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存款过万: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2012年12月20日11:37  北京青年报    

  ■编者按

  来自武汉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有不少小学生存款动辄数万元。然而,他们对于金钱的概念和理解却基本上处于一个盲区,甚至80%的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在当今的商品社会,不让孩子接触金钱是不现实的,家长[微博]不断地压抑孩子的物质欲望反而会适得其反。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他们才不会成长为那种在金钱上拥有5位数以上的存折、在财商理念上却一穷二白的“小富翁”。

  1个班7个学生存款过万

  ◎郭会桥

  近日,武汉市对292名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到10%的孩子没有零花钱,71%的同学每月的零花钱都在60元以内,每月有60元至150元零花钱的同学占到了17%,有2%的同学有150元至600元的零花钱。

  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小方每个月有近600元零花钱,几乎是全校最“富”的。他读的是日托班,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爸爸妈妈在外地上班。小方每天平均花费20元,多数时候花得一分不剩。

  调查还发现,多数小学生都有零花钱。“少的一天5毛钱,多的一天10元。”班主任老师说,多数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储蓄,少的几百元,多的几万元。一名六年级11岁女生很阔气,她一个春节就能挣1万多元压岁钱,现在已攒了6万多了。

  调查中,有一个班40多名学生,零花钱攒了5位数以上的有7人,4位数以上的有20人。

  然而,针对“钱是什么?钱有什么用?”的问题,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令人吃惊。“钱是特别有用的东西,很重要”、“有钱可以买很大的房子”、“有钱可以出国上大学”、“把钱存在银行可以挣很多利息”、“钱可以换来你想要的东西,吃的、玩儿的”……

  调查显示,学生们用零用钱买得最多的是文具、书和零食。在“购买原因”中,多数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其次才考虑“对自己有用”。

  一位小学老师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们有自己的小金库,有独立的支配能力,但是,由于父母或者学校针对孩子消费的教育比较少,小学生中存在着互相攀比、讲吃讲穿、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一名男生玩起了新型玩具,班上其他同学就会跟着买。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零用钱有结余,并有存款;其余的都是“小月光”。在292名学生中,不到10%的学生表示平时花钱会记账;80%说不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人在支配零用钱时有预算。

  压岁钱是自己支配还是交给父母保管?有约30%选择了自己支配,剩下的70%则选择了父母保管。“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该节约,该勤俭,但让学生们实际参与理财的课程确实很少。”一位老师说,应该为小学生设置一些理财课,可以教学生“支配和创造财富”,改变盲目消费、高消费的不良习惯。

  金钱教育也是一种品格教育

  ◎任宪法

  在生活中,孩子很容易看见钱的物质形态,而忽视了钱的“精神内涵”。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被过早地功利化,不愿意和孩子谈钱。其实,让孩子从小认清金钱的本质是很有必要的。钱是实现愿望的一种工具,除了真正的“财迷”,绝大多数人的爱钱,其实不是爱钱本身,而是爱自己的愿望。因此,不要回避和孩子谈钱,而是及时帮助孩子树立金钱观,才是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为孩子制定花钱的规则

  研究证明: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至12岁,12岁至18岁是发展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这些对孩子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实现自己的愿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孩子们心中,钱是什么呢?

  理财规划师刘彦斌10岁的儿子刘士嘉说:“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什么东西都得用钱来买。”

  经济学博士张宁7岁的儿子张立峰说:“钱是特别宝贵的纸,什么都得用这个买。”

  北大教授吕随启的10岁儿子吕桑源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孩子们虽小,但对钱的认识却已经有独到的见解了。

  对于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我是主张给的。想让孩子认识钱、培养他的财商,一定要给零花钱。可以说在金钱方面教给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花钱。没有钱他花什么呢?但家长在给钱的同时,一定要教会孩子怎样花钱。

  我起初是在女儿5岁多的时候给她每个月30元的零花钱。但我们家做了规定:女儿这30元就是买零食、玩具等方面的支出。但在实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是女儿和妈妈出去,孩子借妈妈的钱买玩具花了8元多,回家不想给妈妈,最后哭了鼻子才给了;第二次买肯德基套餐花了20元,她又想“赖账”,最终还是还上了钱。这个过程孩子要反复几次才会坚持下来,爸爸妈妈一定别心软。家庭需要规则,这对孩子有计划地节约花零花钱有帮助,也约束下孩子自己。

  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给儿子小约翰零花钱是这么规定的: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分,最高不超过2美元。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每笔钱支出的用处,再领钱时交给家长审查。钱账清楚,下月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方法,使孩子养成了不乱花零花钱的习惯。

  ■女儿为父母按摩踩背挣出每月零花钱

  犹太家庭实行“有偿生活机制”,以此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责任意识,总结起来就是培养孩子的财商。犹太家庭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我认为,做家务是可以给报酬的,但要有游戏规则。比如孩子打理自己生活的劳动不要给报酬。

  我们在给女儿零花钱的时候,女儿不够花,我就引导她给我和她妈妈洗袜子。从最初洗一次给一角钱,后来涨到四角钱。拖一次地两元钱。但这些女儿都坚持得不是很好。最后我给女儿出了一个方案,给我和她妈妈按摩踩背,每人每个月给她30元,但不再给零花钱了。女儿一直坚持到她上初中,因为作业太多,才停下了这份“工作”。

  那么如何处理压岁钱呢?我的建议是领孩子去银行开个存折储蓄起来,面对不同年限存储利息,和孩子确定存多久。同时还要教孩子坚持记账,就是简单的收入支出流水账。最好让孩子把零钱、存折、记账本放在一个铁盒子里,犹如一个小金库,用起来有趣也方便。

  ■孩子自己出钱买电脑,出租给老爸

  简单而言,就是在孩子的生活中和游戏中,寻找合适的机会,引导孩子去支出。在支出上,首先要引导孩子给家人花钱。我的女儿过了几次生日,感到很幸福。在女儿8岁的时候,我问她:“你过生日这天谁最辛苦啊?”女儿马上回答:“是妈妈。”就在这年的母亲节,女儿趁我们不在家,冒雨出去给妈妈买了一个蛋糕和一束花;我在父亲节也收到一条毛巾。此后,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的生日和春节,我们都会得到女儿的礼物。春节时女儿还会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买礼物。学校号召捐款活动,女儿都花自己的钱。

  9岁的时候,女儿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没有直接买给她,而是出了一个方案,女儿出钱买电脑,再出租给我。女儿出2800元买一台上网本,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到下午5点租给我用;租金是每年1400元,我们签了两年合同。这个过程中,女儿学签合同,打收据。女儿借我们钱也要打借据,我顺便教女儿如何打借据。这样做,孩子是不是学到很多将来遇到的财务处理知识和经验呢?

  女儿很喜欢做手工,手工做得很不错,新年做红包卖给大家。还有一次自己做的笔袋同学看中了,同学们预订了6个,她做了两天,赚了3元钱。这让她明白了创意和劳动是可以转化为财富的。事后我问女儿有什么收获,她告诉我:“一个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喜欢才是好东西,任何东西都是有成本的。”

  南怀瑾说过:“从小就掌握了谋生技能,不靠上大学也可以谋生,这个人就解放了一半了,他可以从事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职业,同时做学问。”我是十分赞成这个观点的。我们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不仅仅是金钱教育,其实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品格教育、综合素质能力教育。只要财商教育理念认识上去了,你会发现,培养孩子的财商和学习、绘画、练钢琴、学拉丁舞没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技能、知识又有了价值“转化剂”。

  (任宪法,财商教育研究专家,著有《快发现孩子的天赋》《快教孩子学理财》等书。)

  女儿向我“贷款”买手机

  ◎蓝色季风

  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普遍,孩子手中可支配的现金越来越多。有些家庭,甚至不顾实际情况,给孩子特殊的照顾,大量现金流入孩子手中。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孩子该如何处理,家长该如何面对呢?

  我个人有一个教孩子理财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女儿初中开始羡慕别人有手机,为了让孩子懂得钱财不是伸手就来,我让她用自己存款中的1200元,再从我这里贷款900元买了手机,之后在每月的零花钱中扣一百元还款,最后多扣一期作为利息。看似我很抠门儿,实是帮助孩子养成理财的好习惯。这些年下来,孩子不仅合理分配手中的钱,还知道如何让资金增长。从高中开始女儿就打工挣钱,出门旅游和买大件物品都是自己解决。

  做幼儿园老师的琳琳,在孩子的金钱观培养上的做法也非常值得借鉴。

  琳琳的儿子五六岁时,自己的存款就有八万多了。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很心疼这个四代单传的大孙子,资金支持源源不断。而随着孩子长大,对于钱的管理也从全部归妈妈统筹,转移到要求自主支配,特别是想要一些妈妈不给的东西时。

  琳琳认为一味的制止是不可行的,而堵住隔辈人的关爱,也不是可选项。于是,她开始给孩子设立爱心账户。琳琳带着儿子参加了助学一帮一活动,让他亲眼看到家庭条件差,但学习非常努力的小朋友是如何生活的,让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助学对象。这样,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定期支付爱心捐款使用,还要拿出一部分定期给帮助对象买文具和书。

  孩子上小学后,琳琳和老公还特意带着儿子偶尔去加班,让他看到妈妈爸爸的钱是努力工作赚来的,让他明白钱的来之不易。回家之后与儿子协商,把他的收入列为三项,平时刷碗、收拾房间是工资收入,妈妈按每小时十元支付,儿子当零花钱使用。每月长辈给的零用钱当做绩效,直接存入儿子的银行账户,孩子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而大人认为没有用的东西。超过五百元的收入列入奖金,用于爱心捐款、购买爱好方面的需求支出。

  十多年下来,孩子养成了劳动获取收入的习惯,不再是伸手就要钱。而有特殊需求时,也学会了通过自己的零存整取解决。特别是在爱心奉献上,因为长期的教育培养,孩子大部分存款都用在了爱心捐赠上,包括几次灾区捐款和重症儿童求助,他都毫不吝啬地取出了爱心账户里的钱。

  孩子手里有钱并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在父母不会管理和疏导时,它才会让钱变成腐蚀孩子的凶器。

  钱用对了就是好东西,用错了就是祸害,所以家长对孩子手中的钱,与其堵不如疏,让他们学会用钱,比学会要钱更有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付小平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理财的智慧,反映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3Q的说法,即智商、情商、财商。其后又有人在3Q基础上增加了诸如逆商(AQ)、德商(MQ)等等。

  由于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位低下,我们对财商的教育,往往从孩子成人才逐步开始,并且很多家长还把教孩子学理财等同于不务正业。据调查,在中国家庭内部,有60%的家长没有给子女进行理财教育;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很少正面跟孩子谈论金钱问题。家长往往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金钱,孩子的日常开支基本由父母操办。这样就导致许多孩子“财商”不足,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定期给孩子零花钱

  我的女儿在五岁多的时候,我们给她准备了一个记账本,每个星期给她5元零花钱。每周六是固定发放零花钱的时间,零花钱是否发放以及是否足额发放,主要根据她的账本与现金是否匹配。如果账本上的数字和现金吻合,就给她5元现金。如果不吻合则要进行扣款,连续三次以上不吻合将停止发放一周。花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她基本上弄懂了哪些开支需要从零花钱里面出,账本该如何记。

  最初的几天,女儿在每天一支棒棒糖、每天一次游艺机的潇洒生活中很快花光了她的零花钱。还没到周六,她又想买气球了,我说:“可以,你现在有钱了,用自己的钱买吧。”女儿发了脾气:“你给的钱根本就不够的,太少了。”最初她拿到钱时,还到处炫耀她认为的一大笔资金,给外婆夸下海口,说以后外婆没有钱了,就找她要。才过去不到一周,就明白了五元钱实在不够她花。我暗自惊喜,她对钱终于有一点感觉了。

  接下来的日子,女儿开始学会精打细算她的小金库,开始捂紧自己的钱包。而且她还知道钱多了还可以生“钱宝宝”,定期会有利息。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买大玩具的梦想,女儿又开始收集家里的旧饮料瓶和旧报纸。因为我们已经告诉她,每年只在特殊的时间才会给她买玩具,一是过生日、二是过六一,再加上圣诞老人的礼物。每年只有这三个特殊的日子,礼物才是可以免费获得的,其他时间购买的礼物就需要动用她攒下来的零花钱!

  2.让孩子接触理财的基本常识

  除了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对金钱有基本认识之外,我们还需要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一些基本的理财常识。我们有时候去银行取钱或存钱,也会把孩子带上。首先让她知道银行是干嘛的,自动取款机是怎么吐出钞票来的。去了几次之后,她对银行有了初步的认识。

  3.鼓励孩子自己购物

  孩子通过自己购物,能够加深对金钱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从女儿三岁左右开始,当她提出购买零食或玩具的要求时,我们都会把钱给她,鼓励她自己去杂货店购买。刚开始,孩子会比较胆怯,需要大人在旁边陪着。几次之后,她就完全可以自行挑选和付款。

  4.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如果孩子从小对钱没有正确的认识,长大后就容易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缺少这方面的培养。每次去超市或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女儿会提出买这买那,我们一般会规定一次只能买一样东西,因为带的钱不够卖太多东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逐步养成节约的意识,有时候我们买贵点的东西时,她还会主动说这个太贵,不要买了。

  金钱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更没有黑白之分。只有对金钱不当的认识和驾驭,才会带来邪恶,甚至招致灾难。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孩子过早接触大人眼中的“铜臭”。相反,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育孩子的。

  海外传真

  美国的理财教育都从生活中来

  ◎陈昕

  父母给孩子零花钱、压岁钱,引导他们怎么去看待金钱,怎么合理使用,这已经不是单一的理财观了,这和这个家庭的价值观,教育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孩子钱其实反映了这个家庭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我相信每个父母在给孩子钱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不能乱花啊。可是,如果孩子开口要钱,父母就百依百顺,这样的孩子会认为钱来得很容易,把父母当做一个提款机,反正从那里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钱。一旦得不到,就会极度不满。我就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的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而暴打妈妈,有的孩子逼着不富裕的父母买名牌电脑和手机。这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金钱观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家庭的教育出了问题。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能力不一样,对钱、商品、价格等概念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对钱的需要也不同。比如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的需求就完全不同,父母能不能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需要区别对待呢?

  在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在父母还没给钱之前,学校就开始进行铺垫教育,美国的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的数学课要学习认识不同的硬币、纸币,钱的不同单位之间怎么换算,怎么看商品的价格和标签等等。同时,学校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办法,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通过劳动挣来的,每个人要付出劳动才能挣到钱;做义工是为社区做贡献,是不能收钱的。此外,还有怎么合理花钱,怎么把钱存在银行等等。我去年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义工,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这些初步的概念。

  孩子们有了这些概念,并且在生活中逐步加深理解。随着孩子的不同需要,到学龄阶段,父母会相应地给一些零花钱。我比较认同的做法是不要无限制地给钱,而是和孩子讨论,问清孩子有什么需要,预算是多少,并让孩子评估一下这种需要的轻重缓急。在讨论的时候,孩子能够给自己的需要分出层次,学会合理地使用金钱,并对自己的某些需要和欲望进行克制,学会等待和感激父母。这些其实体现了家庭对孩子的金钱观、理财观进行的引导,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感激之心等方面的素质。

  当孩子有了这些教育的铺垫之后,我们就不怕他们乱花钱。根据不同的年龄,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权,不必凡事都过问。年龄越大,这个自由度也可以越大。中学生,如果他们有需要,也可以去用劳动挣钱。可以去给别人割草,洗车,看小孩(有些青少年还为此专门接受过急救培训)。天热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小区支个架子,卖自制饮料,25美分一杯,捧场的人也不少呢。这些额外的自己挣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其实很多孩子额外挣钱并不一定是自己花,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捐赠。

  其实孩子的金钱观、理财观和孩子的整体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和父母的整体教育也是分不开的。而恰恰是父母在生活中、细节里的言传身教,比在学校上几堂财商课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刻。

  微博讨论

  @我是宝爹:俺娃也有“小金库”,但不是他自己掌管。并且我们基本了解钱的状况。让孩子从小有理财观念值得推广。但是引导上要有方向,管理上有措施,花钱上有限制。

  @安子静:我是个对钱看得很淡的妈妈,别人给孩子的压岁钱从来都是拿了就收回,过年过节我们不给孩子红包,孩子小也没有零花钱的概念,他只知道想买东西要和我商量。

  @玉宇清华[微博]:对于孩子的金钱观念的教育,人们不能人为强制性的教育和控制。只有通过生活来让孩子去真实体会和感悟,让孩子形成意识和自我控制,在生活的真实中成长。教育即生活,生活亦是教育啊!

  @刘继纯的童话:“人小,钱多”,急需财商教育。1.让孩子懂得货币的交换本质,钱是个什么玩意儿。2.跟孩子聊聊工作、赚钱的辛苦。3.在家庭中做做游戏,或者参加跳蚤市场,让孩子体会一下赚钱过程。4.家长别把钱看得太重,给孩子良好示范。5.指导孩子合理支出,别做守财奴。

  @金陵小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同时教会孩子存钱和花钱。比如说孩子小时候每年的压岁钱,除了提取10%给她自由支配,其余的我都会带她去银行存起来,并帮她开了理财账户,让她早早养成自己理财的习惯。

  @西安家长社区:我给孩子买了个小钱包,每个月固定给她35元钱,她有支配的权利,但必须得记流水账给我。我会检查,哪些是必要花的,哪些是没必要花的。我带孩子去垃圾站,看工人们在脏乱的地方工作的场景,让她亲身体会大人们工作的辛苦。

  @中国教育研究: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合学理财,其实教小朋友理财并不难,不需要告诉他们艰涩的投资理论或金融操作模式,只要就孩子平常接触到的生活中钱的用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懂得如何让钱发挥最大的效用。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