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PISA测试上海夺冠启示 教育均衡并非不可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 11:1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去年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布,上海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获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得分第一。“上海在PISA测试中夺冠告诉我们什么?”在日前举行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年首场教育沙龙,将议题锁定为“PISA测试上海夺冠”。

  上海PISA夺冠不等于中国模式

  “PISA测试所含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问题是我们希望在这里面找到什么?”本次21世纪教育沙龙的特邀讲者、参与PISA工作的上海教育科学院占盛丽教授一再强调大家都应以客观冷静的心态来看待上海夺冠这件事。

  PISA测试上海第一令不少教育界人士感到“扬眉吐气”,并由此得出判断:这证明目前的中国教育是成功的,是世界最好的,甚至也可以冠之以“中国模式”向世界推广。

  但有不少学者、教育工作者认为,对这种想法应该保持警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附中原校长康健认为,在PISA的测试中,并没有计算中国学生为取得现有成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譬如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家庭作业所付出的时间;课外培训补课所付出的时间。

  教育均衡发展并非不能实现

  在PISA测试中,将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财富等综合为家庭经济文化地位指数,与学生成绩结合起来分析发现,上海属于“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成绩的影响低于OECD平均值”行列,说明上海质量高且均衡,总体上教育公平状况优于大部分PISA参与国家和地区。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令我们振奋的倒不是成绩本身,而是该成绩所体现的两端学生差异小、区际、校际均衡度高的基本结论。这证明我们长期付出的努力无疑是卓有成效的。”

  据了解,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教育公平目标不仅是有上海户籍的学生受益,而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都可以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

  改革才会使教育的发展更顺畅

  尽管立场不同、评判不同,但大家都不否认,上海参加PISA的答卷很有价值,它明确回答了目前困惑中国教育的若干问题。

  比如,优质的教育需要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来实现。

  在上海PISA夺冠的总结中,有老师反映:对于这些年进行的课程改革一直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而这次上海学生在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证明这些年的课程改革不是盲目的,而是逐渐与国际目标接轨的动态过程。

  又比如,教育评价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新的理念和方法。

  PISA测试的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末期的15岁的年轻人,这个测试不是选优拔尖,强调的是基本素质、思维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设置以及评分上,要求尽可能地站在考生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亮点,从答题中理解学生,甚至可以忽略错别字。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在我们向来以学生为敌的学业考试中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将考试变成评价,将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育均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