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渗透校园:小学生贿选父母暗中给力

2013年01月17日11:19  中国妇女报    

  作为家长[微博],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人。我们的责任不单单是为孩子“铺路”,更要为孩子“领航”。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

  事由

  小学生贿选 个别父母暗中给力

  这几天,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强有点烦。因为在竞选班长的过程中给同学送礼被其他同学揭发,小强没有再次当选班长,失去了小升初评优的班干部加分。近年来在北京的小学中,像小强这样在竞选中给同学送礼的现象绝非个例,而送礼只是成人世界潜规则侵入校园的诸多表象之一。

  小学学生潜规则攻关的重点是与小升初评优相关的各类评选。据了解,在教育主管部门控制择校越来越严的今天,北京的小升初主要通过推优和电脑派位两种模式进行。由于多数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进入学校推优的范畴以进入更好的中学,学生推优资格的竞争日趋激烈。以西城区为例,小学区级三好生的比例平均为30%,市级三好生的比例仅为5%。而学生如果在学校获选担任班干部或市区级三好生都能获得额度不等的推优加分,从而在与其他同学的推优积分竞争中胜出。

  北京市城六区的多所小学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副校长,这些与学生评优相关的教师均表示,在学生评优的过程中,来自学生家长的影响越来越普遍。石景山区一所小学的德育副校长说,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例,一名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出人意料地在一次班级选拔中获选,当其他同学质疑其没有当选资格的时候,这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了一句话,“因为我们家有人”。她说,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0年,在校园里听到一个孩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感到非常羞愧! (施剑松)

  评说

  为了当上班干部或被评选为三好生,一些孩子提前买零食、文具等小东西送给同学拉选票,这类事情已屡见不鲜,而当选举和评选与日后的小升初挂钩时,孩子更在乎自己能不能当班干部、大队干部,能不能成为区级或市级三好生、获得红领巾奖章等荣誉。

  其实,看重这些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有的家长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甚者私下给老师送购物卡、化妆品等礼物“意思意思”,目的是请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据了解,为让孩子当“官”,有的家长不惜动用关系为孩子的“校官仕途”奔波操劳。

  孩子热衷于贿选,是其上进有余、理性不足的幼稚表现,他们分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的能力还比较低,其行为是对成人行为的模仿。但是,如果家长也使出一些不合规则的手段,义无反顾地为孩子贿选提供金钱、物质的资助,可谓一种不负责任的溺爱,也使孩子卷入了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这一现象折射了家庭教育的不当。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自身要给孩子做什么榜样?诚然,每年小升初推优,班干部、市级和区级三好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加分,使他们在总分排名上占有优势,获得推优资格,多赢得一次被优质中学挑选的机会,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利益的驱动下,在升学压力面前,学生和家长都难以抵挡诱惑。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人。我们的责任不单单是为孩子“铺路”,更要为孩子“领航”。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

  很显然,贿选,与老老实实做人背道而驰。

  试想,如果家长支持孩子认同贿赂、拉票这一潜规则,那就等于告诉孩子,“学生官”和三好生等荣誉是可以用金钱交换的商品,进而促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只要肯花钱没有办不到的事,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金钱是万能的”的种子。久而久之,孩子除了拉关系、走后门之外,哪里还有心思去刻苦学习,认真为同学服务?他们满脑子想的自然全是自己的利益、想着怎么去走捷径。小小年纪染上“官瘾”,实习拉票“贿选”,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岂不变本加厉,最终走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不能忽略,那就是,通过贿选或请求老师的特殊关照,最后能当选的孩子,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优秀或适合而当选,这完全是“苦心经营”的结果,与自身的实力无关。但孩子终归是孩子,比较单纯,他们不会想那么多,得到了会沾沾自喜;而家长也因为自己的“幕后操作”不好捅破这层“窗户纸”。于是,孩子误以为自己很不错,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如果孩子的“官瘾”“深入骨髓”,一旦丢了“乌纱帽”,心里必然很失落,容易产生挫败感,一蹶不振,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不仅如此,学生长期受“官瘾”浸润,将会形成浓厚的“官本位”思想,而官职是有大小之分的,孩子心里很容易产生极强的等级观念。这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极其不利。表面看来,孩子是赢在了今天,但从长远看,他们多半会输在未来。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班干部代表的是责任的担当,而不是权力、虚荣与利益,鼓励孩子凭借素质与能力,在规则内竞争,看重过程、不计较成败,努力做好自己,而不要太在意结果。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成年人的缺点和不足。孩子如果世故,和家庭教育与家长的行为不能说毫无关系。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小升初,在孩子的一生中该算是一件大事,但事再大,也大不过孩子的品格。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儿。纵然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什么叫“洁身自好”。也许,在当下,这么做有点“傻”,但这确确实实是在为孩子积蓄人品,使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厚积薄发、越走越远。(本报记者 陈若葵)

(原标题:面对校园潜规则家长不该教孩子做什么?)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