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在京举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大教育代表金鑫先生出席并发表演讲,以下是他讲话的全部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来教育改革方向,“个性化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学大教育自成立以来,以教育为己任,努力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在个性化教育模式、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学大教育简介
学大教育成立于2001年,由怀揣理想的三个年轻人共同创立。从一个家教信息服务网站起步,在看似传统的家教行业中洞察到了千百万家庭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2004年开始尝试招聘专职教师进行1对1个性化教育。经过不懈努力,2007年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11月作为中国首家个性化教育服务企业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一家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的上市教育企业。
二、对个性化教育的思考
1.个性与个性化教育
教育专家对个性化教育有很多不同的阐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将个性化教育描述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了使学生个性发展,就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就要改变原来那种千遍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言简意赅地阐释出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即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用个性化的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
谈到个性,通常我们会想到心理学与哲学上的表述,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个体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特征的总和。哲学则将个性定义为“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两种定义共同的本质就是承认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也正是人的这一特性的具体反映。同时,个性不否认共性,个性相对于共性才具有意义,在教育上共性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个性也不否认社会性,个性只有在社会性交往中才能够表现并获得发展,因此,社会性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个性化教育的内含之义。个性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每一个孩子通过适合的教育,都是可以改变的,这表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回顾教育的起源,不难发现,个性化教育恰是教育的本来之意。柏拉图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睛,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教育是关系到人的心灵的事业,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教育是“善”的事业,不仅使受教育者掌握现世生活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使受教育者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乐观积极地挑战生命历程的思想基础。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鲜活生命的成长历程,受教育者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理应受到关注和敬畏。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人性的本质决定了教育的个性化本质,做教育需要一种“至善”的境界,而责任、爱与尊重是做教育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性化教育的兴起正体现了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
正是基于上述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理解,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孩子的成功需要有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式,真正改变学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和才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心理的无私关爱 !爱,赋予人们学习的灵感。
爱与尊重是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个性化教育的真正意义恰在于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与学生个性的解放,也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
2. 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与国家发展
近些年来,有识之士反思我国的教育,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钱学森之问”更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教育乃国家之本”成为共识。
爱因斯坦曾说:“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无论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只是在文艺复兴使人有可能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时候,欧洲文化才在打破窒息的停滞状况方面取得最重要的突破”。破解“钱学森之问”这一艰深命题也许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但在教育上关注个性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因此,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