,总结阅读方法,终极预测作文,概括翻译技巧,提炼新题型和完形考试要点。最后做2-3全套真题进行实战演练。这一轮,考生主要归纳知识要点,实现短线提分。 考研之路漫长而艰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在坚持。英语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打赢这场持久战!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多进行几遍,把真题吃透。最后,预祝各位2018年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详情]

浅析2018考研数学大纲:线性代数
浅析2018考研数学大纲:线性代数

  2017年9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与2017年大纲相比,整个考试大纲(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和去年的一模一样,所以同学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复习即可,考试大纲没有任何的变化说明咱们考研命题的规律依然延续往年的原则,不会出现偏题、怪题、超纲题目,仍然以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所以大家放心复习,努力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就线性代数在考研中的命题规律,题型等方面给大家进行总结,希望能给你带去更大的帮助。 线性代数命题很有规律,在历年的考研数学中,分值、题型包括常考的知识点、解答题考察的章节都很固定,今年的线性代数大纲解析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大家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即可。 首先是复习时间安排。线性代数比高数要相对来说好复习,同学们可能在平时高数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大纲解析出来之后,大家就不能懈怠它了。因为这是一个分界点时间,今后线性代数每天都要安排时间复习,因为需要背的公式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同学只要隔一段时间不复习,知识点就会忘记,建议每天复习线性代数的时间不低于一个小时。 其次是复习方法的安排。线性代数在前期可能做得题目比较简单,在今后,同学们要开始做考研难度的题目,从现在开始每天做真题,隔一天做一套,做完之后多总结真题规律。线性代数所有章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要觉得没有复习到的章节可以先放放,需要把整个线性代数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后是有一个小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可以把线性代数的公式和结论总结在笔记上,并且抽时间要都推导一遍,尤其是第二章矩阵部分,公式很多。 距离考研还有一段时间,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吧,祝你们都能够坚持到最后,考出好成绩。[详情]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英语知识运用攻略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英语知识运用攻略

  总体来讲,较比2017年大纲,英语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老师建议各位考生在英语这一科目上,继续按部就班的来复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考试大纲》对英语一和英语二完型填空的要求。英语一的《大纲》中表明,该题型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相对英语一的大纲要求,英语二的《大纲》要求明显要简单一些。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英一英二在完型填空这个题型上来说,区别在于字数的不同。英一篇章长度为240-280字, 而英二的篇章长度为350字,由此可见,英二的完型填空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各位考生要注意,无论英一英二,在我们复习中都要作为重点复习的题型,因为完形填空本身难度相对较大,考生不易掌握,因此,各位考生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与策略。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完型填空考查的趋势。2002年“完形填空”更名为“知识运用,”这正是体现了其“考查综合英语知识能力”的目的。同时,为了更好地达成这种目的,该部分的试题也由过去注重对单句语言点的考查专项对单句语言点以及语篇能力的考查。这样的命题指导思想反映在最近几年试题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文章的语言难度显然低于阅读题,甚至低于大纲样题。第二,干扰项也多是常用词汇,设置时考虑了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完整性与合理性。第三,命题大大弱化了对词汇及语法的单纯考查,而加重了对语段特征的辨识能力的考查,即加大了测试语篇水平测试语篇水平理解题、特别是上下文衔接的比例。因此,在这样的命题环境下,考生不仅要掌握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而且要能够对不同语境中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得体性和篇章特征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广大考生在解题是要注意时刻具备“篇章意识”,注意选项在上下文语境中是否通顺、连贯、合理。 最后,我们来捋顺一下解题步骤与技巧。第一步,我们要从全文出发,带着空格通读全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初步把握篇章主题、写作思路与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大致的脉络结构。第二步,在解题时,课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前提下,按照“逐层递进,先易后难,先整体再细节”的顺序进行解题。 以上,就是完形填空的复习策略。新大纲的颁布,并没有对完形造成影响。因此,我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就好了。 最后预祝所有2018年考生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详情]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决战最后一百天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决战最后一百天

  英语(一)的大纲较往年相比并没有任何改变,这打破了之前题型有所变动的传言,给所有的考生带来了一颗定心丸。就英语学习而言,依然可以按照之前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学习,只要考生不乱阵脚,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大纲为指导基础,余下不到一百天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四个点抓起。 第一,再度巩固核心词汇。十月份之前核心词汇应该不能再成为复习的干扰,这就要求考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能够扫清万学海文分级词汇书中核心词汇部分不认识的单词。核心词汇是词汇记忆的重难点,需要多次反复记忆,并且一定要借助真题进行巩固,否则单词的背诵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第二,研习真题为核心任务。大纲没有任何变动意味着2018考题的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研习真题则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鉴于暑期课堂上我们对2010年以前的文章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整理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一些基本方法先将2010年以前的文章进行全面的巩固和复习,学会宏观化阅读,重点抓文章和段落的中心,以文章中重复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为导向来应对五大题型。2010以及之后的真题难度略有所上升,但是命题规律并没有变化。在之前复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2010年到2015年的真题,每周研一套,大概在十月中旬的时间即可完成第一遍的整理。第一遍以词汇语法和读懂文章为主;第二遍则要将解题方法和命题规律结合在一起考虑,弄清楚每道题的考点以及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规律。阅读是所有题型中的复习重点,因此考生们要务必重视真题阅读的复习效率。 第三,兼顾各个题型。在之前的复习中我们都是以阅读为主,但是进入到九月份以后,就必须将所有题型纳入到复习计划中。复习资料依然以真题为主,每周一篇完型、一篇新题型和一篇翻译,不求量多,但求精细化复习,弄懂每道题的考点和解题方法为主。作文是阅读之外的另一个重点题型,九月份以积累写作素材为主,海文老师在暑假的课堂上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都给同学们提供了素材,除此之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从背范文做起,然后在慢慢过渡到自己写。进入十月份以后则需要自己操练,一周大小作文各一篇,钻石卡学员写好之后可以直接提交老师进行修改,其他同学亦可以相互修改。及时发现写作中的问题,随时修改提高。 第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心里暗示的作用是最强大的,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制定好科学的复习规划,调整好心态,考研路上的成功一定属于你![详情]

2018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字字珠玑句句戳心
2018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字字珠玑句句戳心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于9月15日发布,各位考生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熟悉新大纲,并做好复习应对策略。经过仔细比对发现:新大纲无论是在考试性质、考查目标,还是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结构上与旧大纲没有任何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分值仍旧延续去年的情况,约占24%。结合新大纲马原理的内容变化及历年命题情况,我们对考生今后一个阶段的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了解大纲新增、删减和变化的内容 新增和变化的内容往往会成为命题老师青睐的重点,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特别的关注。同时,删减的内容一般不会再命题,建议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要习惯性的再复习,以免浪费时间,只要按照新大纲专心备考即可。2018年马原理部分删除3个考点,分别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以纲为纲,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 可以说,与去年相比,今年大纲是变化相对比较小的一年,尤其是马原理和思修法基,所以以前所学内容、复习方法和战略战术仍然可以继续运用,各位考生还是应该坚持之前的复习节奏和计划。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历来是考研的重点,而有的考生认为这一阶段政治复习就是重新背诵知识点,这实际上是个误区。大纲出来之后的知识点复习绝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把考点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下来,而是要在前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以纲为纲,深入理解基本知识点,做到把前一阶段没有完全搞清楚的,务必弄清楚;没有完全弄明白的,务必弄明白;没有完全理解的,务必理解之,这样才可以做到以纲为纲。 三、研透真题 一定要以真题为基点。每年对真题的研究、对热点的解读和把握都将成为最大的命题规律,对命题趋势和特点的分析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是做真题不能只停留在“做”,而是要“研究性地做”。不能停留在“做对”或“做错”了,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总结出哪些考点高频出现,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部分、认识论部分在近几年考试中,特别是分析题中高频出现,那么这两部分就仍旧应该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辩证法部分,2017年没有命题,2018年一定会走进命题老师的视野。 四、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训练 准备几套根据真题和命题热点的分析而科学设计的模拟题,进行计时演练,通过做题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进入冲刺阶段以后,时间比较宝贵,没有时间再一页页的翻看教材,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做题来带动书的复习,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回到书上认真理解。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考试成功!金榜题名![详情]

2018考研政治 近代史纲要中的那些第一次
2018考研政治 近代史纲要中的那些第一次

  在考研政治考试中,通常首次发生,或者具有重大转折的考点容易考查,基于这一点,文都考研政治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了近代史纲要中的那些第一次,一起看看吧。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中国同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在洋务运动中最早派出官派留学生;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助于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戊戌维新是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兴中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萍浏醴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通知中国两千多年你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的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1920年在上海建立的;第一次在中国竖起共产主义的大旗的是《共产党》月刊;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公会是上海机器工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 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掀起的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关键词: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情]

2019考研英语词汇备考应从研究考纲开始
2019考研英语词汇备考应从研究考纲开始

  是的,现在就开始2019年考研备考[尤其考研英语]已经不早了。新考纲再次给各位sound alarms[借用2004年text 3第二段],那就是:英语备考要趁早!考研准备要趁早!那句老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完全没错!随着考研形势的逐步严峻化[体现在报考人数的逐步上升+各大院校招生人数的不变甚至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王朋彦老师再次希望各位有意考研的学子,提前准备,方能不败。而就前期阶段来说,词汇是重中之重,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地方。 公式一:考研词汇 = 认识的词 + 不认识的词 + 近反义词 市面上考研词汇的书多种多样[红宝书、乱序书、恋恋有词 and etc。],记忆单词的手机app也无穷尽[ranging from百词斩to扇贝to如今的墨墨]。不管是哪本书,有针对性的、专业性强的,才是好书。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的准确度很难把握,所以要以你最终的目的为导向而去学习,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再去制定相应的计划。那么,考研词汇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The first——认识的词考深度。 2018考研英语大纲所附录的单词表中前5个单词如下:a/an,abandon,abdomen,abide,able。由此看出,考研词汇中包含a/an以及able这些之前就认识的词汇[当然还有abandon这样的所有词汇会开头第一个单词]。但特别注意的是,曾经你所认识的那个“我”,早已不是现在的“我”;曾经你所认识的词汇,早已不是现在的词汇。In a word,单词虽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要么增加词性,要么增加范围,要么。。。比如,fat肥胖,2005年text 1开头首句的a fat pay rise指“丰厚的加薪”;比如,average平均,2006年text 4第六段首句的the average reader指“普通的读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王朋彦老师提醒大家得找in point(靠谱)的方法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因此,熟悉的认识的词考察另外的其它用法,扩展用法是根本,从深度上去理解。 The second——不认识的词考拆分。2018年考研英语大纲明确要求要掌握单词的构成,包括前缀和后缀等知识点。大纲中具体列出了62个前缀[pre-, pro-, per-, post-等]和54个后缀[-ive, -ous, -less, -free等],明确列出来的是必须要掌握的。而对于考研那些所谓的难度词汇,其实都是唬人的,根本没有如此之无法攻克,就看方法。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王朋彦老师举例来说明比如2003年text 1最后一道题目的正确答案项里有一个单词nonconformist,看似庞然大雾,实则是一曲简单,就看你会不会拆分。nonconformist = non +conformist。conformist = conform + ist。conform = con + form。看到没有,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离出去,就自然出答案了,只要你认识考纲要求62个前缀中的con-,并认识考研基础词form,那nonconformist也不成问题了。conform[一样的形式]动词表“遵守”,conformist[ist表人],“遵守规矩的人”,nonconformist[non表否定]“不遵守规矩的人”。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要学会举一反三。 The third——近反义词考替换。考纲中除了列出以上内容之外,在文字说明部分要求掌握单词的构成、单词的同义词、单词的反义词等等。为什么要考察同义词、反义词呢?很简单,英文类文章大家看得多,自然会发现,文章中很少会有原词,都是用同义词、反义词来表达相同意思的。这也是为什么考研英语很多题目的正确答案都是与原文的同义替换。比如,英语一2014年text 1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用zeal[热情],相对应的第二题的正确答案选项用passion[热情]。再比如2009年text 2原文第五段第二句话用precision[准确],相对应的第四题的正确答案选项用accuracy[准确]。这都是说明考题人出题意图的地方。 公式二:词汇记忆 = 熟词生意 + 词根词缀 + 同义替换 由以上对词汇的构成,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词命题人考察的侧重点不同。认识的地方反倒考察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不认识的词反倒你其实是认识的。此外真正出真正确答案的地方基本都以同义替换的方式考察。这也就是咱们以目标为导向的记单词方法了。记住:背诵词汇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制造麻烦![详情]

2018考研大纲发布后如何继续推进考研英语复习(二)
2018考研大纲发布后如何继续推进考研英语复习(二)

  总的来说,在之后的2018考研复习中,各位考生需要继续以2018考研也要词汇为基础,以历年考研英语真题为导向,充分研究真题,分析真题,将历年真题吃透,只有这样,考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说到考研英语复习,部分基础较差的考生还在死磕单词书,但是,单词书只能作为工具书,而不能凸显我们的考研方向及动态,因此,如果你现在还在死磕单词,文都教育建议你不妨将单词书放下,用真题来学习词汇。不难发现,我们在学习考研词汇及长难句的时候,多数都是从真题中截取,并辅以对单词在语境中的词义与题目设置上的分析,从而给大家讲解考研英语的出题规律及陷阱设置规律。 吃透真题,充分分析,才能与出题人斗智斗勇。例如,有些答题技巧的确可以救许多考生于水火,但是,脱离真题的答题技巧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如果一直依靠技巧答题,而不从真题本身入手,就容易陷入出题人的反猜题中。在考研英语阅读题目中,有些答题技巧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例如may,这个单词曾在历年的真题阅读选项中出现,的确,这个单词是语气缓和的标志,但是may也会出现在错误选项中,一旦考生迷信于个别技巧而抛弃真题则会本末倒置。 另外,考研英语单词的复习需要一直延续到初试结束,并不是一遍单词书或者一轮真题复习过后就暂时放下的。单词的记忆本就是漫长且容易忘记的,因此,单词的记忆需要联系语境,更何况,考研英语的文章都选自外文时文,因此文章中的单词多是需要语境来理解的。 例如在真题里出现的“Arizona had attempted to fashion state police that ran to the existing federal ones。”一句中的“fashion”,在这里则是考察改词的动词词性,而非名词词性,在这句子里,fashion作“改变,做成…的形状”;同时,考研英语阅读除了考察各位考生对单词的掌握,还考察了考生们对于选项设置中的各种漏洞的掌握及洞悉情况。充分吃透真题的考生往往对真题是有很强的敏感度,甚至对于选项中的单词及结构都能洞察到细节。    因此,文都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真题的重要性及意义要时刻记在脑子里。同时,文都教育也预祝各位考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能更有方向性。 关键词:2018考研大纲 考研英语复习[详情]

2018年考研数学:大纲及两个阶段的复习建议
2018年考研数学:大纲及两个阶段的复习建议

  2017年9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与2017年大纲相比,整个考试大纲(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和去年的一模一样,所以同学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复习即可,考试大纲没有任何的变化说明咱们考研命题的规律依然延续往年的原则,不会出现偏题、怪题、超纲题目,仍然以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所以大家放心复习,努力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更好的成绩。从现在开始到考试前,还有两个阶段需要同学们认真准备。 一、系统阶段  (1)要把知识框架慢慢细化,同样,可以先从每章节开始,之后进行汇总和完善,并能清楚哪些是重要考点; (2)认真做每章节的配套练习题,目前不要仅仅停留在答案正确的层面上,对于每道题,都要清楚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而且要动手去做,之后梳理思路并总结; (3)当知识点和练习题掌握的到位时可以开始做近10年的真题,最好按考试的时间要求,这样可以培养时间的掌控能力,之后,建议按考点或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可参看强化班讲义,真题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更要认真对待; (4)无论练习题还是真题,都要充分利用错题本,这是查漏补缺的好方式; (5)此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技巧,都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样才更利于冲刺阶段的复习。 二、冲刺阶段 (1)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相信自己; (2)认真翻看错题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以便有效地查漏补缺; (3)定期回顾知识框架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也要适当做题,可以选择模拟题,但不要进行“题海战术”了,也不要去钻研难度大的题目,此时,坚持的原则是会的题目不失分,不会的题目尽力得分! 同学们,在考研复习的最后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对待,这个时候也不是最后的决定时期,仍然有翻盘的机会,基础好的放松学习了,考试结果不一定如意。基础差的抓紧学习了,还是很有希望考上,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这段时间,好好做真题,一遍遍的做,做不下去,看完答案,继续做。反复做!直到凡是真题,就没有不会做的题,那么在考场上一定会出现优异的成绩。祝大家考试顺利。[详情]

2018考研英语大纲:悦读阅读斩获高分助力考研
2018考研英语大纲:悦读阅读斩获高分助力考研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于今日(9月15日)发布。与2017届相比,英语(一)和英语(二)的传统阅读部分要求及大纲样题均没有实质性变化。这也就意味考生可以按照原有的学习规划进行系统深入、有的放矢的复习。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先了解阅读(Part A)部分的大纲要求 具体如下: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任何英语题目都离不开一个基础的方面,也就是词汇,如果现阶段词汇量还是不够,建议先背诵高中基础词汇,完成后进入考研高频词汇,最后再把全部大纲词汇过一遍。而且单词需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尤其要注意单词上下文之间的意思。 阅读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其中出现了一些长难句,所以同学们也应在句法方面进行准备,难句是命题的常考点,长难句分析错误会直接导致题目的解答错误,所以,长难句的分析以理解句意为基本要求。要读懂长难句考生要准备要以下语法知识点:被动结构、各类从句、特殊结构(倒装、强调、虚拟、插入语)的构成与译法,非谓语动词的考察等。并对具有典型语法特征的长难句进行记忆和背诵。 就阅读技巧上来讲,首先在拿到文章时一定要阅读文章各段首句,因为首句一般祈祷总起的作用,通过阅读,会了解这篇文章大致是哪个领域的,讲得基本是什么内容,这样在最后的做题中把握好大方向。 以上就是对同学们复习阶段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抓住复习重点,最终解决阅读这个关键的题型。[详情]

2018大纲解析: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翻译重点
2018大纲解析: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翻译重点

  最后的这一百天,一定要抓重点复习,每天在英语上我觉得所花的时间,最好以三个小时为合适,复习的重点每天如果三个小时的话,我建议大家用一个半小时来复习阅读,用一个小时左右来复习写作,所以以阅读写作作为复习的重点。剩下的半个小时,不妨以单词,以翻译,以完形为辅助。 考研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的一个项目,英语一全国平均分不到三分。这让很多考生对翻译有一种抵触情绪,觉得只有十分的题目废了半天劲也只能得不到三分之一的分数,干嘛还要花大把的时间用在这上面呢。万学海文仉进老师提醒大家,翻译虽难也要努力多拿分。经过适当方法的训练和自主练习得5分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也许能否录取、能否过线真的就只差那么一两分。2018考研大纲中对翻译的规定和以往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英语一: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画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共10分。 英语二: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共15分。 在这两部分中,我们会发现英语一和英语二在翻译方面的难度是不同的:一方面英语一明确提到要翻译的文章是“概念或结构复杂”的材料,因此考生们应选择做练习的文章类型是偏学术型的文章,翻译的句子也应该是结构复杂的长难句。而英语二并未提到这样的要求,只是用了一个模糊概念“所给语言材料”。而我们回顾英语二近年真题的话也会发现所选择的文章是经济或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的,也就是说考生们平时练习得文章难度也应该是这种水平的。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英语一的句子是划线的五个长句子而英语二是短文通篇翻译,句子应该又长又短,因此整体来看英语一明显难于英语二。最后,从分值上来看,英语二却比英语一多五分,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英语二的考生而言,好好复习翻译所得性价比是更高的。 通过这样的比对我们可以知道两点:第一,英语一要难于英语二;第二,英语二的分值高于英语一。因此,英语二的同学就要注意了,如何在这样一个相对好得分的项目取得理想的分数是你必须要思考的,当然还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当然英语一的同学也不应放弃,如果阅读和翻译中的长难句一手抓。 英译汉其实不但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能力,还考查语言思维的转化能力,以为法国的翻译学家曾经说过“翻译无非是两种思维之间的转化。”所以,大家在复习翻译时候一定要注意思维的差异。有的同学可能觉得翻译的复习很简单,“多翻译不就行了嘛”,其实如果光靠练习不去总结不同语法结构的翻译技巧是不够的。不去总结可能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这就失去了练习的价值。因此请同学们在平时做翻译练习得时候多去总结方法技巧,比如定语从句的译法、非谓语动词短语的译法、被动语态的译法、词汇的增译和减译等。另外还要注意词汇的翻译要灵活,正所谓“词本无意”,只有结合了一定的语境才产生了相应的含义。最后关于翻译材料的选择,首选当然是真题,真题研究明白了可以适当练习一些模拟题,英语一的同学注意选择一些更偏学术性的文章,而不是拿起一篇就翻。英语二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生活类的文章。 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有欢笑,有难过,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努力过的时光的满足。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贵在坚持,建议考生早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定地执行下去,祝愿大家金榜题名![详情]

针对2018考研数学新大纲浅谈现阶段如何复习
针对2018考研数学新大纲浅谈现阶段如何复习

  2017年9月15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发布的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大纲已经与大家见面,考生最关心的考试大纲当中的第五部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通过基础班,暑期强化班以及VIP小班课几个月的学习,至此我们应该进入了提分的关键阶段——强化提高阶段的复习。那么强化阶段如何复习考研数学呢? 1、加强训练,形成思路 通过基础阶段的复习,我们已经按照大纲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定理准确把握。记牢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后,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练”字当头说明了数学考试就是解题,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会真正巩固。因此,考研数学要拿高分,不做题是不行的,除此以外没有什么“速成”之类的旁门左道,而且通过多做题,不但能掌握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尤其是解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能力。复习时考生要注意搞清有关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考生应能够看出面前的题目与他曾经见到过的题目的内在联系。为此必须在复习备考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2、重视真题,提炼题型 经过万学海文多年对命题规律的研究表明,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数学内容较之前几年都有较大的重复率,近年试题与往年考题雷同的占50%左右,这些考题或者改变某一数字,或改变一种说法,但解题的思路和所用到的知识点几乎一样。而且今年较往年的不同就是大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对真题的研究更尤为重要。通过对考研的试题类型、特点、思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做一定数量习题,有意识地重点解决解题思路问题。 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尽管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基本相同,题型相对固定,这就需要考生在研究真题和做模拟题时提炼题型,真题做咱们海文发的2004年到2017年的即可,认真做,认真总结,真题做完,可以做5套左右的模拟题。 步步为营,多管齐下,决胜2018年考研,充分把握好强化提高复习阶段。[详情]

以不变的心态应对万变的考研政治新大纲
以不变的心态应对万变的考研政治新大纲

  9月15日,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正式与大家见面,我们如何在短期内熟悉新大纲的知识点变动,以及由此确认之后复习方向,是在短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是其中最权威、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本书。 今年政治知识点的变化整体来说没有去年变化大。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变化21处,调整了20个知识点,删除1个知识点。调整的集中在第二、四、五章。毛中特是变化最大的科目,时效性是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尤其是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这一科目变化主要体现在第八、十二章有新内容加入,特别是第八章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近现代史这部分内容新增2个考点,整体来说,这门课的重点就在于把握好历史脉络、掌握好命题规律就好,分析题的材料集中在历史周年大事件中。思修法基这部分内容几乎无变化,我们按照之前老师讲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即可,分析题的题源仍然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居多。当代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没有变化,具体内容根据11月份老师上课讲到的重点内容去备考就可以。 所以,面对大纲变动我们不要惊慌失措,要以不变应万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把删除、调整、增加的内容都整理一遍。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要调整心态。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应对这些变动知识点上,而不是变动本身。所以,当我们把新旧大纲对比来看,其中变动的知识点一目了然,有些仅仅是题目说法变动,内容表述变动,或者知识点的分解与合并,总的来说换汤不换药,所以同学们切勿乱了阵脚。 其次,我们要整体梳理。大纲出来的第一时间,老师们已经把变动的考点全部总结出来。所以同学们可以走捷径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具体的整体梳理,特别是在大纲有变动的知识点上标注出来,思考是否还有对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根据新大纲进行新一轮的复习,做到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新增考点。特别是毛中特和史纲的新增考点有可能直接进入真题的命题范围。建议同学们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明确重点,在整体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突出重点来看。这样既可以做到从容应对,又可以做到突出重点。[详情]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翻译高分提升策略
2018考研英语(一)大纲解析:翻译高分提升策略

  2018年考研英语大纲在所有考生焦急期盼中终于发布了,万学海文李老师将新旧大纲进行了详细对比,可以确定的说2018年考研英语大纲要求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多变化,所以2018届考生可以安心放心复习了。接下来针对今年的考研英语一的翻译部分,李老师想通过对翻译大纲要求的解读,来给大家说一下英语一翻译题型的高分提升策略。 根据大纲规定,英语一翻译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画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对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英一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字材料为学术文献或科技文献题材翻译,涵盖面广,涉及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心理和科普等,而非文学材料或政要文件材料翻译,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大纲对翻译标准的要求即“译文准确、完整、通顺”。“准确”就是要“忠实”原文,不能扭曲原文的意思;“完整”即要求把原文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不得遗漏原文信息,不能任意的增加或删减内容。“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要逻辑通顺流畅,符合汉语习惯地道的语言表达习惯,不能有明显的“翻译腔”。另外通过对近几年的试题及大纲样题的分析,英语一翻译的5个长难句存在这样的命题特点:(1)句子长、结构复杂、内容抽象;(2)划线部分翻译对上下文依赖性强;(3)试题中一词多义现象明显。 根据大纲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命题特征,李老师为各位考生在接下来的翻译题型冲击高分训练中,提供以下备考策略: 对于翻译步骤: 1)断句子:把长难句化整为零,根据结构断成若干个片段; 2)译片段:把断下来的若干个片段进行英译汉,在译片段过程中,提醒各位同学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注意适当转换词义;总之要遵循“整体直译,局部意译”的策略。 3)调语序:各片段准确理解翻译之后,再看每个片段是否需要调整语序,比如结构较长的定从需要后置翻译,而短语类型的状语则一般需要翻译到主干句首或其修饰的动词之前;最后形成最终译文。 2、对于翻译考点: 通过对近10年的真题分析来看,英语一的翻译涉及到的核心考点依旧是词汇意思的选择及一词多义现象,定语成分,状语成分,同位语成分,被动语态,省略结构,倒装结构等,所以建议考生对以上考点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多做训练总结和积累。 对于翻译资料的使用: 真题永远是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命题规律和考查规律的资料,因此建议考生以英语一近20年的真题资料作为翻译题型训练的主要来源,并且对真题做到精细分析,透彻理解;另外可以在真题阅读训练过程之后,对真题阅读中出现的典型长难句或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句式,尤其是在命题点或得分点出现的长难句,可提升到翻译的高度进行训练。最后再提醒考生一点,翻译不仅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其实还考查大家汉语的表达水平,有些同学翻译得分不高,并不一定是因为英语基础差,词汇或句式结构理解不够透彻,很有可能是汉语本身表达能力不够到位,因此考生在进行翻译训练时,要多对参考译文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用词等进行模仿学习。 总之,大纲没有变化,我们不必为翻译做任何复习计划的调整。各位考生只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复习计划及按照李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要点复习建议及策略按部就班训练即可。经过接下来几个月的复习,你的翻译定会有质的飞跃和突破![详情]

微博推荐

  • 考研站
    考研党们,快来告别孤独备考,与同行的小伙伴们交流考研经验,分享考研心情吧!
  • 公务员考试
    权威发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信息及备考指导。投稿请发邮件至eduofficial@sina.com。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