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宝祥:培养创新性人才 核心是人格能力是落实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15:07   新浪教育

  2011年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于2011年6月17日在京举行。本期会议围绕《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考(微博)招生制度改革与学生备考策略研究》课题展开讨论,教育界各位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以下为此次访谈的实录:

  王宝祥:在座有一些认识的老师,都知道我是中国班主任杂志的创刊人,我当了15年的主编、社长,现在退下来了,另外我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班主任,研究家庭教育。

  今天这个题目,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刚才我一听啊,高中老师说,小学、幼儿园、初中的好像没有吧,有吗?

  俞敏洪:今天专门是高中的。

  王宝祥:这我原来不知道,因为基础教育是包括小学、高中的,主持人,我发言时间就是40分钟。

  丁浩生:可以宽松一点。

  王宝祥:因为我做了一个PPT文件,信息时代,2010年签证去美国留学(微博)的时间是13.5万,09年是6.5万,翻了一番,现在美国的策略我认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才是冲着大学生,现在是掐高中生的尖,据说去年北京市直接去美国留学(微博)大概上千人,09年重庆有一个班35个尖子,美国全包圆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有钱去留学的,还有一些技术人才移民(微博)欧美,现在有一个说法,在中国买一套房不如移民到美国、加拿大。

  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中国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人财两空?原来我只看到是香港的讨论,那么上个礼拜我看到传媒上,有些专家写文章也讨论这个问题,当然也有另外的意见,就是不会的,不会人财两空,这是一点信息,一会儿讲的过程当中呢,我也会讲我了解的一些信息。

  我先讲我的基本观点,我觉得俞在会议室说了,各抒己见,所以我的个人意见也是各抒己见,培养创新人才的各种思考,这个我真看不清了。

  我先说一下最基本的观点,第一,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创新人才不光是大学和高中了,因为我们早在1999年的全国教学工作会就一句话,1999年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下面我引证了一段话,就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本书,这是当时教育的一本,教育的任务毫无疑问是所有人的创造潜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毫无意外的是所有的创造才能都能结出丰硕的结果。

  这个是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如果不以此为基本任务,就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面向群体就成了空话,我相信我今天发言里面有些观点有的老师不同意,没关系,聊天室,这是我的第一条,我们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有人说北大、清华培养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第二类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第三类是教学型大学,第四类是职校,职校同样要培养创新人才,高等职业学院同样需要培养,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这是北大一个博士生导师讲到的。

  第二,不应该炒作高考状元,这是去年教育部发的文件,那么后面我有一段话针对现在的一些现象,高考状元不能与创新人才划等号,但也不能把多数高考状元看成书呆子,那是一种片面,甚至偏激的认识,两个案例,哈佛大学先后把165个高考状元拒之门外,这个报纸我带着,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港大大学拒收,理由是不愿意收是书呆子,一次面试就给下了定论说这是书呆子,那165个高考状元都是书呆子吗?因为美国一位专家在文章里讲过一件事,因为很多人中国和美国对比,对比是可以的,但是对比的背景有很大差别,就不能简单化,这是我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创新人才出现在多领域、多行业、多侧面、多层次,不能只盯着科技人才,尤其不能只盯在诺贝尔奖上,多领域多行业,俞敏洪老师在这儿是不是创新人才?是,绝对是,那么你同事当中有好多都是创新人才,我们在座校长是创新人才。

  比如说北京有一个售票员叫李素丽,没念过大学,是不是创新人才?是,这就是我的观点,多领域、多行业、多侧面、多层次,不能只盯着科技人才,尤其不能只盯在诺贝尔奖上,因为诺贝尔奖获得有多方面条件、原因,不能只盯在,不是不盯,因为好多人老拿这个说事,我觉得不好,容易陷入什么呢?下面我讲的这句话,当代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创新人才,我不知在座各位同不同意,各行各业都有,是吧,连这扫地的,开楼门里面的也有,我记得报道过一个女孩子高高兴兴地服务,开着楼门,她有一个什么?我提前几秒钟摁开门、关门,能够使进门出门的人不夹脚,而争取了几秒时间,这样一个孩子有没有创新性?也有。

  各行各业都有创新人才,应该数量更多,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向好趋势,不能片面地持否定状态,开这个研讨会很明显是要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今天这个会肯定是好事。

  为什么我写这样两段话呢?我觉得有一些人论述里面,包括国外的,也有国内的,他有一种民族虚无的理念在里头,这样不好,这样容易使我们丧失信心,所以我觉得是向好的趋势。

  第五,培养创新人才核心问题是人格修养,刚才俞敏洪提到了,我非常同意,今天我要重点讲这方面,其他还有什么,很多人提出以下这方面,我不论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其中人格是核心,创新能力是落实点,为什么我讲创新能力是落实点?如果一个人其他方面都很好,但是不落实,不好好干,依然不是创新人才,我记得北京晚报有一个标题很有意思,叫做《我在想》,他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将来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人,但是小学比较贪玩,上了高中,我想一定要做什么创新人才,但是学习太紧,没有往这方面想,他上了好大学,说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果大学忙着搞对象,这档子事又耽误了,大学毕业到工作岗位,他说我在想一定这回做这件事情,他说我现在还在想,我今年已经45岁了。

  这是一个人自己写的,实际上反映他有好多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没有落实,所以核心是人格,能力是落实点,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第六点,是我刚才讲的,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承担重要责任,但把所有责任都放在教育这辆车上是不科学的,也是片面的,因为刚才俞敏洪老师也讲了,社会大背景,现在中国人际关系这方面事情,人情已经走到极端了,岂止是人情?还有金钱。

  前不久我到鄂尔多斯去,在九十年代我去过一次,他们教育同志讲,说我们这个地方有人买官,教育局局长,不管当没当过官,在县里面买科局级18万,当时没有多想,今年我又去了,那个司机是个教数学的老师,他开车,我就说,我说90年代我到这个地方来过,说这个地方当个科局级要18万,他没说现在不那样了,他说现在涨钱了,50万。

  北方有一个地方,我不说哪个县了,一个校长竞聘这个局长花了100万,我说什么意思呢?教育领域里头也有问题了,在这里我就不能举北京的例子了,把所有责任放在教育这个车上是有问题的,好多问题是社会带来的。

  凭教育良心,对每个学生负责,凭良心干事,因为有些事情你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第二,我想讲讲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引用马克思一句话,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致力学术研究的人,首先要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什么?我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一个人在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了人们平常的认识,人们常常认为智力成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智力成才在世界内比较普遍的,80年代之后有所改变,大量研究说明了不是智力好就能成才,应该是人格修养。

  当时有一个教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智力正常,个性成才》,只要是智力正常,能不能成才要看他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徐特立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刚一开始看这个话的时候,我就想难道教育就是培养一定的人格吗?前面好理解,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一定的社会服务也可以理解,培养一定的人格,后来经过研究,我对这个人格有了自己的理解,为什么徐特立这么说?它是有道理的,这是有一句很到位的话,我认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