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亮点:学生体质挂钩教师绩效工资

2012年11月12日18:30  现代教育报    

大课间学生们玩起了喜欢的轮滑 云凯杰 摄大课间学生们玩起了喜欢的轮滑 云凯杰 摄

  6000万提高寄宿制学生营养餐;每天两个大课间落实阳光体育运动;6年选派1050名教师城乡换岗……密云教育人以自己切实的行动践行着对山区孩子爱的承诺。

  阳光体育

  每天上下午坚持两大操

  密云县历来有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传统,除了每天上午的大课间,下午还有30分钟的课间长跑活动,每天一小时雷打不动的运动量,让孩子们的体魄得到了切实的增强。

  课间操时间一到,太师屯镇中心小学的塑胶操场上便挤满了学生,他们自然分组,做着自己喜欢的活动:阳光伙伴、百人轮滑、羽毛球、吉尼斯挑战、群体舞蹈,好不热闹。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根据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农村孩子运动项目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同时积极拓展活动区域,在甬路两侧用油漆画了活动方格,供孩子们活动。密云县将体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从2008年9月开始,密云启动了学生每天半小时集体跑步活动。

  在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这个密云水库北岸的小山村,每天下午4点半,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总会传来阵阵音乐,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些节奏明快的曲子循环播放一遍,不老屯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做完了半个小时的课间操,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记者在学校看到了这样一幕:阅兵式曲子和小号手之歌后,14个班446名学生陆续进场,随着节奏明快的《兔子舞》《红星歌》《阿瓦唱新歌》播放一遍,学生们的步伐也由快到慢,队形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则地变化着;随着《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的播放,学生们的步伐逐渐缓慢,慢慢离场。当天,天空还飘起了阵阵小雨,但长达半小时的跑步下来,孩子们始终劲头高昂,步伐队列整齐。

  这样的场景,从2008年9月开始,每天都会在密云县的62所中小学同时上演。密云县教委副主任张福征说,“我们是全县整体推进,上午半小时课间操,下午半小时集体跑,所有学校和学生全部参与。用一位县领导的话说,学生体育锻炼的事,不用抓试点、不弄示范校,要普及,要全面铺开。”

  据不老屯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刘远开介绍,近几年,该校学生的体质状况的确得到明显好转。“比如,每星期一举行的升旗仪式,过去是30分钟,时常有学生因体力不支晕倒或脸色变得惨白。近两年,升旗仪式延长到40分钟,但已没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阳光体育”要从临时性的群体活动转变为常态化的行为习惯,仅有主观意愿还不够,必须在具体实施中加强制度上的保障。密云县采取的解决方案中,一个最大的变招是将校园体育和学生体质监测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涉及体育教师,而是与全校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如此一来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校的积极性。“我们2007年前就开始在全县推行体质监测,排名前1/3的学校均给予奖励。”张福征说。

  据介绍,从2005年起,密云县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达1.85亿元。“学校申报特色体育项目,有奖励资金;补充体育器材,也有教委拨款。所有扶持资金专项专用。”密云县教委副主任张福征说,经费不用基层学校发愁,学生体育也是政府的责任。而在北京市举行的学生体质测试赛中,密云已经夺得了“五连冠”。

  免费营养餐

  6000万提高寄宿制学生用餐质量

  “我们住宿生在学校吃得特别好,妈妈说比在家吃得还有营养。”密云县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太师屯镇中心小学食堂内,正在吃早餐的五(4)班学生肖鹏对记者说。这天早上,记者走进太师屯小学食堂,正是早饭时间,学生们按顺序领取早餐。早餐十分丰盛:牛奶、鸡蛋、烧饼、火腿肠,还有热腾腾的玉米粥。孩子们边喝牛奶边大口吃着烧饼,吃得津津有味。

  据了解,该校学生食堂是政府出资新扩建的,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25个教室大,可容纳近500人同时用餐。 “以前可没这么好,”坐在崭新的餐桌前,五年级学生钱珊对记者说:“天天馒头、面包或大饼,而且食堂很小,吃饭得排一小时队。”

  去年,北京市在全部实现“两免一补”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实行“三免两补”,即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给予生活补助、交通补助。农村学生免费餐的经费就来自生活补助。

  为减轻农村中小学学生家庭负担,提高寄宿制学生用餐质量,确保他们在校吃饱、吃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密云县政府累计投入约6000万元,将寄宿制学生的伙食补助标准从2003年的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了今年的每人每月240元。如今,农村寄宿制学生吃饭不仅免费,伙食质量也提高不少,营养摄入量不足问题正逐步解决。可以保证免费提供寄宿制中小学生每人每天1袋牛奶、1个鸡蛋。

  密云县各学校还注重科学、营养配餐。太师屯小学校长蔡瑞山介绍,该校每周一、二、四会给孩子们准备炖牛肉、炖排骨等肉菜,主食则有米饭、花卷、馒头等,每天还有应季蔬菜,如菠菜粉条、白菜豆腐等。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食谱每周调整,粗粮细做,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增加花样,基本实现“食谱跟着学生走,品种跟着季节走,营养跟着科学走”的营养配餐目标。

  六(1)班的学生勾慧雷家住在离学校15公里以外的山区,从一年级便开始住宿。勾爸爸开始很不放心孩子独自一人在校住宿,但时间久了,听勾慧雷和其他孩子家长[微博]说,感觉学校的伙食比家里还好,而且能准时准点吃上饭,这让他放心不少。

  前不久,太师屯中心小学针对营养餐向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达到98%。“餐费全免,孩子在校确确实实比在家里吃得好,家长们现在都争着让孩子住校。”蔡瑞山校长笑言。

  实行营养餐的一个最显著的结果是,学生的体制状况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于每餐吃得好,孩子们平时远离了零食等垃圾食品,体重、肥胖率、营养状况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基于此,太师屯中心小学“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定为,肥胖控制在3%以下,营养不良控制在2%以下。

  教师双向流动

  千余名教师城乡“换岗”

  城镇教师下乡“传经”,农村教师进城“学艺”,6年选派1050名教师城乡换岗。通过这些方法,北京市密云县成功化解了干部教师流动的难题。连续3年,该县在北京市民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名列16个区县之首。记者聚焦两位交流教师的日常工作,在细节处体悟教师流动政策给教师带来的改变。

  今年9月份开始,密云县初中语文教师王楠的工作变得异常忙碌:每天早上5点钟天不亮就要起床,5点50分赶到车站,坐上开往学校的班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7点一刻左右到达学校,而第一节早自习7点20分就开始了……下午5点钟放学后,她就要赶往车站,而回到家里,往往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王楠是目前密云县数以百计的参与城乡交流的教师之一。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她从位于县城的密云三中交流到位于深山区的不老屯中学,为期一年。作为一名资深语文教师、密云县骨干教师,王楠老师拥有27年的教学经验。刚一到校,她便被任命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负责对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传帮带”,“每天要上一节语文课,听6节课。”王楠说。

  对于王楠老师这位名师的到来,不老屯中学的师生们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热情。考虑到王楠老师每天一大早就要坐班车赶到学校,来不及吃早饭,学校每天都有老师帮忙给她打饭。

  “密云县的城乡教师交流已经开展了好几年,早就听说过,但今年还是第一次参加。尽管目前才参加了短短两个月,但没有暂时感。”王楠老师说,到深山区学校交流虽然辛苦一点,但想到这里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自己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了职业自豪感。

  相比之下,目前在密云县南菜园小学任教的李雪梅老师参与城乡交流的经历更丰富。早在2008年,她便由不老屯小学交流到密云二小,为期三年。李雪梅老师坦言,刚参加交流时,还真有点担心城里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等觉得自己是从山区农村来的老师,对自己有偏见,但她悬着的心很快就放下了。“密云二小的领导、同事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从一开始就让我觉得我是学校的一份子。”李雪梅老师说,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自己很快融入了学校,并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认可,自身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当初在不老屯小学,李雪梅是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四年过去,如今她已经是北京市骨干教师。

  李雪梅老师说,通过近几年参加城乡交流的实践经历,自己也做了一番总结。在她看来,教师参加城乡交流可以达到四方面的效果:一是领略了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类型学校的环境、特色;二是接触到了不同的校长、老师,见识到了不同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理念;三是结识了不同的教师同行,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四是自身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业务能力。

  “实事求是地说,前几年城乡教师交流刚开始进行时,一些老师难免有种种不适应,比如照顾家庭的问题,城乡之间来回奔波以及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等。”李雪梅说,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成功探索,学校和老师普遍认识到了城乡教师交流带给密云县教育的积极变化,“我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密云县老师们变得比以前更团结了,城乡教师交流让大家更了解彼此,同时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岗位工作的热爱。”

  □文/本报记者 赵翩翩 杨国营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