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西平:公平与优质是全世界共同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6日 16:29   新浪教育

  第二,教育是整个国家竞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现在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在世界达到所谓第二位,于是很多人就演绎出来我们什么不是第二,就是第一,包括军事力量,包括其他等等。最近很多专家出来讲,我们军事要达到什么什么样。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自己的定位,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国际之间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国家是处在竞争环境当中,有人讲北纬30度现象,在北纬30度正负15度之间,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从东到西,从北朝鲜到利比亚,相当大是冲着中国的,我们中国处在激烈竞争环境里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而国力竞争是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这三点归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我们应该站在个竞争的角度来看教育。所以应该从实际上整个世界大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各国政府都非常关心教育就是这个问题。

  现在各国对教育都处在一种反思当中。这种反思首先是对各国的传统教育的反思,因为各国都有百年以来形成的一个教育传统,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百多年历史,也形成一套模式,都有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从而提出一些改革的目标,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也是在传统教育反思过程当中提出来的。但同时现在各国也开始有对教育革新的反思,不仅是反思传统教育,也反思我们提出教育改革的主张,经过实验检验以后究竟怎么样,我们想也是一个反思的时间。我们现在需要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我们恐怕也需要对教育改革进行反思,不能够认为我们教育改革主张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我们通过这些反思也会取得很多经验。前几天刚刚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学教育论坛,我也谈到一个问题,山东教育厅提出来三字经进入教育删减一部分内容。有的人说不应该,谁有本事删节这样的经典著作呢。我谈了一个看法,实际上我们前一阶段有一个反思,这个反思就是反思我们从上个世纪初特别五四运动以后,对于所谓国学这种批判,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进行批判。我们反思结果我们国学当中有很多精粹的东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传承,于是掀起了国学热,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现在像山东和湖北的做法,是对国学热的反思,我们全盘不加删节都放进我们学校究竟合适不合理?不管他们这样做究竟怎么评价,至少反映了我们对于反思也开始反思,对于我们前一阶段做法也开始反思,这是我们通过反思走向成熟,通过反思能够理解的更全面,能够做的更好,我想这些反思也是必要的。

  当然最主要反思的结果应该进一步推进改革。现在各个国家适应它实现的目标和应对挑战的需要,都提出一些改革,这个改革的依据一部分是基于企业的体验,企业经济改革走在教育教育前面,经济改革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到教育来,所以教育里面很多改革是受企业改革的启发。另外一部分是基于科研成果,像我们刚才讲的这些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各国改革当中,都与会了相当大的作用。再一个是基于相互的吸纳。就是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上吸取西方一些教育的经验,而西方的教育改革,我们也看出来他吸取东方的经验,相互吸纳,最终倡导跟推进各个国家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部、教育方法的改革。

  所以我想我们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总的发展趋势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向,首先就是世界教育是多元化的,其次就是整个的世界教育是存在一个国家的竞争背景之下的,因此教育也是在这其中。再一个各国教育都在进行反思,不仅是反思原来传统的教育,也反思近年来进行的教育改革。再一个就是各国都在推进自己的教育改革。不是中国讲教育改革,哪个国家都讲教育改革。这是第一点。

  对于改革也讲一个特点,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大家都是政府主导,跟以前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家在局部搞一点改革不一样,现在都是国与国之间竞争个东西,所以都是政府来主导,根据不同国家问题提出改革目标,美国改革目标和中国改革目标很明显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背景不同。日本改革目标跟我们不一样,日本最新改革目标要纠正宽松式教育,增加初中跟小学的课时,增加教学内容,跟我们改革相反,我们是减轻他们是增加,因为问题不同。领域矛盾错综复杂,教育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同样一个问题看的都不一样。我们中国国内教育的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人谈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因为牵扯到不同群体的利益,所矛盾是错综复杂,因此推进也是非常艰难的,这是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很顺利,也没有一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都能很快的兑现,所以它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简单一点。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各国教育目标不完全一样,在价值趋向还是相通的,这个就是公平与优质。我们国家教育提出20字方针,要做总的核心是一个以人为本,要做事情两个,一个提高公平,一个提高质量。怎么推进一个要有限发展,一个有限改革。公平和优质是规划纲要到2020年要做的两件事,一个就是推进公平,一个提高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发表了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这个报告是每年有这样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发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跟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共同发起。这个报告题目有的翻译成“向边缘群体提供教育”,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明显看出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要到最边缘,这个边缘包括边缘地区、边缘群体。报告使用了一套新的测量工具,这个教育工具叫做“教育权力缺失及教育边缘化数据”,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政府和发展援助机构来确定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的边缘化的尺度,识别弱势个体跟群体,主要关心三个核心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界定教育贫困,如果17岁到22岁还接受不了四年以下教育就是教育贫困,接受不了两年的教育就是极度贫困。第二个确认受教育最少的20%人口。第三个通过评估学习成绩的衡量教育质量。来衡量教育公平的成绩,这里面已经把公平跟质量联在一起。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个全球普通教育质量诊断分析和监测框架。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现在老讲质量,各国对教育质量怎么评价,这儿提到了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世界教育论坛,发表了达喀尔行动纲领,就是确认每个公民和社会实现全民教育。有六项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国提高教育质量。这六个目标当中最难实现是第六个目标,就是提高教育各个方面的质量,确保优质教育,从而使所有人在学习中,特别是读写算术和基本生活方面,变成可度量和可被承认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六个当中最难是怎么评价质量,他们分析的结果增加入学机会确实是成绩,但是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跟教育针对性的提高,也就是入学机会多了并不意味着教育水平提高了,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提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这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是什么?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因为现在不能上学只有在非洲有六七万人,这几十亿人只有六七千万人没有上学,其他地区都能上学,上学机会已经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质量问题,所以不是入学机会的危机,而是质量危机。而且各个国家无法承担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后面有一个分析,这种质量危机会带来什么后果?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如此,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所以就突出了不仅公平问题是重要的,质量问题现在也是特别重要,而且这两个问题联系。

  质量问题会影响什么?会影响五个方面,第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质量第一项会使各国没有办法培养具有适宜技能的劳动者,从而没有办法知识和技术驱动的生产力增产。我们国家发展方式在改变,最大困难之一发展方式我们没有出这样的人。第二个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结果教育质量底下就使学生堕学辍学,“十二五”提出约束性指标,教育只提了一个指标,就是在“十二五”规划结束的时候要有93%的学生能够实现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入学孩子到9年之后有多少人念下来,我们现在80%多,要达到93%。教育质量低下就是问题,有的孩子留级,有的补课,本来可以做别的,同时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一个分析,不是用功学生质量高,不用功学生质量低,而是教育机构质量存在高低。而教育质量差,就造成了什么?就造成了这么几个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质量就低的话,最后就会造成一个是基础阶段的后续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完了之后的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高收入职业领域,高收入工作领域,上面说的人数整体下降。上大学那个群体,这样就会出现上一代穷下一代还穷,这样的结果影响社会公平公正。接受低教育人来自社会边缘和贫困阶层,影响教育再分配作用发挥,教育本来要发挥一个作用,你虽然穷好好学习可以改变命运,阶层可以流动的。现在实际状况教育质量低会造成阶层凝固,富的一层富二代还接着富,为什么?他们有条件接受高质量教育。而穷的这一个就会出现强化社会和收入不公,维持代级贫困。最后就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在严重社会不公的国家内,社会秩序更为动荡、政治局势更不稳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怎么诊断、分析、改进和监测公正的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有质量教育宽泛搞了一个定义,什么叫做有质量的定义,就是有效实现目标、与发展相关、促进发展、公正、有效利用资源以集体功实质性机会。从三个角度制定一个质量框架,质量框架这个国家按照这个框架提高教育质量,里面有一个方法论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现在一般是这样的,就是先讲教育投入,我们有的投入以后,然后讲教育过程,有了教育过程之后我们讲教育结果,就是投入、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而这一次质量框架的制定,先要讲效果,你最后要实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讲过程,我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最后讲投入,我用什么样投入保障这个目标。这样把目标意识、思维意识整合在一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