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游晓鹏 文图
核心提示
学龄儿童在家上学,无疑是与现行义务教育法相抵触的,但种种风险,却没能阻止越来越多家长的尝试。记者调查发现,在家上学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主导者有家长,也有投资者,有仍在坚持者,也有黯然退出者。有学者认为,参考国外做法,应当考虑立法许可与规范。
1
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不独是南阳那对家长,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例子。在家上学话题,时见报端。
2009年,浙江义乌商人徐雪金放弃自己打拼的公司,在家办起“学堂”,专职教育儿女。他创办的“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已成为国内在家上学者最大的聚集交流地。记者留意到,河南省内郑州、新乡、南阳、信阳等地,都有在家上学的践行者。一个“郑州在家上学”群,有70多人。目前在家上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完全由家长担任老师带自己或亲友的孩子;二是由家长发起,租赁场地,聘请符合自己理念的老师来教孩子;三是由认同在家上学理念的人士投资组建,收费较高。而无论哪一种形式,在办学资质上都有硬伤——无证。教育方式上,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脱离学校教材,重视其他方面投入与教育,投入较低;二是自创教材,门类齐全,投入较大,还进行开销很大的游学等;三是以读经为主,主要学习古文经典和西文经典。
在家上学热也引起了教育领域关注。网上最近就在进行一项有关在家上学的网络调查,截至2月24日,调查显示,有77%的家长曾想过“在家上学”,但条件有限未能实施,7%的家长已经在实施,仅有16%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模式最适合孩子。
2
低调,再低调
与网上的热络交流氛围相比,现实中,在家上学的践行者却多很低调。
今年年初,郑州市10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郊区农村租下了一块场地,办起了自己的幼儿园。这些孩子基本同龄,家长则多是在职教师,因此,这些孩子将比外面那些“集中营”里的普通孩子幸福得多。不过,他们并不愿意为外界所知。
郑州市区另一家奉行华德福教育理念、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幼儿园颇受家长追捧,不过,其人数始终控制在几十人。其负责人在几经权衡后,婉拒了记者造访的请求。据他透露,学校并没有注册,饱受邻居投诉苦恼,“有关部门已经来查过几次了”。
低调,再低调,已经成为诸多践行者奉行的准则。不少在家教育机构的创办者,也在有意控制着规模。目前,记者了解到的郑州市三家由家长出于教育自己孩子而创办的幼教机构,所带孩子多未超过12个,少的只有几个。
今年28岁的小曾,2009年在深圳打工时,接触到了在家上学理念。年少时曾有厌学经历的他,不仅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所震撼,也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投入的事业。去年下半年起,他在郑州集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准备开办一所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小学堂。最近低调地开张了,宣传多在网上进行。创办伊始,小曾就感受到了体制外办学的困难,政府的办学条件对规模、场地、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学堂很难达标,而如果追求达标,获得学校资质,教学内容和方式基本上还得回到体制教育上来。这也正是目前国内私人学堂创办者所面临的操作悖论。
3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家带孩子
在家上学热,至少给很多家长带来了思路上的转变,不少家长跃跃欲试。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艾华,最近的经历颇像是一位“准孟母”,孩子虽然只有4岁,但她已经开始四处为孩子物色小学。对在家上学的长期关注,使得她对学校格外挑剔。艾华坦言,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家带孩子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可以的。”艾华认为,家长想脱离学校在家教孩子,至少要具备六个条件:一,关于孩子成长,要有清晰的计划,要有条理;二,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因为孩子一定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三,要有专业背景,具有课程教学能力;四,要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家上学的孩子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父母成为其处理社会事务能力唯一的老师,很多影响是无形的;五,能给孩子找到固定的玩伴;六,有执行能力,空有理念而无法落实也不行。
艾华这里,并不缺少失败的例子。
采访中,在谈及是否后悔当初脱离学校的决定时,南阳市一家读经机构的创办人亦坦言,当初为了送孩子到外地读经,疏远了亲情,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孩子在变化,我们没有跟着变化。”
此外,在家上学也意味着在精力和金钱上远比学校高得多的投入。圈内知名的云南大理苍山学堂,学费暂定为走读每年4万元,住校5万元,深圳的在家学堂价位也大致如此。在郑州,记者采访的几家学堂,虽然走的是“平民路线”,收费也均在每月1800元以上。
4
学者认为应尝试立法许可与规范
今年1月上旬,第二届在家上学自助教育交流会在苍山学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参会,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也给予跟踪关注。搜狐教育频道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接受在家上学现象这一问题,80.61%的参与者表示能接受,认为这是一种新教育模式的探讨。
面对持续升温的在家上学话题,教育部门其实很尴尬。一位基层教育官员告诉记者,一方面多数学堂没有办学手续,属于违法办学,另一方面却拦不住学堂的不断出现,给予热捧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尴尬的不只是他们,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教师反而是践行在家上学的最大人群。
此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参考国外做法,应当考虑立法许可与规范在家上学。
众所周知,国外一些地方比如美国就允许在家教育,但其为家庭教学建有标准,诸如家长应采用认可的教材,重视学生在基本学科的表现,应定期向有关机构汇报学生情况,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公共教育课程等。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当然也必须对这种在家教育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质量监督等进行明确,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没有立法保障的在家上学,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只能在灰色地带游走,处境尴尬”。
2月23日,记者致电国家教育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也很关注在家上学现象,不过2006年义务教育法刚刚修订过,重启修订不会这么快,而且重启需要一定程序。另外,国外允许在家上学的国家只是一部分,而且规定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因此,在家上学立法比较复杂。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