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升初“牛孩”来不及骄傲已入高层次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3日 10:43   北京青年报

  每一年小升初,顶尖初中都会为争夺两三百名“最最优质的生源”而激战一番。他们被称作“牛孩”。一位网名“牛爸”的家长(微博)为今年刚刚进入初一的这群新生建起了一个QQ群“牛孩集中营”。顶尖的民办初中,某种程度上也是“集中营”。牛孩们来不及骄傲,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焦虑。

  不论孩子已经有多出色,家长们仍然期待神一般的培训班、神一般的辅导老师,孩子则像神一般地学习。一些家长在恐慌和焦虑中无从依赖,于是催生了一种共同的奇特信仰培训班。

  一名台北学生敏感地发现了大陆奇特的培训班文化。这名中国美院的学生对两地进行了比较:台湾没有那么多专为考试服务的画室,而大陆的学生把在画室学习当做人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考不上就完了。他疑惑地问:“画画不是兴趣吗?画画应该没有压力啊。”

  大家都把兴趣班当成应试捷径的一个结果是,行情水涨船高,为了加分或者应试而学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回报。据了解,杭州一所小学,班主任曾让孩子们填兴趣特长,一个班50个孩子,35个孩子在学钢琴。老师不得不宣布说,弹钢琴不算特长,因为“会的人太多了”。

  问题是,经过如此惨烈厮杀进入民办中学的艺术特长生,很多人会在初中严峻的课业压力下,放弃艺术特长。

  只有当兴趣班成了“信仰”,这些奇特的场景才能在各地上演:周末孩子在少年宫上一天的课,家长就在外面扎帐篷,孩子睡个午觉继续上课。幼儿园也不能幸免,四五岁的孩子下了课,家长在走廊上喂饭,这些还没有解决自主吃饭问题、晚上还要抱着奶瓶入睡的孩子,吃完饭要接着学习。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真的很可怜。”长期关注幼儿教育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说。即便在看似离高考(微博)(微博)指挥棒十万八千里的学前阶段,家长们“很急,很疯,很可怕”。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这种病是我们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所以大多数家长不能幸免,无法超脱。”

  “另外一个原因,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简单的就是说,输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跟人才观、幸福观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我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急,急着嫁人,急着找个稳定的工作,”在浙大新闻系就读的台湾学生李伶在接受采访时说,“台湾的年轻人大(微博)多追求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考虑安定下来。”

  浙江大学(微博)社会学教授冯钢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结构开始逐渐固化了,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说一个社会所有能够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一条,就是考大学,那么家长肯定都围着高考打转。

  冯钢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的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王芳说,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他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他孩子持平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今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请记住让孩子,你慢慢来。

  争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开发孩子的潜能不容等待。6岁前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会逐步降低。因此,我们要对孩子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也有人认为,顺其自然,不要给孩子压力。未来的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给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相当于剥夺了孩子的童年。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鸿道撤销裁决申请被驳回 王老吉终归广药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6招让眼影整天不晕染 10元超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港澳文交所被指骗钱 文交所洗牌众生相
  • 更多关于 中小学 小升初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