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贵养”,精神上“贱养”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泳秋)日前,中山本地网站上流传一篇小学生作文,作文中提到:“自己就像是爸爸妈妈的‘宠物’,每天在房子、车子、教室3个大笼子里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放生’”,该作文立即引起家长们的担忧。昨天,中山市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的导师李国玲提醒,如今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只重视孩子的物质营养,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营养。
刘女士有一个十岁儿子,但这段时间儿子的行为让她差点背过气去,而网上流传的这篇作文也让她十分忧虑。原来,她儿子在班级里是“老大”,要是看哪个同学不顺眼,便拉一帮“死党”先揍一顿再说,刘女士为此也出了不少医药费。
刘女士坦承,孩子是几代单传,两家长辈和自己夫妇当初过于溺爱,不管孩子有什么过分的要求,都会满足他,却很少和孩子坐在一起聊天,才导致如今这样的局面。
其实,像刘女士这样溺爱孩子的家庭在中山比比皆是,虽然现在家庭物质条件改善,亲子关系却失调。中山市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的导师李国玲认为,家长不能再将子女当成“宠物”养了。如孩子3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5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等等。
“是过多的爱和关注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要让孩子感恩,首先要教给他们如何感恩”。中山市华侨中学的黄老师说: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品尝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
相关阅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