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奥数班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2012年11月01日14:17  黑龙江新闻网    

  10月31日,是北京出台的“禁奥令”期限的最后一天。今年8月18日,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奥数班”问题,北京教育部门决定叫停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并要求在10月31日前清理整顿与公办学校升学挂钩的培训班。  在此之前,其他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类似禁令。新一轮“奥数班”整顿情况如何?

  “变脸”后重新亮相 反封杀势头很猛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 吉哲鹏

  A

  “变脸”重演

  仅换一张“皮”

  记者近日在北京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调查发现,奥数班“反封杀”的势头很猛,他们纷纷打出“拓展思维”“快乐数学”等新旗号,应对此番清理整顿。

  北京市某示范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杰,一年级就在“学而思[微博]”学习奥数。不久前,“学而思”老师告诉小杰家长[微博],北京市不允许教育培训机构再办“奥数班”,家长和学生可以选择不学,也可以退费。但小杰所在“奥数班”十几个同学,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所以他也照常去上课。

  记者发现,小杰的“奥数班”已经改名为“数学思维培训班”。据“学而思”北京分校的陈老师介绍,“现在的数学思维课,偏难的奥数题不讲了,但也讲一些有难度的题型,应付学校数学考试的附加题没有问题。”据了解,该培训班的学费是一学期15节课计2720元。

  小杰妈妈发现,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奥数班”没太大差别,只是换了书皮包装而已。

  B

  处罚不力  像吹过一阵风 

  为了制止近乎疯狂的奥数培训,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禁令。

  2003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通知,取消现有的各种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9年起,云南实行“招收学生不与奥数挂钩,升学考试不与奥数挂钩,高考[微博]不允许奥数加分的”三不政策。今年教育部也出台了叫停奥数培训班的监管令……

  然而,诸多禁令的效果是,当时“泼了冷水”,没过多久又“热乎起来”。业内人士分析,禁令不好使的原因,一是奥数成绩与名校录取挂钩,导致市场需求旺盛;二是对违反禁令者缺乏实质性的处罚。

  上个周末,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一家教育辅导机构发现,参加奥数培训的孩子满满一屋子。一名王姓家长说,为了应付小升初,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这里,因为不少名校对于奥数特长生有照顾。

  在新东方教育集团小升初项目负责人易浩看来,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如果教育资源是均衡的,家长也不会择校,奥数培训也不会这么火。

  “这么多年了,还没听说哪个学校校长违反禁令被处分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波说,就像春秋时期的孙武,不杀掉违令的吴王爱妃,就不可能带好队伍,有关部门应该从这一典故中获得启示。 

  C

  多方“勾结”  难断的利益链

  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微博]说:“奥数比赛来到中国后被异化了,‘奥数班’背后是一个利益链,名校借此抬高门槛,培训机构借此敛财,部分教师从中牟利,孩子成了受害者。”

  “相关利益方对政府禁令置若罔闻。不打破这一格局,有关禁令只能是隔靴搔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让孩子上奥数班,是为了择校,而择校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有关,并且形成了畸形的利益链。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的袁芳艳介绍,他们对2012年北京小升初现象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择校行为依然普遍。例如“共建”,北京西城区海淀区初中入学工作意见中将“共建入学”均列为入学办法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北京市小升初“共建生”比例约占总人数的10%。

  北京人大[微博]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家长为公司副总裁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一些小学热衷于“推优”,一些中学也热衷于“选优”。然而,各种荣誉称号评选,也给人为操作留下了空间。

  北京清华[微博]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认为,奥数博弈怪圈不打破,就算禁得了奥数,语文、英语等也会成为博弈工具,并且产生新的利益链。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