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璋景 实习生 徐可薇 陈玲
不到10岁的苗苗(化名),这个暑假像是变了一个人,总是呆在家里不肯出门。专家说,这是一种病。
如今,像苗苗这样的“宅娃”已经不是个案。记者从长沙市第八医院了解到,今年暑期以来,该院收治了多例类似苗苗的孩子,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屁股打肿了他就是不出门
“半夜听见有动静,原来是孩子走出卧室找东西吃。”余德明说,儿子每天关在自己屋里,只在深夜出来吃东西,这让他很担心。
余德明夫妻在星沙灰埠小区的路边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时很少有时间管孩子。“放暑假后,他老是宅在家里,除了看电视、玩电脑,话都很少说一句。”
真正发现儿子有问题还是几天前。余德明的母亲因心脏病过世,“全家人都在忙活,只有儿子呆在房间里看电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余德明说,儿子平常最喜欢的奶奶走了,他竟然没反应,一气之下对儿子动了手,但小屁股都打红了,孩子仍然不肯出家门。
原本聪明又懂礼貌的儿子,怎么像是变了一个人?余德明说:“自己是外地人,搬来小区后,儿子经常与附近的小孩打架,今年暑假起,害怕儿子出门受欺负,便让他呆在家里。谁知这一呆就一发不可收拾。”
“宅”久了影响身心健康
8月1日,余德明将苗苗送到长沙市第八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不少相同情况的孩子,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他们为“宅娃”。
“‘宅娃’成天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赶都赶不出去。”面对家长的疑惑,该院儿保科主任郑艳辉表示,孩子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视力急剧下降;大量零食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孩子体重容易暴涨;长期足不出户,不交流不说话,难免变成“闷葫芦”。
郑艳辉说,“宅娃”们因为缺乏群体活动,心理问题十分值得关注,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这个小小的空间,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就容易让其缺乏安全感,出现人际交流困难,行为退缩,加上自我意识强、社会容忍度较差,一旦回到学校,有较强的纪律性,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情绪。
分析
游玩场所匮乏,家长陪同少
“宅娃”的养成与适合学生公共活动场所的不足和家庭氛围有主要关系。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能成群结队一起玩耍的机会非常少。
12岁的小田表示,暑假其实也不想“宅”在家里,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科技馆、图书馆离家太远,游泳、登山这样的户外运动没有家长陪又不安全。”
大部分小孩的父母白天都处于工作状态,小孩要么一个人在家,要么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对于小孩的活动,祖辈们基本采用放任的态度。一位家长表示,也曾试图到市场上去寻找“托管班”来解决孩子的暑假安置问题,但良莠不齐的办班资质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张慧芳老师认为,最好用爱好和专长吸引。先和孩子打一场游戏,再约他第二天出门运动,或者告诉他“如果实在不喜欢和人交往,就自己健健身,学学摄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结识到朋友。
互动
有啥方法能让孩子出门走走?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731-84326110参与讨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