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师不改作业是否合理:家长很生气称其偷懒(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16:26   信息时报

  赞成派

  小陈(7中高三应届毕业生) 没有明显地感觉老师减少了批改作业的数量,可是有时候他们还是会利用其他方式让大家互相批改或者对着参考答案来改。老师亲自批改作业的量约占三成。其实老师让学生分摊改作业的量也是可以接受的,通过互相批改作业,同学们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是一件坏事。

  曾女士(初中学生家长)老师有时候会请尖子生和科代批改学生的作业,尖子班的老师有时候也会批改得多一些。其实也是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作业,老师偶尔还会仔细地圈出答案或者请学生重写作业。

  谭同学(华师附中升初三学生)老师一般会先收齐作业,然后写一个“阅”字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再把作业发下去,在课堂上讲答案,大家在下面互相评改。对于比较容易的数学卷,我们也是自己听着老师的答案自己下面改的。我不会觉得老师在偷懒,因为自己或者同学们互相改作业能够温故旧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立刻问,也挺好的。英语科的老师作业改得相对会多一些。

  换了方式改作业

  其实没少改

  现在,在教学一线的大都是80后的年轻老师,传统的改作业方式有所改变,“作业没少只是花式更多了。”三中80后老师钱佳告诉记者,平时作业不会太多,因为要应新课改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但是对于作业量应保持在一定的度上。阅读、作文类启发性的作业坚持自己改,特别是作文,自己都会认真地看和写评语,或者选择另一种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方式:先对作文打分,再发下去给同学们,请他们分组对不同的作文进行讨论、分析和评分。看似发包作业给学生,但是这种“同伴教育”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呈现方式上,优良中差显得有些老土,钱佳就会在作业本上贴上印有名字和卡通的小贴纸,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校讯通的普及下,老师也运用短信的方式让家长核对作业。另一位80后的老师郭嘉敏告诉记者,到了初三,作业量和复习量大增,一些卷子来不及对答案,就会把答案通过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帮忙完成。“家长从来没有因此投诉,倒是觉得老师的做法很负责任。”她说。

  在网络时代,老师以开网站博客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况日渐增多。在天河教育局有一个著名的教研平台“天河部落”,部落中有一个“魔灯”博客,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作业提交、作业展示等活动,而老师则会安排一些阅读和综合实践课程,并在上面批改作业或讲评,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关于作业的集体回忆

  曾经,老师们批改作业中那段火红评语让我们如获至宝,捧在手心里看了又看;后来,大大的“ABC”成了批改作业的常态,偶尔在作业本里出现的小红花小贴纸也让人心动不已;现在,更便捷的鼠标一按交作业,网上弹分给评语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感受快捷和高效的批改作业时,我们依然对从前那个红勾,那个数字评分,那些曾经在青葱岁月激起自己奋发的红色评语充满眷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评语带有政治色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作业必须老师亲力亲为,他们把当天的作业抄在黑板上,第二天又把作业本收起来。广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老干部邝妈妈告诉记者,当时没有什么参考答案,那时候的答案都是老师“做”出来的。同学们翻开发下来的作业簿,会发现留在作业簿上的,总是简单的“勾√”或者“差×”,在作文本上写下的评语,也总以“热爱”开头的排比句:热爱集体、祖国、劳动……再加上一两句紧贴思想作风的肯定句:你不怕艰苦,积极向上……老师们写下铿锵有力的评语,带着程序化、政治化的色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老师评语激励一代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高考恢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僵硬严肃,另一方面,人们开始对教育提高重视。老师仍然会亲手批改作业,但是作业量并不多,一个个嫣红的分数烙下时代的印记。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不再是又硬又直又红又专,开始透露出新时代的人文关怀。从事文字工作的蔡先生告诉记者,老师批改作业有段评语一直让他念念不忘。“那时候我喜欢看《三国》、《水浒》,我在作业上写到自己以后也要写出这样的文章。结果老师给了三个字:有志气!这三个字鞭策了我几十年,最终走向创作的道路。” 祖国崛起需要青年奋发,老师的评语开始更有时代意义,鼓励个人成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

  ABCD代替评分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更具创新与竞争。国家新课改之后,“减负”成为时代的特殊符号,老师批改作业的呈现方式也开始从单纯的分数向等级改变。分数和排名显得太直白太伤人,等级成为改作业的主流,于是一个个英文字母ABCD,成为划分80后学生的作业质量的分界线。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的评判是结论性和鉴别性的,作业评判仅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作业的分数或等级的评判往往会对部分同学造成伤害。新课改后,作业的评判注重过程性和激励性。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是主体。因此,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对改、互改、轮流批改,相互交流成为独特一景。

  近年来

  用网络语言网上改作业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老师不再局限于用传统的载体来布置或点评作业:利用网络、博客、论坛、微博等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点评作业成为当今时髦的方式。比如学生在“天河部落”里的“魔灯”,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和作业上交等,又或者是老师自建网站让学生做练习,把作业以电子版形式上交,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等等。

  在此背景下,老师们的评语也日异月新。有的老师会贴上个性的姓名卡通贴写上生动有趣的评语;有的老师甚至还在评语中写上自编的打油诗,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喜爱。而一些网络用词,如“牛B”,“你太有才了”,也写进新一代作业评语里。

  总的来说,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不同精神层次需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从刚性走向柔性,从强调共性到突出个性,形式也从死板变得丰富,从一元变成多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练习卷 批改 作业 作业量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